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到底价值多少

 小手空空 2023-05-27 发布于北京

民国时期的金条大多是各钱庄、银铺、银行自己熔铸,重量是根据客户需要而来,并无一定定制,常见的有10两、5两、2两、1两等,习惯上把1两重的金条称为小黄鱼,而10两重的叫大黄鱼。除了这些常见的今天外,还有用于黄金交易和国际结算中的大条标金重达70两。因此不同的金条重量差距巨大。

而且中国以前各地对于金银的成色和1两重量规定各有不同。以北京为例,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北京常见的标准有四种:标准库平、三六库平、北京库平、三四库平。其中三六库平成色为98.854%,1两为37.3克,是所有标准中最高的。最低的是三四库平,成色只有90.9%,重量也只有34.3克。折合成纯金的话,两者每两要相差5.693842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民国时期的金条实际含金量差距可能很大,因此要算它的价值,首先就要看它的重量和成色,估算其黄金价值。

除了黄金价值之外,民国时期的金条另一个价值就是文物价值。

前面说过,民国时期的金条往往是各钱庄、银铺、银行自己铸造,一般铸造者会在金条上打上自家的标记、名号、铸造者的名字和铸造时间,以示信誉。这么一来一些著名的钱庄、银铺、银行所铸造的金条,或者是特殊年份铸造的今天,就有了其文物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拍卖行所拍卖的一些金条往往远比金条按照金价折算以后的价值高出几倍。如果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金条,甚至拍卖价格可以高出几十倍,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民国时期金条的价值不能简单而论,要根据每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