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2021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中历史汇编: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2017-2021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中历史汇编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2020·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贾谊《过秦论》提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秦
朝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兴修水利B.奖励军功C.兼并诸侯D.巩固统一2.(2021·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东汉初年,社
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A.休养生息B.光武中兴C.无为而治D.永嘉南渡3.(2021
·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对传染病的治疗提出了科学的见解,此书作者是()A.扁鹊B.张仲景C.
华佗D.孙思邈4.(2021·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2020·
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结合所学,下图反映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B.汉代丝绸之路C.
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6.(2020·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东汉初期,经过刘秀的励精图治,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治
世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7.(2019·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据下侧“笔记卡片”判断,
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政治上:颁“推恩令”,设刺史经济上:盐铁专卖,统一铸五铢钱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秦始皇建立中央
集权制度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C.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8.(2018·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张鑫在百度搜索引擎
中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商鞅 秦孝公B.陈胜 吴广C.项羽 刘邦D.李
斯 秦二世9.(2018·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A.张仲景B.
华佗C.蔡伦D.宋应星10.(2018·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兼并战争C.秦灭六
国D.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1.(2018·北京四中九年级期中)《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
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
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2.(2021·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B.汉初奢靡之风盛行C.“文景之治”的出现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3.(2021·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观察以下两幅图,促使“西汉初期”“西汉后期”封国范围发生变化的措施是()A.分封诸侯B.设
置郡县C.实行郡国并行D.颁布推恩令14.(2021·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
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5.(2021·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出土于甘肃天水的“秦铜诏铁权”(砝码),上面刻有篆字:“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以()①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资料②用
来研究秦朝郡县的设置问题③用来研究秦朝衡器的标准问题④用来研究秦朝的文字统一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2
020·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汉武帝为消除封国叛乱的威胁所采取的措施是()A.矫秦之失策,封建王侯B.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C.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D.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17.(2020·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下列示意图中反映了秦朝中央行政系统的是()
A.B.C.D.18.(2020·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据下侧“笔记卡片”判断,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
度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C.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2020·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
正确解读,下列历史推论正确的是()A.休养生息——使汉武帝“大一统”局面迅速出现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
统思想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伤寒杂病论》——对外科手术及 “麻沸散”进行了详细论述二、综合题20.(2021·北
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文物中的历史材料一?下图所示是出土的商朝刻有文字的甲骨(1)依据材料一说说甲骨文的造字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材料二?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了大量的秦简,其中出土了两封秦士兵家信。据考证,这
两封家信约写于秦王嬴政二十四(公元前223年)年左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两封家信。二月辛巳,黑夫(写信人)、惊(写信人)敢再拜问衷
(写信人的哥哥),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知也。译文:二月辛巳,黑夫
和惊再次向哥哥问好,妈妈应该还好吧?我们两个都好。我与惊分别了几日,今天又在一了……我即将投入到淮阳之战,可能要去一段时间,也不知
道会不会受伤呀。信件内容(节选)云梦秦简家书(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两件秦简(木牍)可用于研究什么历史问题?(请至
少答出两个角度)地图中的历史材料三?下面分别是两个朝代的疆域形势图图一图二(3)分别说出图一图二两个朝代的名称。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材料四汉武帝高度重视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掘漕渠,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此外关中地区兴建了白渠、灵轵渠等工程
。白渠灌溉得力,受益农田年年丰收。——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4)依据材料四,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结合所学
,分析这一时期兴修水利工程的背景。参考答案1.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国家统一,D项符合题意;AB
C三项是巩固统一的手段和方式,不是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抓住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
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是解题的关键,需区分目的和手段、方式之间的区别,目的主要指的是原因,手段和方式主要指的是方法和技巧。题干中
的信息都是秦始皇加强统治的措施,主要目的是巩固国家统一。2.B【详解】25年,东汉建立,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农婢
,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
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3.B【详解】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
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为“医圣”,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4.D【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下
中央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可知创立于秦朝,秦朝建立后嬴政或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D项正确;夏朝、商朝、西周都是秦朝之前的朝代,并没有创立皇帝制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
。5.B【详解】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汉代开创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
远到达了欧洲的大秦。促进了中西的文化和经济交流,达成了中西友好关系。A项张骞出使西域促使了丝绸之路的产生,但是图片信息反映的是丝绸
之路的路线图;C项指的是唐朝时期玄奘西行至印度;D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项符合图片信息,故选B。6.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汉初期的皇帝刘秀是光武帝,在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史称光武中兴。A项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
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C项是唐朝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D项是唐朝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故选B。7.B【详解】据“
笔记卡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汉武帝
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
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政策。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安设
立太学,B符合题意;ACD项“笔记卡片”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
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8.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由于大雨延误了到达的时期,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故选B。9.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末年我国出现了纸,东汉的蔡
伦改进了纸,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0.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秦始皇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颁行全国,以
秦的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颁行全国,这些措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1.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唐朝中
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
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国家经济的根本,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由此两则材料都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
,说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项符合题意。B项不合题意;AC两项两则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
选择D。12.C【详解】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
钱非常充盈。在这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是对西汉时的文景之治历
史时期的描述,也是汉武帝即位时期的历史背景,故选C;AB与史实不符,排除;D是思想文化方面措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13.D【详
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西汉初期”到“西汉后期”封国范围逐渐变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
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D符合题意;ABC
排除。故本题选D。14.D【详解】材料反映的造纸术的工艺流程,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故选D;火药的发明对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
响,与造纸术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15
.C【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铜诏铁权”属于历史实物,因此可以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①正确;依据“……法度
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可见与统一度量衡有关,因此可以用来研究秦朝衡器的标准问题,③正确;该文物上刻有篆字,因此可用来研究秦
朝的文字统一问题,④正确;该文物以及上面的文字没有体现秦朝郡县设置的问题,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6.D【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王国强大,严重威胁了中央的统治,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令诸侯得推恩
分子弟,以地侯之,把诸侯国的力量变小,解决了王国的问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7.B【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
管理行政、监察和军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8.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
大一统;接受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
此题选B。19.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休养生息是文帝和景帝的政策,不会使汉武帝“大一统”局面迅速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项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没有解除匈奴的威胁,C项不符合题
意;《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著作,没有对外科手术及 “麻沸散”进行详细论述,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
历史推论”的含义,结合四个选项的内容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20.(1)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等多种造字方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甲骨文
的发现,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商朝的历史就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研究汉字历史的重要资料。(
从一个角度回答即可)(2)研究秦统一的过程;研究秦的兵役徭役;研究秦人的伦理亲情;研究中国古代家书;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等。(从一个角
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秦、西汉。图一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这是秦朝的疆域;图二的疆域中有西域都护
,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这是西汉时期的疆域。(4)特点:工程多;分布密集;发挥重要作用等。(答出2点)背景: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统治者高度重视等。(答出2点)【详解】(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等多种
造字方法,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在于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商朝的历史就成为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研究汉字历史的重要资料。(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据“这两封家信约写于秦王嬴
政二十四(公元前223年)年左右”可知有利于研究秦统一的过程,据“两封秦士兵家信”可知有利于研究秦的兵役徭役以及中国古代家书。据“
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可知有利于研究秦人的伦理亲情,再据信中的文字可知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等。(3)据材料三中图一“咸阳”“辽东郡”以及长城等信息可知对应的是秦朝,秦统一中国后定都咸阳。在地方上全面实行郡县制,并修建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图二“长安”“西域都护府”“匈奴”等信息可知对应的是西汉,西汉建立后定都长安,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反击匈奴,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今新疆等地区。(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据“在长安附近开掘漕渠”“此外关中地区兴建了白渠、灵轵渠等工程”以及相关示意图,可知工程多,分布密集;据“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白渠灌溉得力,受益农田年年丰收”可知发挥重要作用等。你第二问结合所学多角度分析这一时期兴修水利工程的背景,政治上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经济上国力强盛,经济恢复发展,再据材料“汉武帝高度重视兴修水利”得出统治者高度重视等。 5 / 9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