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兽面纹·鬲·商代|上海博物馆

 胡繎文博笔记 2023-05-28 发布于陕西

兽面纹鬲,商代中期,高19.2厘米,口径14.6厘米,重1.06千克。上海博物馆藏。

鬲(读作“立”)是一种炊具,用来烹煮饭食。最初由陶鬲演变而来。最典型的器形特征就是三个袋足。三足中空,如三个兜风的口袋一般,鼓鼓囊囊,腹与足无明显区分。而鬲与“鼎”的区别即在于,鼎的腹与足部通常是可以明显区分出来的。鬲在陶器时期就已出现,陕西考古博物馆中看到,对于鬲器形的研究是判定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一个重要方法。青铜鬲则大概在有青铜器时就出现了,通常是三足的。

这只兽面纹鬲,侈口,立耳,短颈,三瓣袋装腹,腹下三只锥状足。颈部一周纹饰,上博介绍为“形似鱼尾,为鱼尾纹”,上下两周弦纹连珠纹为栏。三瓣袋装腹以乳钉纹为兽目分别饰有三只兽面纹,上以一周弦纹为界,下以人字形连珠纹为界,勾勒出三瓣轮廓。造型古朴,兽面粗犷狞厉,一只漂亮的商代青铜鬲。









文中图片均由博主摄于上海博物馆
如感兴趣可亲自去博物馆,一饱眼福
(大宝贝天天见,第三百四十六天)
…………  

都看到这儿了,不点个在看点个吗?

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