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中国伞博物馆,看中国伞历史。

 兰州家长 2023-05-28 发布于甘肃

中国伞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占地面积约为2411平方米,馆内收藏了各式各样的伞,呈现出了江南水乡独特的伞文化、伞的审美、伞的诗意。

文章图片1

中国伞博物馆的入口处

中国伞博物馆是世界首创的伞主题博物馆。场馆共两层,分六个单元分别展示了中国伞的起源、油纸伞与油布伞、美丽的西湖绸伞、伞的文化、走向世界的伞和形形色色的现代伞。

文章图片2

序厅长廊

走进序厅可以看见过道空间的两边墙面上,有着投影四季变化的江南烟雨景色。地面投影春花、夏雨、秋叶、冬雪的自然意象视频画面。

文章图片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从发明至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但是,关于伞的起源却说法不一。

说法一,伞是从荷叶转变而来:在四千多年前,有一孩童在下雨时头顶大荷叶行走,雨珠从凸面的荷叶斜边滚落下来,于是启发人们发明了伞。

文章图片4

另一种说法是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带兵打仗时遇暑热,路过荷塘时士兵们就摘取荷叶来遮挡灼热的阳光。有士兵说:如果随时都能带着荷叶就好了。这句话触动了周武王,他命令工匠加以研制和改造,于是发明了伞。

文章图片5

说法二是鲁班造伞的故事:南宋诗人魏庆之的著作《玉屑》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鲁班在乡间干活时,其妻子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鲁班于是沿途建造了一些亭子,遇到下雨可让妻子在亭内暂避。然而,到了夏季,雷雨天气说来就来,固定的亭子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云氏还是经常被雨淋,鲁班又着急又无可奈何。一天,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他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柄。“伞”就这样问世了。而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妻子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

文章图片6

说法三:一些古代文献记载,伞是在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笠是一种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五帝本纪》就有舜戴雨笠的传说。

唐代颜师古在注《急就篇》时有过详尽地说明:“簦、笠,皆所以御雨也。大而有把,手执以行,谓之簦;小而无把,首戴以行,谓之笠。”所以,簦其实就是安装了手柄的大笠,簦和笠都可用来挡雨,其中,除了材料不同以及没有收放功能之外,簦和今天的伞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文章图片7

带长柄的斗笠

说法四:相传华盖最初出现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时值春末夏初,风卷尘扬,烈日炎炎。黄帝命人在战车上撑起“华盖”来遮住阳光、挡住风沙,好看清对方的阵势。后来,黄帝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人们以为是“华盖”保佑的结果,从此便将其视为荣誉和权力的象征。而伞,就是在华盖的基础上发明的。

文章图片8

仿乾隆九龙盘金绣华盖

从历史的角度看,最初用于遮阳避雨的是一种不能开合的用具,名叫盖。它的构造,是一顶圆形布盖子下边支着一根长棍,不能收拢也不能伸展。

文章图片9

起源五:从考古资料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伞最接近的是一种战车上的车篷,因此有人认为伞起源于车伞。战国时期的车伞造型已经与后来的伞形非常接近了,但是你会发现,车伞并没有伞斗,它的伞骨直接插入伞柄上端的盖斗中,这就导致车伞并不能开合。而且车伞的体型比较大,骨架主要材料为木、漆和青铜,伞面材料可能是绸、布或兽皮。

文章图片10

伞在古代除了遮阳挡雨之外,还被用于官仪,如帝王将相出巡时乘坐的车舆都张着伞盖,以表示“荫庇百姓”,因此民间将这种伞称为“罗伞”、“凉伞”、“万民伞”。此外伞早期还有“簦”、“华盖”等名称 ,《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就是指“伞”。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

文章图片11

伞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及用途:

春秋时期伞面一般是用丝帛所制而成,因为造价昂贵,所以一般只有上等人才可用,被视为权势的象征。而普通百姓遮雨的工具只是蓑衣或斗笠。

东汉蔡伦发明纸后,就出现了在纸面上涂桐油的油纸伞,但那时的伞主要是黄纸做成,这说明我国油纸伞的历史距今两千年左右。

唐代,油纸伞广泛在民间使用。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用于书画的宣纸,所以宣纸也被用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字绘画的书画油纸伞也应运而生。也是这一时期,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等地。

文章图片12

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棉布上油的油布伞,据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油布伞,欧洲人经过改进,进而发展成了现代意义的折叠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文章图片13

明清时期,朱元璋明文规定庶民不可用罗伞,只可用纸伞。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们也效法唐代人在伞上创作。可惜古代留存至今、由名家创作的油纸伞很少很少。

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油纸伞还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直到钢架布伞普及,油纸伞慢慢被钢架伞和折叠伞取代。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怀旧文化为代表的油纸伞以旅游纪念、礼品、装饰、收藏等再次重出江湖,而丝绸、仿丝绸为材料的工艺伞大量出现。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油纸伞的主要产地:

作为一种雨具,油纸伞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气候多雨,二是有制伞的主要材料——竹。这两方面,中国南方的条件都远优于中国北方,这就决定了中国伞业的发展,尤其是油纸伞的发展,主要是多雨和盛产竹子的南方地区。这种格局,甚至到了金属取代竹成为伞的骨干时,依然如此。关于历史上油纸伞的生产与经营,文献中记载不多。近代以来仍从事传统油纸伞生产的作坊,主要分布在浙江、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福建、云南等竹产区。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金属伞的流行,大量作坊停产歇业,一小部分转向制作工艺伞。

四川泸州油纸伞:

文章图片16

泸州油纸伞工艺的使用和传承,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历史超过四百年。据《泸县志》记载:“泸制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 早年间,泸州油纸伞作为贡伞,民间使用甚少。传说康熙皇帝喜欢书画,为泸州朝贡的油纸伞作过画、题过词、赏赐功臣。后来油纸伞“飞”入寻常百姓家,需求量大增,油纸伞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一把油纸伞,需要老楠竹、木头、丝线、桐油、手工皮纸等众多材料。从材料加工到半成品的伞骨、伞托、手柄和伞顶、伞杆四个零部件加工,需要近五十个工序。半成品到成品的穿绞和网伞、印花和切纸、扶伞和烤伞,熬油和晃伞,也有五十道工序。油纸伞于2008年成为油纸伞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17

湖北武汉苏恒泰油纸伞

文章图片18

苏恒泰伞店的创业人苏文受是湖南长沙的伞匠。清同治元年举家迁到汉口。起初挑修伞担游街串巷,随担少量兜售自制的雨伞。三年后在关帝庙魁北巷口开设苏恒泰伞店,专制湖南油纸伞,因质量上乘,月产量由一百余把发展到六千余把仍供不应求。后又在大火路先贤巷开设作坊。为增加产量,采用分工流水作业制,以七人为一组,四人做伞架(其中再按长达骨、短撑骨、装葫芦和伞把分工),三人格伞衣(二人裕纸、一人刷油)。

文章图片19

福建福州油纸伞

文章图片20

福州的纸伞制作相传唐五代时期由开闽王王审知从江浙一带引进。最初的形制为直柄式,伞身粗大,但经久耐用。经宋、元、明数百年的发展,福州纸伞质量有很大提高。清乾隆年间,福州雨伞的出口量仅次于布匹、瓷器,居第三位。晚清至民初,福州府全城伞店大小共三百家,规模较大的有“杨常利”和“富贵”,中等规模的有陈世泰、林新利、潘忠明、长利炳、张兴泰、一团和、陈天利、张泉发、潘赏和等十余家,小户约有两百多家。

文章图片21

福建洋口油纸伞

文章图片22

福建南平洋口镇油纸伞始于二十世纪初,最盛时年产量达五万多把。赣东南一带姑娘出嫁曾以有此随嫁为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传统油纸伞逐渐被新式的布伞和折迭伞取代,当地改为生产小巧玲珑、轻巧美观的小花伞,伞面以手工绘制各种图案。

云南荥阳油纸伞

文章图片23

相传在腾越城县衙当师爷的郑以公向西街的张姓和周姓两位制伞师傅学艺,并将学到的手艺带回家乡,代代相传,所生产的油纸伞供应整个滇西市场。大约从十八世纪中后期开始,油纸伞曾成为甸苴荥阳村农民的主要副业,产品分大、二、小号三种。荥阳村制作的花纸伞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式样美观,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1965年后小油伞停产,仅有少量大油纸伞出售。进入二十一世纪,当地纸伞业再度引起注意,开始恢复小花伞的生产。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浙江余杭油纸伞

文章图片27

余杭油纸伞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三十四年董文远九房开设的伞店。产品主要包括渔船伞、文明伞等。由于品质精良、经久耐用,深受人们欢迎。一些外地香客途径余杭时甚至会在半夜叩门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

江西婺源甲路油纸伞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相传宋代,江西婺源甲路村人根据丞相马庭岚从京城带回的油纸伞进行仿制,并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使甲路村成为油纸伞的重要产地之一。甲路油纸伞美观大方,坚固轻巧,在民间有良好的口碑。相传清帝康熙微服在婺源看徽剧时忽然下雨,前排观众撑伞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有顽童向前排观众掷石,石子击中其中一把伞却反弹。康熙帝派人询问,得知那把伞产自甲路,于是有了“甲路伞,甲天下”的说法。甲路伞于1936年曾获得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湖南益阳油纸伞

文章图片36

湖南益阳伞做工精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深受人们的喜爱,故有“湘潭木屐益阳伞,沅江女子过得拣”的说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益阳一带有30多家制伞作坊,伞工1500多人。20世纪中期是益阳纸伞兴盛时期,最高年产量达120多万把。随着尼龙布伞的出现,产量日减,纸伞销售转向国外市场。当代的益阳伞具有伞型轻巧、色泽鲜艳、透明结实、美观耐用等特点,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章图片37

湖南长沙油纸伞

文章图片38

长沙制伞业源远流长,长沙纸伞是颇负盛名的手工业特产之一。从清末到民初,长沙纸伞店大增,渐有“本帮”和“衡州帮”之分。本帮设店老照壁、北门口、学院街、鸡公坡等处,衡帮店子多在炮厂坪一带。老照壁的制伞大户数李恒茂;北门则为陶恒茂。陶恒茂纸伞以工艺过硬等原因,成为长沙伞业的领头羊。20世纪20年代初,潘氏兄弟的“菲菲伞”问世,成为继陶恒茂之后长沙又一家著名的伞业。

文章图片39

泰国油纸伞

文章图片41

尼泊尔工艺伞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傣族油纸伞

文章图片45

傣族油纸伞

文章图片46

布依族桃心图腊染伞

文章图片47

布依族吹笙图腊染伞

文章图片48

土家族花蝶图油纸伞

文章图片49

土家族双凤朝阳油纸伞

文章图片50

伞铺

文章图片51

伞铺通常设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多为家族经营,规模不大,作坊与店铺连在一起,形成前店后坊的格局。也有一些地方采取分工作业的方式,一些作坊专制伞骨,另一些从事伞面绘画,也有一些专事组装出售。在一些作坊和店铺,悬挂着一片红红的油纸伞,成为小镇上一道靓丽的景致。

文章图片52

油纸伞用久了会破损,不过没有关系,无论在城里,还是在乡村,时不时就能看到修伞人的身影。经过他们灵巧的手,一顶完整如新的伞,又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文章图片53

油纸伞的结构

文章图片54

不管制伞的材料是什么,伞的基本结构基本是一致的。主要由上巢、下巢、伞骨(长骨)、伞头(短骨)、伞面、伞柄、手柄、弹性构件等几个部分构成的。伞具使用时,通过对其伞斗下方的下巢施加推力,该力沿着伞柄方向向前移动,通过伞斗撑起。伞面撑起后,伞柄的弹性构件自动弹起,将其固定。伞面的弧形使伞面不会对风力形成过大的阻力,减少了因风力而破坏伞具的可能,同时也减小持伞时的力度。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伞的制作

文章图片59

制作一把外形美观的伞具,整个工艺过程中包括几十道工序,按先后顺序可概括为选材、加工零部件、组装伞骨架、贴伞面、伞体装饰等五大阶段。传统手工伞具的制作,在生产方式上采用有序的分工,伞具的各个零部件在不同的作坊中加工,最后到一个工厂里再由一个流水线来组装骨架、贴伞面、装饰等。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油布伞

随着棉布的发明,人们采用油纸伞在棉纸上涂桐油的技艺,发明了在棉布上油的油布伞。它与油纸伞一起,成为中国民间主要的雨具。清代的民间,广东、福建等地还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虽然油布伞坚固耐用,经得起烈日曝晒,不怕暴雨打击,但由于较笨重,花色不多,流行的程度不如油纸伞。不过,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绵绵的雨天里,杏黄色的油布伞连成一片,为人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文章图片65

古典工艺伞:一方面,制伞匠人经验的积累和品味的提高,伞的制作开始超越实用层面,成为一种工艺品;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金属伞的普及,传统油纸伞迅速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传统伞业转而制作工艺伞。由于工艺伞的实用价值让位给审美价值,所以在选料、工艺和装饰上力求精益。工艺伞伞骨采用精选的淡竹,经复杂的手工使伞面收拢又回复成一支天然竹节。伞面则有油纸,花边,绸作原料,图案形式可分为刷花伞,绘画伞,绣花伞,各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杭州西湖绸布伞

文章图片66

文章图片67

文章图片68

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其工艺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创,传承至今已有七十余年。西湖绸伞以杭州本地独有的淡竹、杭州丝绸为原料,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装饰图案,整个生产流程包括十八道重要工序。西湖绸伞主体由伞骨和伞面组成,伞骨制作采用古老的套合技艺,不用任何黏合剂。

文章图片69

伞面用丝绸为面料,而以刷花、彩绘和刺绣等技法加以装饰。刷花以杭州西湖风景为题材,采用多种套色;彩绘利用传统国画技法,在伞面上绘制仕女、花鸟等内容;刺绣题材多样,工艺精细,鲜丽秀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西湖绸伞按其用途可分为日用伞、装饰伞、舞蹈伞、杂技伞、排须伞等种类。西湖绸伞造型轻盈,设计奇巧,制作精细,高雅美观,既很实用,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文章图片70

文章图片71

文章图片72

文章图片73

文章图片74

“伞的文化”区域,

文章图片75

在“伞的文化”区域,一把亮蓝色的梦幻大伞映入眼帘。“这把大伞顶部利用穹顶投影技术展示伞面形状及构造,二十八根伞骨对应着二十八个星宿,中间一道落地光束象征着伞柄,在地面采用人体感应技术,呈现出青龙、白虎等星宿图案。

文章图片76

西汉 持伞铜俑

文章图片77

文章图片78

伞为媒:

文章图片79

《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以红伞为媒,结下千古奇缘的佳话,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文章图片80

文章图片81

云南苗族的媒人再说亲时,会随身携带一把系有彩布或手帕的伞,到女方家后,伞要放在低于供桌的右边,放错了要罚酒。如果放在左边,主人会认为是要娶他家的儿子。

伞的寓意

文章图片82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习俗,就是赴京赶考或做官赴任,行囊里一定会背上一把红油铜伞,预祝高中状元、路途平安。

文章图片83

诗歌中的伞:一楼上二楼的转角模拟《雨巷》的场景

文章图片84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文章图片85

文章图片86

文章图片87

《雨巷》原文欣赏: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tuí 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馆内藏品:

民国 “请用国货”八角油纸伞

文章图片88

“请用国货”八角油纸伞是一把形制独特、意义特殊的民国年间的油纸伞。长62cm,伞面半径46cm。伞面造型呈八角形,用典雅的黑色、绿色作为主要色调绘有梅兰竹菊四季花卉,风格典雅朴素。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花卉中巧妙的写了“请用国货”四字。辛亥革命后,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在中国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至二十、三十年代已经发展成全国性的活动,这把伞便产生于这个“国货运动”背景,具有见证历史的价值。

文章图片89

镇馆之宝——光绪万民伞

文章图片90

所谓万民伞,指的是百姓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制作的伞,表示父母官的德政像雨伞一样,为百姓遮风挡雨。万民伞为绸质,周长4.4m,高度0.72m,下面还有一圈绿色丝编的流苏。原本大红色的丝绸经过岁月的吹晒已变为肉红色,丝绸上对称的四个方位分别用金丝绣着四条正面团龙,团龙之间绣有“郑”姓、“汪”姓等一百四十二位百姓的名字,内衬用墨笔书“光绪十四年仲秋月 穀旦”字样。伞底部缀有绿丝编织流苏,装饰金属片,显得颇为大气。但所送官员的名字已被墨汁涂去,不知那段历史岁月发生了何事。

走向世界的伞

文章图片91

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十九批“遣唐使”,多达五百余人,他们不仅把中国的历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回日本,也把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带回日本。

文章图片92

公元781年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街上,有一天突然之间落下雨点。一位前来中国的日本和尚没有伞,看着满街来往的人都打着伞走过,回国的时候,他买了许多伞带回日本,从此,雨伞便在日本流行起来。伞在日本同样有权势与身份尊卑的含义,这种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事实上不仅仅是日本,东南亚的国家例如:泰国、缅甸,与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受到深深的影响,如泰国国王外行,金色罗伞张立于后。缅甸君主的尊号是巨伞之王。日本天皇每次出游,总有一持伞者恭敬陪同。这些伞都各有本国的特色。执伞裳梅是古时日本贵族的风雅趣事,伞也作为艺术道具出现在歌舞伎、日本舞蹈、茶道中。

文章图片93

二楼的伞街,复原了十八世纪英国街区人们撑伞出行的动态场景及天气的变换,展现了近代英国的伞文化、伞种类以及英国人对伞的喜爱。场景复原中还加入了3D油画,以此提升画面效果的真实性与体验感。

文章图片94

十六世纪伞才传入欧洲,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受伞的启发,设计了第一个降落伞。十八世纪发明伞形齿轮,也是仿照伞的截面形状设计的。

文章图片95

1747 年,英国一位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

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商人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

文章图片96

起初,伞在英国一直是女士的专用品,而且有趣的是,英国女士对伞很是挚爱,并把它与自己的爱情态度结合在一起,例如:竖起伞,表示对爱情坚贞不渝;左手撑伞,表示“我现在没有空闲时间”;把伞慢慢晃动,表示没有信心或不信任;把伞靠右肩,表示不想再见到你。十九世纪,英国男士也开始使用伞,并开始对伞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发展,如今伞不仅是传统的英国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是英国人的象征。1969年英国还建立伞博物馆。

文章图片97

伞第一次在美国纽约出现,是在十八世纪末叶,街头上出现一片混乱。妇女们大呼小叫,认为这个既能伸开又能缩小的怪物,简直能把人吓得半死。顽皮的小孩子跟在后边,不停地朝打伞的人扔石头……几十年之后,罗马教皇对伞发生了兴趣。他以上帝的名义为伞洗刷不白之冤。教皇出场有专人撑伞侍候,以显示其庄严、郑重。

文章图片98

文章图片99

形形色色的伞

文章图片100

文章图片101

文章图片102

文章图片103

文章图片104

文章图片105

文章图片106

文章图片107

文章图片108

文章图片1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