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中医4119 2023-05-28 发布于河北

绪论

1、药理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3、药动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过程及动态分布规律

第二章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

(1)调节功能

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个称为兴奋

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抑制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

(3)补充不足: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2*. (1)治疗量:

(2)极量: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3)治疗指数: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和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 的比值。即Tl=LD50/ED50 。通常要 Tl>3

(4)两重性: 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5)效能: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6)效价(强度): 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7)受体的脱敏: 指长期使用激动药,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 性下降的现象。

(8)受体的增敏: 指长期使用拮抗药,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 性升高的现象。

3**.举例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4. (1)副作用*:

定义: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

用药目的的不同, 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特点: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可以预料,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

定义: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包括急 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致癌、 致畸、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

毒性反应范畴。

特点:反应比副作用大,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可预料和避免的。

(3)变态反应:

定义: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特点:①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

②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 出现;

③与剂量无关;

④过敏反应不易预知。

5.药物与受体结合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亲和力 (affinity, 亲合力)

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是效价强度的决定因素。

(2) 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效应力, efficacy)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的能力。

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6*.根据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情况说明药物的分类、概念及特点

(1)激动药(agonist)

既有受体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完全激动药(full agonist)

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2)拮抗药(antagonist)

拮抗药为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本身不产生作用,

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类别

亲和力

内在活性

受体效应

激动药(agonist)

较强

较强

激动

拮抗药(antagonist)

较强

拮抗

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

较强

较弱

单用弱激动, 合用抗激动。

补: 1、最小有效量: 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 阈浓度

2、安全范围: 药物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3、半数有效量(ED50): 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用所需的剂 半数致死量(LDso): 使全部实验动物有一半死亡所需的剂量。

第三章药动学

1、被动转运的类别主要包括哪些?各自的特点为何?主动转运的特点是什么?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1)脂溶扩散(lipid diffusion;简单扩散)

2)水溶扩散(aqueous diffusion;滤过)

3)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特点:顺差(浓度、电位),不耗能;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特点:逆差(浓度、电位),耗能;

1)膜泵转运一需载体、有饱和、竞争抑制

2)膜动转运(cytopsis transport)

胞饮(pinocytosis) 、胞吐(exocytosis)

2、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是什么?

①分子量的大小,反比

②脂溶性大,易扩散

③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越易扩散

④解离度

非解离型:脂溶性大、易扩散

解离型:脂溶性小、难扩散

⑤环境PH

4、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经跨膜转运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关消除: 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 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肝肠循环: 某些经胆汁排泄的药物的代谢产物,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 化成原型药物,可被重吸收而再进入体循环。

5、影响吸收、分布和排泄的因素各是什么?

(1)  影响吸收:

药物:理化性质,剂型,制剂工艺

机体:首关效应、胃肠功能、吸收环境

(2)影响分布: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白蛋白是主要的结合蛋白。

游离型:分子量小、易跨膜转运、是活性形式;

结合型:分子量大、不易跨膜转运、暂时失活,是储存形式。 2)体液PH

3)器官血流量和再分布

   ①血流量,以肝中最多,肾、脑、心次之。

    ②脂肪组织是脂溶性药物的储库(再分布)。

 4)屏障现象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脑胞、脑脊液脂溶性高, 易脂溶扩散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多数药物易进入胎儿循环。

血眼屏障( blood - eye barrier )    →多数眼病的治疗需局部给药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药物转运体:转运体参与屏障的调节,影响药物的分布 

5)药物与组织亲和力

碘----甲状腺

四环素----牙与骨骼

6)药物转运体

转运体参与屏障的调节,影响药物的分布

6、什么叫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作用是什么?

(1)  肝药酶诱导剂*

定义:能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作用:药酶诱导剂与被药酶转化的药物合用,可使后者的代谢增强, 其药理活性比单用时减弱,甚至无效;t1/2缩短,作用维持时 间缩短。

某些肝药酶诱导剂可促使自身代谢增强,久用该药可产生耐受性。

(2)  药酶抑制剂:*

定义:能降低药酶活性的药物

药酶抑制剂与被药酶转化的药物合用,可使后者的代谢延缓,

其药理活性比单用时增强,甚至产生毒性等后果;t1/2 延长,作用维 持时间延长。

7、生物利用度:  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半衰期: 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坪值(稳态血药浓度): 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如每隔一个t x等量给 一次,则经过4-5个tn后血药浓度可达到一个稳态水平。

消除类型: 恒比消除 (一级动力学消除)

恒量消除 (零级动力学消除)

米氏消除=恒量消除 恒比消除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药物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哪几点?

药物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合并用药、药物互相作用

2.联合用药在药效学方面主要产生哪两种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使联合用药的结果使药物效应加强

拮抗作用:使联合用药的结果使药物效应减弱或消失

3.机体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哪几点?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变异、心理、生理、病理

4.合理用药的原则。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1、胆碱受体的主要类型、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类型各是什么?

(1)  胆碱能神经(释放Ach)

交感、副交感节前

副交感节后

小部分交感节后

运动神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释放NA)

大部分交感节后

2、各受体的主要分布和效应是什么?

(1)主要分布

1)胆碱受体

M-R:(胆碱能神经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

(心脏,内脏平滑肌,眼,腺体)

N-R  :N1-R:  神经节细胞及肾上

N2-R:骨骼肌细胞膜

2)甲肾上腺素受体

α1-R        (皮、黏、内脏血管、瞳孔开大肌)

β-R:   β1-R:(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

β2-R:(内脏平滑肌、冠脉、骨骼肌血管)

以冠脉、支气管最占优势

(2)效应

1)胆碱受体

M胆碱受体(M-R):心脏    抑制

平滑肌  收缩

       缩瞳

腺体    分泌增加

N胆碱受体(N-R): N1-R:神经节兴奋

N2-R:骨骼肌收缩

2)肾上腺素受体

α肾上腺素受体(α-R):α1-R:皮肤、黏膜及内脏血管收缩 瞳孔扩大

β肾上腺素受体(β-R):β1-R:心脏兴奋

β2-R: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冠脉、骨骼肌血管舒张

第六章拟胆碱药

1、掌握毛果芸香碱对眼睛、腺体的作用,用途。

(1)作用

1)眼睛: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调节于近视)

2)对腺体作用:明显增加汗腺、唾液腺的分泌。

3)对平滑肌的作用

兴奋肠道平滑肌,使其收缩张力和蠕动频率增加

支气管、子宫、膀胱、胆囊和胆道平滑肌兴奋性都增加。

(2)用途

1)青光眼

2)虹膜睫状体炎

扩瞳药与缩瞳药交替使用。

3)缩瞳

4)口腔干燥

2、掌握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用途。

(1)作用

1)兴奋骨骼肌

机制:抑制AChE、激动N2-R、促进ACh释放

2)收缩平滑肌

(2)用途

1)重症肌无力

2)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解救肌松药过量中毒

5)阿托品中毒解救

3、 了解各药不良反应,了解拟胆碱药概念。

(1)不良反应

1)毛果芸香碱

如吸收较多,可引起M样症状:

体分泌-—流涎、发汗

平滑肌兴奋一—恶心、呕吐

眼睛-一视远物模糊

注意: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防止药液吸收产生副作用

2)新斯的明

过量:“胆碱能危象”

禁忌:机械性肠梗阻、支气管哮喘、尿路阻塞等。

(2)拟胆碱药的概念

是一类作用与Ach相似或与胆碱能神经兴奋效应相似的药物

第七章抗胆碱药

1、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熟悉其不良反应。

(1)药理作用

1)抑制腺体分泌

对唾液腺、汗腺抑制作用最强;

对泪腺、呼吸道次之;

对胃酸分泌影响较小

2)解除平滑肌痉挛

松弛内脏平滑肌,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内脏平滑肌松弛作用更明显。 作用强度比较:

胃肠道>膀胱>胆管、输尿管、支气管>子宫

3) 对眼的作用

扩瞳:阿托品阻断虹膜环状肌上的M受体,使环状肌松弛退向四周 边缘所致。

升高眼内压:扩瞳可使前房角间隙变窄,房水回流受阻

调节麻痹:阻断睫状肌上的M受体,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 状体变固定扁平状,屈光度降低,视近物模糊不清,只能 视远物

4)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1~2mg),表现为心率加快,传导 加速。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这与阻断M受体作用无关 较大剂量阿托品:  (1)直接扩张皮肤血管;

     (2)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5)兴奋中枢

6)解救有机磷中毒

(2)临床用途

1)腺体分泌过多

全身麻醉前给药

严重盗汗和流涎症

2)内脏绞痛:胃肠绞痛>膀胱刺激症>胆绞痛和肾绞痛(胆绞痛,肾绞痛与镇 痛药合用)

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

检查眼底

验光配镜,使调节麻痹,晶状体固定(现少用,仅儿童验光时用)  4)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等

缓慢型心律失常。

5)抗休克用于治疗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等

所致的休克。

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及早、足量、反复(阿托品化  维持量)

阿托品化指征: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皮肤粘膜干燥、轻度躁动

不安、心率加快等

(3)不良反应

1)口干,皮肤干燥(高热病人!)

痰难以咳出(支气管炎症病人!)

2)畏光,近物不清  (青光眼!)

3)排尿困难,便秘(前列腺肥大病人!)

4)心慌 (心率加快的病人!)

5)面部潮红

6)中枢兴奋

2、熟悉其他M-R阻断药。

第八章拟肾上腺素药

1、 肾上腺素

(1)作用

1)兴奋心脏( )b1R

2)缩舒血管:α-R田(占优势)  皮肤黏膜、内脏血管(肾脏)   β -R田(占优势) →骨骼肌、冠脉 →舒张

3)血压:强心  心输出量t  收缩压t

小剂量,血管舒张占优(β2 ),外周阻力山,舒张压山,脉压t

大剂量,血管收缩占优(α1 ),外周阻力1,舒张压t 4)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兴奋β2-R)

5)促进代谢:血糖t

脂肪分解t

(2)用途

1)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心室内注射)

2)局部止血

→鼻出血

→牙龈出血

3)与局麻药配伍

4)支气管哮喘(急、重症的抢救)

①兴奋β2-R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改善通气

②兴奋α-R→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消除黏膜水肿

③抑制过敏介质组胺释放,缓解支气管哮喘

5)过敏性休克(首选)   (1,2,3,4)作用的综合。

(3)不良反应

1)心脏:心慌、烦躁等  ( ! - -   )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 )

2)头痛、脑出血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人! )

3)血糖升高(糖尿病病人、甲亢病人! )

2、去甲肾上腺素

(1)作用

1)收缩血管

( )a1-R    

全部血管(冠脉除外)

强度:皮、黏>肾>其他

2)兴奋心脏

b1R   弱兴奋-  自律性t、收缩性1、传导性t

整体-—反射性心率减慢

3)血压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BP增加

小剂量(0 .4μg/kg/min):SBP/DBP 脉压1-

大剂量:  SBP-↓/DBP个个 脉压

4)对代谢的影响(较大剂量才产生)

血糖增加(糖原分解和异生,a1  b1)

游离脂肪酸增加(a2、  b1、  b3)

(2)用途

1)休克

早期,小剂量,短时间

出血性休克禁用

2)药物中毒性低血压

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氯丙嗪)

3)上消化道出血

1~3 mg 稀释后口服(局部作用)

(3)不良反应

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处理;普鲁卡因 酚妥拉明

2)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缺血  肾衰:测尿量      肾衰禁用

3)停药后的血压下降

逐渐减量停药

3、异丙肾上腺素

(1)作用

1)心脏:兴奋β1-R,心力个,心率个,传导个,心输出量个,心肌耗氧

量个

2)血管:兴奋β2-R,扩张骨骼肌血管

3)血压:小剂量,收缩压个/舒张压稍↓;

较大剂量,收缩压↓/  舒张压山。

4)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强大而迅速

机制:①兴奋β2-R,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②抑制过敏性物质(组胺)释放。

对支气管黏膜血管无收缩作用,故不能消除黏膜水肿。 5)促进代谢: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

(2)用途

1)心跳骤停:心内注射。

2)ⅡI.ⅢI度房室传导阻滞。

3)支气管哮喘:舌下或气雾吸入能控制急性发作。

(3)不良反应

1)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2)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性

冠心病、心肌炎和甲亢病人禁用!

4、多巴胺

(1)作用

1)兴奋心脏

增加心收缩力,促进泵血;

一般剂量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高浓度兴奋

诱发心律失常少

2)血管

小剂量:D-R兴奋→ 肾、肠系膜血管扩张

a -R兴奋→皮肤黏膜血管收缩

总体外周阻力不变

大剂量:α-R兴奋 →血管收缩(占优势)

3)血压升高

小剂量—→ SBP /DBP— ;

大剂量—→ SBP1/DBP t

4)对肾脏的影响:排钠利尿

小剂量:兴奋肾血管D-R→ 肾血流量t

直接抑制肾小管重吸收Na →排钠利尿

大剂量:α-R兴奋  肾血管收缩(不利)

(2)用途

1)抗休克(多种) 静滴:DA是最常用的抗休克药

感染性、心源性、出血性休克

2)急性肾衰:常合用利尿药

(3)不良反应

治疗剂量不良反应轻,偶见恶心、呕吐;

注意给药剂量及滴注速度,谨防滴注外漏

5、熟悉间羟胺、麻黄碱的作用特点

(1)麻黄碱

1)对心血管和支气管的作用与AD相似,但起效慢,作用弱而持久. 2)中枢兴奋作用较强.

3)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

4)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2)间羟胺

1)通过置换作用,促进囊泡释放NA间接发挥作用;

2)升压作用比NA缓慢、温和、持久;

3)性质稳定,可im ivgtt;

4)可产生快速耐受性;

5)主要用于各种休克早期,是NA良好代用品

AD升压作用的翻转:先给予α受体阻断药,AD的升压作用可被翻转为降压作用

含义:事先使用α受体阻断药,再用肾上腺素,可使肾上腺素单用时的升压作 用变为降压作用。

意义:凡阻断α受体引起的低血压或休克,不能用肾上腺素纠正,应采用α受 体的激动药

第九章抗肾上腺素药

1、 掌握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

(1)作用

1)心血管系统:  阻断心脏β1R→ (-)心脏

长期应用→Bp

2)支气管平滑肌

(-)b2R       支气管收缩   哮喘诱发或加剧

3)抑制肾素释放:阻断肾小球旁器β1受体,抑制肾素释放,AⅡ↓ BP 4)代谢:抑制脂肪分解及降低血糖

5)内在拟交感活性:吲哚洛尔

对心脏抑制、支气管收缩作用较弱

6)膜稳定作用

降低细胞膜对Na 、K 等阳离子的通透性

高于临床有效浓度几十倍时才能发挥

(2)用途

1)心律失常: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

2)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阻断β1-R,抑制心脏,使心力↓, 心率↓,心肌 耗氧量  

3)高血压:输出量高引起的高血压

肾素高血压

机理: 阻断肾脏β1-R,抑制肾素分泌,打断RAAS形成 4)其他:用于甲亢、偏头痛等的治疗

(3)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1)一般不良反应

消化道(恶心、腹泻)

中枢(失眠、抑郁)

2)  诱发心衰(过度抑制)

窦缓禁用、A-VB禁用、严重心功不全禁用

3)诱发或加重支哮:支哮禁用

4)反跳(向上调节) :Bp个、不可骤停

第十一章镇静催眠药

1. 熟悉镇静催眠药的分类。

镇静药(sedatives)   —-能消除烦躁、恢复平静情绪的药物 催眠药(hypnotics)   —-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

(1)苯二氮□类:如地西泮(安定)

(2)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鲁米那)

(3)其他:如水合氯醛

2. 掌握苯二氮口类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1)作用及用途

1)抗焦虑作用:主要用于焦虑症,首选地西泮和氯氮口

用途1.焦虑症

2)持续性症状一长效类,地西泮。

3)间歇性严重患者一中效或短效类

4)镇静催眠

用途2.失眠症

用途3.麻醉前给药,地西泮

5)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用途4.惊厥及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首选)

6)中枢性肌松作用

用途5.肌肉紧张状态

(肌肉痉挛、腰肌劳损及肌肉僵直)

(2)不良作用

1)一般不良反应:头晕、困倦、乏力、嗜睡、记忆力下降、共济失调等

饮酒加重CNS抑制。

2)依赖性:连续用药,会发生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

3)急性中毒:过量可致昏迷和呼吸抑制。用氟马西尼解毒(为BZ-R拮抗药)

3. 熟悉巴比妥类药物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以及急性中毒的解救.

(1)  作用及用途

1)镇静催眠

用途:失眠(少用)

2)抗惊厥抗癫痫(长效)

环节:抑制病灶异常放电,抑制扩散。

用途:癫痫持续状态

3)麻醉

硫喷妥--静脉麻醉。

长效和中效--麻醉前给药

(2)不良反应

1)后遗效应:次晨仍有困倦、乏力、头晕等宿醉现象

2)肝药酶诱导作用

3)耐受性和依赖性: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4)急性中毒:深度昏迷、呼吸抑制、反射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

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

1、掌握氯丙嗪的作用及机理、用途和不良反应。

(1)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安定作用: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在安静环境中易诱导入睡, 但易觉醒。易产生耐受性

抗精神病作用:可消除幻觉、妄想、躁狂等症状,生活自理,恢复理智。 需长期服药,无耐受

镇吐作用:有强大的镇吐作用。但对晕动病(晕车、晕船)引起的呕吐 无效

影响体温调节: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体温随环 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氯丙嗪可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的 作用。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后者的用量。

2)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a-R阻断作用:降低血压

阻断M-R作用:大剂量出现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及尿潴 留等不良反应。

3)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氯丙嗪阻断下丘脑垂体通路的D2受体,使垂体内分泌的调节受到抑制。 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催乳素分泌(上升)

促性腺激素释放(下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降)

生长素分泌(下降)

(2)用途

1)精神分裂症:有效率约70%以上,不能根治。

2)神经官能症:小剂量可治疗神经官能症。

3)各种疾病及药物(除晕动症外)引起的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4)人工冬眠及低温麻醉

(3)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嗜睡、困倦、视物模糊、口干、鼻塞、心悸、便秘、尿潴留、体位性 低血压

2)锥体外系反应:长期大量使用氯丙嗪时最常见的副作用

①帕金森氏综合征。最为多见,表现为肌肉震颤、肌张力增高、表情 呆板(面具脸)、动作迟缓等;

②急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口舌、面、颈部大幅度怪异动作。

③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呆板运动(吸吮、舐舌、咀嚼等) 及四肢舞蹈动作,停药后不消失。

3)内分泌系统紊乱:长期用药可见乳房增大、泌乳、排卵延迟、月经不调

或停闭、儿童生长迟缓等。

4)心血管系统反应:急性中毒

5)精神异常:减量停药,与原有疾病鉴别

6)过敏反应:皮疹、皮炎、肝损害、粒细胞减少。

2、 熟悉常用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

吩噻嗪类    氯丙嗪**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硫杂蒽类   氯普噻 

其它药      利培酮

3、掌握冬眠合剂的定义和组成。

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组成冬眠合剂。

具有镇静、催眠、降温、抗休克作用

用于高热惊厥、感染性休克及严重感染辅助治疗。

临床上配合物理降温(如冰浴等),用于低温麻

第十五章镇痛药

1、 掌握吗啡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中毒解救。

(1)作用及用途 1)CNS

①镇痛、镇静

作用部位: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 特点:  (   >   )

>4hr

伴镇静→紧张情绪↓

欣快感

用途1:各种剧痛(术后、严重创伤、心梗、癌症等)

注意: 诊断明确

控制用药

有些痛禁用(颅脑损伤、分娩痛、有Bp↓、哺乳期妇女)

内脏绞痛(胆、肾) 解痉药

②抑制呼吸

特点: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下降

大剂量:呼吸慢而浅、死因(抑制呼吸中枢)

用途2:治疗心源性哮喘

③镇咳

( )延髓孤束核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

力镇咳

有痰禁用

④缩瞳

( )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

针尖样瞳孔-- 中毒指征

⑤催吐(常见副作用)

( )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恶心、呕吐

⑥其他:影响体温、激素

2)平滑肌

①胃肠:止泻、便秘

胃排空↓、肠推进↓(张力1、蠕动↓)

消化液分泌↓

中枢↓→排便反射迟钝

用途3:用于急慢性腹泻

(①酊剂②感染 抗菌药)

②胆道:奥迪氏括约肌收缩 →压力t 解痉药

③子宫对催产素的反应↓→产程个

 分娩痛禁用

④膀胱括约肌收缩→排尿困难

⑤支气管收缩    --支气管哮喘禁用

3)心血管系统

①血管:扩张

全身血管

治疗量→体位性低血压

中毒量 Bp山(呼衰 →循环衰竭)

颅内血管扩张(CO2个)  颅内压t

-—颅脑损伤禁用

②保护缺血心肌

4)抑制免疫

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因子分泌,减弱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不良反应

1)治疗量下一般反应

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嗜睡、呼吸抑制 2)耐受性与成瘾性(慢性中毒)

戒断症状:兴奋、失眠、腺体分泌增加、震颤、呕吐、腹泻、焦虑、瞳 孔散大

机理:负反馈、蓝斑放电

注意:严格依法控制使用

急性剧痛短期使用,用低成瘾药替代 (美沙酮)

3)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高度抑制、Bp降低、甚至休克。 抢救:清除毒物

拮抗剂: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

对症①维持呼吸:人工呼吸、给氧

②维持循环:升压

(3)中毒解救

成瘾:美沙酮

急性中毒:纳洛酮

2、 掌握哌替啶(度冷丁)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

(1)  特点

1)弱,镇痛为吗啡1/10,无镇咳及止泻

2)维持时间短(2~4hr)

不影响产程,胎儿娩出前2~4hr以上可用

3)成瘾性小

(2)用途

1)吗啡的人工合成代用品,用于镇痛、心哮 

2)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

(3)不良反应

1)与吗啡相似 成瘾性轻,仍须控制使用

2)中毒解救同吗啡

3、 了解其他镇痛药的特点。

(1)可待因

· 作用:镇痛1/10、镇咳1/4

镇静不明显、欣快性和成瘾性弱

· 用途:用于中等疼痛、无痰干咳

· 注意:可致依赖性,不宜持续应用

复方磷酸可待因-—联邦止咳露

第十七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定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机理。

2.水杨酸类:阿司匹林的药动学、作用、用途、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与其它药物 的相互作用。

3.其它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乙酰醋氨酚、保泰松、吲哚美辛、布洛芬、禁普生 药物的作用特点。

第十八章利尿药与脱水药

1、 利尿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部位

(1)高效利尿药(髓袢利尿药):呋塞米

(2)中效利尿药:噻嗪类(氢氯噻嗪)

(3)低效利尿药:乙酰唑胺、 螺内酯、氯苯喋啶(留钾利尿)

2、 呋塞米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1)作用

1)利尿(快、强、短)

 2)扩血管

(2)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

 2)耳毒性

3)胃肠道反应 

4)高尿酸血症

3、 氢氯噻嗪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1)作用及用途

1)利尿(快、较强、持久)

应用1:轻中度水肿

2)抗利尿

应用2:尿崩症

3)降压

应用3:高血压

(2)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

2)代谢异常

高血糖——糖尿病慎用

高血脂

3)高尿酸血症——通风慎用

4)加重肾功能不良

5)过敏

4、 螺内酯、氨苯蝶啶的不良反应

(1)螺内酯的不良反应

单独久用——高血钾

(2)氨苯蝶啶的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高血钾

5、 脱水药的作用和用途

(1)作用

1)脱水:不易被机体代谢或代谢较慢

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

2)利尿:易经肾小球滤过,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2)用途

1)脑水肿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十九章抗高血压药

1、 高血压药的分类

(1)交感N抑制药

1)中枢抑制药:可乐定、甲基多巴

2)N节阻滞药(Ni-R阻滞药):美加明

3)抗NA能神经药:利血平

4)肾上腺素能R抑制药:a—R阻滞药:哌唑嗪

β—R阻滞药:普萘洛尔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氯沙坦  3)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3)血管扩张药

1)直接扩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 2)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

3)钾通道开放药:吡那地尔

(4)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

2、 一线降压药(5类),每一线降压药的特点和不良反应

(1)利尿药——氢氯噻嗪

1)特点:温和、副作用小、内脏血流量不减少

2)不良反应:低血钾

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

(2)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心痛定)

1)特点:扩张血管:抑制Ca² 内流

对心脏的作用:负性肌力、负性频率

反射性兴奋心脏

反射性释放肾素

2)不良反应:踝、足、小腿肿胀

(3)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1)特点(降压机理):抑制心脏β1—R

抑制肾脏β1—R肾素分泌

抑制中枢β—R

抑制肾上腺素能N突触前膜β—R

促进扩血管物质PG合成

2)不良反应: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禁用

(4)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抑制药——卡托普利

1)特点:降压同时不反射性加快心率

增加肾脏血流量、保护肾脏

逆转心肌肥厚、心室重构、血管壁增厚

不引起电解质和代谢紊乱

久用不易耐受

2)不良反应:咳嗽、高血钾、低血压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

1)特点:降压>卡托普利

2)不良反应:<卡托普利

第二十章抗心律失常药

1、 抗心率失常的分类

(1)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2)快速心律失常:本章药物 1)I类:阻Na内流

IA适度阻滞Na通道: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IB轻度阻滞Na通道:利多卡因

IC重度阻滞Na通道:普罗帕酮

2)Ⅱ类:β—R阻滞药:普萘洛尔

3)Ⅲ类:延长APD药:胺碘酮

4)IV类:Ca²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2、 利多卡因的作用和应用

(1)作用——选择作用浦氏纤维(心肌)

1)降低自律性

2)对传导的影响:心肌受损和低血钾:改善病区传到—消除单向阻滞 心肌缺血:减慢传导—变单向为双向阻滞

3)相对延长ERP

(2)应用

1)室性心动过速(危症抢救)

2)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

3)强心苷中毒解救(苯妥英钠)

3、 室上性心率失常可以选择那些药物治疗

普萘洛尔、维拉帕米

4、 室性心率失常可以选择那些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第二十一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1、强心苷的作用、用途。

(1)作用

1)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

①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

②缩期缩短,舒张期延长

③增加衰竭心脏的心输出量

正常心脏:心肌收缩力增强

兴奋血管平滑肌

心衰的心脏:心肌收缩力增强 →每博输出量增加

(代偿性兴奋)交感活性下降  血管扩张 舒张期相对延长→ 回心血量增多

④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

心肌收缩力增加 →耗氧量增加

心率减慢  耗氧量下降            总耗氧量下降

心室壁张力下降  耗氧量下降

2)负性频率(窦性)*

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①窦房结、房室结-兴奋迷走N 减慢房室传导(负性传导*) 延长房室结不应期

②短心房不应期-兴奋迷走N

③提高浦氏纤维的自律性

4)对心电图的影响:S-T段呈鱼钩状

5)利尿

6)抑制 RAAS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兴奋迷走N

对交感N影响

兴奋中枢-催吐化学感受区

(2)用途

1)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

①对低输出量型疗效好

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

对房颤诱发型效果更好

②高输出量型(甲亢、贫血),单用差,需配合病因治

③对机械性阻塞引起的心衰,疗效差(手术) 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二尖瓣狭窄

④活动性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效差,易中毒

2)心律失常

①房颤

延长房室结的ERP,降低心室率

②房扑

房扑  房颤

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兴奋迷走N

2、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如何防治

(1)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

②中枢N系统反应

· 视觉障碍、色视-黄视、绿视

· 眩晕、头疼

③心脏毒性

·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 房室传导阻滞

· 窦性心动过缓

(2)预防

密切检测心电图和血药浓度

①免低血钾-补钾

避免和排钾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合用

②血钾

③心肌缺血缺氧

④功能不良

⑤药物的影响

第二十 .章抗心绞痛药

1、硝酸甘油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1)作用*-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1)降低心肌耗氧量

· 扩张静脉-前负荷下降-心室容积下降

· 扩张动脉-后负荷下降-心室压力下降

· BP-反射性兴奋交感-耗02增多(与普萘洛尔合用)

2)改善缺血区心肌供血

· 心室容积、压力下降-增加心内膜血供

· 选择性扩张心外膜较大输送血管

· 开放侧枝循环

(2)用途

1)抗心绞痛(稳定型*、不稳定型、变异型)

2)心梗早期

3)充血性心衰

(3)不良反应

1)血管扩张

· 面颊部皮肤潮红(起效标志)

· 增高颅内压、眼内压

· 搏动性头痛

· 体位性低血压

· 高铁血红蛋白症

2)耐受性(可逆行)

2、普萘洛尔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1)作用

1)降低心肌耗氧量

· 减慢HR、收缩力-心肌耗氧下降

· 心舒张期延长-增加冠脉流量

· 心室容积增大、射血T延长-增加耗氧(与硝酸甘油合用)

2)改善心肌代谢

3)增加缺血区供血

4)促进血红蛋白结合氧的分离,增加组织供氧

(2)用途

1)改善心肌代谢

2)增加缺血区供血

3)促进血红蛋白结合氧的分离,增加组织供氧

3、硝酸甘油合用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优缺点

作用

硝酸甘油

普萘洛尔

合用

动脉压




HR




收缩力




射血T




舒张期



延长

左室舒张末期压



不变/降低

心室容积



不变/缩小

·  优点:相互纠正缺陷,提高疗效

· 缺点:协同降压,对心肌供血不利

· 联用时应减少用药量

4、硝酸酯类和B受体阻断药合用对心肌耗氧量决定因素的影响(225)

第二十九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1、药理作用

(1)“4抗”作用

1)抗炎作用

· 早期-红、肿、热、痛

· 晚期-细胞增生

· 抗炎不抗菌-与抗生素合用

· 阻碍创伤性炎症的修复

2)抗免疫

· 对正常免疫和病理免疫均抑制

· 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

· 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 自身免疫作用强

· 过敏反应作用强

3)抗内毒素

G菌裂解  内毒素  白细胞  溶酶体裂解

内源性致热源   发热

内源性活血管物质  休克

G 菌释放  外毒素  非溶酶体途径

4)抗休克

· 强心、扩血管

· 对内毒素的耐受

· 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 稳定溶酶体膜

(2)3大系统

1)血液系统(3多3少)

· RBC PLT 、中性粒Cell增多

· 淋巴Cell 、单核Cell 、嗜酸性粒Cell减少

2)中枢系统

· 退热

· 兴奋、大剂量-惊厥

3)消化系统

· 促进消化-溃疡

(3)4大代谢

1)对糖的代谢

· 升高血糖、肝糖原、肌糖原

2)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并抑制合成

· 负氮平衡-皮肤变薄

3)促进脂肪分解并重新分配

· 满月脸、水牛背

4)水钠潴留、低K、低Ca

2、应用

(1)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

· 一般感染不宜使用

· 不明原因或不明诊断、无有效抗生素的感染禁用

· 对释放外毒素的细菌感染效果差

(3)休克

· 感染性休克:糖~ 抗生素

· 过敏性休克:Adr 糖~

· 心源性休克:结合病因治疗

(4)炎症及预防某些炎症后遗症

· 重要器官

· 各种非特异性眼炎(角膜溃疡禁用)

(5)免疫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过敏反应

· 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6)血液病

再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皮肤病

3、不良反应

(1)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反应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发或加重感染

发或加重溃疡

心血管系统

骨质疏松、延缓伤口愈合

延缓生长

白内障、青光眼、神经精神异常

(2)停药反应

①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

②反跳现象

◆停药缓慢

◆加用 ACTH

◆隔日疗法

第33章抗病源微生物药物概论

1、名词解释:抗生素、抗菌谱、细菌耐药性

(1)*抗生素: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

(2)*抗菌谱:抗菌药能抑制和杀灭病源微生物的范围 (广谱抗菌药、窄谱抗菌药)

(3)细菌耐药性:病源微生物与抗菌药反复接触一段时候后,对抗菌药的敏感 性下降甚至消失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图片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

(2)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 多粘菌素-胞浆膜上的磷脂

·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真菌胞浆膜的固醇类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

(4)抗叶酸代谢

· 磺胺类、甲氧苄啶(TMP)

(5)抑制核酸的代谢

· 利福平、喹诺酮类

3、细菌产生耐药的机理

(1)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 β内酰胺酶

合成酶-乙酰转移酶

(2)靶位的修饰核变化

(3)降低外膜的通透性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第34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1、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

干扰细菌叶酸的代谢

(1)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强,首剂量加倍

(2)脓液组织增加PABA,需清创引流

(3)普鲁卡因增加PABA

(4)对人、畜无害

2、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临床应用

1)尿路感染-SIZ

2)肠道感染

3)呼吸道感染

流脑-SD

4)烧伤和创伤感染-SD-Ag

(2)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损害(SDSMZ)

碱化尿液、多饮水,促进排泄

2)血液系统反应

3)过敏反应

4)肝损害(少)

3、复方新诺明片的组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组方(依据)?

(1)组方:SMZ TMP(甲氧苄啶 磺胺甲恶唑)

(2)依据

两药血药浓度时程相一致

对细菌叶酸合成具有双重阻断作用

抗菌谱扩大,抗菌作用增强

4、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

(1)抗菌机制

· 抑制DNA回旋酶

(2)应用

· 第二代:泌尿道、肠道感染

· 第三、四代:全身各系统感染

(3)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系统反应

3)过敏反应

4)*影响骨关节(儿童不宜)

第35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1)作用机制

1)抑制转肽酶的活性

2)激发细菌胞壁自溶酶的活性

特点:

· 对繁殖期细菌效强,静止期效弱

· 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

· 对人、畜无害、对真菌无效

(2)抗菌作用

· G'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

·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病球菌

· 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 菌

· 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 放线菌

(3)临床应用

1)链球菌感染

2)G球菌引起的感染

· 脑膜炎(与SD合用)、淋病

3)G 杆菌引起的感染

· 青霉素G对外毒素无效-加用抗毒素

4)螺旋体引起的感染

·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

2、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1)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一般过敏反应:皮疹、药热

过敏性休克*

表现:低血压、呼吸困难、四肢冰凉、昏迷等

2)局部反应

3)赫氏反应

(2)防治(过敏性休克)

①询问过敏史和家族史

②皮试(3种情况)

③给药后观察30分钟

④药物抢救:0.1%Adr 对症处理 糖皮质激素

⑤忌空腹给药

⑥严格掌握适应症

3、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 耐酸-口服

· 杀菌作用弱于青霉素G

(2)耐酶青霉素-双氯西林

· 耐酸-口服

· 耐酶-耐药金葡菌有效(可选)

· 杀菌作用弱于青霉素G

4、头孢菌素与头孢菌素相比的特点。

图片

第37章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的抗菌作用,耐药机制和不良反应

1、抗菌作用

1)主要是G杆菌(首选)

2)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3)绿脓杆菌-庆大、阿米卡星、妥布

4)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抗菌特点:*静止期杀菌剂

有抗菌后效应

2、耐药机制

· 易产生耐药性

· 产生钝化酶(乙酰转移酶)

3、不良反应

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前庭障碍、耳毒性)

肾毒性

神经肌肉阻滞

变态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