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的人有“三”不说,糊涂的人却逢人就说

 海涛书屋 2023-05-29 发布于山东

作者:暖 溪

聪明的人有“三”不说,糊涂的人却逢人就说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人总是喜欢在人前夸夸其谈,不是谈论他人便是抱怨自己不幸;而另一些人却懂得管住自己的嘴,谨言慎行。

若与两者多交流,便可发现其中高下立判,因为前者是糊涂人,后者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聪明的人通常有“三”不说,糊涂的人则相反,张口就来,逢人就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聪明人到底有哪“三不说”。

聪明的人有“三”不说,糊涂的人却逢人就说

01

不当面戳人短处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以此凸显自己的聪明和优越感。但聪明的人则懂得尊重别人,不会轻易当面戳别人短处。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谁是完美的。

总当面去戳别人短处,会让别人感到尴尬和不舒服,而当一个人被批评时,会感觉受到攻击,很容易激起他们不满和反抗,甚至会引发矛盾、争端。由此影响彼此今后的关系。

明太祖朱元璋从小父母双亡,家境贫穷,一度沦为乞丐。相传他当上“万人之上”的皇帝后,便有两个旧时友人找上门来想攀富贵。

其中一人口无遮拦,见到朱元璋便直呼其名,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谈他当年的丑事,朱元璋顿时觉得颜面扫地,火冒三丈将这人拖出去处罚。

另一个人见状,立马跪地磕头,将二人旧时情谊娓娓道来,言谈中还把朱元璋抬至高位。朱元璋觉得脸上有光,便封了这个人为官。

俗语说:“见着秃子不讲疮,见着瞎子不讲光。”

前者是个糊涂人,当面揭人短,才为自己招来祸事。后者则是个聪明人,话说三分留余地,看破不说破。

所谓人要脸,树要皮,当面不揭人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是聪明人的修养和智慧。

聪明的人有“三”不说,糊涂的人却逢人就说

02

不背后道人闲话

身边常常见到有这样的人,他们表面上温柔和善,人畜无害。但是总喜欢茶余饭后闲来无事,便背地里搬弄他人事非,制造各种谣言。

聪明的人却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知道背后道人闲话是不智之举,一旦相传发酵,很容易制造矛盾与冲突。既容易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也会让自己的道德品质受到质疑,从而失了人脉。

丽丽和小云是同事,两人同一时期进单位工作。小云踏实肯干,很快就得到领导赏识升为骨干,丽丽却总喜欢上班混水摸鱼,没什么进步。

看到小云升迁比自己快,丽丽心里开始失衡。逢人便背后说小云的闲话,甚至还编造小云是和领导有染才升得快的谣言。隔墙终有耳,闲话传到了领导耳朵里,领导一生气便开除了丽丽。

古语有云: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时人性就是如此不勘,人们总是会羡慕嫉妒那些比自己优秀、拥有得多的人。当没法取代他人时,便用背后说长道短的低级伎俩诋毁别人,让自己平衡好过一些。

背后说人闲话,损毁别人的形象,并不能让自己的形象变高大,聪明的人都深谙此理。因此总让自己尽量保持中立客观,这样才能建立更加健康、稳定、持久的人际关系。

聪明的人有“三”不说,糊涂的人却逢人就说

03

不随处与人抱怨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唉声叹气,随处抱怨,将自己的不满、不如意四处泼洒。跟同事抱怨工作辛苦,跟朋友抱怨生活艰难,跟陌生人抱怨人生苦短。殊不知这是在传播负能量,只会让自己和别人都陷入尴尬和不舒服。

聪明的人则知道,向他人抱怨是没有建设性的行为,只会让自己陷入消极的情绪泥潭不可自拔。既不利于解决问题,也无法让自己成长、进步。所以在“说”与“不说”之间,他们倾向于选择后者。

鲁迅笔下《祝福》中的祥林嫂,原本是旧时代产出的悲剧人物,本该让人怜惜。可是因为她长年向周围的人吐苦水,不断重复自身的悲惨遭遇,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招人厌烦、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

有人说:“抱怨是廉价的,而且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它不解决问题,只会让你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当中。

深以为然。

聪明的人,都会避免四处抱怨、诉苦的行为,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内在力量不足够时,才会以推卸责任、不图改变的弱者姿态示人。而他们则会选择更加积极、正向的方式,直面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聪明的人有“三”不说,糊涂的人却逢人就说

04

结 语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话说得多了,难免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倒不如三缄其口,把话留在心里。

一个人的聪明与糊涂,体现在他的待人接物中,也展现在他的言谈举止里。聪明的人,都懂得人际交往的尺度,有些话不轻易出口。

他们会把不揭人短、不言人私,不四处抱怨,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基本修养。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聪明人,说话有分寸,做事有章法,行为有准则,早日拥有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