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景山人转宣武

 新用户8926AVU2 2023-05-27 发布于北京



煤市街以西为什么多斜街

老北京有句老话,“出门奔斜街,不走正路”。原来,元大都是先完成规划设计才施工兴建的,城里的街巷胡同横平竖直,纵横交错,像一个巨大的棋盘。为了饮用和水运交通的方便,在兴建大都城时城内的河流几乎全部保留下来。天长日久,一些河流湖泊干涸后,演变成街巷,因弯曲的河流走势自然而然成为斜街。

煤市街以西胡同从横交错,但它不像老北京棋盘街那样,说起来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跳棋,许多街巷都是斜插着的。这里有过几大斜街:铁树斜街、樱桃斜街、杨梅竹斜街和棕树斜街。

早在清乾隆时期, 《宸垣识略》就有“杨梅竹斜街”的记载了。同一本书里还提到“李铁锅斜街曰襄陵、三原、延定、肇庆”,看来它是以铸铁锅的李工匠为名的, 但名臣朱筠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蒋秦树写的墓志铭里说,“余家在日南坊李铁拐斜街之北, 君居在南”, 表明民间工匠“李铁锅” 这时已通过谐音转换成了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李铁拐”,到1965年始改为 “铁树斜街”。

《宸垣识略》书中也有“ 樱桃斜街”的记载, 地点相当于明代的“杨毡胡同”, 也是顺着排水沟渐变为街巷的。《宸垣识略》又载:“玉极庵在王广福斜街, 有明天启三年鼎一”。此街至1965年改名为“ 棕树斜街” , 以取得与其西北的“铁树”、“樱桃”、“杨梅竹“三条“斜街”均以植物名称命名的一致。

元大都建成后, 辽金旧城依然是观光区, “于是新旧城之间, 即今正阳门至虎坊桥以东原来的郊区被人们自然走出了若干斜路, 以后又沿这些斜路建造宅舍店铺, 便成为斜街, 而且日渐繁华”。不过,在影响斜街形成的因素中, 河沟众多的自然环境的制约作用, 应比在新旧都城之间选择捷径更为关键。选择弯曲的道路与偏斜的方向, 通常都是在环境制约下不得已而为之。大栅栏地区的小河沟, 既有天然的河流枝汊,也有人工的引水沟渠, 这对于琉璃窑的生产以及周围人们的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条件下, 房屋布局只能顺着河沟延展。当河沟自然淤塞或被有意填平之后, 就成为走向偏邪的道路。

俗语云“ 百年的大道走成河”, 而百年的河沟也有机会淤塞成为大道。历史上的河沟远比现在多。在琉璃厂西南一带地方, 清康熙年间:“海波寺久废,其街之南有清厂潭,上有龙王堂。又东南为章家桥, 又南为虎房桥, 桥西南为潘家河沿。计新城未筑时, 无地无水,今其故道皆不可考矣”。

乾隆年间,“ 梁家园……地洼下, 有水可以泛舟”。“龙王庙在清厂,……门外有巨潭”。与此毗邻的大栅栏地区, 其水文状况应相去不远。晚清李慈铭游历厂甸时看到, 吕祖阁“前有小石桥, 已陷土中, 俗名厂桥”。他依据朱彝尊的记载, 肯定了明嘉靖以前外城未筑时, 存在着清厂潭——厂桥——章家桥——虎坊桥——潘家河沿这样一条河道, 但“今皆久成平陆, 并凉水河亦迷其处矣”。这样的地理形势,自然促使人们行路时避开积水洼地、选房基时趋向河沟两岸相对干爽的高阜地带, 暂时无暇顾及其它方面。明代只有一条“斜街”而清代增至四条, 正说明了其间河沟逐渐淤塞、人口与建筑逐渐增多的发展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