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烽火连天军民情——港九独立大队与海上渔民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5-27 发布于广东

成立于1942年2月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简称港九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港唯一一支抗日武装力量。这支队伍主要活动于新界西贡一带,被称为插入香港敌后的尖刀,以奇袭、伏击等游击战术谱写了传奇历史。

图片

日占期间,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有115名烈士为保卫香港献出了宝贵生命。图为香港西贡区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2020年,该纪念碑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图片

2023年2月3日,纪念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成立八十周年大会在香港举行。

图片

港九和内陆沿海海域广阔、渔湾多,分散、人口众多。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指示:

港九沿海渔湾,有众多渔民,是一支不可估量的抗日力量,必须把他们发动、组织起来,才能在港九地区站稳脚根,开展对日斗争。

这里讲的是港九大队深入沿海渔湾,发动、组织、依靠渔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演绎军民鱼水深情的故事。

深入渔湾  发动和组织渔民


扎根渔船,了解渔民,建立感情。港九独立大队挺进港九地区后,立即部署派员到渔湾开展工作,海上中队政治指导员林伍和肖春、谭文汉先后到来。港九大队政委陈达明召开会议,决定沿海具体渔民工作由大队渔民干事林伍统一领导,分片负责;要求他们深入到渔船上去,把渔民发动和组织起来,投入抗日斗争之中。
谭文汉即到唐界片的南澳渔湾,经常到盐田、塔门(小岛)、较流湾、沙鱼涌、坪洲(小岛)等渔湾;林伍和肖春到新界片的滘西(小岛),经常到粮船湾、火烧坟(小岛)等渔湾。滘西渔湾郑伯是“白皮红心”的村长,当知道林伍等来意后非常高兴,安排他们分别住在自己及侄子郑兴的索䑩船上。就这样,部队人员在渔船上与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部渔民化:身穿渔民衣服、头戴渔民竹帽、打光脚,晚上和他们一起拉网捕鱼,白天挑鱼上岸出售,军民逐渐建立起互相信任的亲密关系。

图片

旧时香港一处渔湾(网络图片)
帮助解决渔民最困难最迫切的问题。当时,渔民最急需的粮食和煤油,都由日寇限量配给,严重影响了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对此,林伍、肖春和郑伯等商量,决定从这一渔民最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针锋相对地与日寇作斗争。经串连、组织,滘西的渔民纷纷自愿加入“渔民合作社”,由渔民自救自助,自己管理收集鲜鱼,买卖和分配。首次贸易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渔民入社的信心,社员不断增加,采购的物资从粮食、煤油扩大到鱼网、绳索、桐油等生产用具。既解决了渔民的实际困难,冲破日寇物资限制的桎梏,又把渔民发动和组织起来。

废除盘剥渔民的陈规陋习。当时渔湾仍沿用“岸上鱼栏主大秤入、小秤出,渔民卖鱼给鱼栏不付现款”“向渔栏赊借则算高利贷”“买卖不自由和女人不准上岸”“姑娘结婚要由渔霸享受'初夜权’”等陈规陋习。对此,港九大队政委陈达明提出:陋习要废除,比较开明抗日的鱼档主要尽量争取。经研究后决定:广泛发动渔民组织“渔民协会”,由协会出面,游击队协助,向渔栏主进行交涉,并选择粮船湾“陈顺泰”鱼栏作为突破口。经过深入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说服该老板执行新的制度。“渔民协会”初战告捷,广大渔民拍手称快,奔走相告:港九独立大队帮助我们渔民取得平等和自由!接着,其他海湾也仿效粮船湾的办法,主动修改制订和执行新的规章。

军民携手  抗击日寇

海上抗日战争的义务侦察员和情报员。渔民经发动组织起来后,主动、积极协助海上游击队抗击日寇,以他们长年累月在海上生产和生活锻炼成的锐利眼睛,观察风云变化、海潮涨落、流向,分清本海湾的渔船或是外来渔船、商船,还是匪船、敌船,在海上流动作业中,主动侦察敌情,及时向海上游击队报告,以打击敌人。

图片

港九大队海上中队

一天,海上大雾茫茫,伸手不见五指,黑岩角一渔民划着舢板小艇,找港九独立大队海上中队提供情报:“黑岩角海面停泊着一艘敌人的大电扒(电船)。”海上中队决定乘机出击,立即派出部分兵力在岸上配合,由小队长王锦带领3艘武装船进攻;当我武装船乘风靠近敌船时,海上岸上一齐向敌人开火。敌船遭到突然袭击,懵头转向;我队班长曾佛新率战士跳上敌船,迅速制服敌人。在战斗中曾佛新光荣牺牲。这次战斗,缴获日寇大电扒一艘和满船物资,俘虏日伪人员7名。

图片

曾佛新(1921-1944,香港人),港九独立大队海上中队班长。国家级抗日英烈。图为位于深圳大鹏半岛南澳水头沙的曾佛新之墓。

又一次,沙头角渔民在卖鱼买物中得到消息:日寇为了保护其海上运输线和控制海面,遏制我海上游击队的活动,成立了一支30人的日伪“海上挺进队”,配备三只木帆船和日式武器,在沙头角海面活动。对此,海上渔民注意观察其活动情况,当发现三只敌人木帆船在黄竹角海面出现时,立即到海上中队报告。我部随即派王锦率领2艘武装船,采取夜间长途奔袭的游击战术,于翌晨天还未亮,左右包抄向敌船靠拢,突然猛烈开火,把尚在睡梦中的敌人制服。这次战斗,炸毁敌木帆船1只,缴获敌木帆船2只,日式轻机枪、冲锋枪等武装一批,俘敌28名(其中3名受伤)。我游击队无一伤亡,大获全胜。

真诚支援  军民血肉亲

帮助渔民子女提高文化。渔民祖祖辈辈不能上岸读书,饱受文盲的痛苦。游击队根据渔民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决定在大的渔湾设立教学点,课室设在较宽裕的渔船上,采取白天、晚上上课两种形式,组织渔民子女读书。港九大队先后调来大队民运员兼渔民教师林苑明(女)在滘西,谭仔在粮船湾,李发在唐界的南澳,詹福祥在坪洲(水、陆渔民,课室设在岸上),克服重重困难,办起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渔民学校,使广大渔民深受感动。
不顾个人安危,冒险掩护子弟兵。有一次“海上中队”王锦小队长率领2只槽仔武装船和6名队员,与林伍到粮船湾巡逻,突然日寇从海面驶来一艘炮艇和2只电扒,情形非常紧张,渔民们立即帮助把武装船分散在渔船群中,四周由渔船围住,使敌船看不见、进不去,化险为夷。又有一次,林伍和大队部赖传到较流湾了解情况,突然来了两只日寇的武装电扒,走避不及,情况危急。渔湾湾主兼乡长石友根冒着危险,迅速将林、赖的两支手枪拿到岸上屋后山洞埋起来,又给两人换上他儿子的渔民衣服,各给一个日伪良民证以备检查。就这样安全掩护了林、赖两人。
深情支援,送子参军。渔妇陈容娇,带领儿子石观福和女儿及小渔艇,全家参加港九大队,石观福到海上中队任战士,陈容娇母女驾驶小渔艇,以捕鱼作掩护,负责港九大队北潭涌海上交通运输工作,巧妙地避开敌人海上封锁线和检查,出色地完成任务。塔门渔栏主李老板,送他两个儿子李思训、李思铭参加“海上中队”;水、陆青年李兴、李贵、杨牛、杨元、邱求、邱贵、曾佛新、曾佛遴等,及渔民青年陈传、石十五、吴桂来、吴满友、吴来伯等,都先后加入海上中队,并成为海上中队驶船、掌舵和战斗的骨干及老师。
以大局为重,挥泪告别亲人。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共“双十协定”,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等抗日武装2400人北撤到山东烟台。1946年6月,北撤人员从广东各地先后到葵涌集中。为严防国民党背信弃义乘机袭击,东江纵队北撤指挥部采取应急措施,紧急下令原港九大队动员组织渔船,以备急需。渔民闻讯,于6月26日开始,陆续驶来大小渔船85只,总共可容3200人乘坐。6月29日是北撤人员到沙鱼涌登舰之日,送别的人们热泪盈眶与亲人告别。直至6月30日晨,3艘乘坐北撤人员的兵舰安全离开,渔民们才慢慢驶回各自的渔湾。

图片

位于深圳沙鱼涌的北撤纪念碑


参考:《源流》1996年第3期“军民鱼水情——记港九游击大队与海上渔民(作者吴展)”

责编:卢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