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生物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生物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单选题1.(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掐去一根枝条的顶尖,这
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这是因为(?)受到破坏A.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2.(2019·北京四中九年级期
中)延庆松山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仅有野兔、狐狸,还有黑鹳、金雕等国家I级保护鸟类。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保护区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态系统B.保护区内野兔→狐狸→金雕构成一条食物链C.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在野兔体内的
浓度最高D.金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3.(2019·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香山公
园的黄栌B.动物园的动物C.陶然亭的湖D.植物园的植物4.(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螳螂捕蝉,黄雀
在后”这句成语中缺少的成分是( )A.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5.(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小敏在湖边
散步时,看到湖水中有一些活动的绿色小体,心想:这是生物吗?于是她取了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求证。这种科学探究的方
法属于(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推论法6.(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
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的液体和它们染色共用的液体依次是(?)A.碘液、清水、清水B.生理盐水、清水、碘液C.清水、生
理盐水、碘液D.碘液、生理盐水、碘液7.(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的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
表示细胞分化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①过程产生的细胞和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C.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D.生
物体通过①过程和②过程形成组织8.(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
复杂,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就越强,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
是 (????????????)数?种量?类系统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A0900030300040
B200350003000040C150250100800403050201D300200000005050A.AB.BC.CD.
D9.(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下图为淡水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若浮游植物受到难以分解的农药 DDT的污染,则大鱼体内
将积累大量的农药DD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B.环境会对生物造成影响C.生物与生物之
间相互影响D.各生态系统之间互不影响10.(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
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
长和繁殖的特性11.(2019·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研究发现,一种通体碧绿的软体动物——海兔,能在取食藻类后,将其叶绿体保留在体内
合成有机物。此外,它还取食海葵和水螅等可口的“小点心”。由此推测这种海兔()A.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消费者
C.其结构比海葵更为简单D.与藻类是合作关系12.(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
量,这说明生物(?)A.需要营养B.进行生长C.排出废物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13.(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在一个相
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A.B.C.D.14.(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下图中的动物③与动物
②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B.竞争C.合作D.互不影响15.(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流程
图,图中空格中依次应该填写的是(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流程擦→[ ]→取→[ ]→盖→[ ]→吸A.滴、展、染B.染、展、滴C.展
、染、滴D.展、滴、染16.(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
圈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
开花植物D.生物圈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与食物链和食物网无关17.(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要使显微镜下的视野从图1转换
为图2,下列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④调节光圈?⑤移动玻片标本A.②→③→
⑤→④B.③→②→④→⑤C.③→④→①→⑤D.⑤→③→④→②18.(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
丁,如果丙全部被捕杀,其他三种生物数量变化如下图,则曲线a、b、c分别表示( )A.丁、甲、乙B.丁、乙、甲C.甲、乙、丁D.乙、
甲、丁19.(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分钟后
,取出剖开,发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 )A.胚成活,胚乳已死亡B.胚已死亡,胚乳成活C.胚和胚乳均成活D.胚和胚乳均死亡
20.(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下列这些图表示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占的比例,每一幅图的最下面表示的是生产者,那
一幅图可以表示草→蜗牛→画眉→食雀鹰?(?)A.B.C.D.21.(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
休息,夜晚觅食;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光照、温度B.温度、水分C.水分、空气D.
空气、光照22.(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调查时要注意安全,下列各项中比较安全的做法是(  )A.为了调查更全面,一个
人要多到偏僻的地方观察记录B.为了获取更详细的资料,要攀爬到大树上调查第一手资料C.全组同学一起行动,合作调查D.对于水中生活的生
物,要下水捕捞后再调查记录23.(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同点是 (  )A.形状相
同B.大小相同C.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颜色相同24.(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下列关于岳阳南湖的叙述,可以看
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清澈透亮的南湖水B.美丽怡人的千亩湖C.湖水中灵动的鱼儿D.岸边摇曳的杨柳树25.(2020·北京·临
川学校九年级期中)温榆河湿地公园是北京最大的“绿肺”,园内有多种植物,以及蝴蝶、蜻蜓等多种动物。该公园有利于北京城防洪调度,也为市
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蝴蝶、蜻蜓等属于消费者B.园中所有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C.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D.公园建成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二、综合题26.(2019·北京·临川学校九年级期中)如图是一个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池塘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有___条食物链。?(2)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腐生细菌、真菌?B.水绵C.水藻?D.海鸟(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短时间内下列哪一现象会随之出现
?( )A.甲壳虫数目减少?B.水藻大量增多C.大鱼数目减少?D.小鱼数目减少(5)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是该生态系统中
的___和___部分。(6)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该生态系统能较长时间处于___状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___。27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中国北方最关海岛——长山列岛,由32个岛屿组成,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的车由岛上栖
居着数万只黑 尾鸥、红嘴鹃、海鸬鹚、白腰雨燕、游隼等海鸟,又称万鸟岛,这里是鸟的天堂,是爱鸟者流连忘返的地方。(1)长岛自然保护区
约有 320 种鸟类,占全国鸟类种类的 24%,充分体现了生物______的多样性,黑尾鸥 的背及两翼上的羽毛是暗灰色,腹部是白色
,与海岛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天敌发现,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2)黑尾鸥与岛上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如图
3),若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 3 所示的组成 成分外,还需增加的成分有_____和_____,黑尾鸥与海鸬鹚是____
_关系。浮游植物中的能量通过中国 毛虾流入游隼的途径有_____条,请写出游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 。(3)每年清
明过后,成群结队的黑尾鸥在岩石上筑巢、产卵、孵卵,这是鸟类复杂的__行为。黑尾鸥的鸟卵(如图 2)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____
]_____。28.(2019·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下图甲表示的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乙表示的是湖泊生态系统的
成分和结构,图丙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概念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甲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2)从生态系统
成分上来看,图乙比图甲增加的成分是I_________和IV__________。(3)在甲表示的生态系统中,人类若捕杀一些狐,鹰
和蛇还能够控制鼠和兔的数量,使其不至于泛滥,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的能力。若人类使用农药DDT污染了图乙所示的生
态系统,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_________A.II浮游植物?B.III1浮游动物?C.III2小鱼?
D.III3大鱼(4)图丙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序号代表生理过程,其中A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5)世
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存在过度开采或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现象,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______效应,所以节
能减排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为我们的许多行为也都增大了地球生物圈的负担。这一现象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地球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枝芽的结构和发育。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芽
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详解】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植物的枝
条的生长主要是由于芽的生长点不断分裂形成的。故掐去一根枝条的顶尖,就掐去了生长点,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C正确。【点睛】注
意理解芽的结构。2.D【详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
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A错误;食物链的起
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不包括非生物成分,B错误;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
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野兔不是最高级消费者,C错误;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
是太阳光能,D正确。3.C【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及生活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
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温度、阳光、水分等。【详解】香山公园的黄栌不属于生态系统,缺少消
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动物园的动物不属于生态系统,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B不符合题意;陶然亭的湖属
于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故C符合题意;植物园的植物不属于生态系统,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D不符合题意。故
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B【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
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螳螂、蝉、黄雀都是动物,而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要构
成食物链,还缺少生产者,如树。【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5.B【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推论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详解】为了了解某些情况而进行的多方面的考察是调查,A不符合题意。观察是指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仪器对
一定事物进行的有目的、全面细致的观望、记录。小敏取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求证。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观察法,B符
合题意。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不符合题意。推论是根据事
实得出结论,D不符合题意。6.B【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其中滴一滴生理
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
、三取、四展、五盖、六染、七吸,在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清水。二者染色用的都是稀碘液。【详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0.9%
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与动物细胞的浓度一致,为了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失水而皱缩,所以为了维持细胞保持正常状态,应往装片上滴加浓度为0
.9%生理盐水。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正常状态。二者染色用的都是稀碘液。故选B【点睛】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
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或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是清水,要注意区别。7.A【分析】(1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详解】A、图中①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①表
示细胞分裂过程;②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而不是①表示细胞分化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错
误.。B、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过程,遗传物质会复制后均分,所以产生的细胞和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正确。C、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
分化产生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正确。D、生物体通过①细胞分裂过程,使细胞数量不断增多,一部分失去分裂能力的
细胞通过②细胞分化过程形成组织,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8.C【详解】依
据表格分析可知,C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数量多,结构复杂,所以调节能力最强。故选C。9.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食物链中物质和能
量的流动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能量则逐
级减少,A正确。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B正确。C.环
境中的农药等污染物会对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也相互影响,C正确。D.根据题干“浮游植物受到难以分解的农药
DDT污染,大鱼体内将积累大量的农药DDT”可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残留农药随着雨水流入江河湖泊,继而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可见生物圈
中各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0.B【分析】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
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
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B。11.A【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
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生产者的作用是将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利用。【详解】海兔,能在取食藻
类后,将其叶绿体保留在体内合成有机物,由此推测这种海兔体内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这种海兔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点睛】本题主要考
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2.D【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构成的。【详解】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
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13.D【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详
解】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
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
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
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其数量应是呈波浪形的消减状态,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更不可能是
一直呈增多状态,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应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生态平衡的特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4.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
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动物③是食虫鸟,动物②是昆虫,食虫鸟吃昆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
系。故选A15.A【分析】临时玻片标本制作的步骤,可概括为:擦片→滴水→取材→展片→盖片→染色等几步。【详解】擦片--擦净载玻片滴
水--滴一滴生理盐水或清水于载玻片上取材--取样品展片--将样品展于滴了生理盐水或清水的载玻片上盖片--盖上盖玻片染色--将染液滴
于盖玻片一侧,用滤纸从另一侧吸去染液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每一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熟能生巧。16.A【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
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B、生物生活的
环境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既有非生物因素,也有生物因素,故B错误。C、生物圈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故C错误
。D、生物圈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
圈的概念。17.D【分析】使用高倍镜,具体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转动转换器 、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详解】将图1转换为图2,
细胞变大了,是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应 ⑤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④调节光圈,使视野明
亮;②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D符合题意。18.A【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
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
,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详解】在食物链:甲→乙→丙→丁,如果丙全部被捕杀,乙少了天敌,大量繁殖,啃食植被,植物逐渐减少,
乙又会因缺少食物会逐渐减少,植物又逐渐增多,周而复始。丁因缺少食物会逐渐减少,所以,曲线a、b和c分别表示丁、甲、乙。故选A。19
.A【分析】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具有生物活性,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成为全透性膜,因此
可以通过检测细胞膜是否具有选择透过性鉴定细胞死活。【详解】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膜不允许红墨水中的红色物质进入细
胞,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称为全透性膜,红墨水中的红色物质进入细胞,细胞被染成红色;将小麦种子红墨水中浸泡在红墨水中10min后,胚
乳细胞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已经失去选择透过性,红色物质进入胚乳细胞,胚乳细胞死亡;胚没有被染成红色,说明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因此胚细胞是活细胞。故选A。20.D【分析】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些物质不能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而逐级
递减的,所以随着食物链的流动,生物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详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
物网流动的。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中数量从
多到少依次是草、蜗牛、画眉、食雀鹰。故选D。21.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
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详解】鸟白天休息,夜晚觅食
,是光照影响形成的昼夜节律;鸟类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
故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光照和温度。故选A。22.C【详解】在进行调查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一个人要多到偏僻的地方观察记录
、攀爬到大树上调查第一手资料和下水捕捞都是比较危险的事情,ABD错误;全组同学集体行动有利于保护自身安全,C正确。23.C【分析】
洋葱表皮细胞(图1)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图2)的结构如下,其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E液泡。【详解】洋葱表皮细胞构
成保护组织,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组织,同一组织的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相同,但不同组织的细胞形状、大小、颜色不同,但结构相同,都
具备细胞的基本结构,即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C正确。24.B【详解】试题分析:“美丽怡人的千亩湖”,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
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5.B【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
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详解】A.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所以蝴蝶、蜻蜓等属于消费者,A正
确。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公园内所有动植物只构成生物部分的一部分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B错误。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C正确。D.公园的建成既能调节气候、绿化
环境,又能防洪抗旱,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B。【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26. 3竞争
捕食 A???? D分解者 非生物 太阳能 平衡 自动调节能力【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
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一个完整的生态
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组成。(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详解
】(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藻→甲壳类→海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水
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海鸟,所以此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2)大鱼吃小鱼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大鱼和小鱼的关系是捕食关
系;淡水虾和小鱼都是第三营养级,都吃水蚤,因此淡水虾和小鱼的关系是竞争关系。(3)腐生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残体获取有机物维持生
活,因此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4)若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大
量减少,水蚤以水绵为食,故数量减少;同理,水蚤、小鱼、淡水虾、大鱼、海鸟的数量减少,因为海鸟的数量减少,甲壳类的天敌减少,所以数量
增多。随着甲壳类的数量的增多,则水藻的数量减少。故选D。(5)图中的水绵和水藻属于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没有表
示出来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并通过捕
食关系沿食物链逐渐传递,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
力。【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27. 物种 生物适应环境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竞争 4浮游植物→中国毛虾→海鸬鹚(或黑尾鸥)→游隼 繁殖 4胚盘【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
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
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长岛自然保护区约有320种鸟类,占全
国鸟类种类的24%,这些数字主要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得以生存。黑尾鸥的背及两翼上的羽毛是暗灰色,腹部是白
色,与海岛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天敌发现,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2)图中浮游植物为生产者,黑尾鸥、海鸬鹚、鳀鱼等
为消费者,若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 3 所示的组成 成分外,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中黑尾鸥与海鸬鹚都以中国
毛虾为食物,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浮游植物中的能量流入游隼的途径有4条:浮游
植物→中国毛虾→海鸬鹚→游隼;浮游植物→中国毛虾→鳀鱼→海鸬鹚→游隼;浮游植物→中国毛虾→黑尾鸥→游隼;浮游植物→中国毛虾→鳀鱼→
黑尾鸥→游隼;四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游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中国毛虾→海鸬鹚→游
隼或浮游植物→中国毛虾→黑尾鸥→游隼。(3)黑尾鸥的筑巢、产卵、孵卵属于繁殖行为。在鸟卵中,4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将来发育成雏鸟。【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写法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28. 草→兔→狐 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自
动调节 D生产者 呼吸作用 温室【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
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
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详解】(1)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图甲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草→兔→狐(或:草→兔→鹰、草→鼠→狐、草→鼠→鹰)。(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所以从生态系统成分上来看,图乙比图甲增加的成分是I非生物部分和IV分解者。(3)在甲表示的生态系统中,人类若捕杀一些狐,鹰和蛇还能够控制鼠和兔的数量,使其不至于泛滥,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大鱼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故选D。(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草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图丙中A是生产者,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5)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存在过度开采或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现象,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所以节能减排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为我们的许多行为也都增大了地球生物圈的负担。这一现象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地球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生物富集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生物富集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 / 15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