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世智慧看待得失,入世本领体验求证

 陈小杰读书 2023-07-06 发布于重庆

看到网上有些言论,意思是年轻人不要沉迷哲学,因为学哲学容易消极和叛逆。我想这是对哲学的误解。

没有看明白哲学的,就容易误认为它无用。如果被哲学带偏,产生消极处世的观念,也是如此。






哲学有分类派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提及一句话说的很好,现在很多哲学家是在用不同方式解释这个世界,而问题在于如何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可以理解为实践论,哲学指导实践)

有的哲学停留在解释层面,给人的感觉是浮在半空中,很难迁移到实际中来。但是,我们又处在一个偏实用主义的时代,这类的哲学自然就不受用,不吃香了。

但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不接地气的,防止陷入“以偏概全”的逻辑误区。






有的人告诫年轻人,不要沉迷哲学,最好是年纪大了以后再读哲学。这种观点是强调学哲学之后,人变得佛系没有野心冲劲,彻底躺平。

年轻人应该是蓬勃向上的状态,而不是死气沉沉的。这也是对哲学最主要的误解。

所有年轻人就要时刻鸡血满满,不能静如处子?撞得头破血流才是年轻人该有的状态?年纪大了才能读?年轻是朝气,该奋斗,但不是一刀切,在知道世界的运行规律以后,更好的指导实践,是不是也是一种选择?

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没有好劣之分,看自己更适合哪种行进方式。而不是让大家都按着一个相同模子去走。

作为比较喜欢哲学的人来说,哲学不是让人妥协和躺平,而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的存在,人应该怎样的活着。

好的哲学,能让人更客观的读懂自己,审视自己,看待他人和世界,领悟大道规律,明白自己的处境,如何面对挫折和不顺,并给予方法论等。

越了解哲学,越淡定从容,越智慧,越知道自己该怎么走,先走哪一步再走哪一步。






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很少偏激,也很少被别人的逻辑带偏

不会随意界定一个事物是好,是坏。因为事物本身就充满着好坏属性。也就是说,看事物看事情,辩证的看,而不是一刀切。

比如中华文化,经典好书多多,里面有很多好思想,可以流传几千年,完全无用的东西很难流传这么久。

当然不乏有些思想也是糟粕,而且,有的思想现在不符合目前时代发展潮流,可是这不意味着它是错的。

网络上有些文章和观点都充满着煽动性,勾起人的点击欲好奇心,但背后的论点论据很多都有点站不住脚。

缺乏独立思考的人,很容易被牵着走了,不仅被观点内容洗脑,影响正确判断,还潜移默化被影响思考方式,导致思维能力更差。

因为这类信息接触的越多,看待事物的视角就越偏激,越主观,越不客观,越不自知。






没有一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绝对适配的,标准的,是指导实践的唯一标尺。就像每个人的个性也是多元性。

一个人也可以有着哲学观,不同的思维方法,兼容存在脑子中,它们就像一个巨型工具箱,当哪里出问题了,就拿出相应的工具来修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真正看懂哲学的年轻人,或许会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灵活游走,用出世的智慧看待得失和生死,领悟大道规律,用入世的本领去体验人生,验证求证。

一个人有上天入地的入世本领,没有出世的智慧,很可能陷入得失折磨之中,一个有出世的智慧,但是完全没有入世的体验,智慧高度也是容易受限。智慧的生成有的来自间接,有的是来自亲身的实践。

人可以有选择权,有自我的活法,是选择成为一个出世者,一个入世者,还是二者兼有者,都是开放式的,甚至还可以在人生途中再度切换。

END

作者简介
陈小杰,深度思考者,终身学习者。10年品牌传播人,做过记者,组织过千人规模峰会,任职过中国品牌500强企业。
个人微信:chenxiaojieid666。
(1)运营“读书学习营”,高质量复利精进,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2)软文宣传和媒体报道,软件程序开发,可以加我。

(陈小杰的个人微信)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