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浸式景观丨城市互动景观装置的沉浸式趋势特征与案例应用

 文山书院 2023-05-2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请注明出处。文献参考来源:沉浸城市;数据公园;mooool木藕设计网;创意小宇宙;弘道文化v;尚墨文化;现代园艺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说:“装置所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引发观众的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观众借助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经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现在的城市居民强化自我空间的心理加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于是城市公共空间便成了人们宣泄情感的最佳场所,互动装置正是契合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诉求。互动装置通过对已有材料、场地或者事物进行转化,和不同媒介的混搭表现,丰富了城市景观的表现形式,不仅成为城市景观设计和人们思想交流的载体,还成为密切联系空间与观众情感的纽带。

INTRODUCTION

一 · 装置艺术的前世今生

装置艺术是指“特定时空环境—材料的象征意义—艺术家个人情感—合目的性的创作和实验”的一种综合性艺术。互动装置艺术是新媒体艺术中的一种,它起源于国外。Emmanuelle Moureaux 强调装置是短暂的,且让观众感受到惊奇和好奇。然而不同媒介技术的变革,使得互动装置建立空间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1917 年,杜尚创作的《泉》成为了装置艺术的开端,开启了西方当代艺术的思潮,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艺术与科技得到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介与艺术的结合也改变了艺术创作模式。正如人类艺术史上每一次巨大的变革都伴随着媒介的更迭换代,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电子媒介时代”的反应是最为直接,也最为直观的。互动装置使得装置艺术媒介产生变革,借助数字技术,运用艺术设计、编程、计算机技术等综合性学科知识,装置艺术实现了从静态单感官到动态多感官沉浸式交互、实体到虚拟全息技术的转变,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且在感知方式、情感表达和美学观念上也在不断地向人性化和互动化靠拢。

图片

(图片:互动装置丨来源:弘道文化v)

互动装置艺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的成功研发,为新媒介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艺术形态与艺术思维的转变,艺术家们逐渐打破传统媒介的束缚,探讨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并将新媒介融入装置艺术中,形成互动装置艺术。

20 世纪 60 年代末,计算机技术发展缓慢,其媒介以影像和声音为主,可以进行简单的指令操作。这一时期艺术家白南准将电视剧作为装置的媒介,他的音乐装置作品《混乱接触》与电视媒介《禅之电视》是装置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多媒体”的概念出现在计算机行业,它可以使用户感受到一种多通道同时存在的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意的通道。这个时期的互动装置也只能进行简单的机械指令操作并没有真正实现跨技术的互动。

图片

(图片:互动装置丨来源:弘道文化v)

80 年代,媒介交叉运用更加灵活,范德比克和琼·布里格姆共同创作的沉浸式电影《Steam Screen》包含了互动性装置艺术的特质。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互联网技术的盛行,媒介运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差异化,人们不断地寻找新的媒介方式,来创作更加奇特的互动装置。奇点艺术科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互动沉浸展,让国宝“动”起来与接受者双向互动,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华文化的恢弘壮丽。

我国的互动装置发展较晚,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互动装置以影像、声音、灯光为媒介且设计的作品主要以模仿为主;21 世纪至今以互联网媒介为主,新媒体技术与艺术正式开始探索新的互动艺术方式,打造全新的艺术形态。例如 2021 年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Mojito》采用XR 扩展技术、实时渲染技术以及 Motion control 编程打造出加勒比风情的虚拟互动 MV式表演。

二 · 互动装置艺术的建构表征

(一)艺术性

互动装置艺术与景观最明显的共性在于二者都富有艺术性。巴西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认为,艺术是相通的,景观设计与绘画从某种角度来说,只是工具的不同。景观设计与互动装置艺术创作都时刻考验着设计者与参与者的艺术审美能力,新颖的互动装置艺术与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相互结合必然会在艺术方面相互提升。

图片

(图片:互动装置丨来源:弘道文化v)

(二)参与性

参与性的强弱,通常情况下是评价装置艺术作品或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换个角度来说,装置艺术作品和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的参与度,鼓励人们与之互动,强调交流与互动带给人的感官体验。景观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单向的参与性,植物、水体、灯具、墙面等较少情况下可以与人有自主的交流,需要人们触发某一点来实现所谓的“互动性”。互动装置艺术如果能够融入景观设计中,它将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可以通过捕捉声音、温度、动作的电子装置,让互动装置艺术“主动”与人交流,引导人们参与到整体环境中去,形成双向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互动装置艺术可以提升夜间人们在景观空间环境的参与性。互动装置艺术对于灯光、声音、材料的运用是十分多样的,色彩丰富且富有趣味性的灯光会显著影响到参观者的决策、情绪和情感,配合声音和不同材质的变化,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人流量,聚集某一区域的人气,同时提升夜间娱乐参观的安全性,提高人们在夜间的活动性。

图片

(图片:互动装置丨来源:弘道文化v)

(三)多媒介融合

不受限制的综合使用多门类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追求表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必然产物,装置艺术正是这种趋势的最大体现。科技加快媒介的变革速度,从单一媒介的运用到多媒介的融合,整合了声音、视频、灯光、生物艺术、投影等各种传播的技术方式,实现多元化及互动化的传播途径。当下多媒介的运用主要在话剧、电视节目、大型互动展览会等影视化舞台布景及商业化场所,这使得舞台效果更加具有视觉效应,加强观赏者的沉浸感与真实感,进而达到真实互动化体验。

艺术与科技相辅相成。当艺术碰撞科技时,艺术可以借助科技的肩膀达到全新的高度,科技在艺术的创作中展现外化的美学特征。由张艺谋执导的《对话·寓言 2047》,运用互动装置,将民族艺术与科技有机地碰撞,突破了传播的舞台表演形式。这场盛宴运用了激光技术、无人机技术、3D 全息技术以及 LED 装置等多种媒介技术,且融合了蒙古族长调、国粹京剧、陕西碗碗腔以及泉州木偶剧等民族特色文化,展现了音、光、电、色等多重听觉、视觉,深度打造戏剧、舞蹈、音乐的艺术体融合,给观众带来完美的沉浸感知体验,诠释了中国文化的绚烂多姿。

图片

(图片:互动装置丨来源:弘道文化v)

三 · 城市景观互动装置案例分析

(一)西班牙马德里:

月上山Montaña en la Luna

为了寻求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的和谐统一。以此为着手点,MINI 和 Enorme Studio 共同完成了这项装置设计,并将其展示于马德里Plaza Santa María Soledad Torres Acosta广场中。MINI 和 Enorme Studio是致力于公共环境和全民参与性设计的年轻公司,此次他们利用可再生能源,将这一公共空间装置以公共会面功能服务于城市居民。该装置内将设有USB插孔和由太阳能照明的读书角,市民可以在此利用动力能源对设备进行充电。这一全新功能和创新想法将有望缓解日常的电力压力。

图片

(图片:月上山Montaña en la Luna丨来源:数据公园)

装置内的活动将以设计师与公众探讨未来城市设计为中心展开,如“Bench a Day”活动将探讨城市建筑小品设计,交互式城市空间设计,公共活动实验空间,以及各种形式的未来城市辩论。所有活动都将围绕城市设计,并以跨学科和跨时代的协作为前提进行讨论。Montaña en la Luna装置展示了一种可移动、易接近的设计师工作室平台,凸显了设计师需与城市居民一同协作完成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

图片

(图片:月上山Montaña en la Luna丨来源:数据公园)

(二)加拿大蒙特利尔:“Domino Effect”

2018年12月-2019年1月,设计公司Ingrid Ingrid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娱乐区的节日广场创作了一组巨大的多米诺骨牌装置,名为“Domino Effect”。

图片
图片

(组图:“Domino Effect”丨来源:创意小宇宙)

这件互动装置由10组共120块多米诺骨牌组成,每一组骨牌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人声、打击乐、马林巴琴、长笛等。当玩家将骨牌推倒时,这些装置便会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奏出独特的音乐作品。这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团队体验,因为当人们联合起来触发骨牌时,速度将更快,音调也会有所不同。

图片
图片

(组图:“Domino Effect”丨来源:创意小宇宙)

(三)美国纽约长岛:“Ribbon”

在寒冷的冬天里,这件公共互动装置给人们带来了温暖,通过与作品互动、与他人合作,艺术再次将人与城市联系起来,就像是一次对城市的告白。

2021年在纽约长岛,The Urban Conga & Hive Public Spaces与长岛市合作设计了“Ribbon”——一个让人们更加了解长岛市的互动装置。

在每一个可转动的模块板上,都展示着市民们想对这座城市说的话,人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到系统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件装置将越来越多的人与城市联系了起来。

图片
图片

(组图:“Ribbon”丨来源:创意小宇宙)

“Ribbon”成为了一个平台,邀请人们前来互动,并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当人们在转动模块时,它会反射出不同的光线,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Ribbon”意思是“丝带”,而这件互动装置正像丝带一样将公众连接起来,引导人们重新与城市空间建立关系,探索未知。

(四)美国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The Bay

The Bay 项目是由两个不同的互动装置组成的,这些装置是为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的 Bay Conservancy 新海湾公园创建的,而项目的设计是由公园设计开发初期的社区参与推动的。Urban Conga 与 Agency L&P 合作为公园进行整体设计,增加了这两个可玩的互动装置,作为公园二期建设期间沿滨水区的社交活动。每个装置都结合景观、运动和游戏来激发海湾步道与社会间的联系。这两个作品作为场地空间中的公共地标,每个都与周围的环境有着独特的联系。

图片

(图片:The Bay丨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

第一个装置名为“传送门”(Portal),这是一个可以摆动的社交长椅,勾勒出萨拉索塔湾。作品流畅的形式构成了萨拉索塔湾的不同景色。当太阳开始西沉时,它将完美地坐落在作品中。它还在人行道上构建了一个更宽敞的聚会空间,人们可以在那里休闲聚集,一起欣赏日落美景或谈论不断变化的周边环境;当你坐在摇摆的长凳上远眺海面,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长凳的弧形设计提供了各种社交互动的座位。该装置不仅是连接人们与周围景观联系的门户,更让我们思考环境与气候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图片

(图片:The Bay丨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

第二个装置名为“珊瑚”(Coral),是一系列可以演奏,并能坐在上面的鼓。这个作品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萨拉索塔海岸附近的大量珊瑚礁。该装置通过运动和声音在空间内创造公共连接,每一端可触及到的珊瑚礁都是一个音调不同的鼓,较小的珊瑚块为演奏座椅,你可以像康加鼓一样用手敲击演奏。它已经成为即兴表演、舞会和其他社交聚会的场所。与Portals 一样,这项装置的重点是将人们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游戏引发关于气候变化的公开对话,让人们更加意识到环境的影响。

图片

(图片:The Bay丨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

(五)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TIDAL

全球都能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的 Shore Acres 社区也不例外,它经历过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的风险甚至更高。TIDAL 作为一个互动的公共艺术装置,它利用 NOAA 的关键数据点来引发围绕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区和其他地方影响的公开对话,并创建一系列流动的柱子,以游戏的方式将人们较为敏感的气候数据进行演绎,这些柱子反映和折射着周围的环境,就像一道破碎的波浪,沿着主要通道引导人们进出建筑物。

图片

(图片:TIDAL丨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

图片

(图片:TIDAL丨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

这些柱子的设计类似于码头的柱子,成为潮汐变化数据和水位随时间上升的指标,当人们走过每个单元时,他们从内部照亮,揭示了根据当地平均潮汐模式产生的穿孔数据点,柱子会短暂地被照亮,然后逐渐消失,就像潮汐随时间变化在码头上留下的海洋水印一样。






互动装置是艺术内容表现的重要形式,它是美学与逻辑学的完美结合,相较于传统的平面艺术、空间艺术,它是美学智慧衍生出的具备生命的艺术精灵,其交互式艺术思考大幅度提升了美学的感官体验。随着各种新媒介开始参与并融入到传统的设计之中,互动装置艺术与景观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加入了科技因素,互动装置的展现与应用也逐渐走向多元化从而使得参观者可以不仅可以体验到现实互动,同时也丰富了虚拟世界的沉浸交互。尽管现阶段的技术水平有限,但互动装置艺术与景观的结合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