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江海博览 2023-05-28 发布于浙江
王淼文献特藏馆于2023年5月14日下午在临海市图书馆开馆,第一时间的消息是叶辉先生告诉我的。
叶辉是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原站长、高级记者,参加这次开馆仪式的特邀嘉宾。
一个气候宜人的日子,我见到王淼积累了37年的藏品。
书架上、展柜中,摆放着几十本线装古籍,上百册工作笔记、日记、剪报,160多封民国初期衢州汪氏家书,多种清代瓷器,百余枚毛泽东像章,名家书法,非遗作品,《鲁迅全集》《毛泽东手书选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等,共计10729册(件)。据说,2911种、3323册填补了该图书馆的馆藏空白。

图片

“我身患重残,人回不了家乡,与我的人生息息相关的书和收藏回家乡,这也是换一种方式让心回家”“这些专业图书和文化收藏,来自民间,要回归社会,捐赠共享。”“也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也是献给家乡父老的一份心意,这是游子回娘家,也是游子心归故里。”王淼在开馆仪式视频连线的表白掷地有声,尤其是含义丰富、深情款款的“母亲”两字,让人动容。
资深媒体评论员黄保才称赞此举为“赤子之心”“精神的馆藏”。

图片

睹物思人。透过这次私藏求共享、谋共富的行动,我了解了王淼的事业,加深了对他的认识,更加感佩他的精神。
我很早就认识王淼,耳闻目睹他在家乡的工作。
王淼,1961年11月30日出生,祖籍“民国将军村”临海东塍岭根,是浙江文化战线的41年老兵。

图片

1980年9月,王淼考进临海文化馆,分配到新成立的城郊区(辖城南、八叠、西郊、城东、汛桥、蒋山6个公社,94个行政村)文化站。他创业创新、雷厉风行,又读又写、亦走亦讲亦宣传,在馆办小报《灵江文艺》发表散文、小说,也喜欢摄影。文化馆摄影专干王登对我说:王淼想法多,思路广。设计了一枚“中国群众文化”徽章,编发油印小报,影响蛮大、反映不错。

一年下来,城郊区文化站的三项工作: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五统一”(采购、编目、发证、分类、借阅)乡级图书室创办,亮点纷呈。1982年4月15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汛桥公社22个大队建立图书室网的经验。8月,汛桥公社文化站图书室受到省文化厅表彰和奖励。据城西区大岙乡文化站长郭斯甫回忆,后来,县里曾组织文化站同行去参观学习,王淼穿着黄军装在接待介绍。

1984年,王淼出任区文化站长。翌年3月,提拔为县文化馆副馆长,负责下属的“戏剧用品厂”,搞以文补文的创收。在张国胜副馆长印象中,这位坐在对面,戴眼镜的高个子帅哥,“是个实在人,肯干事、能干事。

图片

1986年9月,王淼考取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北京)首届社会文化管理专业(全省仅两名)。
1988年8月,刚毕业的他借调到浙江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1990年春节后,办好正式调动手续。历任处长助理(1994年)、《群众文化》杂志副主编,副处长(1996年4月),调研员(2006年12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2008年9月),省文化厅非遗处首任处长(2010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法定代表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2018年9月)。
现任省非遗保护协会顾问、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上海《非遗传承研究》集刊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图片

王淼到厅里工作后,因为我们不是同一个系统,平时各忙各的,联系很少。但是,他来台州出差,遇到都会热情邀请上杭州坐坐。当他得知我有收藏节目单的爱好,曾专门帮助我收集、寄赠节目单。在我认识中,王淼的生活乐趣是读书、买书、写书。只要认准的事,就会千方百计去做,滴水穿石,努力做圆满。
我们最近一次见面是在2010年元旦。那天,他老家岭根村举行“台州市古文化特色村建设暨升平人瑞坊落成庆典”。我与王淼同台并肩,一起剪彩。王淼把著作《把根留住——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列思考》赠给村里,我也送上《辛亥革命时期台州著名人物》一书。

图片

王淼对社会的贡献主要集中在让浙江的非遗保起来、活起来、红起来、长起来的“守望”“掘金”“留根”上。
非遗是老人,非遗保护是婴儿。2003年10月,文化部确定云南、浙江为全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省。
摸石过河、筚路蓝缕、焚膏继晷,残躯走遍全省90个县市区。

图片

他先在临海搞试点:举行全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现场讲评会,黄沙狮子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成立全省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7年)。创出非遗培训、进校园、活态传承,岭根草编、非遗饮食传承人“五大嫂”等。
临海非遗中心沈建中与王淼接触很多,他深有体会地说:“王淼就是我们非遗工作的GPS,给我们定好位,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走,把非遗项目拂去历史的尘埃,像明珠一样一颗颗串起来。”

图片

2009年上半年,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临海市非遗中心视察,仔细查阅了20多部台账后,发自内心赞扬:真没想到王淼指导下的临海非遗如此深入、广泛、细致,大大超出我们想象。
2013年,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在临海揭牌。
刻不容缓的非遗保护和口传心授的非遗传承,靠得是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式行动。“拼命三郎”和“工作超人”王淼终成厥功至伟的“业绩达人”。

图片

非遗资源小省成为全国非遗普查现场会、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举行地,创造了非遗普查“浙江模式”、非遗名录“浙江现象”、非遗保护传承“浙江经验”,赢取浙江居全国各省(区、市)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目录数量之首,国家级非遗目录入选数“四连冠”,开创了浙江非遗事业从无到有,“领跑全国”局面。
王淼也成为我省公认的浙江非遗的奠基人、开拓者,文化基因解码的先锋和主力,非遗事业的理论权威、实践高手,文化队伍中干得出色、走在前列的功臣。

图片

分管非遗的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公开表扬:“王淼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程中。”2007年,王淼被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2012年被浙江省政府记一等功。2015年被评选为第四届浙江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2017年获首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王淼做出如此贡献的动力来源于他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着不变的报国初心、深厚的非遗情怀、虔诚的敬业态度、无私的责任担当、无悔的顽强坚持。

图片

这里必须大书一笔:王淼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组织和领导关怀,妻子和女儿支持,同事帮助,医护照护。尤其是光荣母亲林浦雁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
林浦雁,我一直叫她“小林阿姨”。她是村总会计,全国三八红旗手;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人称接地气的“议案状元”;六届、九届省人民代表,好事实事做了几箩筐。王淼是长子,又在省城工作,事业已立,成家自然是她最挂念的。她对我讲过这心事,我也跟王淼聊过。在母亲眼里,王淼是学习狂、工作狂,坚强、独立、有忠孝心。果然,王淼不负期望,妻子贤惠,女儿灵秀,家庭和合。

图片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王淼感人至深的故事更多地体现在他与死神进行拔河式的抗争上。
1989年,他患颈椎“室管膜瘤”,脊椎严重变形,手脚不能正常提起,医生曾断言最多只能活两三年。
2007年12月的一天,他乘7小时汽车,走5里多山路,连夜赶到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弄村调研。

图片

2014年10月29日下午,长期“五加二”“白加黑”,高强度工作的王淼昏倒在岗位上,随后四肢瘫痪。
12月12日早上,在助手帮助下,王淼“我的康复日记”开篇。
2015年新春,王淼躺在病床上口述,同事代笔,给各市、县(市、区)文化局长写了一封信,提出对文化基因救死扶伤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观点。
2016年7月1日早晨,大小便失禁,没有自主呼吸。切气管抢救,45天ICU。
2017年12月20日上午,呼吸衰竭。身为杰出人物贡献奖获得者的他昏迷在ICU,缺席正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CSR中国文化奖”颁奖盛典。

图片

2018年3月21日,他注册文学自媒体《非遗老王》微信公众号,聚焦非遗。翌日傍晚6点半,第一篇推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怎么干?老王给你支几招!》

5月16日晚上8点,在浙一医院抢救室,他“吐”出一篇《救火救命一样进行“文化抢救”》。

2019年11月,他带着呼吸机到长兴调研。
2020年10月18日下午,王淼从嘴唇到胸部到手脚都变紫色,脖子只剩一根喉管一张皮,两只胳膊比麻杆细,人像虾一样躬起来。

图片

2021年元旦,撰写并推文“新年怎么干:让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强势”。
3月某日,高烧,医院急救。
2022年春节,发烧。在电脑前补充修改《我留恋文旅厅的伟大而温暖》一文,把《从文化顺口溜看时代变迁》一文过了一遍,搞到晚上十点半。
2月18日,他呼吸衰竭,经30个小时血透,复活。
3月12日出院回家……4月11日又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图片

王淼肺、肾功能双衰竭,脖子经常撑不住头,曾辗转10多家医院,几番气若游丝、命悬一线。一次次病危,一次次抢救,一次次渡劫,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卧床,轮椅,只要还有一口气,他依然用高度集中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铸造奋斗精神,践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座右铭,秉持“非遗的申报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理念,坚持思考和工作,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团队鼓干劲、下任务。
“只有进入精神世界我才忘我,才忘掉我的身体和苦痛艰难。”王淼以灵魂驾驭肉身,随手拈来非遗例子,不时口述锦绣文章,呕心沥血继续“人站不起来,精神上一定要站起来”。

图片

康复第一年他就奉献出20多万字随感。至2023年5月23日,“非遗老王”推出252篇原创文章。先后出版著作《把根留住》《风生水起》《金声玉振》《守护精神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言》《非遗工作怎么干》,主编《流芳》《龙腾》,参与编撰《浙江非遗这十年》《浙江通志·非遗卷》。
特别是2021年10月发表的《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阐释》一文,洋洋洒洒22000多字,清醒且智慧地提出一些观点,颇有见地、发人深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所有稿费,扣去税金和赠书款后,全部捐赠省残疾人基金会。

我真的难以想象,这天马行空、捭阖自如的几百万字是怎样生龙活虎般跳出来的。

图片

王淼人生跌宕起伏,几经死里逃生,甚至有过一走了之的念头,但最终因为“还有许多要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完成,人生还有使命,这是我支撑下去最大的理由。”“我不可以被打败。”而屡创奇迹,挺了过来。
中国古代贤者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国外有类似的名言“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王淼的大白话是:“这份独特的磨难,人生体验,是上天对我的厚爱。”

图片

救治他的医务人员被深深感动:“毅力可以战胜一切。以前这样的人只在电影和小说里,没想到真有这样的人。”
原来的同事苏小锐担任临海市文广新局长期间(2009-2019)与王淼有深度交往。苏小锐至今清楚记得2014年11月那天,和何才多副局长等一起护送王淼进高压氧舱治疗的情景,王淼对着他们挥挥手说:“现在我要让四肢休息,大脑遨游。”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从那时起,苏小锐就在很多场合宣讲王淼:“王淼是古往今来这么多四肢瘫痪人中意志最顽强、事迹最感人、爱心最宏大的我们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文化工作者的骄傲,临海人的英雄。”“我们文化人出于公心,由衷对王淼尊重和敬佩。”

图片

叶辉了解到王淼的近年情况后,通过多种方式宣介王淼。于是有了台州日报记者2020年底采访王淼,推出《王淼:为非遗,燃烧生命》报道和《民族脊梁》时评。

叶辉告诉我,王淼是“值得花大力气去写的传奇人物”。他“用残躯让非遗活起来”,“是当代的张海迪。他的事迹和他的精神甚至超越张海迪。王淼身上有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敬业、顽强、无私。有一种生命不息的奋斗精神,蜡炬成灰的牺牲精神,春蚕吐丝的奉献精神。在今天这样一个信仰缺失、金钱至上、精致的利己主义充斥社会各阶层的时代,王淼的精神值得大书特书。”

图片

的确,王淼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他无愧为立德、立功、立言者,值得致敬的一个永恒非遗人,应该骄傲的又一个大写台州人。
“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干什么?”王淼在思考,我们也在思考。

就我个人而言,不提倡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因为人身不易得,人生亦苦短;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科学使用“本钱”,顺应天时、敬畏生命、行稳致远。

但是直面苦难,我们还是要学习王淼精神,这点痛算什么,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图片

最近,我阅读着《非遗老王》公众号中的一篇篇文章,脑海里不断翻开年轻时爱不释手的那本书——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默诵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眼前的王淼不正像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吗?
我想起了全身瘫痪,凭借三根手指揭秘宇宙、黑洞的国际杰出科学家——英国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霍金说:“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做,人如果什么梦想都没有,就等于死亡。”身边的王淼不正是活生生的中国版霍金吗?

图片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王淼现象和王淼精神,一遍遍在提示着我: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中国的霍金,又一个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张海迪。
王淼完全可以说: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壮丽的人类非遗事业。

图片


2023.5.14晚初稿于禾睦山房,修改于5.16子夜,3403字。5.17再改,4095字。5.23子夜三改,5003字。5.26中午定稿,5192字。
视频、图1-3、7-12、17、22,禾睦摄
图4 苏小锐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