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写真】一双明亮的眼睛/秦义生

 我的卧虎湾 2023-05-28 发布于福建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主  编:傅群雄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一个智者,站在临汾城北的古石桥上,面对东面滚滚而来的涝洰河水,深情地说:“一双眼晴,明亮的眼睛……脚下的桥洞,……鼻孔……鼻孔。大(tuo)河,大嘴巴。西边的岭,下巴颏。东边的山……额啊!好风景,好风水……”自言自语地说着,扭头看了看站在他旁边的我。他眼睛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象电光一闪而过。眉毛又黑又长,眉稍几乎接至鬓角。他欲言又止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了。他穿着的一身藏篮色的长袍,下边有些花破,随着他迈起的长腿,一掀一掀的忽闪着。直到他头上一顶灰色礼帽渐行渐远地看不清了,我才回过神来。很多年过去了,每当来到这座深爱着的古桥,总能想起智者的话和智者当时说话的表情。
我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后,与许多同行结下了深厚友谊,这可能是我十分喜爱太极拳的缘故。我把自已数十年习练太极拳的体会和经验传授给了他们。
每年农历3月18日是临汾市尧都区河里庄祭祖逢会。临汾市公安局老局长遆全锁总要请太极协会的拳友去表演太极拳,参观村容建设,吃农家饭。太极拳舒展优美的表演,饱了村民的眼;可口的农家饭,甜了拳友的心。“酒阑命令朋友之间开玩笑。打揭儿、非常惬意。”也许我姓秦的原故,常在这些环境中想起黄庭坚的诗句。
河里庄是从村南洰河水库库底搬上来的移民村,村名还叫河里庄,村中大都姓遆。遆全锁老局长退休后跑遍全国,考察遆姓,组织编写了《遆姓探源一书》。全国遆姓捐款,在村中建起了遆姓祠堂,引入特色产业,充分享受国家移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使河里庄脱贫达小康。
记得第一次在河里庄表演太极拳后,遆全锁带着我们一行人来到洰河水库大坝上,顺着防浪墙,踱步在比马路还宽的坝顶。看着坝外深深的令人发晕的洰河谷底,黑油油的庄稼,婆娑阿娜的果树尽收眼底,不由使我想起了在临汾三中上学时,卷着书本在校后高耸的完整的城墙上,抚摸着一个个城墙垛,一边窥探墙下护城河边上打工族建成的各色小土房,一边背诵:“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感觉。老人家专门请来水库管理局领导给大家介绍这一汾东水上明珠。
山色如黛,库水碧波,水光潋滟,天色湛蓝,白云朵朵,交相辉映,美如画图。库周围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浓密的各色杂树编织成道道过滤屏障。
“这都是近十余年人工栽的防护林和种的各色杂草。”水库管理局李局长说。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石块镶嵌在库边的山坡上,很是醒目。
李局长用深度回忆的口气介绍说:“ 从1958年8月1日洰河水库开建,历时两年至1960年竣工,到1961年开始蓄水。中央投资197万元,临汾县16个公社投入6272个劳力,吃住在工地,昼夜轮班苦干建成的”。
遆全锁抢过话头介绍说:“远学红旗渠,近学涝洰河。那时修库大会战,真是人山人海,全靠肩挑小车推。将近四十米高的大坝就是一车一车,一担一担,一筐一筐地堆起来的。修这水库,县领导真有眼光。”老局长眉飞色舞,唾沫横飞,眼泪纵横,居然掰着指头说起一个个县领导的人名,一个个突击手和劳动模范的姓氏。我很佩服八十岁人的记忆力。看来他抢过李局长的话锋,大概是他认为自己最有资格给大家讲解。他的讲述告诉大家,凡是做过好事,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都不会被轻易忘记。
是啊,六十五年过去了,国家年年有投资,现在已是一个控制流域面积311平方公里,库容51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除具备防洪排洪功能外,使5万多亩旱地变为吨粮田。
我说:“遆局长也很有眼光,你退休不褪色,团结遆姓人,把一个贫困村建成小康村,为乡村振兴做了那么多事,贡献很大呀。”
“洰河水库边有个河里庄,涝河水库有个北河里庄。移民时一部分留这边,一部分到涝河安家形成的。遆姓人分住两个水库边,两个水库看着临汾城,好像两只眼睛。”健谈的遆全锁老局长谈笑风生,他说的两只眼睛,勾起了我的遐想。想起了那个戴礼帽的智者。两个水库,如同双胞胎的姐妹,又如同两只凝视着的眼睛。
2017年中国焦作第九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遆全锁老局长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获得三等奖,河里庄人为之锣鼓相庆。太极拳协会、武术协会名家高手聚集在遆全锁的老宅院里,给老人献花、挂牌,两行激动的泪珠挂在他的脸颊上。他用牙齿轻轻咬住那块大铜牌,鼻翼一扇一扇的呼吸着奖牌上那种特殊气息,显得那样幸福和满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赞美着遆全锁老人目光远大,格局宽广,敢攀高峰。
当遆全锁老人的儿子把大家请到涝河水库旁边的“农家乐”时,大伙发现老人请大家在老宅座谈,在“农家乐”举杯,还想让他的拳友们知晓涝河水库。
1975年涝河水库开建。和洰河水库相比,涝河水库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那时领导们带领主要人员参观河南林县红旗渠回来后,动员22个公社近万民工沿山沟打洞居住,自带口粮,自带锅灶,生产队记工分,以公社为单位,吃住在工地。山沟里红旗猎猎,炊烟袅袅。一个窝窝头,几节红薯,一碗熬白菜就是一顿饭。每个县领导认捐四个月工资,普通工作人员认捐两个月工资,总计筹资130万元上马。全部施工人员,春节不休息,县领导和大家在工地过“革命化”春节。五年奋战,竞然累土堆成了四十多米高的大坝。水库蓄水5960万立方。7.36万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26名青壮年把鲜血洒在工地,长眠在涝河水库边的阳坡上,用一双明亮的眼神凝视着万倾碧波,“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的诗句不知从何处崩出。大家站在涝河水库的讲解板前,泪珠串串,挂满面颊。在没有投资,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全县干部群众不缺敢想敢干的革命热情,不缺大庆精神,不缺大寨精神,不缺新时代仍然十分倡导的红旗渠精神。
朝着库中心望去,李局长说库底淹没了郭行、东河堤、北河里庄三个村庄。其中北河里庄与遆局长的南河里庄原是同村移民。北河里庄经受了二次淹没移民。东河堤村盛产又长又甜的黄瓤红薯,我曾和同村兄弟拉一平车白菜,沿村中土路叫喊:“白菜换红薯喽!……”从村南走到村北,一车白菜变成了半车红薯。那时红薯是要顶替粮食的。年轻人吃红薯多,干重活,累出屁来,总有股红薯味。
从高耸的坝顶向西望去,五十多公里的涝河河道与洰河夹岭而下,直到高河桥上游不远处,并成一条河道,河水从桥下五个桥洞中汹涌而出,贯入汾河。
李局长中等个头,水利专业毕业,在水库管理局工作近三十年了,满脑子里装着水库的过去和今天。他热情讲述了临汾人民用十一年时间,完成引沁河水入涝河水库工程,贯通了临汾东山水系,保证了工农业用水。形象地说道:“两个水库象两盆水,一盆管农业,一盆管汾东工业。”听着他的讲解,西望两条河道及河道中间和两侧修建的涝洰河公园,我又想起高河桥上那位智者的话。智者可能是参与临汾水利规划的人员。他站在高河古桥上抒发那段带有感情而又令我莫明的话,突然醒悟在了我的眼前:太行山正象临汾市的额头,两个水库象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平阳大地的秀美。两条河流就象两条鼻沟从高河古桥下的“鼻孔”流出来,入汾河这个大嘴。龙祠泉,嘉泉,广胜泉就象汾河这个大嘴边上的胡须。吕梁山又象下巴颏。东山引沁入汾,西边引黄成功,那临汾将成为山西南部汇入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李局长陪着我们从“农家乐”出来,口中自言自语,抑或是向大家倾诉他内心的蓝图:“争取国家支持,象那些老县委们有眼力,有胆量,把两个库坝修成钢筋水泥坝体,库底清淤,加大库容,临汾的明天会更好!”
是啊,一个城市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修建这个城市水系的人需要有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南水北调工程,青海水塔工程,长江清污工程,天眼工程等等,哪一项不是慧眼工程!新时代确实有一双十分明亮的眼晴,能为实现中国梦而指明方向的聪慧深邃的眼睛。
写于2023.5.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