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书画家 王献忠老师

 书香斋文集 2023-05-28 发布于山西
               一株花麻
              文/药世平
献给"麻田镇草王"王献忠之歌
(朗诵诗)

彩色麻田镇,
今古有传奇。

(一)
清漳南去出境,
向后挥挥手,
大声说:
数一数,
麻田镇书法公认高手是谁?
拔开密密挺拔的麻田,
看一看该是哪家?
花应落谁家?
………
这无疑是,
苏公村的王献忠!

若问:
麻田镇有多大的格局?
王献忠书法,
就有多大的格局;
若问:
麻田镇的精神是什么?
很多很多,
如用书法来说明,
它就是王献忠的雄强草书;
若问:
伟大的麻田镇,
该有什么样的人来匹配?
很多很多,
在草书领域中,
他就是麻田镇的王献忠,
给他佩戴,
"麻田镇草王“之冠,
当之无愧!

(二)
写书法难,
写草书更难!
难怪书圣王羲之说:
"草圣最为难,
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辩,
体势更需完。”
历代书法理论家,
都有个一共识:
一场书法展,
如没有草书,
等于少了一半内容;
一地方如无写草书人,
等于少了一半书法人!

苏公村,
日冦的侵略,
战争的摧毁,
遥远的乡村,
仅有一镢厚土的贫脊耕地,
农户连买一张糊窗纸,
都会考虑再三,
况且写草书用纸极多,
正如李白所说:
"须臾三千张。“

买不起宣纸的他,
硬硬地学成了草书高手,
这就是麻田镇上一个传奇,
一棵核桃树传奇,
一棵柿子树传奇,
不容易,不简单,
值得沉思。

田里耕作的一个青年,
酷爱书画;
山里刨地的一个青年,
醉心书画,
竟然忘记了结婚,
错过了结婚年龄,
孑然一身。

空空荡荡一屋,
惟留太行文气。
孑然一人,
仅有一笔,
日夜相伴。
以笔走春秋,
用丹青点染大地。

七寸毫管,
一块石砚,
与他相伴了一生!
如若他不成功,
麻田镇上还有谁能成功?

(三)
他经历的麻田,
是口味中的"麻与甜”。

他是故乡,
万亩小麻中的一株花麻,
默默把自己奉献给籽麻,
是一株雷锋式的花麻,
然后悄悄退去。

他是乡间的一位苦难文人,
把终身献给了麻田镇文化,
将一个只出武人打仗地方,
活生生,
生出一个高雅文化来。

他是麻田镇的徐渭!
同明朝那个,
草书大家徐渭一样破落。
这位麻田的徐渭,
也是: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他是麻田镇的凡高!
这个世界级的荷兰凡高,
一生中只卖出一幅画。
这位麻田的凡高,
他同荷兰凡高一样,
孤身一人,
穷困潦倒。
同样"以爱之名,
为孤独着色。”
用爱为生命着色,
以孤独与书画度人生,
让天地感动。

时势出英雄,
行业出英雄。
一地的各种行业,
须有一个拔尖高人,
当没有时要促之生,
当产出后要珍惜保。

举目麻田镇一河三大沟,
他是匹配麻田镇,
书画类的标志性人物,
也可能是,
全镇百年书画的标杆人物!
越往后看,
他会越有份量,
让他作品,
确定他未来的地位!

(四)
麻田镇,
自古是武人的天堂,
是兵家的圣地。
当1945年战火熄灭后,
七十多年的和平时期,
已产出两代文人,
他属第二代文人优秀代表。

他亦书亦画,
人书俱老,
书高于画。
他画,故他在,
他写,则他常在。
他的艺术不仅属于他,
也属全麻田镇。

他是个高手,
总有一天,
麻田镇人们会注意到他,
即便是当下被当做杂草,
但麻依然是麻,
麻籽仍能榨出香油!

因为他的书画出现,
让镇里一座无形的石坡上,
己生出一条艺术通道。

成功,
并非是让那个机构承认,
并非是什么干部农民身份,
并非只取决于能力和知识,
重要的是:
取决于人的特质与智慧,
对自已环境的理解;
取决于坚忍不拔,
不求名利的献身;
取决于用书画来说话,
不在乎卖出数量,
不在于有钱有权人的喜爱!

风神洒落占高秋,
碧梧栖凤定力高。
铺开纸,提起笔,
做个耕云种月的自由人!

注:
花麻:是雄性小麻,左权县地方称呼。它开花为雌性籽麻扬粉后,不结籽就枯萎了。

药世平/匆匆写之
2023.5.27.早晨,小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