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瑞钦:喜看吉家沟新变化

 乡土大河南 2023-05-28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喜看吉家沟新变化


作者 | 吉国聪  吉瑞钦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偃师正北吉家沟,北依黄河,南临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吉家沟常住人口214户,746人;耕地庙坡600亩、沟地600亩,人均耕地1.5亩。

改革开放至今,吉家沟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再不是过去的旧模样。
 一、从衣食住行看生活的变化 
人类的物质生活,林林总总,斑斓多彩,但大体上可用“衣食住行”四个字来概括。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因此,人人都会感到自己身边衣食住行的变化。
服装新潮多样化。如今你在村里转悠,无论是男女老少衣着打扮和城里没有两样,西装、套裙、牛仔系列、超短裙、风衣,长短交叉,千姿百态,赤橙青绿黄蓝紫,色彩缤纷,活脱一个城里人。服装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前,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衣没有多大区别,一色的黑、蓝颜色。平常如果见哪个小伙或姑娘穿上新衣服,都会感到惊诧,用异样的目光猜想着他今天有啥喜事或相亲?所以平时能穿上新衣简直是个奢侈的梦想。许多人家年龄小的孩子,总是捡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直到不会穿为止。即使新年有了新衣,也是老粗布。
随着生活的改善提高,衣服不仅单纯是为了御寒遮体,更重要的是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所以现在人们穿衣讲品牌和色彩,透着新时代百姓生活的多彩多姿。夏有夏服冬有冬衣,各色衬衣、长短T恤、秋冬夹克、西装领带等填满衣柜,平常出门都不知道挑哪件穿好。
食物消费丰富讲营养讲健康。民以食为天,从餐桌丰富多样体味出吃的变迁。过去能吃饱是一种奢望,最难忘的是三年自然灾害,当时田里的野菜都挖完了,连树叶都吃光了,有的人家把大雁屎磨粉吃,再难吃也要吃下去,不能饿死啊!有许多人因吃草和树叶太多而全身浮肿。
那时,一年到头白面馒头看不到,每天吃的是红薯、红薯面窝头,只有大年初一中午才能痛痛快快吃碗烩肉和白面馒头,打打牙祭。尤其冬春交接时期最难熬,因为家家的余粮已经不多了,吃了一冬天的干红薯叶也吃完了。
而今人们早已经不再为吃肉而发愁,猪、牛、羊、鸡、鱼等,想吃啥就买啥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连大人孩子都开始挑食了。实现了从过去没有吃的,到现在的吃啥有啥的转变,而且实现了从吃饱肚子到吃讲营养、健康的转变,食品结构也由过去的度日型向营养型的转化。

昔日烧饭土炉子今日做饭用沼气

吃饭方便化也成了农村新时尚。过去做饭拉风箱,烧蒿子、燎圪针,烟熏火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更珍惜时间,宁愿花钱买时间。做饭都用沼气或燃气,动不动全家进馆子,即使在家吃饭也想省时省力买成品或半成品。
住房宽敞漂亮。现在走进村子,家家都是宽敞亮堂的两层小洋楼,住房的变化反映了吉家沟村民经济收入的增加。

如今街道干净整洁楼房气派

过去家家住的是土窑洞和土木结构低矮狭小的瓦房,如今都是砖混结构的平板两层楼,自来水通厨房,太阳能进浴室,互联网进书房,农村住房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前村民旧居

现在家家户户住房面积大了,质量高了。过去,几代人拥挤在狭窄的破厦陋院里,最愁人的是小伙子结婚大红喜字都不知道往哪贴。今天倒好,一般家庭都是两层楼平均每人两间房。装修也学城里,华丽的吊灯、瓷砖地面、厨房瓷砖贴墙等。房屋里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各就其位,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空调,使之冬暖夏凉不再活受罪。

现如今农民住宅室内设施和城里没有两样

城里购房也逐年增多。现在青年小伙子进城打工手里钱越挣越多,结婚大部分把家安在城市。据邙岭乡信用社人员透露,吉家沟人均存款全乡第一。由于手头经济宽余大部分人将房买在城里,农闲进城住,农忙回村收种庄稼。据不完全统计,全村超过二分之一的住户在城里购有住房。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打工、务农两不误。
交通讲究方便快捷。20世纪60年代全村只有吉克服家有辆自行车,他家的自行车成了全村人的代步交通工具,谁家有了紧急情况都到克服家借用。20世纪80年代村子里自行车慢慢多了起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摩托车替代了自行车,而现在村里的小轿车却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全村近一半家庭住户拥有小轿车和大货车。逢年过节开着小轿车走亲戚看朋友,不怕风不怕雨,农闲还拉着全家外出旅游看世界看风景。大货车则主要用来跑运输,每年大把钞票往家挣,成了致富的摇钱树。
    二、从小病不出村,看农村医疗条件变化
过去,全村面临着缺乏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疗设施等,导致百姓看病难治病难,小病拖大病、大病看不起等诸多问题。现在,百姓看小病不出村,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村民参加医保给百姓看病带来了方便和希望,村民看病难得到了彻底解决,看病住院和城里人一样报销,个人仅出很少一部分,解决了过去看不起病的窘境。村民的健康水平也逐年上升,老寿星越来越多,像吉清河高寿到99岁,村子里年过90岁的老人也不稀奇了。

吉家沟村集体卫生室百姓看小病不出村

2008年,村里建立了长效卫生机制,有卫生专职人员,还配备了垃圾车,定期清理村中垃圾,卫生状况大有好转。
 三、从娱乐多样化,看精神文明的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老百姓们除了地里干活,外出打工,没事的时候聚一起唠嗑说闲话或闷在家里看电视外,就是打扑克、摸麻将,其他娱乐几乎为零。精神文化在农村一片空白,有的连啥叫精神文明都不知道。如今,随着农村的加快发展,新鲜事物越来越多,人们的娱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项目,范围越来越广。

吉家沟村80岁以上老寿星(2016.6)

现在每逢过年过节,邀请剧团进村演大戏、放电影的,平常锻炼有打拳、跳舞的,有打鼓、吹号、弹拉唱等,随处都可看到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取得的成效。
  四、从农忙变农闲,看农业机械化飞速变化
自2004年国家开始农机补贴以来,农业机械化耕作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完全代替了过去靠牲畜、人工生产劳动方式。农业生产从耕地、播种到施肥、除草、收割、运输等,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再不用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克服了自然灾害的能力。

昔日播种用的牛拉耧  现今种地全部机械化

过去焦麦头天,起五更爬半夜身上晒得脱几层皮,顶着烈日白天忙着收割、拉运,晚上还要打碾、扬场连轴转。现在焦麦头天满街的人却坐在阴凉树下围拢一圈悠闲自在地打麻将翻扑克,在家里看电视逗孩乐,从地里直接拉回来的是金灿灿脱净的麦粒。                 
 五、从养殖业、建筑业和工业发展看农民收入多样化
现在,农民不再局限在那一亩五分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地死干了。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仅养猪专业户就有10多家,还有养牛专业户、养羊专业户等。他们每年不出家门仅靠养殖就收入好几万元;吉建军、吉建湖过去靠给人打工一年拼死拼活挣不了几个钱,只能混个肚圆。现在有了自己的建筑工程队,自己当老板,轻轻松松一年就几十万、上百万地往家拿。

养殖专业户待出栏的猪牛

如今他们家的楼房装修得富丽堂皇,家电应有尽有,小康生活过得开心自在。

翻砂厂正在开足马力加工生产零部件

吉占京、吉建清翻砂厂更是效益年年见长,不知道他们挣了多少钱,光看他们家那楼房的气派全邙岭找不出第二家,以及城里给孩子买的商品房就知道该多有钱啦!还有全村妇女坐在家里轧轧鞋帮就是钱。遍地是黄金,就看你勤劳不勤劳。
 六、从啥能赚钱就种啥,看农民信息意识的变化
现在农民种地不再盲目的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反而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减少,农民是啥值钱就种啥,种地靠上了互联网。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会玩电脑上微信,有空就上电脑,查找农副产品种植信息和供需信息,改变了过去靠运气种田的被动局面。这种靠信息,探寻供需行情的种植方式,使农民种植结构逐年调整。现在大田里种植的不再是单一的粮食庄稼,药材、绿化树、大葱、萝卜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大,品种增多。年轻人不但靠互联网信息种地,还靠互联网推销自己的农副产品。 

作者简介

吉瑞钦,河南洛阳人。当过兵,戴过大盖帽,从事过农业、林业以及统计调查等工作。

1988年至1989年宁夏大学中文系带薪进修两年。曾为巜内蒙古林业》通讯员、《宁夏日报》特邀记者、《中国信息报》记者,银川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通信兵《连队艺》发表处女作《我们哨所三个人》。

1989年开始陆续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近50万字,其中有多篇作品获奖,并收集于《银川文学丛书散文集》《银川晚报副刊作品精选》等。电视片《农村侦察兵》,获“1987年全区获奖好新闻”二等奖。

散文《吉家沟》获“2018年度世界文协吉春文学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