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必看丨这2部高分纪录片带给孩子一定要懂的“中国智慧”

 故事飞船 2023-05-27 发布于北京

中国瓷器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前行,承载了华夏民族5000年来的精神。博大精深瓷器文化让人心驰神往,但对小朋友来说,瓷器知识过于广博,从哪个神奇的起点开始,可以让他们产生兴趣呢?

化繁为简,我们当然首选纪录片的形式啦。

这一次,我们选择了两部央视经典高分纪录片,推荐给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一部聚焦本土,将瓷器的诞生作为主线,描摹了瓷器的一生;

另一部以国外的视角,将目光投向中国,讲解了中国瓷器之于世界的贡献和意义……

两部纪录片,一个永恒的主题:

China,china。

  

《手造中国》

了解本土:瓷器制造的工序和匠人精神

《手造中国》分为《水土》《器度》《画心》《守艺》《薪火》五集,以成瓷工序为主线,从原料开采到烧制成瓷,讲述了多个制瓷匠人的故事。豆瓣评分8.6分。

本小节图均出自央视网纪录片《手造中国》

第一集《水土》讲述了瓷器的原料:瓷土、瓷石。

在景德镇,三宝村的瓷石十分出名,供应了这里所有窑口几百年的原料。因为曾经每天开采出来的原料可以入账三个金元宝,由此得名。

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也是善待资源的报答——现在矿洞里仍然有少量资源,但洞主却轻易不会再动用他们。他说,想要传承下去。

在景德镇,人工亲自踩瓷泥并不是刻意吸引目光,搞搞噱头,这是因为人体可以更好地判断泥中的气泡,将其排出。

这是用最本真朴拙的方式和瓷器沟通,免去了机器流水线,得到的必将是蕴藏着人文智慧的珍品。

从粗糙的矿石到细致的泥巴,总体看上去都是那么平平无奇,但它们是瓷器的基础,没有它们的精细质量,中国瓷器将不会享誉世界。

而从第二集开始,瓷器开启了它一生的惊才绝艳的旅程。

拉坯是重要的需要耐心的环节。

想成为这样如同穿着旗袍般江南女子的身形,还需要有拼接的手艺,需要做到极致,极致到天衣无缝。

想做成一件难度极高的瓷器,需要静心。塑造瓷器的过程,包含着大量的恒心、耐心、信心,这些都是人生总结出来的智慧。

器形完备,下一步,便是上色,画器物,也是画心。

什么都完成了,并不代表技艺的结束,瓷器文化,需要

工匠们说:”前面见古人,后面望来人。我是后来者,还有后来人。“

多么让人泪目的话语!

凝聚着千年文化的瓷器,并非纸页和镜头可以说透、讲明,我们提供的,只是只言片语,只是文化巨书掀起的一角,但小朋友和家长们,可以通过这些传承和记载,洞见中华文明的奇迹。

  

《China·瓷》

外国视角:世界是怎样看待中国瓷器的?

《China·瓷》讲述了中国瓷器与整个世界接触与相互影响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其他国度是如何将中国瓷纳入自身的社会生活、艺术、政治和经济之中的。

瓷器曾是中国独有的创造。

本小节图均出自央视网纪录片《China·瓷

16~18世纪,中国瓷器开始流向世界,共有三亿多件瓷器在欧洲登陆,销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陆。

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认为,瓷器是第一种全球化的产物,青花瓷更是世界贸易化的产品。

中国瓷器被镶嵌在普鲁士国王宫殿的墙壁上。

摆放在苏格兰贵族的壁橱里。

也被描绘在油画中……

景德镇瓷器与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紧密相连,300年前,中国和世界的握手,就从这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开始。

随着中国瓷器不断被世界认知并喜爱,它们涌向四面八方,从贵族到平民,都对这些薄如蝉翼,精美绝伦的物件爱不释手。同时,中国瓷器也在不断被世界文化拥抱和融入。

首先是外国技艺的流入。在纪录片中,北京大学的教授介绍道,波斯工匠来到中国,同时把用钴蓝来绘画图案的技艺带入国内。最早的青花,可能就是由波斯工匠绘画而成的。

接着,图案元素在不知不觉中变化。

磁州窑的元代瓷器“元青花鱼藻纹大盘”(大英博物馆藏)边缘上出现了番石榴、西番莲的图案,从这些本土少见的元素可以看出,中国瓷器在制作过程中也受到了外域文化的影响。

同时,除了瓷器的向外流通,技艺的向内影响,还有人和人之间在技艺上的横向学习和传承。外国陶艺家对中国瓷器的制造也学习得十分拿手,兴致盎然。

他们熟练地调配着瓷器所需要的原料:

最后,瓷器流通还带来了世界对神秘古老中国的尊敬和喜爱。

中国人喜欢把传统的故事绘制在瓷器上,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青花棒槌瓶(现存于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就把《西厢记》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在了瓷器上。

外国人被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图画吸引了……虽然他们不懂《西厢记》的背景与内容,但可以从中捕捉到中国人深深的优雅。这样温婉含蓄的表达,激发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文化的热情。

于是,荷兰的陶艺师在18世纪初也仿制了一个《西厢记》陶盘,虽然并不是瓷器,看着也有些粗糙,但是不是也很有着朴实的趣味呢?

300多年过去,中外瓷器的交流仍在继续……无论是无意识地相遇相知,还是有意识地学习交流,甚至自创出本土风格的瓷器,中国瓷器的名字一直会在本真和根源处驻守,中国,是瓷器的根。

  

《走近非遗·烧出来的国宝》

《锋绘》杂志小朋友认识瓷器

在2023年5月下刊中,“走近非遗”栏目特别制作了中国瓷器的内容——烧出来的国宝。

作为世界级非遗项目,它的存在不用反复说明,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非凡的意义。

首先,我们会向大朋友和小朋友抛出一个问题:平时我们常说的“陶瓷”,是一种东西吗?

答案是否定的。

瓷器拥有多变的造型:

我们所看到的瓷器颜色,是以不同的着色剂、不同的温度烧制而成:

另外,我们的杂志中以手绘的形式复刻了许多瓷器文物,展示了不同的烧制方法、上色原理、精湛技艺。

它们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是无价的珍品……

等你拿到杂志,就能看到栏目中的手绘图是多么精美了!

小彩蛋

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将瓷器的内容搬上杂志,早在2021年4月上刊中,小怪兽乌拉拉和爸爸妈妈就已经去了景德镇,了解了瓷器的烧制过程。

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完纪录片,阅读了杂志,小朋友们快来再温习一下小怪兽乌拉拉的景德镇之旅吧!

我们下期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