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修复苏轼《寒食帖》,字迹超清、绝无仅有,《兰亭序》跟它一比不过如此!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苏轼是一位乐观豁达的大文豪,他才气满满又会享受生活,诗人余光中把他视为自己的偶像。他一生中多次遭遇贬谪,仕途非常不顺,但每一次都能“既来之则安之”,做一些实事、写一些诗文或是发明几道美食,流传至今广受大家欢迎。

苏轼的诗词绝佳,但他的书法更是精妙,是“宋四家”之首。有专家曾经点评,米芾学晋唐法度而个性稍缺,黄庭坚个性明显却又略逊于境界,此二人是一流书法家,唯独苏轼将古法、个性、境界三者齐备,是“尚意”书风的中流砥柱。

书法史上并不缺大家、行书数量更是难以计数,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仅次于《兰亭序》和《祭侄文稿》,能名列天下第三,绝不是只靠名气就能做到的。这件作品是苏轼一生中最为杰出的书法,它也是“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最佳写照。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遭遇了人生“滑铁卢”,他被对手诬告,因而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一待便是好几年,期间还出现了经济拮据。即使心态再好,面对这种情况也不免郁郁寡欢,于是他在城东山坡开荒种田,“东坡”雅号由此而来。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在寒食节心灰意冷写下了这卷《黄州寒食诗帖》,如果说《兰亭序》流露出王羲之的潇洒飘逸心情,《祭侄文稿》体现颜真卿悲愤交加,这卷《寒食帖》则满是苍凉萧瑟之意。

《寒食帖》正文并不长,共17行,129字。但历代名家所写题跋,让此卷长度达到了2米。黄庭坚、董其昌、王世贞、内藤湖南的跋文让此帖增色不少。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作品还成了黄庭坚与老师苏轼的“竞技场”,二人还在书法上较量了一番。

黄庭坚笔画的“长枪大戟”,与苏轼正文的“石压蛤蟆体”,二者相得益彰,堪称“双璧”。黄庭坚认为《寒食帖》是苏轼个人的“兰亭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正是这种妙手偶得,使《寒食帖》独一无二,《兰亭序》跟它一比也不过如此!

苏轼此卷吸取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笔意,起笔沉着凝重,笔随情绪起伏而变化,字形大小、用墨浓淡、章法疏密,参差错落。结字宽扁,又有徐浩、李邕笔法。专家点评:“《兰亭序》是雅士书法的代表,《祭侄文稿》是贤者书法的典型,而《寒食帖》是才子书法的巅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