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探访周恩来纪念馆

 昵称45109175 2023-05-27 发布于浙江

绍兴城内劳动路东端,有一座明代建筑的砖瓦老房,墨漆竹丝门,东西黑墙各嵌砖雕窗,陈云题写的“周恩来祖居”黑底金字匾额悬挂台门斗门楣上。600年来周恩来祖辈世居于此。

如今的绍兴周恩来纪念馆(包括祖居、故居)已成为清正廉洁、修身齐家、宽宏崇德的文明窗口。当我们走进故居古色古香的建筑中,能感受一代伟人忠诚清廉、一身正气、谦恭有礼、精明干练以及成人之美的胸怀。

周恩来祖居(中)故居(左)纪念馆(右)

周恩来祖居第一进门斗隐门上的楹联

古城绍兴夏意浓。走进中轴线周恩来祖居,第一进门斗隐门上悬挂着:“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匾。“莲溪”指“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周氏称自己为周敦颐的后人。《周氏家训》尊先祖祖训,要求“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体现了爱莲文化的精髓并教化了历代后人。“沂国”指绍兴城内始祖周茂,周茂元朝时被封“沂国公”。此隐门对联意在说明周氏的渊源。

“锡养堂”又称百岁堂

二进大厅正中悬匾曰“锡养堂”。这里是周氏族人的公堂,是他们举行家族祭典和议事的场所。这里见证了周恩来公私分明的为政之道和浓浓亲情。

1939年3月28日至31日,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以祭扫祖茔的名义回到故乡进行抗日宣传。当天,他给族曾祖父写了一便条,要求代为置办宴席,代请亲族长幼,并附上100元国币,坚决不要县政府招待。

锡养堂座楼客厅,周恩来在此宴亲人、续家谱(陈列家具原物)

周恩来在故宅、姑父家为亲人、工人、妇女、文化人共题词25幅

周恩来在故乡,宣传抗日、视察民情,拜访亲友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成为浙江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3月28日19时周恩来在越王殿发表抗日演说,至次日凌晨2时30分

乡下皋埠周恩来祖母家,小时看越剧的地方。3月30日到此探望亲友

周恩来祖居旧景

1950年、1951年,周总理分两次将38万、20万(旧币)汇至绍兴,用于缴纳百岁堂西院(周恩来故居诵芬堂,时已无偿为族人居住)、周恩来祖居百岁堂(周家公堂)的房产税,并交代亲族,国家税收绝对不能欠缴,要求一次交清,绝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59年11月28日邓颖超来到绍兴省亲后参观鲁迅纪念馆


周总理绍兴老宅百岁堂由于年久失修,1956 年又遭台风袭击,整座建筑已破败不堪。1959年11月28日委托邓颖超来绍兴省亲,劝阻修复故宅。邓颖超说:“恩来说了,坚决不要修复百岁堂,把钱用在国家建设上去”。

1960年秋经周建人省长建议,浙江省政府拨款,绍兴县政府对百岁堂(一、二进)进行了基本修复。此事被周总理知道后,于1961年2月责成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通过电话向浙江省委传达了他的3条意见:“1、本来就不同意修,也不应该修。2、既然修了应作公益用。3、不要作纪念馆,不要让人参观。”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绍兴县委决定将百岁堂(一、二进)作为鲁迅图书馆的公共阅览室对外开放。

绍兴周恩来故居匾

往西走,是百岁堂西院诵芬堂。属于周恩来祖父的家产,是周恩来的故居。

诵芬堂大厅

诵芬堂二进座楼西房房间,祖孙俩曾住此

祖母鲁氏清明节年年回绍祭祖扫墓,长孙周恩来同行。祖孙就住在诵芬堂。周恩来还经常坐船去乡下皋埠西鲁村舅公家玩耍。在诵芬堂的小堂前有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便是周恩来家的家训。亲大伯周贻赓与少年周恩来生活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教育侄儿铭记绍兴周氏治家格言“孔子儿孙不知骂,曾子儿孙不知怒,周家儿孙不知求(名、利)”。从此绍兴周氏家族祖传的优秀人文基因、家训家教,在周恩来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诵芬堂小堂前

诵芬堂二进座楼东房书房

周总理穿过的衬衫衬裤

东轴线为周恩来纪念馆,通过大量的照片、实物、手稿、书信、图片和模型等展品,展示了周总理与绍兴的血脉渊源和周总理光辉战斗的一生。纪念馆陈列有周总理曾使用过的物品,是总理一生追求勤俭朴素的缩影。他的衣服破了,补了又补也不愿意买新的。吃饭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绍兴周恩来纪念馆  

十条家规

在这里,陈列着总理著名的《十条家规》。1956年秋,在绍兴百岁堂的从堂叔周云峰直接去京找周总理要求安排工作,总理在热情接待之余,动员叔叔回绍兴,自谋职业。为此,总理制定了著名的《十条家规》。

在这里,讲述着总理劝六伯不要回绍兴省亲的故事。1949年后在世的伯父中只有周嵩尧还健在。1949年10月被周总理迎养。周嵩尧虽然身在北京,“官职优闲”,生活上也有人照顾,却依然思念家乡,想回绍兴看看。总理婉言规劝六伯父周嵩尧不要回去。周总理平生最恨“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一套,这一思想,贯穿了周总理的一生。

中为周嵩尧

在这里,有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王戍,周总理在绍兴的嫡表侄。是周总理在绍兴姑父家认的唯一干儿子。1939年3月28日至31日周恩来在绍兴,曾4次到姑父家。解放后,王戍经常给表伯义父写信报告工作、学习情况。总理怕影响他的进步,都不给回信。王戍理解表伯义父的伟大胸怀以及对他的严格要求和爱护关怀,未曾去北京找过表伯义父。

中立者为表侄义子王戍,右为表弟王贶甫(王戍父亲)


总理对自己及亲属的严格要求,可以称得上是廉政教育的典范。他立下的十条家规,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

1964年邓颖超给周总理绍兴表妹去信,婉拒调往杭州的要求

四要六不准

周总理除了严管家人,对身边工作人员也始终严格要求,谆谆教诲他们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

在这里,还陈列着一张周总理亲侄辈祭扫没有墓碑、坟墓的祖坟照片。这是为什么?绍兴柯桥区平水唐家岙和狮子山等处的周总理祖坟地,1977年邓颖超按照周总理生前嘱托,派人到绍兴平掉了。总理的祖坟被平掉后,坟地交公,由农民使用。

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扫墓后瞻仰大禹陵

周总理亲侄辈祭扫没有墓碑坟墓的祖坟

家风对人生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深刻。从先祖周敦颐的《爱莲说》到《周氏家训》,再到《十条家规》,它们始终一脉相承,既和周总理廉洁从政、勤俭治国的一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又警醒后人要廉洁齐家,重视家风建设,自觉树立良好家风。


作者系绍兴市周恩来研究会理事,业余研究周恩来与绍兴20余年,写有“周恩来故乡绍兴廉洁自律的故事”一书,作为越城区清廉民企建设读本。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