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词例说 ||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总第565期

 国艺学堂 2023-05-27 发布于江西

讴阳

诗词课堂

作者简介

      欧阳滋生,省委党校教师,文化学者,资深编辑,兼诗人、作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曾任省级报社副总编、杂志副主编、副社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省作协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江西画院特聘画师,省茶叶协会顾问,南昌市诗歌学会名誉副会长,南昌西江艺术院院长,省音乐舞蹈表演协会名誉副会长,省社会学学会理事等。

     多年执事文艺创作和采编,任文学编辑30余年,在全国、省市公开发表文学作品800多万字,书法作品30多件、书画评论40多篇,公开出版文学著作含诗集、散文集以及合著、教材10余部,2次获省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先后获江西谷雨文学奖、滕王阁文学奖、书法作品奖、好新闻奖等40余。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当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词人

     毛泽东(1893-1976),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解题

     1928年4月,朱德率部与毛泽东在宁冈会师,诞生了我党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剿灭”红军,湘赣两省敌军频繁进犯井冈山。1928年7月,湘赣敌军发动第二次“会剿”。毛泽东率红31团将敌人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朱德则率红军主力28、29团向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回援,挫败敌人首次“会剿”。此时,湖南省委代表附和29团官兵的思乡情绪,放任 28、29团冒进湘南,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导致“八月失败”。毛泽东亲率31团第三营前往营救,留下不足一营的兵力驻守井冈山。敌人乘机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进攻。守山军民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营长陈毅安的率领下,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8月31日,黄洋界保卫战结束。朱云卿赴遂川大汾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听后遂填此词。这是毛泽东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对红军坚持根据地斗争和武装斗争的胜利以及红军英勇斗争的精神给予了赞颂。

说词

     这是一阕纪实性的小令,却词约义丰,记录了有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堪称浓缩了的史诗。词写实也言志,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词把诗人自己的政治思考熔入意象,也是毛泽东所创诗词均兼带时代特色、个人风骨的个性所在。

     词上阕写战场气氛和敌我态势。1964年1月,毛泽东对《毛主席诗词》英译者说:“'旌旗’和'鼓角’,都是指红军。黄洋界很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山下旌旗“指山下红军即袁文才、王佐的32团以及地方武装,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山头鼓角”指守卫黄洋界的红31团第一营。可见,诗词可以据实而写,也可以虚写心中之象。“旌旗”是借代,指山下红军,具鲜明的意象感。“鼓角”借指军号,不直说军号,因“鼓角”古人常用,属诗词语汇,更雅。二句写现场写得真切,之后笔锋一转,由我而敌,先写敌军围困;再由敌而我,说我军“岿然不动”。恰是两组对比,一是山下与山头之比,渲染红军士气高昂、严阵以待之势,为全篇的雄浑气势以及词的结尾即红军胜利作了铺垫。另一组是“敌军围困”与“我自岿然不动”。两句夸张,先写敌人气焰嚣张;后写红军战士的大无畏气概。

     词的下阕由我而敌。过片二句照应上阕续写军民“岿然不动”之势,从工事、壁垒,写到人心一统,道出红军取胜的根本原因。第三句写战场,“炮声”既是写实,也可泛指。8月30日下午,我军把南昌起义时的一门大炮架上黄洋界,一发炮弹正好在敌群中开花,军民乘势冲出,敌人溃不成军,趁夜逃遁。结句说战斗结果,敌人听到红军的炮声,惊慌地在夜晚逃走了。此句与上阕和下阕前三句再次对比,告知读者前因后果。

     诗人写诗历来朴素简练,叙事、写景不枝不蔓,前后贯通,紧扣主旨,一场战斗被写得画意盎然,句平意远。古人曰“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然平淡见醇厚却至难。毛泽东诗词颇见功底,自然而出彩的造语承载了斗争生活的深刻认知。这些诗外功夫,让“马背上哼成的”《西江月》一气呵出,诗意隼接得天衣无缝。诗人将感觉上的个性事物代替一般,与心灵的共同性有机融合,再与社会交汇,实现了现实生活的观念化。是为毛泽东诗词的特质之一。

     《西江月》还在一阕之内多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烘云托月,突出主旨。绘景无不闳阔壮伟,叙事清晰凝练,为轰轰烈烈的井冈山斗争做了注解。用典型意象概括意境,是毛泽东写诗填词的拿手。这首词赞扬的黄洋界一战,虽然只是红军的一次战斗,却通过这个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以及战场的常见物事诸如旌旗、鼓角、炮声等,展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本质原因。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它揭示的是白色恐怖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和趋势,表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要义和合理性。

国艺副刊

顾问:谭五昌   郑允钦

主编:欧阳滋生

编辑:云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