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万历初年的惨烈冤案:荷花儿凌迟案

 新用户31928497 2023-05-27 发布于广东

隆庆六年九月十一日的晚上,居住在北京东城,挂“锦衣卫指挥”官衔的皇亲周世臣熄灭了家中的灯火,准备上床睡觉。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伙强盗居然闯进了他的家中,周世臣寡不敌众,在用棍子奋力打倒一个之后,就被众贼杀死,家里的财产也被洗劫一空。

文章图片1

明代的金锭。

虽然《耳谈》中称这位挂“锦衣卫指挥”衔的周世臣为“周皇亲”,但实际上他只能说是皇室的一个远房亲戚。他的祖上是宪宗皇帝生母皇太后周氏的弟弟周寿,从成化年间一直到隆庆末年都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因此这家人早就败落了,周世臣家中的仆人也只剩下了一男一女,男的叫王奎,女的叫荷花儿。在案发的时候,王奎实际上并不在家中,而荷花儿被吓得躲在了屏风后面,等到王奎回来之后才发现,家里被洗劫一空,老爷被杀死在家中,荷花儿拿着家里残余的财物哭。

文章图片2

明代精美瓷器。

周世臣家里虽然是败落了,但人家再怎么着也是个“皇亲”,再加上此时正逢穆宗皇帝的大丧期间,负责追捕盗贼的指挥张国维自始至终都捉不到盗贼,害怕被处罚,于是带着手下的人又返回受害者家中,正巧撞见了荷花儿在王奎的房间中,手里捧着剩下的财物对着王奎哭哭啼啼。此时有一个字面意义上“倒了血霉”的家伙在不该出现的时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点:周世臣的邻居屠夫卢锦此时正巧来他们家里要肉钱,看来周世臣的日子过得确实不怎么样,堂堂的皇亲国戚连日常买肉食的钱都要赊。卢锦来他们家里要钱,看见这么一大群当兵的聚集在房内,当即吓得腿肚子抽筋,一下子钻进了王奎床底下。其实这个动作可以说是相当危险的,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之下。

文章图片3

万历年间的官员。

一个哭哭啼啼的年轻女仆,一个年轻男仆,还有一个躲在床底下的男人,加上一个害怕因为捉不住盗贼而受惩罚的军官,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国维曳出之,讯知屠儿,遂执为与荷花稔奸,构淫夫杀逆,卢锦不胜楚毒,诬伏”张国维当场脑补出了一个年轻女仆和男仆通奸并且和外人谋杀主人窃取财产的恐怖故事,于是下令手下对这三个人严刑拷打,三人最终被屈打成招。等到正式审理的时候,张国维的说法也是得到了刑部大多数人的认同“国维喜,益信其真,诏下法司,鞠,初称冤,且无验,乃请移他曹再谳。时署刑部侍郎翁大立是其言,第心恨大逆,且先入语,遂欲速磔之,立唆他署郎吏成狱。郎力持不许,翁益怒,亟命上奏,得旨如拟”最终,荷花儿、王奎、卢锦三人在万历四年的六月份被凌迟处死。

然而在两年之后,以朱国臣(外号朱脑瓜)为首的真凶们就落网了,为什么这帮人在逍遥法外两年之后就突然落网了呢?因为这几个贼头在杀死周世臣抢夺财物之后躲了一段时间,打听到官府抓了三个替罪羊,于是更加嚣张起来,在凌迟荷花儿王奎卢锦三人那天还有饶有兴致地去刑场观刑,在此之后“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椎埋,鲜衣怒马,以游侠见称”不仅如此,这帮贼人还养了两个瞎眼的妓女,白天让她们弹唱,晚上就虐待她们,这两个女孩受不了虐待,拼命逃出了魔窟到官府将盗贼们之前的恶行全部抖了出来。于是这些贼在逍遥法外两年之后终于被抓了起来,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荷花儿、王奎、卢锦三人的冤屈,那又有什么用呢?这三个人已经被凌迟碎剐了。

文章图片4

明代的官兵。

从这件事的发展来看,在周世臣被杀死之后,王奎和荷花儿的处境其实已经相当不妙了,虽然他们什么都没做,事实上不仅当官的脑补出了一个通奸杀人的邪恶故事,而且京城的百姓对这个“邪恶故事”也是深信不疑,在荷花儿等三人执行死刑的当天,京城的百姓是“人皆称快”直至真凶落网之后,才“皆痛荷花冤不已”。最倒霉的莫过于屠户卢锦,就去别人家要了个猪肉钱,然后自己就莫名其妙的就成了谋财害命的“奸夫淫妇”的帮凶了。什么叫飞来横祸啊?这就叫飞来横祸。

文章图片5

明代釉里红瓷器。

在这一案件中应当负重大责任的第一个官员便是抓人的指挥张国维,他带着人在城里转来转去抓不到抢劫杀人的贼,然后又返回周世臣的家中,正好撞上荷花儿手持家中残余的财务在王奎屋中哭泣,然后在王奎的屋中又搜出了前来要账的卢锦,然后就虚构了一个奸夫淫妇勾结邻居杀人害命的故事报了上去“时 先帝梓宫就山陵,内外戒严,指挥张国维奉兵令司游微,而信地内盗我国戚,惧且受谴,驰往求盗不得,则至王奎室中,见荷花持金絮泣”所以很难不怀疑张国维是单纯地为了免于责罚而就地抓了这三个人充数的。

文章图片6

万历年间的精美瓷器。

第二责任人就是刑部侍郎翁大立“时署刑部侍郎翁大立是其言,第心恨大逆,且先入语,遂欲速磔之,立唆他署郎吏成狱。郎力持不许,翁益怒,亟命上奏,得旨如拟,至万历四年,而王奎、卢锦、荷花俱伏法,人皆称快。乃群盗则观刑于市而窃笑之”翁大立身为此案时刑部事实上的一把手(刑部尚书一职暂时空缺)一听张国维的胡话就“第心恨大逆”怒从心头起,不仅如此还“立唆他署郎吏成狱”一定要弄死这三个人,办案时不讲证据,感情用事,还唆使别的官吏将这三个人定成死罪,在被拒绝之后还四处活动,最终将这三个人成功送上了刑场。

文章图片7

明代官服。

等到真凶落网后,这些逍遥法外两年之久的狂徒当然要被送上刑场,而张国维,翁大立二人自然也成了要处理的对象。办案的官员向张居正汇报此事,张居正特意嘱咐道,一定要把这件事详细地讲给皇上听,而且对于始作俑者要严惩不贷,事实上朝廷对于这两个人最开始的处置是非常轻的,万历皇帝看过之后非常不满,认为惩罚太轻,要求重新议定对这两个人的惩处,最终翁大立丢了南京兵部尚书的官职,被迫提前退休,张国维则是被罚戍边,京城百姓议论纷纷,认为对于张国维的惩罚还是太轻,人们甚至认为有人暗中帮了张国维“一时以为纵,或谓张弁有大力结强援,得丽轻典云”。

文章图片8

神宗皇帝。

《耳谈》中写荷花儿冤案。在去往刑场的路上,荷花儿这可怜的小姑娘怕疼,请求刽子手说“儿是冤死,幸相念,先死我,而后脔割可也”,但这刽子手的态度大概也和当时的京城老百姓一样“正义感爆棚”,对背叛主人杀人劫财的“奸夫淫妇”深恶痛绝,于是没有答应荷花儿的请求。然后《耳谈》的内容就有些玄幻了“刽子不听,竟如法肉尽,儿犹语曰:我必取汝!越三日,是人坐顺城门外面铺,忽大叫曰:荷花儿挞我!七孔血流,死”。

这刽子手的结局具体怎么样,当然无法考证。但咱们都知道《耳谈》是一部笔记和短篇小说集,主要内容就是把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杂事给记录下来,类似于这个刽子手的结局这类事情,肯定经过十几年的流传肯定是会发生一些变化的,可能会更加夸张一些,但无论再怎么夸张,其内核都是一样的,就是“对草菅人命的昏官的不满对无辜而死的三人的同情”。

当然在此之后,官员办案也必以此事为前车之鉴,谨慎小心地审查大案“自是,刑 家慎狱,不肯造次。必曰:恐如荷花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