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生物汇编: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生物汇编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单选题1.(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马铃薯既能用块茎繁殖,也能用种子繁殖。
这两种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结合B.变异类型多少C.能否保持母本优良性状D.繁殖速度快慢2.(2021·北
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原产于东城区安定门附近的北京油鸡,是优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油鸡鸡卵人工孵化过程中,需借助照蛋器进
行检查,以便及时清除不能孵化的鸡卵,据此推测工作人员检查的鸡卵结构主要是( )A.卵黄B.胚盘C.卵白D.系带3.(2021·北京
·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2021年,美国白蛾入侵北京、上海等地区。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多种植物,繁殖能力极强,其
发育过程如图所示。周氏啮小蜂是其天敌生物,能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蛹内,吸尽蛹中的营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美国白蛾属于节肢动物
门昆虫纲B.①是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起点C.美国白蛾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D.投放周氏啮小蜂可以有效防治美国白蛾4.(2021·北
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青蛙和家鸽生殖发育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A.体内受精B.卵生C.有育雏行为D.变态发育5.(2
021·北京八中八年级期中)“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
用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C.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有利于防止水分蒸发D.青蛙皮肤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6.
(2021·北京八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C.肺结
构不发达,用皮肤辅助呼吸D.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7.(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四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如图所示,与其它
几种类型不同的是A.落地生根 B.玉米 C.月季D.草莓8.(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蜻蜓是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下
图是其生活史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蜻蜓是体内受精、卵生B.蜻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C.蜻蜓的发育方式与蚕相同D.蜻蜓身体分
为头、胸、腹三部分9.(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天宫二号搭载的6只“秋丰白玉”蚕宝宝备受关注。这6只蚕宝宝中有5
只已在太空吐丝结茧,吐丝的“太空蚕宝宝”所处的发育时期是(?)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10.(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
学八年级期中)每年夏季,如遇闷热下雨的天气,北京的通惠河畔就会出现很多北方狭口蛙,它们洪亮的鸣叫声震耳欲聋。下列描述中不属于蛙类生
殖发育特征的是( )A.受精过程需要在水中完成B.雌雄个体都能通过鸣叫吸引异性C.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D.幼体的发育过
程必须在水中进行11.(2021·北京·汇文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蝗虫?青蛙?家兔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都有脊柱B.都
是体内受精, 卵生C.都有发达的后肢(后足), 适于跳跃D.都通过肌肉收缩牵引骨绕关节运动12.(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如
图表示青蛙的生活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青蛙的抱对属于繁殖行为B.青蛙是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C.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吸D.青蛙的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二、综合题13.(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研究者在西藏班公错鸟岛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一只棕头
鸥的巢内有 2 枚斑头雁的卵。(1)不同鸟类的卵虽大小、颜色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如图为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_
_____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胚胎。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是[④]______。(2)鸟卵之所以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并孵化,主要
原因是它们卵的结构都具有[???????]______和卵壳膜,不但可以保护卵的内部结构,还能减少水分的散失。(3)斑头雁将卵产在
棕头鸥巢中,利用棕头鸥帮助其完成筑巢、______和______, 这些行为都有助于提高幼鸟的成活率,从目的或功能上分类这些属于_
_____行为。(4)推测斑头雁将卵产在棕头鸥巢内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鸟岛上巢材短缺,个别斑头雁无法顺利筑巢;另一种可能是由于巢被破坏
或卵被捕食,在迁徙之前已没有时间完成下一轮的繁殖活动。因此在该鸟岛保护斑头雁繁殖时,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三、实验探究
题14.(2021·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草地贪夜蛾(图 1 所示)是入侵我国的农业害虫。(1)据图1可知草地贪夜蛾生活史与家蚕发育
过程相似,均为______发育(填写“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草地贪夜蛾生活史______时期啃食庄稼,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最为
严重。(2)生产中常用天敌对害虫的控害能力评估防治效果。为评估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下列实验,结果如
表1所示。表1(注:控害能力数值越大表明天敌对该种害虫的防治效果越好)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七星瓢虫的控害能力相对值1龄280.653
2龄44.312由表1数据可知,七星瓢虫对______的防治效果更好。(3)科研人员进一步将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与七星瓢虫按表2所示
比例组合,每种组合放置于相同规格的培养皿中、24小时后统计并综合A、B组数据,得到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捕食量,结果如图
2所示。表2组别每个培养皿中草地贪夜蛾幼虫与七星瓢虫数量比例A组50:1100:1150:1200:1300:1400:1B组50
:0100:0150:0200:0300:0400:0① 表2-A组中的七星瓢虫均需进行24小时饥饿处理,其目的是______。②
在有限的空间内,草地贪夜蛾存在一定的自然死亡及种内斗争,因此表2中设置B 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③据图2可知,随着草地贪夜蛾
1龄幼虫密度的增加,七星瓢虫日捕食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4)七星瓢虫在捕食时也存在种内斗争及干扰。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采用七
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生物防治,应考虑到______等因素,以达到最佳防控效果。15.(2021·北京·汇文中学八年级期中)黑斑蛙
是我国北方常见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1)黑斑蛙的食物来源广泛,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
用。根据右图信息,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___。(2)黑斑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受精和幼体发育都要在______中完成。研究者在四
个相同容器中各放入30枚蛙卵,进行了“工业污水对黑斑蛙卵孵化影响”的实验。7天后结果如下:不同浓度工业污水对黑斑蛙卵孵化的影响组别
工业污水浓度(%)孵化成活数(只)孵化成活率(%)Ⅰ02686.7Ⅱ252576.7Ⅲ502170.0Ⅳ751446.7本实验的变
量是______,实验中第Ⅰ组的水并没有受到工业污染,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说明工业污水抑制黑斑蛙卵的孵化,且浓度越
高抑制作用越大。支持以上结论的证据分别是______,______。四、资料分析题16.(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
)鸭的产蛋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品种、环境、营养、健康状况等。为探究不同光照程序对蛋鸭产蛋性能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随机选取
120只33周龄健康的山麻蛋鸭,平均分成A组、B组、C组和D组。实验分两阶段进行,四组处理情况如下表所示,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夜间用
白炽灯泡补光。组别第一阶段(1—42天)第二阶段(43—70天)A11.5小时光照,12.5小时黑暗四组均为18小时光照,6小时黑
暗B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C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D18小时光照,6小时黑暗(1)鸭卵的结构能够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如卵壳膜
等结构可以阻止细菌进入,透气的卵壳和气室可保证胚胎发育时获得充足的______,储存在______和______等结构中的营养物质
可以供胚胎发育利用。据下表可知鸭蛋中含量最丰富的两种有机物是______和______。鸭蛋部分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磷含量
(100克可食部分中的含量)12.6克13.0克3.1克261毫克226毫克(2)鸭子一般长到5个月左右开始进入产蛋期,一年中有两
个产蛋高峰期,分别是3-5月份以及8-10月份,产蛋时间大多在夜间12点至3点左右。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_
_____行为,受到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光照可以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鸭的产蛋性能。(3)在实验阶段,除了__
____不同以外,四组蛋鸭的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个)等条件应尽可能保持相同,以控制单一变量。(4)每天定时捡蛋和投
料两次,记录每天的产蛋数和饲料消耗量,计算出产蛋率和料蛋比(饲料消耗量与产蛋量的比值,比值越低越好)实验结果如下。根据图1和图2中
的实验结果可知,在______(A/B/C/D)组光照条件下饲养,山麻蛋鸭的产蛋率及料蛋比均为最佳。17.(2021·北京·北师大
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刺槐是北京重要的行道树种,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槐尺蛾是一种常见的园林害虫,其幼虫喜食刺槐树叶,当幼虫受到惊吓时
会从树上落下,连着一根长长的丝线吊在半空中,有时甚至还会旋转扭动,被俗称为“吊死鬼”。(1)槐尺蛾所属的生物类群是______动物
门昆虫______。A.节肢B.环节C.软体D.纲E.目F.科(2)槐尺蛾幼虫受惊会从树上落下吐丝下垂,这种防御的行为属于____
__行为(先天性/学习)。(3)每年的四月中旬槐尺蛾的成虫在傍晚完成交尾,说明其受精方式属于______受精。雌虫在刺槐嫩梢或叶片
等处产卵,幼虫孵化出就以刺槐的叶片为食。槐尺蛾幼虫长大时会有蜕皮现象,蜕去的“皮”实际上是幼虫的______,其作用之一是防止__
__________从而更好的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幼虫最终钻入土壤中化蛹,到第二年四月羽化为成虫,由此可见槐尺蛾的发育类型属于__
____发育(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4)槐尺蛾的五龄幼虫食量极大,平均每条取食量接近一平米,故而时常有行道树被它“剃光头”的现
象,因此槐尺蛾对城市园林景观危害巨大,而传统的化学防治又有诸如误杀其他昆虫、效果不佳等弊端。请根据所学知识或发育特点,提出一条防治
槐尺蛾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短文,
回答问题。螳螂属于常见昆虫,目前世界已知的螳螂约有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北京市常见的螳螂主要是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见图
1)。中华大刀螳体形窄长,形状和颜色类似狗尾草的叶片;广斧螳则体形较宽,形状和颜色类似柳树叶。中华大刀螳主要在草丛和矮灌丛中捕食蝗
虫等昆虫;而广斧螳则主要在乔木上活动,捕食树上的蝉和毛虫等。它们依靠体色和体形成为了一流的伏击手:当发现猎物时,慢慢地接近猎物,然
后竖起上半身,抬起镰刀似的前足(图2),耐心地静待,等到猎物接近了,先作瞄准,然后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足”到擒
来。到了秋季,这两种螳螂都会在灌丛中产卵,卵块外面都具有起保护作用的卵鞘。中华大刀螳在灌丛中下部产卵,卵鞘厚且蓬松柔软,可以抵御严
寒和蝽的刺吸,但容易被鸟类撕食。而广斧螳则在灌丛的枝条顶端产卵,卵鞘薄且硬实,可以抵御鸟类撕食,但耐寒能力有限,容易被蝽吸食。有趣
的是,两种螳螂的若虫在春季孵化后,先无食欲,而是处于一种“暴走”状态,到处奔跑几个小时后,才开始取食食物,这种行为避免了兄弟姐妹间
争夺食物,增加了存活率。此外,螳螂为肉食性动物,在农林区可以捕食多种害虫,对农林区害虫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1)文章中对螳螂种类的
简要介绍,体现了生物的______(选择题)多样性。A.基因B.物种C.生态系统(2)如图1、图2所示,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都有外骨
骼,身体和足都______,这是节肢动物的典型特征。两种螳螂在颜色和基本形状上都与自己的生存环境高度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_____
_环境,既能降低被天敌捕食的机率,又有利于完成______行为(从行为的功能划分)。(3)螳螂的生殖发育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
时期,属于______变态发育。从卵鞘特点上看,______的卵鞘厚且蓬松柔软,其生活的环境中可能有大量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 A.猎食性蝽B.食虫鸟类)。(4)请结合文章第3自然段举例说明:螳螂若虫的先天性行为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9.(2021·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黑头鸡头呈暗色,腿深红色,通
常在田野里寻食,主要食物是昆虫。黑头鸥的巢建在地面上。一大群黑头鸥的巢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巢区。每当繁殖期,雌黑头鸥每次能产下
2到3枚受精后的卵,最多的可以产下 6 枚。生物学家廷伯根的研究团队在研究黑头鸥育雏行为时发现,当雏鸥孵出,双亲会小心地把卵壳残片
用喙捡起,然后飞到远离巢穴的地方将其扔掉(如图所示)。资料二:自然条件下,乌鸦和银鸥是黑头鸥的两种主要天敌,他们常常取石黑头鸥的卵
和雏鸥。黑头的卵壳表面为杂色,与周围环境颜色接近。廷伯根推测,黑头鸥天然杂色的卵壳有利于防止卵被乌鸦和银鸥捕食。他进行了下边的实验
: 它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丘上,其中有些卵保持黑头鸥的自然杂色 , 其他卵都被涂为醒目的白色。 廷伯根从隐蔽处
观察沙丘数日, 并记录乌鸦和银鸥(黑头鸥的主要捕食者)对这两种卵的捕食率,结果如下表。表1 黑头鸥卵的被捕食实验白色卵天然杂色卵被
乌鸦捕食数148被银鸥捕食数191被其他动物捕食数104未被捕食总数2655资料三:那么成年鸥为什么要移走卵壳碎片呢?科学家提出了
三种假设:①破卵壳锋利的边缘有可能伤害到雏鸟;②破卵壳妨碍了成年鸥孵卵和喂养雏鸟;③破卵壳内表面的白色十分醒目,容易招致天敌的注意
,对完整卵及已孵化的雏鸥的安全造成威胁。于是廷伯根和同事们设计了第二个实验: 它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地上,再把
一些破卵壳放置在离完整卵不同距离的地方(分别是15米、100米和200米),观察完整卵被捕食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
黑头鸥属于脊索动物门___________类(纲)。(2)与鱼、青蛙的卵相比,黑头鸥卵表面有坚韧的_______。这一结构既有保护
作用,又能_______,从而更好适应陆地干旱环境,雌鸟产卵后还有孵卵行为,而爬行动物不孵卵,推测原因是:鸟的体温_______,
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适宜温度。(3)在资料二中,科学家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文献资料法
(4)资料二中,科学家投放了两种颜色的黑头鸥卵,其中对照组是_______色卵组。两种卵除了颜色不同以外,大小、形态、新鲜程度都基
本相同,目的是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乌鸦和银鸥对白色卵的捕食数量都_______天然杂色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_______。(5)资料三中所做的实验,是针对假设______________设计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完整卵与破壳卵
的距离越远,完整卵被捕食的数量越____。(6)结合以上的三个资料,可以得知,雌雄黑头鸥在繁殖期表现出来的“抛壳”行为有利于减少被
天敌发现的可能性,从而对_____________安全起到保护作用。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动物的_____________行
为。参考答案1.A【分析】花粉落到柱头上后,长出花粉管,再通过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具有精子,胚珠内有卵细胞,花粉管进
入胚珠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像这样,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
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
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详解】据分析可知,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
养生殖,而马铃薯用种子繁殖,有生殖细胞参与,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点睛】无性生殖是
植物常见的生殖方式,与有性生殖相比最本质区别是无生殖细胞参与。2.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鸟卵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作用,首先明确鸟卵有
哪些结构。【详解】A.卵黄储存着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卵细胞的主要的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B.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
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因此,可推测工作人员检查的鸡卵结构主要是胚盘,B符合题意。C.卵白起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还能
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水分,C不符合题意。D.系带固定卵黄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鸟卵的结构。
3.C【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2.昆
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详解
】A.美国白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A正确。B.除病毒以外,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因此①受精卵是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起点,B正确。C.结合题图可知,美国白蛾的生殖和
发育经过“受精卵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周氏啮小蜂是其天敌生物,故
投放周氏啮小蜂可以有效防治美国白蛾,D正确。故选C。4.B【分析】两栖动物和鸟类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方式如下:动物类群生殖方式发育
方式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多数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孵化为雏鸟,雏鸟发
育为成鸟,无变态发育【详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其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家鸽属于鸟类动物,其生殖
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其发育方式不是变态发育,则青蛙和家鸽生殖发育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卵生,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鸟类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5.B【解析】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详解
】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体表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A正确。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不是利于维持体温恒定,B错误
。C.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C正确。D.青蛙的皮肤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D
正确。故选B。【点睛】理解掌握各种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6.D【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
,最常见的是蛙类。它们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雌雄蛙
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方式称为体外受精。青蛙的生殖过程为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
、雄蛙排精→体外受精。【详解】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故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C.肺结构不发达,用皮肤辅助呼吸都是正确的说法。两栖动物的成体会把卵细胞和
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方式称为体外受精。故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没有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故选D。【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殖发育过程。7.B【分析】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
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如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无性生殖
的优点: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详解】A.落地生根是多年生
草本,高40-150厘米;茎有分枝。羽状复叶,长10-30厘米,小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6-8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边缘有圆齿
,圆齿底部容易生芽,芽长大后落地即成一新植物,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B.玉米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B正确。C.月季通过枝
条的扦插繁殖,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D.草莓苗的繁殖方式有匍匐茎繁殖、母株分株繁殖、微繁殖、种子繁殖等。种子
繁殖属于有性繁殖,后代变异程度很大,常用于科研进行品种选育及种质创新,而生产上不利用种子进行秧苗繁殖。生产中最常用的繁殖方式是匍匐
茎繁殖,但是为了脱毒复壮并提高繁殖系数,常与微繁殖(组织培养繁殖)相结合。故题图中繁殖方式是匍匐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故选
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8.C【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昆虫幼
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
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详解】AB.蜻蜓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为有性生殖,一般为体内受精,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故
AB正确。C.蜻蜓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故
C错误。D.蜻蜓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和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故D正确。故选C。【点睛】解
题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昆虫纲的特征。9.B【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
虫四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详解】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吃桑叶的“蚕宝宝”,是幼虫期,成虫
有2对翅,蛹不食不动。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10.B【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
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据此答题。【详解】北方狭口蛙属于两栖动物,
在求偶季节,雄蛙高声鸣叫进行求偶,雌雄蛙分别排出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
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11.C【分析】(1)蝗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
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2)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
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3)家兔的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属于哺乳动物。【详解】蝗虫是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错误;蝗虫是体内受精、卵生;青蛙是体外受精、卵生;家兔是体内受
精、胎生,B错误;蝗虫、青蛙、家兔都有发达的后肢(后足),适于跳跃,C正确;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骨和关节,D错误。
【点睛】考查了对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的认识。12.B【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详解】在
繁殖季节,雄青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可见抱对属于繁殖行为,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属于体
外受精、卵生,B错误;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正确;青蛙由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体(蝌蚪)→幼蛙→成蛙,所以
属于变态发育,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13.(1)②胚盘 卵黄(2)⑤卵壳(3)孵卵 育雏 繁
殖(4)搭建人工鸟巢【分析】本题考查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题图中,①卵白,②胚盘,③气室,④卵黄,⑤卵壳。(1)鸟卵的结构中,④卵
黄上的小白点叫做②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④卵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卵
黄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主要结构。(2)鸟卵的结构中,⑤卵壳上有小气孔可以通气,其同卵壳膜共同起保护作用,它们不但可以保护卵的
内部结构,还能减少水分的散失。(3)鸟类的生殖是体内受精,卵生。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几个过程。
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繁殖行为,例如,斑头雁就不筑巢、不育雏、不孵化。它将卵产在棕头鸥等鸟的巢内,由棕头鸥帮其完成孵卵、育雏等工
作。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繁殖行为是涉及繁殖的各种行为的统称。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繁殖行为包括识别
、占有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4)针对斑头雁将卵产在棕头鸥巢内的可能原因,我们可以采取植物造林(
提供巢材)、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与杜绝食用野味(保护鸟巢及鸟卵)及提供人工鸟巢(箱)的方法来解决斑头雁的产卵行为。14.(1)完全变
态 幼虫(2)一龄幼虫(3)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防止饥饿程度对实验的干扰 起对照作用 逐渐增加(4)种内斗争【分析】(1)家蚕的发
育过程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
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1)据图1可知草地贪夜蛾生活史与家蚕发育过程相似,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
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草地贪夜蛾生活史与家蚕相似,据分析可知其幼虫期啃食庄稼,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成虫几乎不食,主要交配
繁殖,成虫长有翅,因此大大提高了其迁移扩散的能力。(2)七星瓢虫的控害能力相对值1龄为280.653、2龄为44.312,据题干可
知:控害能力数值越大表明天敌对该种害虫的防治效果越好。因此七星瓢虫对一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更好些。(3)①七星瓢虫均需进行24小时饥饿
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个别七星瓢虫因吃饱原因,而不进食影响实验效果,排除饥饿程度这一变量的影响;②设置B组的目的是形成以七星剽虫为
变量的对照组,使得出的实验结论更准确;③根据(2)可知七星瓢虫对一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更好,因此随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密度的增加,七星瓢
虫日捕食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4)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生物防治,应考虑到种内斗争等因素,如果投放的七星瓢虫过多,会导致种内斗争等现
象发生,使杀灭害虫的能力大大下降。15.(1)消费者 草→蝗虫→蜘蛛→黑斑蛙→蛇(2)水 工业污水浓度 起对照作用 污水处理的三个
实验组(Ⅱ、Ⅲ、Ⅳ组)中孵化成活率均低于清水对照组(Ⅰ组) 且污水浓度越高,孵化成活率越低(孵化成活数越少)【分析】(1)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
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
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
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1)黑斑蛙的食物来源广泛,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直接以绿色
植物为食物来源,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用箭头指向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根据如图信息,最
长的食物链草→蝗虫→蜘蛛→黑斑蛙→蛇。(2)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
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
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所以黑斑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受精和幼体发育都要在水中完成。本实验探究不同浓度工业污水对黑斑蛙卵孵化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水,其它的实验
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实验中第Ⅰ组的水并没有受到工业污染,设置该组的目的是设置对照。该实验说明工业污水抑制黑斑蛙卵的
孵化,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支持以上结论的证据分别是污水处理的三个实验组(Ⅱ、Ⅲ、Ⅳ组)中孵化成活率均低于清水对照组(Ⅰ组)且污
水浓度越高,孵化成活率越低(孵化成活数越少)。16.(1)氧气 卵黄##卵白 卵白##卵黄 蛋白质##脂肪 脂肪##蛋白质(2)节
律 神经(3)光照程序 环境、营养、健康状况等(4)D【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动物行为
的功能、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
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1)在鸭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
氧气。卵黄是鸭卵的主要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白位于卵黄外面,具有保
护和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作用。所以,透气的卵壳和气室可保证胚胎发育时获得充足的氧气,储存在卵黄和卵白等结构中的营养物质可
以供胚胎发育利用。根据题表数据可知,鸭蛋中含量最丰富的两种有机物是蛋白质(12.6克/百克)和脂肪(13.0/百克)。(2)节律行
为,即周期性行为,如某些动物的日节律行为(白天活动或夜晚活动)是适应光照强弱的行为,季节性繁殖有利于营养供给等。具有调节动物生理活
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所以, 鸭子产卵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节律行为,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光照可以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鸭的产蛋性能。(3)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
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在实验阶段,除了光照程序不同以外,四组蛋鸭的环境、营养、健康
状况等条件应尽可能保持相同,以控制单一变量。(4)产蛋率越高越好,而料蛋比(饲料消耗量与产蛋量的比值)的比值越低越好。所以,结合图
1和图2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在D组光照条件下饲养,山麻蛋鸭的产蛋率及料蛋比(2.82)均为最佳。17.(1)???? A D(2)先
天性(3)体内 外骨骼 体内水分蒸发 完全变态(4)利用性外激素吸引并杀死雄性槐尺蛾;引入槐尺蛾的天敌;利用槐尺蛾的寄生生物来控制
其数量等【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
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
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
蛛形纲、甲壳纲。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
外有外骨骼。所以,槐尺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故选A、D
。(2)结合分析可知:槐尺蛾幼虫受惊会从树上落下吐丝下垂是其生来就有的,由槐尺蛾幼虫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3)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槐尺蛾是体内受精。由于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槐尺蛾幼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
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发育而长大,会限制幼虫的发育和生长,所以幼虫需要定期蜕皮。槐尺蛾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生物来防常用的方法有以菌治虫、以虫治虫和以鸟治虫等。在不污染环
境的条件下, 利用性外激素吸引并杀死雄性槐尺蛾;引入槐尺蛾的天敌等方法来防治槐尺蛾。18.(1)A(2)分节 适应 取食(3)不完
全 中华大刀螳 A(4)避免了兄弟姐妹间争夺食物,增加了存活率【分析】(1)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含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1)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含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文章中对螳螂种类的简要介绍,体现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故选A。(2)如图1、图2所示,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都有外骨
骼,身体和足都分节,这是节肢动物的典型特征,因此螳螂属于节肢动物。两种螳螂在颜色和基本形状上都与自己的生存环境高度一致,这样的形态
特征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既能降低被天敌捕食的机率,有利于防御敌害,又有利于捕获食物,完成取食行为,这是动物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3)螳螂的生殖发育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幼体各方面未发育成熟。从卵鞘特点上看,中化大刀螳的卵鞘厚且蓬松柔软,可以抵御严寒和蝽的刺吸,因其生
活的环境中可能有大量A猎食性蝽,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4)螳螂若虫孵化后,具有先“暴走”再取食的行为,这种行为避免了兄弟姐妹间
争夺食物,增加了存活率,这种先天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利于种族的繁衍。19.(1)鸟(2)卵壳 防止水分蒸发 恒定(3)B(4)杂色 控制单一变量 大于 天然杂色卵被乌鸦和银鸥捕食的几率小(5)③ 少(6)巢和雏鸥#3雏欧和巢 先天性【分析】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生下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在遗传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为学习行为。(1)黑头鸥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所以属于脊索动物门的鸟纲。(2)与鱼、青蛙的卵相比,黑头鸥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除了保护作用,还能防止水分的蒸发,适应陆地环境。鸟卵产出后,胚胎发育停止,后经雌鸽孵化,胚胎才能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雏鸟。这是因为鸟的体温恒定,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适宜温度。(3)科学家廷伯根进行了下边的实验:它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丘上,其中有些卵保持黑头鸥的自然杂色,其他卵都被涂为醒目的白色。廷伯根从隐蔽处观察沙丘数日,并记录乌鸦和银鸥(黑头鸥的主要捕食者)对这两种卵的捕食率。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4)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在实验中科学家投放了两种颜色的黑头鸥卵:天然杂色卵和白色卵,其中对照组是杂色卵组。两种卵除了颜色不同以外,大小、形态、新鲜程度都基本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实验结果表明,乌鸦和银鸥对白色卵的捕食数量都大于天然杂色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天然杂色卵被乌鸦和银鸥捕食的几率小。(5)资料三中所做的实验,是针对假设③设计的。分析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完整卵与破壳卵的距离越远,完整卵被捕食的数量越少。(6)蛋壳的外面呈杂色,而内面呈白色,可见实验1和2的变量是卵壳颜色。在成鸥孵卵期间杂色的卵有很好的隐蔽效果,但破蛋壳的白色内表面十分醒目,能吸引捕食者(如乌鸦和银鸥)的注意力。成鸥如把白色蛋壳移走就能增加巢和雏鸥的安全。因此可以认为对成年鸥移走破蛋壳的原因所作出的假设是破蛋壳的白色内表面能吸引捕食者(如乌鸦和银鸥)的注意力。实验一结果支持该假设的理由是:白色卵的被捕食数显著地高于天然的杂色卵。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 / 19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