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李树友/大命由天 小势可为——读詹国枢自传体随笔《听凭风雨来》

 河南文学杂志 2023-05-22 发布于河南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大型纯文学刊物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读詹国枢自传体随笔《听凭风雨来》

李树友


按二维码

在优美的音乐中浏览

2023年第二期电子版


詹国枢,男,1949年生于四川西昌,汉族,老三届高中生。1969年赴四川会东县下乡插队,后任县文化馆干部、副馆长。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至1982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后到经济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主任、高级记者、编委委员、副总编辑。2006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现已退休。


知道詹国枢,是在1994年年初,他和庹震、刘海法在《经济日报》发表的《开封何时能“开封”》以及后续报道《开封为何不开封》《开封人民盼开封》《开封如何能开封》等系列文章。由此在开封引起一场思想“大地震”,引发一场旷日持久、影响广泛的思想解放大讨论。

时间虽然过去29年了,但我对《开封何时能“开封”》,一家中央报纸,如此坦诚,如此直率地对一个地级市提出批评破天荒举措;文章对开封当年封闭落后、自满自足鞭辟入里的剖析,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入情入理,逻辑严谨,简洁明快的报道风格等,依然记忆犹新。

从此,我记住了詹国枢,记住了他别具一格的新闻报道。

真正成为詹国枢的“粉丝”,是我近年来,几乎天天读他在《码字工匠老詹》公众号发表或转发的文章,篇篇必看,甚至成了每天一个念想。

詹国枢从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岗位退休之后,甘当“码字工匠”,笔耕不辍。6年来,他针对对写作感兴趣的人,围绕写作,在公众号上发表时事评说、写作技巧、新闻作品、人生感悟、亲历故事等各类原创文章千余篇。由于其定位明确、感情真挚、观点鲜明、短小精悍、语言洗练,融丰富阅历、生活智慧、人生哲理于一炉,始终体现“这是灵魂的雕刻,全身心沉醉其中,生命的价值就一定要实现”的写作准则。因而,备受欢迎,“圈粉”无数,影响遍及海内外。

今年3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詹国枢自传体随笔集《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大部分文章,是从公众号“码字工匠老詹”精选而来。绝大多数文章,我都在公众号读过。但捧起新书,仍然读得津津有味。

究其原因,也许是惺惺相惜,气味相投。也许我们都做过记者,经历相仿,年龄相近,神交已久,等等。但追根到底,还是老詹的文章写得篇篇精彩,写得别出心裁,写得耐读耐品。

目前,胆敢直言不讳称自己的书既“好看”又“有用”的作者,非詹国枢莫属。

该书所谓“好看”,首先源于老詹的“人生拐点”故事和“上中下三篇”的结构框架。

老詹把自己一生中比较关键的节点,做了一些筛选。该书上篇《七个拐点》,专门记述他的人生的七个拐点,以及他在面临拐点时的各种考量。譬如,插队时的备尝艰辛,结婚时的甜蜜温馨,读书时的眼界大开,进京时的孤寂彷徨,挂职时的难以适应,调动时的心情舒畅,退休后的精彩时光……不但真实可信,而且曲折有趣,拉近了读者尤其是同龄读者的距离,此为“好看”之一。至于面临人生拐点,老詹如何选择,选择是否正确,此为“好看”之二。由此形成了该书的第一个看点。


    该书所谓“好看”,还体现在下篇《拙荆美文》。

收录了老詹的老伴杨乔勋(昵称杨乔)的9篇回忆性文章。杨乔是老詹的贤内助,她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作为报社的普通员工,一辈子默默无闻,却悟性极高,记性极强,人性极美。老詹举亲不避嫌,他在《杨乔的文章,写得比我好》中,夸奖杨乔的文章“非常朴实自然,十分清丽流畅,意境很美,人挺善良”。

的确如此,读老詹的书,不能不读杨乔的文章。在她的公社故事和我的老师们的故事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杨乔的心地善良和美丽心灵。

该书所谓“有用”,则集中体现在中篇《观点集萃》部分。书中集纳思想观点——既有积数十年经验之“写作秘诀”,诸如《让写作成为人生最好的娱乐》《老詹写新闻:只有三个诀窍》《写好大文章,只需三板斧》等;又有厚积薄发的“思想随笔”,诸如《正因为没有后台,所以才更努力》《怎样与上司相处,记住四个字足矣》《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等;还有年过七十方才明白的“老年感悟”,诸如《人要活得有意思,还是活得有意义》《让今天成为今后的美好记忆》《死亡随想》等。不但见解独到,而且风趣幽默。既是新闻教科书,也是人生指南。对新闻战线和初入职场的年轻记者,如何采访写作,如何为人处世;对老年读者如何回望人生、如何安度晚年,都会“有用”,而且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该书独特之处有二:一是,单独看,每篇文章皆自成一格,可供赏析。二是,串起来,全部文章又形成整体,相互关联。 

在体例上,该书也有许多地方值得称道;一是选录老伴的文章,二是自己写《前言》《自序》,三是他的儿子写《跋:父亲的经历,我们的财富》。老詹的独立意识、为人低调和对家人的感恩,眷眷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该书“好看”也好,“有用”也罢,无不凝结着老詹许多人生大智慧,无不是他参悟人生、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的结晶。

书名《听凭风雨来》起得特别好,不仅意境优美,而且极其贴近老詹的“七个拐点”。显然,这里的“听凭风雨来”,化用的是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听凭风雨来”,多么旷达,多么豪迈!只有大境界,大情怀、大手笔的人,才能够琢磨出如此通透、劝勉的书名!

与其说我仰慕老詹,喜欢老詹的文章,不如说我更喜欢他写在封面上的八个字:大命由天,小势可为。

他的一生都在证明这八个字:大命由天,小势可为。

老詹七个人生拐点中的任何一个拐点,都若隐若现地会有“大命”的存在与制约,也都会有“小势”的努力与改变。

比如,第七个拐点,退休。退休是任何从业者步入老年后的必经之路,此乃大命,未可违逆。但是,退休之后干些什么,此一小势,又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老詹将写作作为自己最好的娱乐与休闲方式,先后开了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每天总要抽出时间,关注民生,留意时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这不但让他退休后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愉快,而且也让他与现实世界心心相印,紧密相连,将自己的退休生活打造成了充满活力的人生第二春。

大命与小势,是每一个人必须随时面对的一对矛盾。且看老詹的理解:“相信大命由天,你会在大的波折和打击面前坦然以对,决不纠结。信奉小势可为,你会在纷繁琐细的日常生活中毫不懈怠,自强不息。倘若能将大命与小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你这一生也就不再有什么遗憾了。”

老詹说得特别好!如果我们要想通透理解“大命”与“小势”,要想随时保持心态平和,不妨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如何从心灵深处保持宁静平和,让自己活得恬淡,安然。

欢迎关注河南文学杂志抖音号

作者简介


     李树友,男,1954年7月出生于开封,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小说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理事。曾供职于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77年以来发表各类作品100多万字,出版评论专集《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回归》。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张丙生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