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物理汇编:平面镜成像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物理汇编平面镜成像一、单选题1.(2019·北京市十一学校八年级期中)小红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
在镜中的像,当她向平面镜靠近1m后,则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B.离镜面1m,像变大C.离镜面2m,像的大小
不变D.离镜面2m,像变大2.(2020·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八年级期中)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A.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
发生地点液体表面液体内部和表面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一定温度(沸点)剧烈程度平和剧烈相同点汽化、吸热B.区别实像虚像概念真实光线会聚而成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倒正一般倒立一般正立举例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C.固体熔化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升高有无熔点晶体吸热不变
无非晶体吸热升高有D.物态变化过程吸放热举例液化气态变成液态放热冰棒冒“白气”升华气态变成固态吸热冰冻衣服变干A.AB.BC.CD
.D3.(2020·北京十五中八年级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B.从不同的位置都
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镜面反射的结果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4.(2021
·北京育才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选项中能正确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图是(  )A.B.C.D.5.(2021·北京育才学校八年级期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B.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
点C.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D.铁块变成铁水是液化现象二、多选题6.(2020·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八年级期
中)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时,为
方便时间测量,将斜面倾角调大B.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时,用鼓面上纸屑的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动C.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时,为了显示清
晰的光路,可以在空气中喷洒烟或水雾D.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我们用手电筒照亮棋子三、实验题7.(2019·北京
市十一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将棋子A放在透明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A的像
。(1)透明玻璃板应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选择另一个与棋子A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
棋子B移到某一位置时,从不同角度观察,B与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乙,选择完全相同的棋子的原因是_________。(3)若在棋子B和
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白纸,白纸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
“虚”)。8.(2021·北京市文汇中学八年级期中)小丽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将一块薄玻璃板立在桌面上,但未调整玻璃板
与桌面垂直,如图所示,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直角三角板、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1)小丽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
能确定______;(2)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迸为了比较______关系;(3)小丽取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欲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
棋子A像的位置,她发现: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棋子B,都______(填“可以”或“无法”)使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9.(2021
·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______;(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_;(3)实验后,小明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如图丁所示,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______(填字母);A
.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D.光照到像上后,人的感觉不同(4)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图丙中板P和板Q的作用是利用光的______现象来显示光束路径。(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如果让光线逆
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5)关于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A.这两个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B.图甲中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图丙中的活动板不要与镜面垂直C.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刻度尺
D.人看到甲图中烛焰在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引起的四、综合题10.(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1)如图甲笔长为______cm
,图乙秒表所示的时间是______s。 (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3)请在图1作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
的光线OB______;在图2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请保留作图痕迹)。参考答案1.C【详解】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
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小明距离平面镜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
等.所以小明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
离相等.由于视角等因素影响,对像与物大小相等不容易理解,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2.A【详解】A.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在液
体表面和内部的一种剧烈的汽化吸热现象;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吸热现象,故A正确;B.平面镜成像成
的是正立的虚像,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C.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故
C错误;D.升华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该过程吸热,故D错误。故选A。3.A【详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故A正确;B.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漫反射的结果,故B错误;C.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故C
错误;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A。4.B【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即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A.首先我们可以分析出光照射到水面上为镜面反射,
射到地上为漫反射。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的光正好射到我们的眼睛,所以看到的亮处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的光完全不能
进入人眼,此时进入眼睛的只有地上漫反射的光,所以看到的暗处是水,故A正确;B.妈妈蒸馒头,开锅时达到沸点,为了使馒头蒸熟改用小火继
续加热,但无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到达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故B错误;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
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故C错误;D.铁块从固态变为液态的铁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6.BCD【详解】A.在测量沿斜面滑
下的小车速度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滑下的时间越短,为方便时间的测量,将斜面倾角调小些,故A不符合题意;B.敲击鼓面,鼓面上泡沫上下
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C.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传播路径不容易直接观察,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有利
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故C符合题意;D.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BCD。
7.???? 垂直????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不能???? 虚【详解】(1)[1]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前面蜡烛的像与后面的蜡烛就无法重合了。(2)[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
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3][4]在棋子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白纸,白纸上不能承接到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平面镜成虚像。8.???? 像的位置???? 像与物的大小???? 无法【详解】(1)[1]玻璃板既可以反
射光线成像,也可以让光线透过,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由于两个棋子两个完全相同,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表明两者一样大,故这
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是垂直的,则像就不能成在桌
面上,故棋子B与棋子A的像就无法在桌面上重合。9.???? 便于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
漫反射????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BC【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
同的蜡烛,可以通过观察一只蜡烛与另一只蜡烛的像是否能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2]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能
透过玻璃板看到像的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3]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经
过平面镜的反射,光线会反射到物体上,会将物体照亮,因此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也亮了。故C符合题意。故选C。(4)[4]图丙中板P和板Q的
作用是呈现光路,当光从板表面经过时,在板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让我们看到了板上的光的路径。[5]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
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则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重合,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6] A.这两个实验中
多次测量的目的都是为是寻找更普遍规律,因此目的相同,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图甲中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物与像才能完全重合,图丙
中的活动板也要与镜面垂直,左右两板上才能都显示出光路,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不需要用刻度尺,故C错误
,C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反射,因此人看到甲图中烛焰在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引起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C。1
0.???? 8.50???? 7.5???? 36.5 【详解】(1)[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
为8.50cm,木块的长度是l=8.50cm[2]由图乙可知,秒表的小表盘,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
外围的大表盘一大格表示1s,每个小格表示0.5s,大盘指针转1圈为30s,即0.5min,小盘指针对应的走一个小格,大盘指针转2圈为60s,即1min,小盘指针对应的走一个大格。由图乙可知,小表盘指针更靠近零刻线,故图乙秒表所示的时间是7.5s。(2)[3]温度计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36.5℃。(3)[4]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OB,如下所示:[5]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下图所示: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