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针灸减肥的经穴基础_733778657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HI! 大家好! 针灸减肥的经络、腧穴基础 王启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一部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患者日趋增多,
成为影响人们形体美和健康长寿的“富贵病”之一。 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类。
单纯性肥胖又有“体质性肥胖”(与遗传因素有关)和“获得性肥胖”之分。 主要由于多吃(应酬太多)、
贪睡、少动, 病机主要为胃肠实热、 肝郁气滞、脾肾阳虚、 痰湿闭阻,中医学素有 “肥人多痰湿”之说。 主要由于多吃(应酬太
多)、贪睡、少动,病机主要为胃肠实热、肝郁气滞、脾肾阳虚、痰湿闭阻,中医学素有“肥人多痰湿”之说。天哪!怎么又长了8斤?!
肥胖症患者除体态臃肿外,还会出现嗜睡、稍动则疲乏无力、气促、胸闷心慌,易饥多食,汗多怕热,下肢浮肿等表现。
日久则易并发高血压、 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 病、肺心病、糖尿病、脂肪 肝、胆囊炎、抑郁症、中风 诸疾。故而总称“代谢
综合征”。老公,我受不了啦!!肥胖症患者除体态臃肿外, 还会出现嗜睡、稍动则疲乏 无力、气促、胸闷心慌,易 饥多食,汗多怕热,下肢
浮 肿等表现。 日久则易并发高血压、 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 病、肺心病、糖尿病、脂肪 肝、胆囊
炎、抑郁症、中风 诸疾。 一、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 当机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聚积,以致体重超过理想体
重20%以上时称“肥胖症”。 人的体重波动在理想体重的10%左右属正常范围; 如若实际体
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20%以内为超重; 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30%以内、且体内脂肪的含量超过体重
的30%为轻度肥胖; 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30~50%、且体内脂肪的含量超过体重的35~45%为中度肥胖;
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50%以上、且体内脂肪的含量超过体重的45%以上为重度肥胖。 脂肪
指数: 正常为(25~50)×109; (50~150)×109为“增生性肥胖”; 脂肪细胞直径在100μm以下、重量
在0.6μg以内属正常; 脂肪细胞直径为100~150μm、重量在0.6~1μg为“肥大型肥胖”; 若既有“增生性肥胖”又有“肥大
型肥胖”则为“混合型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24(18以下属消瘦;18~20属偏瘦;20~24
为正常;24~26为偏胖;26以上为过胖)。国外以男性27、女性25为肥胖标准。 亚洲人型体小,≥23为超重,≥30为
肥胖。中国人以20—22为最佳,肥胖特点为体型小、指数小;肚皮大、危害大。 目前,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有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提出了适合我国成人的肥胖标准:正常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是1
8.5~23.9,大于或等于24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cm、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0cm为腹部肥胖标准
。 肥胖度=(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二、几种计算理想体重的方法 国际上计算理想体重的
方法很多,结果大同小异,不相上下。现将几种常用且简单的计算理想体重的方法简介如下: 1.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2.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0.9 。 3.我国南方成年人的理想体
重(kg)=[身高(cm)-150]×0.6+48; 我国北方成年人的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
.6+50。 4.新生儿理想体重平均约为3.2kg; 3~5月婴儿的理想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即6.
4kg; 1周岁婴幼儿的理想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即9~10kg; 2岁以上儿童理想体重(kg)=
年龄×2+8。 5.日本人最理想的体重(kg)=身高(m)2×22。以一位身高1.70m的中年男性为观测对象: 按上述1法其理想体
重应是65kg; 按上述2法其理想体重应是63kg; 按上述3法其理想体重应是60kg; 按上述5法其体重指数应是22.5。 按上
述6法其理想体重应是63.58kg。 而他的实际体重是66kg,体重指数为22.84,腰围是88cm,那么,
他的肥胖度仅为1.54~4.76%,也就是说体重波动在理想体重的5%以内,属正常范围。 那就是我! 说明1: 关于标
准体重与理想体重问题。 三、肥胖症的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肺、肝、脾、胃、肾等诸多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肺气不宣,腠理闭塞,汗无以出,炼而生痰;肝气郁结,剋伐脾胃,运化受损,郁而增肥;脾胃功能失常,虚则水湿不化,酿生痰浊;实则胃肠腑
热,食欲偏旺,消谷善饥,多食而生浊脂;肾阳不足,气不化水,二便排泄无力,肌肤肿胀。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遂致痰湿浊脂滞留肌肤而形
成肥胖。病机主要有肺失宣降、胃肠实热、肝郁气滞、脾肾阳虚、痰湿闭阻,痰湿闭阻又是其中最为主要的环节。 四、与针灸减肥相关的经络、腧
穴 (一)基本腧穴 ①腹部8穴:中极、关元、气海、水分、中脘、天枢、水道、大横。 ②四肢10穴:合谷、曲池、支沟、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内庭、三阴交、 阴陵泉。 ③耳部16穴:心、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肝、胰(胆)、肾、交感、
神门、内分泌、皮质下、饥点、便秘点。(一)涉及经穴 任脉 中极、关元、气海、水分、下脘、中脘、上脘。
1、中极:脐下4寸。 膀胱的“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膀胱、利尿行水。腹部8穴之一
,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2、关元:脐下3寸。 小肠的“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
交会”穴。调理肠道、补益肝肾。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3、气海:脐下1.5寸。
补益气血、调理肠道。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4、水分:脐上1寸。
通调水道、利尿消肿。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5、下脘
:脐上2寸。 任脉与足太阴经的“交会”穴。理脾和胃、通调腑气。 6、中脘:脐上4寸。
胃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会)、任 脉与手三阳经的“交会”穴。调理胃肠、通调腑气。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
全身减肥要穴。 7、上脘:脐上5寸。 任脉与手阳明经和手太阳经的“交会”穴。 调理胃肠、通调腑气
。 (二)督脉 大椎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手、足六阳经的交会穴。
疏调经脉、发汗解表。 (三)手太阴肺经
尺泽、孔最。 1、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
水(子穴)。 清泻肺热、发汗解表、理肠导滞、通调腑气。 2、孔最:尺泽下5寸。手太阴肺经“
郄”穴。 理肠导滞、通调腑气。 (四)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曲池。 1、合谷:第1、2掌骨之间
,略靠第2掌骨中点。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调理肠道、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2、曲池
: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 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母穴)。调理肠道、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说明2: 关于肺与大肠在减肥、 美容中的作用问题。 (五)足阳明胃经 梁门、天
枢、水道、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内庭。 1、梁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理脾和胃、通调腑气。
2、天枢:脐旁2寸。大肠的“募”穴。行气活血、化瘀消肿、理肠导滞、通调腑气。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3、水道: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通调水道、利尿消肿。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
要穴。 4、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开1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下)合”穴,五行属土,“土中之土”穴(
本穴)。调理胃肠、通行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5、上巨虚:外膝眼直下6寸,胫骨前嵴外开1横
指(中指)。大肠的“下合”穴。理肠导滞、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6、下巨虚:外膝眼
直下9寸,胫骨前嵴外开1横指(中指)。小肠的“下合”穴。理肠导滞、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7、丰隆:外膝眼直下8寸,胫骨前嵴外开2横指(中指),外膝眼与外踝连线中点。足阳明胃经之“络”穴。理脾除湿、化痰通络。全身减
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尤其适用于痰湿偏盛者。 8、内庭:第1、2趾缝纹头端,足阳明胃经之“荥”穴。清泻胃热、通
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说明3: 关于治后厌食问题。 (六)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阴陵泉、大
横。 1、三阴交: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脾、肝、肾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健脾化湿、利尿消肿。全身减肥要穴,四肢
10穴之一。 2、阴陵泉:膝关节内下方,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足太阴脾经五输穴之“合”穴。清热化湿、利水消肿。全身减肥
要穴,四肢10穴之一。 3、大横:脐旁4寸。足太阴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健运脾胃、调理肠道。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
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七)手少阴心经 神门。 神门:掌面腕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
桡侧凹陷中。手少阴心经“原”穴、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子穴)。镇静宁神。 (八)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后溪: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纹头端。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母穴),八脉交会穴
之一(与督脉相通)。通阳发汗。 (九)足太阳膀胱经 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委中、委阳。 1、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宣肺解表、发汗润肤。 2、肝
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的“背俞”穴。疏肝理气。 3、胆俞: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的“背俞”穴。疏
利肝胆。 4、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的“背俞”穴。理脾化湿。 5、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胃的“背俞”穴。理脾和胃。 6、三焦俞: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焦的“背俞”穴。疏利三焦、化湿行水 7、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的“背俞”穴。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8、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的“背俞”
穴。调理肠道、通调腑气。 9、小肠俞: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小肠的“背俞”穴。调理肠道、通调腑 10、膀胱俞:第2骶
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的“背俞”穴。振奋膀胱、利尿行水。 11、委中:膕窝正中。膀胱的“(下)合”穴。疏调膀胱、利尿行水。
12、委阳:委中穴外开约1寸,股二头肌腱内侧。三焦的“下合”穴。疏调三焦、利水消肿。 (十)足少阴肾经
照海、太溪、复溜、阴谷。 1、照海:内踝下凹陷中。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跷脉相通)。调理肾气、利尿
行水、润肠通便。 2、太溪: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凹陷中。足少阴肾经“原”穴、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调补肾气、
利尿行水、润肠通便。 3、复溜:太溪穴直上2寸。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母穴)。补益肾气、利尿行水。
4、阴谷:膝关节膕窝横纹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水中之水穴”(本穴)。调
补肾气、利尿行水。 (十一)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内关:掌面腕横纹中
点直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相通)。宣上导下、和内调外、通调血脉、调理
胃肠、镇静宁神。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支沟。 1、阳池:
腕背横纹正中点,指总伸肌腱尺侧。手少阳三焦经“原”穴。疏调三焦、利水消肿。 2、支沟:阳池穴直上3寸。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之“经”穴
,五行属火(本穴)。疏调三焦、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十三)足少阳胆经 肩井、带脉、环
跳、风市、阳陵泉。 1、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足少阳经与手少阳、足阳明、阳维脉的交会穴。疏调经络气血。
2、带脉:第11肋端直下,与肚脐相平。足少阳经与带脉的交会穴。疏调经络气血。 3、环跳: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
外1/3与内2/3交点。足少阳经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疏通经络气血。 4、风市:大腿外侧正中,膝上7寸。疏通经络气血。
5、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阳经(下)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舒筋通络、疏肝利胆。 (十四)足厥
阴肝经 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太冲: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足厥阴肝经“原”穴,五
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疏肝理气。 2、曲泉:膝关节内侧纹头上1寸。足厥阴肝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母穴)。补养肝血、疏肝理气。 3、章门:第11肋端。八会穴之一(脏会)、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交会穴。疏肝理气、调和肝脾
。 4、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肝的募穴。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阴维脉的交会穴。疏肝理气、调和肝胃。
(十五)耳穴 心、肺、肝、胰(胆)、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交感、神门、内分泌、皮质下、饥点、便秘点。
1、心(CO15):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调理血脉。 2、肺(CO14):心、气管区周围处
,即耳甲14区。宣肺解表、发汗润肤。 3、肝(CO12):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疏肝理气。
4、胰、胆(CO11):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左胰右胆) 。疏利肝胆。 5、脾(CO13):耳甲腔的后
上部,即耳甲13区。理脾化湿。 6、胃(CO4):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理脾和胃。 7、大肠(CO7
):耳轮脚上方内1∕3处,即耳甲7区。调理肠道、通调腑气。 8、小肠(CO6):耳轮脚上方中1∕3处, 即耳甲6区。调理肠道、通调腑气。 9、肾(CO10):对耳轮脚下脚下方后部, 即耳甲10区。调节肾气、利水消肿。 10、三焦(CO17):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 泌之间,即耳甲17区。疏利三焦、化湿行水。 11、神门(TF4) :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镇静宁神。 12、交感(下脚端、AH6a ):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调理脏腑、改善功能。 13、内分泌(屏间、CO18):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平衡阴阳。 14、皮质下(脑、AT4 ):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镇静宁神、调和脏腑。 15、饥点:外鼻内下方。调和胃肠、减轻或消除饥饿感。 16、便秘点:三角窝外下方。调理肠道、通调腑气 。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458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