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中数学汇编:勾股定理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中数学汇编勾股定理一、单选题1.(2021·北京·北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
理之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其证明是论证几何的发端.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A.B.C.D.
2.(2021·北京·北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一只小猫在距墙面4米,距地面2米的架子上,紧紧盯住了斜靠墙的梯子中点处的一只老鼠,聪明的
小猫准备在梯了下滑时,在与老鼠距离最小时捕食.如图所示,把墙面、梯子、猫和老鼠都理想化为同一平面内的线或点,猫所处位置为点D,梯子
视为线段MN,老鼠抽象为点E,已知梯子长为4米,在梯子滑动过程中,猫与老鼠的距离DE的最小值为(  )A.B.﹣2C.2D.43.
(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1,2,3B.2,4,7C
.6,8,10D.4.(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小明用四根长度相等的木条制作了能够活动的菱形学具,他先活动学具成为图2(
1)所示的菱形,并测得∠B=60°,接着活动学具成为图2(2)所示的正方形,并测得对角线AC=40 cm,则图2(1)中对角线AC
的长为( )A.20cmB.30cmC.40cmD.cm5.(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
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A.0B.1C.2D.3二、填空题6.(2021·北京师
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如图,∠C=∠ABD=90°,AC=4,BC=3,BD=12,则AD=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7
.(2021·北京·北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对于平面内的图形G1和图形G2,A为图形G1上一点,B为图形G2上一点,如果线段AB的长度
有最小值,称图形G1和图形G2存在“最短距离”,此时线段AB的长度记为m(G1,G2);如果线段AB的长度有最大值,称图形G1和图
形G2存在“最长距离”,此时线段AB的长度记为M(G1,G2).例如:线段EF两端点坐标为E(1,3),F(3,1),线段KH两端
点坐标为K(3,3),H(3,5),根据“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的公式可得m(G1,G2)=,M(G1,G2)=4.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xOy中,已知点A(1,1),B(3,1),C(4,2),D(2,2).(1)线段AD和线段BC是否存在“最短距离”和“最长距
离”?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m(AD,BC)和M(AD,BC);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已知点P(0,t),若过点P且平行于A
D的直线l与四边形ABCD没有公共点,且m(l,AD)、m(l,BC)、m(l,ABCD)三者中的最小值不超过最大值的,求t的取值
范围.(3)已知四边形QRST,其中Q(4,5),R(5,4),S(6,5),T(5,6).现将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旋转后的
图形记为A′B''C′D′,记m表示m(A''B′C′D′,QRST)的最小值,M表示M(A′B''C′D′,QRST)的最大值,直
接写出M+m的值.8.(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4,点E为边BC上的一动点(点E可以
与点B、点C重合),将线段AE绕点E顺时针旋转∠B的度数,得到线段EF,过点F作FG⊥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CF.(1)如
图1,依题意补全图形;(2)证明:△F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分别取AE和EF的中点M,N,连接MN,直接写出线段MN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4)如图2,将题目中的正方形换成边长为4的菱形,其中∠B=120°,在(3)的条件下,直接写出线段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9.(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两个点P,Q和图形W,如果在图形W上存在点M,N(M,N可
以重合)使得PM=QN,那么称点P与点Q是图形W的一对相好点.(1)如图1,已知点A(1,3),B(4,3).①设点O与线段AB上
一点的距离为d,则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___.②在P1(2.5,0),P2(2,4),P3
(-2,0)这三个点中,与点O是线段AB的一对相好点的是_____________.(2)直线平行AB所在的直线,且线段AB上任意
一点到直线的距离都是1,若点C(x,y)是直线上的一动点,且点C与点O是线段AB的一对相好点,求x的取值范围.10.(2021·北
京·北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已知在菱形ABCD中,点P在CD上,连接AP.(1)在BC上取点Q,使得∠PAQ=∠B,①如图1,当AP⊥
CD于点P时,线段AP与AQ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②如图2,当AP与CD不垂直时,判断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
不成立,则需说明理由.(2)在CD的延长线取点N,使得∠PAN=∠B,①根据描述在图3中补全图形.②若AB=4,∠B=60°,∠A
NC=45°,求此时线段DN的长.参考答案1.D【分析】利用两个以a和b为直角边三角形面积+一个直角边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和=
上底为a,下第为b,高为(a+b)的梯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A,利用以a与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面积
和=以a+b的和为边正方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B,利用以a与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边长为(b-a)的小正方形面积和=以
c为边正方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C,利用四个小图形面积和=大正方形面积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可判断D.【详解】解:A、∵两个以a和b为
直角边三角形面积+一个直角边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和=上底为a,下第为b,高为(a+b)的梯形面积,∴ab+c2+ab=(a+b
)(a+b),∴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以a与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边长为
c的小正方形面积和=以a+b的和为边正方形面积,∴4×ab+c2=(a+b)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
选项不符合题意;C、∵以a与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边长为(b-a)的小正方形面积和=以c为边正方形面积,∴4×ab+(b
﹣a)2=c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四个小图形面积和=大正方形面积,∴ab+
b2+ a2+ ab=(a+b)2,∴a2+ 2ab +b2=(a+b)2,根据图形证明完全平方公式,不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符
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利用面积推导勾股定理与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利用面积推导勾股定理与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关键.2.B【分
析】如图,连接BE,BD.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根据点E为MN中点,可得BE=2(米),梯子在下滑过程中,点E在以B为圆心,2米
为半径的弧上运动,当点E落在线段BD上时,DE的值最小.【详解】如图,连接BE,BD.由题意BD=(米),∵∠MBN=90°,MN
=4米,点E为MN中点,∴BE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BE=MN=2(米),∴梯子在下滑过程中,点E在以B为圆心,2米为半径的弧上
运动, ∴当点E落在线段BD上时,DE的值最小,∴DE的最小值为(﹣2)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线段中点运动轨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关键是利用圆与BD相交点位置确定最小值是解题关键.3.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
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详解】解:A、12+22=5≠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B、22+42=20≠7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C、62+82=100=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D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
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4.D【分析】如图1,2中,连接AC.
在图2中,理由勾股定理求出BC,在图1中,只要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1,2中,连接AC.在图2中,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B=90°,∵AC=40cm,∴AB=BC=(cm),在图1中,∵∠B=60°,BA=B
C,∴△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
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D【分析】根据图中所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每个边长.【详解】解:观察图形,应用勾股
定理,得,,,∴三个边长都是无理数;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与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无理数及使用勾股定理.6.13【
详解】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详解: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4,BC=3,根据勾股定理,
得AB==5.在Rt△ABD中,BD=12,根据勾股定理,得AD==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运用勾股
定理进行计算是解本题的关键.7.(1)存在,m(AD,BC)=,M(AD,BC)=;(2)0<t≤2或﹣4≤t<﹣2;(3)M+
m=+..【分析】(1)连结AB并延长AB到G,过D,C作DE⊥AG,CF⊥AG,分别交于E、F,先证AB∥x轴,再证△ADE为
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DAE=45°,再证△C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CBG=45°,可得AD∥BC,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B
D⊥AD,可求m(AD,BC)=,M(AD,BC)=;(2)由过P的直线l平行于AD,且与?ABCD无交点,可证l∥BC,当l在A
D左侧时:m(l,BC)=m(l,AD)+m(AD,BC),由m(l,ABCD)=m(l,AD),可得m(AD,BC)=,由m(l
,BC)=2m(l,AD),可得m(l,AD)=,求出AD解析式为,可求过P与AD平行的直线为+,可证△O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
用勾股定理OP=t=,可得0<t≤2, 当l在BC右侧时,用相同方法求BC解析式为,证明△OK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证△KLP为等腰
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PK,可求t=﹣4,可得﹣4≤t<﹣2;(3)先求M(O,ABCD)=,M(O,QRST),取QR的中点W
(),再求m(O,QRST)=|OW|=,可求M=+,m=﹣即可.【详解】解:(1)连结AB并延长AB到G,过D,C作DE⊥A
G,CF⊥AG,分别交于E、F,∵A(1,1),B(3,1),两点纵坐标相同,∴AB∥x轴,∵点A(1,1),B(3,1),C(4
,2),D(2,2).∴E(2,1),F(4,1),∴AE=2-1=1,DE=2-1=1,AE=DE,DE⊥AE,∴△ADE为等腰
直角三角形,∴∠DAE=45°,∵BF=4-3=1,CF=2-1=1,CF=BF,CF⊥BF,∴△C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B
G=45°,∴∠DAE=∠CBG=45°,∴AD∥BC,又∵EB=3-2=1=AE=DE,∴AD2+BD2=,∴BD⊥AD∴AD、
BC间最短距离为BD,即m(AD,BC)=,∴AD、BC间最长为AC,即M(AD,BC)=;(2)∵过P的直线l平行于AD,且与?
ABCD无交点,∴l∥BC,∴当l在AD左侧时:m(l,BC)=m(l,AD)+m(AD,BC),m(l,ABCD)=m(l,AD
),由(1)知,m(AD,BC)=,若m(l,BC)=2m(l,AD),则m(l,AD)=,设AD解析式为解得AD解析式为过P与A
D平行的直线为+,∵OA== m(l,AD),过A作PA⊥AD,交y轴于P,∴△O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P=t=,∵直线l在O
、P之间运动∴0<t≤2,∴当0<t≤2时,m(l,AD)、m(l,BC)、m(l,ABCD)三者中的最小值不超过最大值的,当l在
BC右侧时,m(l,AD)=m(l,BC)+m(AD,BC),m(l,ABCD)=m(l,BC),由(1)知,m(AD,BC)=,
若m(l,AD)=2m(l,BC),则m(l,BC)=,设BC的解析式为为解得BC解析式为直线BC与y轴交点为K(0,-2),与x
轴交点N(2,0)∴OK=ON=2,∴△OK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KN=45°,过K作KL⊥l于L,则KL=,∵∠PKL=180
°-∠OKN-∠NKL=45°∴△KL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L=KL=,在Rt△KLP中PK=,∴-2-t=2∴t=﹣4,∵直线
l在BC下方到t=-4之间运动,∴﹣4≤t<﹣2,当﹣4≤t<﹣2时,m(l,AD)、m(l,BC)、m(l,ABCD)三者中的最
小值不超过最大值的,∴不超过最大值时:0<t≤2或﹣4≤t<﹣2;(3)由题意知,M(O,ABCD)=|OC|=,M(O,QRST
)=|OS|=,取QR的中点W(),m(O,QRST)=|OW|=,∴M=+,m=﹣,∴M+m=+.【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
距离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平行判定,勾股定理定理与逆定理,两点间距离,直线解析式,截距范围,利用辅助线画出准确图形
是解题关键.8.(1)见详解;(2)见详解;(3)MN的最小值是;MN的最大值是;(4)MN的最小值是;MN的最大值是.【分析】(
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2)由旋转的性质,得AE=FE,然后证明△ABE≌△EGF,则AB=EG=BC,BE=GF,然后证明
BE=CG=GF,即可得到结论成立;(3)根据题意,①当点E与点B重合,点F恰好与点C重合,此时线段MN的长度有最小值;②当点E与
点C重合时,MN有最大值;分别求出AF的长度,再求出MN的长度即可;(4)与(3)同理,①当点E与点B重合,此时线段MN的长度有最
小值;②当点E与点C重合时,MN有最大值,作AG⊥CB,交CB延长线于点G;分别求出AF的长度,即可得到MN的长度.【详解】解:(
1)线段AE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过点F作FG⊥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CF.如图:(2)由旋转的性质,得A
E=FE,∵∠B=∠G=∠AEF=90°,∴∠BAE+∠AEB=90°,∠AEB+∠FEG=90°,∴∠BAE=∠FEG,∴△AB
E≌△EGF(AAS);∴AB=EG=BC,BE=GF,∵BE=BCCE,CG=EGCE,∴BE=CG=GF,∵∠G=90°,∴△
F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根据题意,①当点E与点B重合,点F恰好与点C重合,此时线段MN的长度有最小值,如图:∵AB=BC=4
,∠B=90°,∴∵点M,N分别是AE和EF的中点,∴;∴MN的最小值是;②当点E与点C重合时,MN有最大值,如图:由①可知,,∵
∠AEF=90°,∴,∵点M,N分别是AE和EF的中点,∴;∴MN的最大值是;(4)根据题意,①当点E与点B重合,此时线段MN的长
度有最小值,如图:∵AE=EF=4,∠AEF=90°,∴,点M,N分别是AE和EF的中点,∴;∴MN的最小值是;②当点E与点C重合
时,MN有最大值,如图:作AG⊥CB,交CB延长线于点G,∵AB=BC=4,∠ABC=120°,∴∠ABG=60°,在直角△ABG
中,有,,∴,在直角△ACG中,由勾股定理,得,由旋转的性质,则,∠AEF=90°,∴,∵点M,N分别是AE和EF的中点,∴;∴M
N的最大值是.【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
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从而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9.(1)①;5;②;(2
)或.【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2)根据相好点的定义,即可求解;(3)根据相好点的定义,得到
,,设 ,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详解】解:(1)①由题意可得:, ,∴d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5; ②如图①,∵P1(2.
5,0),P2(2,4),P3(-2,0),点P1(2.5,0)到线段AB的最小距离为3,最大距离为 ,∴在线段AB上存在点到P1
的距离等于O到AB的距离,即点P1与点O是线段AB的一对相好点,P2(2,4)到AB的最大距离为 ,∴在线段AB上存在点到P1的距
离等于O到AB的距离,即点P2与点O不是线段AB的一对相好点,P3(-2,0)到线段AB的最小距离为 ,∴在线段AB上存在点到P3
的距离等于O到AB的距离,即点P3与点O是线段AB的一对相好点,∴与点O是线段AB的一对相好点的是;(3)∵直线平行AB所在的直线
,且线段AB上任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都是1,∴直线l为y=4或y=2,∵点C与点O是线段AB的一对相好点,, ,当,,即,,设 ,当
点C在y=4上时, 则 ,解得:,当,即,,则,解得:,同理 ,当点C在y=2上时,或,综上所述,x的取值范围或.【点睛】本题主要
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间的距离,解不等式组,理解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1)①AP=AQ;②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
;(2)①补全图形见解析;②DN=2﹣2.【分析】(1)①AP=AQ.根据四边形ABCD是菱形,可得BC=CD,AB∥CD,由∠P
AQ=∠B,可得∠PAQ+∠QCD=180°,可证AQ⊥BC,利用面积桥可证AP=AQ;②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过点A作AM⊥BC于
M,AN⊥CD于N.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M⊥BC,AN⊥CD,可证AM=AN,∠AMQ=∠ANP=90°,AB∥CD,证明△
AMQ≌△ANP(AAS);(2)①补全图形如下:②如图3,过点A作AH⊥CD于点H,可证AH=HN,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B
=60°,可求∠DAH=30°,由30度直角三角形性质DH=AD=2,利用勾股定理AH=2.【详解】(1)①AP=AQ.∵四边形A
BCD是菱形,∴BC=CD,AB∥CD,∴∠B+∠QCD=180°,∵∠PAQ=∠B,∴∠PAQ+∠QCD=180°,∴∠APC+
∠AQC=180°,∵AP⊥CD,∴∠APC=90°,∴∠AQC=90°,∴AQ⊥BC,∵S菱形ABCD=BC?AQ=CD?AP,
∴AP=AQ;故答案为:AP=AQ;②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2中,过点A作AM⊥BC于M,AN⊥CD于N.∵四边形ABCD是菱形,AM⊥BC,AN⊥CD,∴S菱形ABCD=BC?AM=CD?AN,∵BC=CD,∴AM=AN,∠AMQ=∠ANP=90°,AB∥CD,∴∠B+∠C=180°,∵∠PAQ=∠B,∴∠PAQ+∠C=180°,∴∠AQC+∠APC=180°,∵∠AQM+∠AQC=180°,∴∠AQM=∠APN,在△AMQ和△ANP中,∴△AMQ≌△ANP(AAS),∴AP=AQ.(2)①,作∠PAN=∠B,角的另一边交CD延长于N,补全图形如下:②如图3,过点A作AH⊥CD于点H,∵∠ANC=45°,∴∠NAH=45°,∴AH=HN,∵四边形ABCD是菱形,∠B=60°,∴∠ADC=60°,AB=AD=4,∴∠DAH=90°-∠ADH=90°-60°=30°,∴DH=AD=2,∴AH==DH=2,∴HN=2,∴DN=HN﹣DH=2﹣2.【点睛】本题考查菱形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30°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掌握菱形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30°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