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麻木”,《狂飙》中的李响和安欣观点相反,却都有道理,让人深思

 萱小蕾 2023-05-27 发布于陕西

受害人黄翠翠留下了一个叫瑶瑶的女儿,安欣跟同事去调查时,这个小女孩跑出来问安欣:“我妈妈是坏女人吗?为什么村里人都说她是坏女人?我是不是没有爸爸?”

安欣说:“你爸爸只是工作忙,他忙完了就会来看你。你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你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好好长大,那样她就会回来看你……”

善意的谎言看似简单随意 ,但是对这个小女孩来说,有可能就是命运的转折,是救赎,是改变,是支撑一生的某种精神力量。

回去的车上,李响对闷闷不乐的安欣说:“我看你是选错行业了,你应该去做婚礼司仪,天天见证幸福时刻。师父说了,难受,就是看得少,看多了就习惯了。”

安欣说:“那习惯了不难受了,不就是麻木了吗?”

“麻木不见得是坏事啊?”

“那麻木也不是好事啊!”

李响只能说:“麻木是不好,但你!需要它……”

这里两个人对麻木的讨论的确有点意思,让人顿时有了共鸣。

而且觉得两个人的观点虽然完全相反、却又都有道理。

安欣认为“麻木不是好事”,的确如此。

比如人人都麻木,那么生活中有人急需帮助、急需有人伸出援手时,就不会有人出手。

这是冷漠,也是麻木。

因为麻木代表着没有感情,代表心里冷硬如铁如石。

这样的人看众生受苦也不会同情,不会心疼。

甚至看自己亲朋好友或自己受苦也不为所动。

如果人人都成了这个样子,人间就没有温暖没有温度没有爱了。

而李响认为“麻木不是坏事”,指的是另一个角度。

比如很多时候,你若是一味感情用事,可能就没办法正常处理解决问题。

甚至因为太过感性而“坏事”。

这种麻木应该是那种暂时的、短效的。

毕竟有些事情在处理的时候的确需要“冷硬”一点。

当然,我们更希望每一件事都能“有温度”地去解决。

不到万不得已,不用“麻木”。

还有一种情况,是用在承受力上。

一个人若是太感性、但智慧和空性又不够,那可能就容易软弱,心软,脆弱之类的。

一直这样的状态下去,那就很有可能垮掉。

这种时候,麻木一点、就像会用“钝感力”一样,可能就会好受一点。

比如失恋了,比如受到打击了。

麻木迟钝一点,也就更容易撑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总之,麻木这个东西的确是中性词。

说不上好,说不上坏。

主要看你用在什么情况下、用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我们希望人人都不必麻木,人人都心中柔软有爱。

这样世间也一样充满爱和暖。

可惜这不太现实,很多人的“本性”蒙蔽在尘垢中,从而时不时就会做出些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的事来。

被伤害的人,此时便需要启动一些自我保护机制。

心理上的保护,就包括麻木。

所以就像李响说的那样:“麻木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你需要它”。

这个需要,更确切一点应该“有时候需要”。

因为我们更希望每个人都不需要麻木。

那样的话,世界和所有人都会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