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评述道:“晚清次于曾国藩的第二号人物”,他对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诗词、四体书法,无不研究。

 四海为家* 2023-05-28 发布于广东

《书法家诗传·四一五·陈澧》

诗文/卢秀辉

为陈澧东塾歌

欲业国门处,举投拘碍峰。

紫云嫌入俗,林下怎随龙?

月调空山底,晴窗抱璞宗。

传言犹觉老,论道岁头逢。

穷士儒冠误,吟诗冤古钟。

闲徐为学外,松露短歌重。

兰浦藏身阁,画楼东塾丰。

笔端平正得,来去用功纵。

怨地写天窄,待时观动从。

书痴百磨洗,焉缺别裁溶。

钱穆评述道:“晚清次于曾国藩的第二号人物”,他对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诗词、四体书法,无不研究。

陈澧(公元1810-公元1882)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世称东塾先生,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陈澧祖籍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祖父捐官为广东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一职,从六品,掌管勘核刑名诉讼。全家随祖父迁移到广东时,陈澧的父亲没有把户籍问题处理好。所以,在广东,陈澧的父亲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后来通过捐官,买得一个知县。

陈澧出生在广州,七岁就送往私塾从徐达夫先生启蒙读书,九岁的时候,能作诗文。十岁时,他就失去了父亲,从此,家境陷入贫困,寡母勉力维持。父亲去世后,他开始读家藏的《通鉴》一书,每日必读一卷,用了一年的时间方读完。陈澧《赠于晦若》:

桂海奇才出,英锋不可当。

问年甫终机,读史似钱王。

虎气必腾上,言谈宜善藏。

参天二千尺,浑不露文章。

从道光三年,十四岁的陈澧走上了科举考试之路。十七岁,为时任广东学政的翁心存所欣赏,考取番禺县附学生员。翁心存对陈澧有师生之谊、荐拔之恩,翁心存命陈澧入粤秀书院肄业。翁心存卸任广东后,两人仍有联系,道光十五年,陈澧进京会试,多次拜望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翁心存。道光三十年,陈澧又入京会试不第,辞别时任工部左侍郎的翁心存,翁心存为之下泪,叹国家不能收其人才。并答应他“吾当具疏特荐子”,后因与礼部的规定不符,翁心存才罢了此念头。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陈澧中第了18名举人。此后自道光十三年至咸丰二年(1833~1852)先后六应会试,历经19年之久,耗费了他的不少精力,始终未能考取,均名落孙山。从陈澧十四岁应童子试后的十多年里,他先后在广州的羊城书院、粤秀书院、粤华书院和学海堂等处读书。学的大多是应付科举考试的古文经典及词章训诂等著作。陈澧从多年科举仕途的生涯中,深切体会到科举制的弊害,因此,他不再徘徊于科场,决定选择著书立说和培养人才的道路。陈澧《感旧》:

先师程侍郎,雄文兼硕儒。

肯于侍坐间,问我读何书。

我以《汉书》对,又问读何如。

我言性善忘,读过几如无。

师言不在记,记诵学乃粗。

岂欲摘隽语,以资词赋欤。

汉室之兴衰,班史之规模。

读之能识此,乃为握其枢。

廿年记师说,书以置座隅。

陈澧,是学海堂首届肄业生之一。后来,机缘巧合,道光二十年十月(1840年11月),陈澧又回到了学海堂,被聘为“学海堂”学长,达27年之久。学海堂是由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阮元于嘉庆二十五年在广州城北粤秀山创办的专重经史训诂为宗旨的书院。学海堂“崇尚汉学,实事求是”,要求学生:“或习经传,寻疏义于宋齐;或解文字,考古训于《仓》、《雅》;或析道理,守晦庵之正传;或讨史志,求深宁之家法;或且规矩汉晋,熟精萧《选》;师法唐宋,各得诗笔。虽性之所近,业有殊工,而力有可兼,事亦并擅。”阮元在《学海堂章程》中确立了学长制、季课制和刊刻制。学海堂永不设山长制,而实行学长制,聘八人同司课事。其有出仕等事,再由七人公举补额。学长的主要职责是出题评卷,书院事务由八位学长共同商议决定。按考试评定甲乙,分别散给膏火。学生来源,根据他们的品行、志向和学习成绩,由八学长共同推荐录取。陈澧《秋夜即事》:

中秋一醉不嫌迟,莫负今宵把酒卮。

人有幽怀爱深夜,天将明月答新诗。

四山雨气全成水,一桁楼阴倒入池。

野鹤间鸥都睡了,此时清兴有谁知。

图片

陈澧书法

阮元当时为两广总督,他不仅博学淹通,而且在当时的政界也身居要职,集封疆大吏与学术巨子于一身。《清史稿》称他为“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阮元的治学提倡“崇尚汉学,实事求是”。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陈澧经吏部大挑,评为二等,被选授为广东河源县学训导。三十年十一月至咸丰元年元月,到任仅两月,时局有变,以洪秀全为首领的“拜上帝会”会众在广西金田揭竿而起,建号“太平天国”。两广陷于慌乱,陈澧遂无法教学,告病而归。咸丰六年,他被挑选为知县,到班后不愿出仕。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起,陈澧请为京官职衔,得授国子监学录。从此,陈澧绝意仕途,专心著述讲学。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时,陈澧举家避难于南海县横沙村,协助当地办团练御外侮。3年后,外国侵略军退走,他返回广州修葺被战火所毁的学海堂,陈澧在复学时赋诗道:

半天霞彩拥层峦,晓踏虚堂雨乍干。

战后山余芳草碧,春来花似酒颜丹。

去年此日乡愁黑,万紫千红泪眼看。

难得故林无恙在,莫辞沉醉共凭栏。

同治六年(1867年),广东盐运使方子箴在巡抚蒋益澧的大力支持下,将越秀山西之“长春仙馆”改建为“菊坡精舍”,聘请五十八岁的陈澧担任该校山长。陈澧再三推辞,方子箴固请之,陈澧只得敬从,出任“菊坡精舍”山长。陈澧从事教学数十年,为广东所造就了大量人才,形成了“东塾学派”,光耀千秋。

陈澧对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诗词、篆、隶、真、行书,无不研究。从二十五岁,开始著书立说。撰《声律通考》、《琴谱律》、《箫谱》;作《切韵考》,附《外篇》,著《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最重要,又有《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同治三年(1864),陈澧应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郭嵩焘之聘,与学生赵婴齐测绘广东省全图。他们搜集大量资料和数据,绘制成《广东图》20卷及资料详尽的《广东图说》90卷,咸丰五年编纂《汉儒通义》。

陈澧著述百余种,已见刊行的主要有:《说文声表》十七卷、《切韵考》六卷、《切韵考外篇》三卷、《声律通考》十卷、《水经注西南诸水考》三卷、《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七卷、《禹贡图》一卷、《水经注提纲》四十卷、《汉儒通义》七卷、《东塾集》六卷、《东塾读书记》十六卷、《朱子语类日钞》五卷、《陈东塾先生读诗日录》一卷、《三统述详说》四卷、《弧三角平视法》一卷、《摹印述》一卷、《忆江南馆词》一卷、《申范》一卷、《毛本梁书校议》一卷、《公孙龙子注》一卷、《琴律谱》一卷、《肇庆修志章程》一卷、《学海堂志(续)》一卷、《东塾遗书》等。钱穆曾评陈澧“晚清次于曾国藩的第二号人物,学术史上主汉宋兼采,力主新式学风”。陈澧《齐天乐·十八滩舟中夜雨》: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

碎点飘镫,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

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

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清吟此时正苦。

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

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

归期又误。

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

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陈澧善藏书,无不披评点校,所书评语,或朱或墨,皆庄重不苟。藏书称“四部略备”,且评点殆遍,多精辟之语。因藏有《资治通鉴》、《通鉴释文》、《辨误宋元通鉴》等书,将藏书楼名为“传鉴堂”,另有“东塾书楼”、“忆江南馆”等。藏书印有“东塾书楼”、“兰浦藏书”、“陈澧”等。陈澧去世后,藏书被贱卖。

陈澧篆、隶、真、行书,无不研究。陈澧书法下笔极讲来历,无一笔作苟且态,心中极具气象。平平写去,不肯花哨,践行了傅山的“平正写字,有甚行不得”的主张。他的书法平实、古朴,很见功力,典型的夫子书法。书法一道,只在张扬,或如徐渭、傅山、王铎等;讲端庄,唐人诸家;讲才情,苏轼、黄庭坚等;或如王羲之,一个时代的审美在撑他,继而影响,搞得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只好委屈他,孤孤单单的做圣人去了。陈澧是文人字、学者气,玩艺术的,怎么写也写不出书卷气,这个装不来。陈澧写了一百多种书,对现代书法家来说,连“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都写不出,怎么弄书卷气?夫子如此,竟不能彰显,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图片

卢秀辉治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