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刘向军:师生关系:主从的,也是对话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书笔记20050427
2023-05-28 | 阅:  转:  |  分享 
  
师生关系:主从的,也是对话的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有关文献

说明《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关于教育的意义:

教育:必要的乌托邦。(P1)

教育并不是能打开实现所有上述理想之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是“芝麻,开门吧”之类的秘诀,但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P1)

最后,这也是一个永恒存在的问题,即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紧张关系:世界往往不知不觉或不声不响地需要某种理想和我们为了不触犯任何人而称为道德的标准。教育的使命是多么崇高啊!它需根据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在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情况下,促使每个人将其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自我的高度。委员会字斟句酌地认为,这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P5)

关于教师的作用: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师生之间的主从关系、但也是对话的关系。所有研究教育问题的伟大古典思想家都是这样说的或反复这样说的。应由教师将人类从自己身上和从自然界学到的东西、将人类的一切重要创造发明都传授给学生。(P8)

有人会认为这是乌托邦,然而这是必要的乌托邦,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乌托邦,如果我们想要摆脱犬儒主义或听天由命思想加剧了的危险循环的话。(P9)

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P8)

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P8)

本报告强调了另外一种迫切需要:要让象财富一样埋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所有才能都发挥出来,例如记忆、推理能力、想象、体力、审美观、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领导者的天然气质等。(P10)

教育应使每个人都能利用种种信息,收集、选择、整理、管理和使用这些信息。(P10)

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经历,儿童在这一经历中,可以了解自己,丰富自己同他人的关系,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P11)

关于教育是一种财富:

委员会为了给自己的报告选择题目,想到了拉封丹和他的一首寓言诗“农夫和他的孩子们”

(农夫说:)

“千万不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产业卖掉,

因为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乃是人类从其自身学到的一切。略微改动一下诗人赞美劳动的诗句,我们可以让他这样说:

“而老人是明智的,

他在临终前告诉儿子们:

教育是一种财富。”(P20)

关于全球化:

人类活动范围的世界化走向。(P25)

信息传播全球化。(P27)

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由于这些新技术,明天的社会将不同于过去的任何模式。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可以提供,而且往往可以实时地提供给地球上的任何人使用,并能达到最偏僻的地区。(P27)

纵横交错的传播网络使世界随时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所有人都真正成为近邻。如果我们想把握住这些传播网络的迅速发展,那么教育不容置疑地应发挥其重要作用。(P28)

了解世界,了解他人。(P34)

教育应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的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P34—35)

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明确地显示出它在培养判断力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P35)

教育在建设一种更加团结一致的世界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P36)

关于教育的目的:

在全世界,各种形式的教育的使命都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基于共同准则的社会联系。使用的教育手段就象文化和环境那样多种多样,但是不论什么情况下,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使人作为社会的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是文化价值的传播工具,是有助于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环境的创造者,也是使共同计划成形的熔炉。(P38)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人道主义的使命,又符合应成为任何教育政策指导原则的公正的需要,也符合既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尊重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内源发展的真正需要。(P70)

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的。(P71)

关于双语教育:

应当提倡双语教育,首先在学校教育的头几年用母语教学,随后再用一种使用更为广泛的语言进行教学。(P45)

关于教育中的宽容与尊重:

宽容教育和尊重他人的教育作为民主的必要条件,应被视为一项综合性的持久的事业。(P45)

但是,民主精神不能满足于那种只是迁就相异性的最低宽容形式。……应当超越宽容的简单概念,去促进以尊重和赞赏其他文化为基础的多元化教育。(P46)

关于信息技术:

显而易见,这场技术革命是有助于理解我们的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正在创造新的社会形式,甚至正在对个人和集体的特性下新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网络的扩大既便利了与他的交流,有时是在全世界范围的交流,又增加了自我封闭和离群索居的趋势。(P51)

人们对这样的一种变化已表露出一些担忧:一些人认为,接触这种虚拟世界可能导致失去现实感。而且有人已经指出,学习和获取知识已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正规教育系统,给青少年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带来严重影响。(P51)

委员会认为,信息社会的出现是对民主和教育的挑战,而且这两个方面又彼此紧密相连。教育系统承担着重大责任:它应使每个人拥有控制信息大量增加的手段,即有办法本着批判精神,对信息进行筛选,将其分出主次;它还应帮助人们与传媒和信息社会(逐渐变成短暂性和瞬时性的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事后的时间”,即走向成熟所需的时间,亦即形成文化内容和吸收知识的时间,是与“实时”的专横性相对立的。(P52)

关于妇女教育:

妇女教育——促进发展的必要手段。(P62)

所有的专家今天都一致承认妇女教育对于发展的战略作用。特别是妇女受教育的水平与人民健康和营养的普遍改善以及出生率的下降明显地有关。(P63)

妇女教育可能是一个国家所能进行的其中一种最能得益的投资。(P192,安阿姆·阿勒穆夫蒂:《英才教育:为培养人才而投资》)

关于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既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P75)

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仅仅是或主要是针对学会认知,较少针对学会做事。(P76)

委员会认为,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这四种“知识支柱”中的每一种应得到同等重视,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知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P76)

关于学会认知中注意力的训练:为了解知识而学习,首先要求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特别是在电视图象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青年从小就应开始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在人和事上。传播媒体的新闻报道从一项内容到另一项内容变换很快,观看电视节目时以转换频道方式跳过广告节目的情况如此常见,其实这些都不利于发现过程,因为这一过程需要时间,需要加深理解。(P77—78)

关于学会认知中记忆力的训练:记忆力的训练是避免完全受传播媒体传播的即时信息影响的一种必要的方法。如果以为我们如今已拥有巨大的信息贮存和传播能力,记忆力就不再有用了,那将是很危险的。当然,对于应“记牢”的东西我们肯定要有所选择,人的联想记忆能力不是自动发挥作用的,应认真地加以培养。所有专家都认为,应该从幼年开始就训练记忆力,而且在学校中取消一些被看作使人厌倦的传统训练是不当的。(P78)

关于学会生存:

委员会从它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就坚决地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P85)

《学会生存》报告(1972年)在序言中对世界因技术发展而非人化表示担心。(P85)

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P85)

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P86)

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们是人的自由的最明显的表现,有可能受到某种个人行为准则规范化的威胁。(P86)

许多国家重视功利而不重视文化的教育,艺术和诗歌应该在学校里重新占有重要的地位。(P86)

委员会赞成《学会生存》报告提出的原则:“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成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学会生存》“呈送报告”P2)(P86)

教育作为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活的一种手段,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P86—87)

关于终身教育的四个基础:

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P87)

学会共同生活,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的精神。(P87)

今天,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P89)

受教育越多,就越想受教育,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发现有这种倾向。(P91)

关于教育的位置:

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P96)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并在这方面负责情感和认知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准则的传授。(P96)

关于基础教育:

委员会认为,那些保证每个人能继续学习的技能和能力,正是在教育系统内培养出来的。(P105)

将伴随着一个人一生的对待学习的态度,正是在家庭中,广而言之也是在基础教育(其中尤其包括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阶段培养形成的:在此阶段,人的创造性思想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逐渐熄灭;接触知识可能成为现实,也可能无法实现。(P105)

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基础教育。(P107)

提出一项对所有国家都有效的、但是方式和内容不同的要求:加强基础教育。重点是初等教育及其基本教学内容,即读、写、算,以及用一种有助于对话和理解的语言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P132)

关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应把中等教育设想为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个十字路口:正是在这里,青年们应能根据自己爱好和能力决定自己的未来;还是在这里,他们能够获得有助于他们成人阶段的生活圆满成功的能力。(P106)

中等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P117)

正规教育系统引发的许多希望和批评,似乎都集中在中等教育身上。一方面,家庭和学生往往把中等教育视为提高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途径;另一方面人们又指责中等教育不平等,没能充分地向外部世界开放,总地说来,未能使青少年不仅为接受高等教育,而且为进入职业界作好准备。(P117)

只要看看全世界入学率的上升情况,就会注意到,在正规教育所有部门中,中等教育发展最快。(P117)

应从终身教育这一总的前景出发,重新思考中等教育。基本原则是安排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永远不要关闭今后可能重回教育系统的大门。(P132)

高等教育应在创造、保存和在最高层次上传授知识方面继续发挥自身的作用。(P106)

在一个社会中,高等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又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既是知识的保管者,又是知识的创造者。(P122)

大学——面向全民的文化场所和学习场所。(P126)

大学是保存人类遗产的活的宝库,这些遗产由于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使用而不断具有新的生命力。(P127)

关于师生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因为哪怕是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对师生关系(传授,对话和争论)起支持辅助作用。(P132)

关于教师和教学:

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成功过。(P137—138)

教学是一种艺术,一门科学。(P138)

对几乎全部学生,尤其是尚未掌握思考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而言,教师仍是无法取代的。如果说个人发展的继续必须以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为前提,那么这种能力只有在向一位或数位教师求学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对善于教人思考、让人产生更努力深入某个问题的强烈愿望的教师,有谁不怀念他呢?(P138)

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甚至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P138)

如果希望学生日后有能力预见变革,并通过终生继续不断的学习来适应变革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里就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培养个人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做出贡献。与教师一起工作并同他对话,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批判意识。(P138)

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他们要表现出好奇心和思想开放,并随时准备自己的假定将由事实来检验,甚至承认错误。(P138)

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P139)

关于学校行政管理:

研究和经验性的观察表明,决定学校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不是唯一主要因素的话)就是学校校长。一个有能力组织有效集体工作,并被视为懂行和思想开放的好的行政主管人员,常能成功地在其学校中引进重大的质量上的改进。(P144)

必须保证把学校的领导托付给合格的、尤其在管理方面受过特定培训的专业人才。(P144)

不应忘记,任何旨在降低教师招聘水平或培训水平的措施都不利于教育质量,并会对未来造成严重的损害。(P165)

关于新技术与教育:

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育和培训有关的活动。(P166)

但是,委员会想强调指出,发展这些技术不是要损害书面的东西,而是恢复它的一个主要任用;虽说书籍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工具,但它在教学中仍保留着中心地位:它解释着教师讲的课,同时又能使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独立自主能力。它仍是最便于使用和最经济实惠的载体。(P171—172)

在这方面,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值得一提,即发展新技术丝毫不会削弱教师的任用,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但是,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老师的作用,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确实,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被看作是某种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他只需传授这一知识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了集体知识的合作伙伴,他应果断地站在变革的前沿,对这种知识加以组织。(P172)

实际上,经验已经表明,最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与使用这种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它在教育环境中就毫无用处。(P172)

鉴于目前在各种网络上流通的信息量极大,善于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已成为实际获得知识的一个先决条件,它象某些人认为的那样,需要开展新的形式的扫盲。(P172)

事实上,委员会深信在此问题上同在某它许多问题上一样,选择某种类型的教育,等于选择某种社会。(P172)

教育的选择就是社会的选择。(P173)

关于英才教育:

压倒一切的全民教育雄心使人们忽视了那些天禀聪颖的学生的需要并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了完全相同的作法。正如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P191,安阿姆·阿勒穆夫蒂:《英才教育:为培养人才而投资》)

应该承认,那些天禀聪颖的学生,即“未来的领导人”,他们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特殊需要,应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P191安阿姆·阿勒穆夫蒂:《英才教育:为培养人才而投资》)

徐明源的一些观点:

和睦相处应是21世纪教育的最后目标。(P227,徐明源:《敞开思想,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得更美好》)

但是坦率地说,西方人对东方人的了解不如东方人对西方人的了解多。然而,在东方各国,人们对其近邻几乎一无所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宁可从技术先进的西方学习如何摆脱自己的不发达状态。(P229,徐明源:《敞开思想,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得更美好》)

直到最近一个时期,东方还非常普遍地认为西方文化是追求物质享受的,而东方文化才是讲伦理或精神的,而且总的说来优于西方文化。(P230,徐明源:《敞开思想,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得更美好》)

在东方,我们的祖先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征服自然,因为他们认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还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需要去斗争、控制或征服的。(P230,徐明源:《敞开思想,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得更美好》)

周南照的一些观点:(周南照:《教育与文化之互动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亚洲的观点》)

相对于文化而言,教育可被确定为这样一个过程,即向青年灌输传统所固有的、又在当代得到更新的、处于文化核心地位的价值和信仰。(P232)

我们说明以为人中心的发展应是21世纪教育和文化追求的最终目标。(P232)

亚洲的教育系统支持采纳一些根本的普遍价值观,特别是:

承认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人权。

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参与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

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态度。

关心他人。

团结互助态度精神。

事业心。

创造性。它是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增加经济活力和人的所有事业永远需要的。

尊重男女平等。

思想开放迎接变革。

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有责任感。(P238—239)

在亚洲,建立在爱他人基础上的利他主义被看作是最高尚的人文价值。在下一个世纪,人类可能还将从儒家的智慧中汲取数千年以来始终是宝贵的教益。(P239—240)

旨在实现“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的这种发展,乃是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P240)

(2005-4-27于临汾,共7000余字。)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有关文献.docPage 1 of 7









1









献花(0)
+1
(本文系三驾马车19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