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2021北京初三(上)期中语文汇编:语言的应用章节综合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2017-2021北京初三(上)期中语文汇编语言的应用章节综合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9北京?东直门中学九年级期中)根据语境,将
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有些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往往观其形而得其意。如“门”字,
观其形,则明其意为左右对开的两扇门。 因此,学习、使用汉字时,我们要注意形与意的紧密结合。①“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
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②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③不仅象形字如此,会意字也是如此④如“文盲”的“盲”字,声旁“
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A.②④③①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2.(2018北京?北京九中九年级期中)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
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
出去。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  )A.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B.泉声如听醉翁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C.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D.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3.(2017北京?北京四十一中九年级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
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____。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4.(2017北京?月坛中学九年级期中)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梅
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
比梅花素雅。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5.(2017北京?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九
年级期中)学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并为抗日英烈们献上一幅挽联。你会挑选下面的哪一幅献给英烈(  )A.难忘淑德,永记慈恩,春晖
未报,秋雨添愁B.族人瞻马首幸得识途避凶险,家堂执牛耳难忘藏否涵恩威C.躬耕一生,桃园杏坛不言悔,蝶梦双飞,黄泉碧落永相随!D.黄
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6.(2017北京?北京四十一中九年级期中)在横线①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
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比如涵远堂楹联“①,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
磅礴。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别有意趣。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A.西塞山前白鹭
飞B.西村晨钟鸣古寺C.西山晴雪曙色新D.西岭烟霞生袖底7.(2021北京?北京四十三中九年级期中)为了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老师给
同学们出了一个上联,下面同学们对出的下联中,内容和形式都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冰雪北京,静候体坛盛会下联:__________
_________A.苍茫大地,笑容靓丽绽放B.飞天舞袖,笑看跳台健儿C.湖山新厂,喜迎冬奥群英D.首钢跳台,有我追梦身影8.(2
021北京?陈经纶中学分校九年级期中)【铭记英雄历史】对联一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
农红军而作对联二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对联三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红心灿灿
,毅志任凭烈火烧——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
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
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9.(2017北京?中科院丰台实验学校九
年级期中)2016央视猴年春晚开始,主持人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五副春联,其中一副的上联是“蓝天日丽,九州千里秀”,与之相对应的下联应该
是(  )A.紫气东来,三秦织彩梦B.碧海春荣,两岸一家亲C.古都西望,一路展宏图D.大地春回,草原锦绣天10.(2018北京?启
喑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把下列各句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①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②按照这个标准加强体育锻炼
,就能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③有了强壮的身体,就能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将来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④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体委
公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包括少年组的体育锻炼标准。A.④①②③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11.(2018北京?北
京九中九年级期中)“地铁是城市的永动机,读书是颜值的保鲜器”“体肥还须少吃饭,想美就要多读书”“壮士腰间三尺剑,大咖腹中五车书”…
…2017年,郑州地铁一组劝人读书的俏皮标语火了,甚至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引起广大网友的围观和讨论。下列网友的留言,表达不够得
体的一条是(  )A.谁说标语一定要板起脸来说道理?网络语言简洁时髦,轻松诙谐,宣传效果很赞!B.标语形式工整如对联,读起来押韵上
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郑州地铁标语真是良心广告!C.作为阅读标语,说的比唱的好听没有用。你也不想想,看过标语后,大家还不都一笑置之
?D.读书标语接地气、吸引眼球只是第一步,对它最好的夸赞与回应,就是走近阅读。12.(2017北京?丰台二中九年级期中)下列句子没
有语病的一项是(  )A.童话《小王子》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别温暖,是一部关于爱的著作,告诉我们:不忘初心,最重要的东西
用心才能看得见B.近视患者都应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C.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
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列的社交、娱乐活动D.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联合开
展的“法治进校园”,盐城市检察院工作人赴各学校,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13.(2020北京?北京166中学九年级期中)有同学设计了下面
这副对联,以表达对长征的敬意。在对联横线处填入短语,内容和形式都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红军长征,跋涉①,丈量②;下联:志士苦战
,历经③,魂舞④。A.①九死一生 ②千山万水 ③神州大地 ④华夏长空B.①千山万水 ②神州大地 ③九死一生 ④华夏长空C.①千山万
水 ②华夏长空 ③九死一生 ④神州大地D.①神州大地 ②华夏长空 ③千山万水 ④九死一生14.(2017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九年级
期中)节令联是指有特定应时性或纪念性的对联,内容多为咏物、抒情、议论或祝愿。如:清明节联“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重阳节
联“糕含登高意,菊呈晚节情”等。下列与其它三副所纪念传统节日不同的一副节令联是(  )A.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B.喜得天开清
旷域 宛然人在广寒宫C.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D.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二.基础知识
(共2小题)15.(2017北京?北京十二中九年级期中)有位同学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后,写了一段观后感,其中词、句各有一处错
误,请你指出来。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我才知道自己的才疏学浅——诗词储备不仅少得可怜,反应速度也比场上选手慢太多;也才明白家
长和老师让我们多背诗词的良苦用心。感谢主办方,用这个精彩的节目让我体会到了唐诗的巧妙绝仑,让我感受到宋词的婉约豪放,我真是受益匪浅
。以后我要畅游浩瀚诗海,“衣带渐宽终不悔”!16.(2020北京?北京八十中九年级期中)同学们整理了北京老字号“六必居酱园”的一则
材料,请根据材料,补全对联。“六必居”属于特色命名,以制作遵循的要求为命名依据。老板规定了六个“必须”:“黍稻必齐”(粮食原料必须
备齐)、“曲蘖①必实”(必须按配方如实投料)、“湛之必洁”(浸泡酒曲必须洁净)、“陶瓷必良”(酒器必须优质)、“火候必得”(操作必
须掌握适度)、“水泉必香”(必须用上好泉水),这种严格的制作要求不仅成就了六必居在顾客心中的良好信誉,更筑就了老店近500年的辉煌
历史。 六必居的酱菜,工技精湛、酱味浓郁、咸甜适度,清代被选作宫廷御品。遵循古法,讲求信誉,让六必居成为全国酱腌菜行业中规模最大的
企业,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①【蘖】niè本意是指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
,引申义是生芽的米。上联:黍必齐,曲必实,湛必洁,瓷必良,①   ,水必香,京华古都传统,②   ,居家旅行,懿哉君子;下联:味斯
淳,气斯馨,泽斯清,质斯正,形斯雅,品斯精,嘉靖年间风骨,斯承斯盛,佐餐助酌,莞尔佳宾。三.语言运用(共3小题)17.(2021北
京?北京171中学九年级期中)下?是一则报道“北京?学红楼百年纪念展”的新闻,有一句表达?妥,请在【甲】【?】两句中找出该句并进?
修改。 2018年12?4?,“北京?学红楼百年纪念展”亮相北?红楼。 据介绍,本次展览以红楼为视?,分为“北?红楼创建”“五四新
?化运动中?”“北??命运动主阵地”“北?红楼的保护和利?”四个部分。它重点展现北?红楼在五四新?化运动时期所发挥的中?作?,以及
作为?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中?、北??命运动重要阵地的光辉历史。【甲】展览展出实物166件、历史照?216幅,多数展品都是?次
展出。【?】这些实物展品、历史照?再现了新?化运动百年来的艰?历程。它们与红楼一起构成新?化景观,留给我们丰厚的精神遗产,指引我们
开创未来。18.(2020北京?北京八十中九年级期中)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顺着景山后街往鼓楼走,有一条慈慧胡同,胡同里的9
号是朱光潜的家。上世纪30年代中期,每个月总有一天,总有一群新诗人齐聚于此,只为一件事:读诗!大家发挥各自特长,尝试以各种语言或各
种形式进行诵读:俞平伯尝试填词唱曲似的吟唱,朱佩弦使用中国语体的朗诵;擅法文的、德文的、英文的用不同语种操练。最有趣的是,朱光潜、
俞平伯、林徽因还试着分别用安徽腔、浙江土腔和福建土腔来读诗。根据上下文关联看,划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改正。19.(2020
北京?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某同学在板报上抄写国博公众号介绍文字时,发现少抄了一句,他想把它补回原处,合适位置应是   
应补句子:参展展品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代表性,多数展品的等级高、品质好。①展览遴选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精品143件,其时代涵盖
商周秦汉等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时期。②所有文物中,一级品65件、二级品62件、三级品11件。多数展品不仅器形庄重、典雅,而且文字清晰
,篇幅较长,内容极其重要。③以器类而言,西周一代铭文最长的圆鼎是毛公鼎(497字),铭文最长的簋是牧簋(存211字),铭文最长的觥
是折觥(40字),铭文最长的爵是伯公父爵(14字),铭文最长的盘是逑盘(372字)。这些长铭青铜器除毛公鼎、牧簋外,其他诸器都将在
本次展出中展露真容。此外,何尊、墙盘、逑盘、利簋、?簋、秦公镈等重要展品既是代表器又是标准器,铭文中记载的重要人物、重要时间、重大
历史事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传承中华早期文明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和意义。A.①B.②C.③四.综合读写(共4小题)20.(2021
北京?北京四十三中九年级期中)下面是介绍园区“绿色冬奥”理念的文字材料,其中画线句有一处表述不够妥当,请加以修改。 北京水资源匮乏
,所以冬奥首钢园区的绿化用水主要来自中水和雨水。园区的雨水调蓄设施,以雨水调蓄池为主,以下凹绿地和透水砖路面为辅。采用透水砖铺设路
面,可以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有效补充此前流失的地下水,提高这一区域水资源的均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园区的用水问题。21.(2020北
京?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①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②600年的历史文化
,汇聚了中华民族制作工艺的劳动智慧。③例如,宁寿宫区展出的一件漆纱,制作于1773年,厚度和一张普通A4纸类似,但它是由纱芯层、纸
样层、贴金层、打底层、晕染层和勾线层六层组成。④这是它在二百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也不容易再有机会公开展出
。⑤展厅设计还创造性地融入了时间变化的概念,展览中的展品更是难得一见。⑥展厅设计时,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这些变化又永远不变的时间
以影像的形式展现给观众。⑦紫禁城中的文物、故事与技艺,正在等你到来,将600年的历史亲自讲给你听。修改:   22.(2018北京
?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九年级期中)家训是一个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以下书法
作品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家训,寄托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阅读下面书法作品,按要求完成问题。(1)这幅家训书法作品属于   。(字
体)(2)用对联的格式,写出自己家的家训。我的家训:上联:   下联:   23.(2017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九年级期中)下面
是参观杜甫草堂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横线处填写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时间:
2017年7月28日地点:杜甫草堂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
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对联】上联: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    ,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
世;下联: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   文章著千秋。五.解答题(共1小题)24.(2017北京?月坛中学九年级
期中)右侧的对联不慎被损,请根据上联的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上联:骏马秋风塞北下联:杏花 ①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4小题)1.
【分析】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
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解答】本段中主要是讲了“象形”与
“会意”两种造字法。结合题干中的内容,③句为过渡句,应该先排,所以可以排除AD两项;①句所举例“休”为会意字,意思与③句紧密相连,
所以应该排在③句的后面。因此应该这样排列:③①②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能力。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即可。注意题干中前后的句子。
2.【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内容理解。【解答】A.“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涉及“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内容;B.“泉声如听醉翁操,海日已照琅琊山”涉及“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内容;C.“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涉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内容;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涉及
《醉翁亭记》内容。故选:D。【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把握对联内容,揣摩是否符合《醉翁亭记》的文意。3.【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连贯。书面表
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解答】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就本题
而言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前文和填空部分的关系,很显然文段中是在给“闲情”是打比喻,所以第一个空肯定是④,再根据第一处横线前“闲情”一
词,可以确定只有④句最适合,“偷得浮生半日闲”正是指前句“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概括,“一弯月儿挂上柳梢”与前面“日暮黄昏”相呼应
,而②句是一句结论句与“就是”紧密相承。故选:C。【点评】语言表达的连贯,可从表达形式或表达内容两大方面考虑。就表达内容而言,要注
意语句的先后组合应合乎事理逻辑,还要注意文意的衔接和一致,话题的前后照应,以及总与分的照应。4.【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
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解答】此题考
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通读文本的上下文,梅花、雪花表述上有先后顺序,衔接句可以此为辨析要点,A、C句均符合;两句在具体
表述上,C句较A句更简洁。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紧扣考查要点去辨析。5.【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
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解答】A.“淑德”“慈恩”一般表达对已故“女性”的怀念;B.表达了对先祖的赞美与
怀念;C.此句可表达对故去的从事“教师”“医生”等职业的怀念;D.符合语境要求。故选:D。【点评】此题可结合文化常识的积累,结合对
挽联内容的理解辨析。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连贯能力,要注意根据楹联的特点来选择下句,做到对仗工整。【解答】根据楹联的基本要
求,①字数相等,上下联自树一致。②句式一致,上下句句式相同。③词性相对。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
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根据上述特点,只有“西岭烟霞生袖底”才能与“东洲云海落樽前”相对,“西岭
烟霞”和“东洲云海”均为名词性偏正短语,“生”与“落”动词相对,“袖底”与“樽前”相对,其余词性或结构不相对,可以排除。故选:D。
【点评】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
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7.【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常识。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
目具体要求作答。【解答】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上联中“北京”为名词,“舞袖”是动词,可排除B选项;“静候”是动
词,“笑容”是名词,“有我”是动宾结构,可排除AD选项。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AD选项中“放”“影”为仄
声,也可排除。故选:C。【点评】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
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
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8.【分析】本题
考查赏析对联。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解答】ABC.正确;D.有误,没有使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对联内容,再进行分析判断。9.【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解答
】可以用“千里秀”来排除,“千里”是数量词,只有“两岸”与之对得工稳,其余选项不适合。故选:B。【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1.要字数
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
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
不能重复。10.【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是考查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也就是变相考查学生感知、梳理信息的能力。
这个题目是组句成段,可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
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解答】通读四个句子,分析其内在关系。④句说明国务院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①句“这”紧承④句阐释其意义;
②句说明按标准锻炼身体,我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③句“有了强壮的身体”紧承②句说明其作用。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④①②③。故选
:A。【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
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
列关系。11.【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解答】此题可在
理解语境的基础上辨析各选项。A.讲出了标语的语言风格;B.讲出了标语的表达特点;C.语带讽刺语气,表达不得体;D.从标语中获得了感
悟。故选:C。【点评】此题可首先理 解语境,然后再分析选项。12.【分析】本题要结合病句的类型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悉病句的几
种常见类型: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意思重复、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式杂糅、句意不明、顺序颠倒等,然后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
法辨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解答】A.前半句中的“原因“与后半句中的“因为“语义重复,去掉一个即可;B.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删去“不
要”;C.正确;D.成分残缺,“法治进校园”后加“活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
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然后结合句子逐项进行辨析。13.【分析】本题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解答】解析:跋涉的是“千
山万水”,可以排除AD,“丈量”的是“土地”,可排除C.历经的是”九死一生“。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问
题,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常识,然后题干给出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上联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仿写。1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联的内容的理解
,解答时需要仔细体会对联的内涵。【解答】A.此对联写的是端午节。B.此对联写的是中秋节。C.此对联写的是端午节。D.此对联写的是端
午节。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著名的对联有一定积累。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15.【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
析、词语运用。根据各知识点的掌握作答。【解答】仔细阅读语段可知,“诗词储备不仅少得可怜,反应速度也比场上选手慢太多”中关联词位置不
当,将“不仅”放到“诗词储备”前面。“巧妙绝仑”意思是“灵巧高明,无与伦比”,一般形容建筑物、工艺品、艺术品,不能用来形容“唐诗”
。答案:“不仅”位置不当,应将其放到“诗词储备”前面;“巧妙绝仑”误用,不能用来形容唐诗。【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
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
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16.【分析】略【解答】(1)①火必得 ②必严必信【点评】略三.语言运用(共3小题)17.【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
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
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乙】有误,结构混乱,应删去“历史照片”。答案:【乙】句有误,应改为“这些实物展品再现了新?化运动
百年来的艰?历程”。【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
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
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18.【分
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表达。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
)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解答】根据后文可知,“俞平伯尝试填词唱曲似的吟唱,
朱佩弦使用中国语体的朗诵”这是使用不同的形式诵读;“擅法文的、德文的、英文的用不同语种操练”这是用不同的语言诵读。根据前后的照应关
系,划线句应改为:尝试以各种形式或各种语言进行诵读。答案:尝试以各种形式或各种语言进行诵读【点评】解答此题,一定要先读懂语段意思,
分析句子内容前后照应关系,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答。19.【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解答此题,要看具体语境,注意和前后文内容上的联
系。【解答】由“其时代涵盖商周秦汉等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时期”可知参展展品具有极强的代表性,由“所有文物中,一级品65件、二级品62
件、三级品11件”可知参展展品等级高,品质好,所以补写的句子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应放在②处。故选:B。【点评】语句补写题中,空出
的句子位置大致可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类。句子位置不同,它们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如果是填写开头的句子,补充内容要领起下文;如果填写中
间的句子,一般要填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句子。四.综合读写(共4小题)20.【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解答】“提高
”与“均衡”搭配不当。改“提高”为“保持”。答案:“提高”改为“保持”。【点评】作答此类题,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
、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21.【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
得体。画线句中的“展览中的展品更是难得一见”总结画线句前文的内容。“展厅设计还创造性地融入了时间变化的概念”引出下文的介绍,所以应
调整这两句的顺序,改为“不仅展览中的展品难得一见,而且展厅设计还创造性地融入了时间变化的概念”。【解答】答案:不仅展览中的展品难得
一见,而且展厅设计还创造性地融入了时间变化的概念。【点评】病句常见类型: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否定不当、语序不当、一面对两面。22.
【分析】(1)本题考查字体辨别。这幅作品结体方正,笔画横平竖直,这是楷书的特点。(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积累。根据平时积累,结合自己
的生活实际,写出和修养有关的格言警句,运用对偶句写出来作为家训即可。如: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解答】答案:(1)楷书(2)示例: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23.【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解答】根据下联“夔女负薪行”的字数和词性,上联“贱儿”后面应该加三个字,并且与“负薪行”对应,结合材料著作概括出“无家别”,根据“草堂美誉留后世”可知,下联对应的要填名词,根据“文章著千秋”分析可知,著文章的人是杜甫,即诗圣。所以补上“诗圣”。答案:无家别 诗圣【点评】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五.解答题(共1小题)24.【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注意根据对联的特点来补充完整下联即可。【解答】对联的基本特点有: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⑤内容相关。根据这些特点,根据“杏花”可知属于春季,可以用“春雨”与“秋风”相对。“塞北”是地理名词,可以用“江南”与之相对。下联完整补充出来为:杏花春雨江南。答案示例:①春雨 ②江南【点评】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