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重点区初三(上)期末化学汇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重点区初三(上)期末化学汇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单选题1.(2019·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说法
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B.供给呼吸C.制碳酸饮料D.灭火2.(2019·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下列方法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A
.观察颜色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C.滴加澄清石灰水D.伸入燃着的木条3.(2019·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正
确的是A.氧气用作燃料B.稀硫酸用于除铁锈C.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二氧化碳用于供给呼吸4.(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用
如图"微型"实验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①HCOOH(甲酸)H2O+CO↑;②CuO+COC
u+CO2。A.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②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C.反应过程中 a处黑色固体变红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
止其污染大气5.(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发生了反应B.澄
清的石灰水用于检验生成的CO2C.一段时间后有红色固体生成D.反应后固体质量一定减少6.(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
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干冰用作制冷剂C.乙醇用作燃料D.氮气用作保护气7.(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
末)“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生活作息时,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外出随
手关灯B.减少使用塑料袋C.骑自行车出行D.夏天空调温度尽量调低8.(2021·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氧气已收集满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助燃C.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A.AB.BC
.CD.D9.(2021·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氧气用作助燃剂C.氮气用
于食品防腐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0.(2021·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密闭居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容易使人中毒,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CO2B.COC.O2D.N2二、填空题11.(2019·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挂在天平两侧的两个薄纸
袋调节平衡,然后向B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1)天平的_______(填“A”或“B”)端会向下倾斜。(2)放置一段时间后,天平两端
恢复平衡。由此可知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12.(2019·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了神奇的干冰。(1)干
冰可做食品制冷剂,利用了干冰的性质是_________。(2)将一小块干冰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干冰上下跳动,石灰水变浑浊,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13.(2019·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导管向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1)湿润的石蕊纸条颜色变化是 _____ 。(2)蜡烛熄灭,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A.密度比空
气大 B.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3)在实验中,干燥石蕊纸条的作用是 _____ 。14.(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
期末)感受北京2022“绿色冬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冰上场馆,将采用CO2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
1)固体二氧化碳俗称______,能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______。(2)再举出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一个实例:______。15.(
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A完成物质与用途的连线B完成物质或其主要成分
的化学式连线16.(2020·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1)二氧化碳
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3H2 CH3OH + H2O。若22gCO2完全反应,理论上可得到CH3OH的质量为__
___g。(2)该技术可能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填一条即可)。(3)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17.(2021·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请从A和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木炭在氧气
中燃烧(1)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________,生成黑色固体(1)
木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2)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三、简答题18.
(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下列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1)实验三的现象是_____。(2)
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是_____。四、流程题19.(2019·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温控保鲜”和“气调保
鲜”是两类食品保鲜技术。它们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被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1)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利用干冰的性
质是 _____ 。(2)“气调保鲜”中可使用CO2来抑制细菌。CO2进入细菌细胞液后能产生酸性物质,抑制细菌生长。请用化学方程式
解释酸性物质的产生: _____ 。(3)冰箱中常用如图所示的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分离后,通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___
__ (填“富氮空气”或“富氧空气”)。五、实验题20.(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在实验室中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1
)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下列装置中,制备、收集CO2的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填序号)。(
3)验证“CO2不支持燃烧”性质的实验操作:取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_____。21.(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用下图装
置进行CO2的性质实验。(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紫色石蕊稀溶液(由紫色石蕊和水配制而成)中通入CO2,观察到紫色溶液变红。①上述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
CO2可以和H2O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②加热该红色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22.(2020·北京海淀·九
年级期末)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1)对比实验①②,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__________。
(2)实验③中紫色小花___________(填“变红色”或“不变色”)。(3)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
。(4)若将④中的小花实验后取出小心烘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3.(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
)当空气中的CO2含量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体健康。[查阅资料]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时,人会有心跳加快、困乏、注意力不集中、
轻度恶心等症状;体积分数为5%时,会有呼吸不畅、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等症状;体积分数为10%时,会有严重缺氧、丧失意识、昏迷等症状
。[提出问题]在没有专业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如何检验空气中CO2的含量已经达到影响人体健康的程度?[设计实验]依据CO2的性质,设计
检验方法。CO2性质检验方法预期现象方法1(1)用燃着木条检验燃着木条熄灭方法2与水反应用X溶液检验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方法3与石灰
水反应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1)方法1依据的CO2性质是_______________。(2)根据方法2的预期现象推
断,所需试剂X是___________溶液。(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3的原理:_____________。[配制样品]常温常压下
,配制CO2体积分数不同的气体样品。(4)收集5mLCO2与空气混合,得到500 mL 1%的气体样品;收集25 mL CO2与空
气混合,得到500 mL_______%的气体样品。[进行实验]常温常压下,集气瓶和试管中盛有空气或CO2气体样品,分别进行以下实
验。方法1方法2方法3实验过程空气正常燃烧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无明显变化1%的CO2气体样品正常燃烧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5%的CO2气体样品正常燃烧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解释与应用](5)从灭火原理分析,方法1中均没有出现“燃着木条
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6)1班有部分同学在教室内出现“困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时,小林同学想用上述实
验方法检测教室内CO2气体的含量,他应该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方法序号)。(7)2班小瑜同学收集了教室中的气体,尝试
用方法2进行实验,发现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由此现象推测此时教室中CO2的含量可能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1%以下
?B1%?C1%~ 5%???????????????????????????D5%以上24.(2020·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根
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得出水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3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5.(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管②收
集到的气体是______。检验管①中气体的操作是______。(2)实验2,倒入紫色石蕊溶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6.(2021·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依据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A,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
是_________。(2)实验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比冷水中快,说明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是_____。(3)实验C,观察到蜡
烛熄灭。该实验能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填序号)。A不燃烧?B不支持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4)用实验D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
律,因为反应后________逸散到空气中。参考答案1.B【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
气,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作碳酸饮料,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可用来灭火,故不符合题意。2.A【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
,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
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二者能用澄清石灰水区别,故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者可以用燃着的木条进行区别,故不符合题意。3.B【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
项错误;B、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反应原理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选项正确; C、烧碱是氢氧化
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一般用氢氧化钙(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不
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故选B。4.B【详解】A、反应①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B、由化合价原则可知,反
应②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反应前后均为-2价,说法错误;C、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
过程中a处黑色固体变红,说法正确;D、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所以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大气,说法正确。故
选:B。5.A【详解】A、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会逸出,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不能说明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石变
浑浊,故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不符合题意;C、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为红色固体,故一段时间后有
红色固体生成,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为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反应后固体质
量一定减少,不符合题意。故选A。6.B【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详解】A、氧气用于炼钢
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
乙醇的可燃性,乙醇的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
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干冰、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
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D【详解】A、外出随手关灯可以解决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A错误;B、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控制白色污染,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B错误;C、骑自行车出行来代替汽车,可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
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C错误;D、夏天空调温度调低,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D正确。故选D。8.B【详解】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错误;B、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故选项正确;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由于有气体参加反应,不能直接用
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D、图中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故选B。
9.D【详解】A. 天然气用作燃料需要发生化学(燃烧)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选项错误;B. 氧气用作助燃剂是利用氧气能助燃的化
学性质,选项错误;C. 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选项错误;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选
项正确;故选D。【点睛】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10.B【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无毒,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符合题意;C、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之一,无毒,不符合题意;D、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无毒,不符合题意。故选B。11. B分子的不断运动【详解】(1)相同条件下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等体积的空气和二氧化碳比较,二氧化碳质量大,倾倒时天平向二氧化碳侧倾斜,故填B;(2)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放
置一段时间后,天平两端恢复平衡,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12. 易升华,升华吸热 Ca(OH)2+CO2= CaCO3↓+H2O【详
解】(1)干冰做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a(
OH)2+CO2= CaCO3↓+H2O。13. 由紫色变红色 B做实验对照,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CO2与H2O反应生成的
碳酸使石蕊变红【详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填紫色变红色;(2)导管直接将二氧化碳通入杯底,不能验证
其密度大,蜡烛熄灭,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B;(3)干燥石蕊纸条的作用是为了和湿润的石蕊纸条做对比,说明干燥的二
氧化碳不能使石蕊纸条变色,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的缘故,故填与湿润石蕊纸条形成对照,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
石蕊变色,不显酸性。14. 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出行时多乘公交车【详解】(1)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能用干冰作制冷剂主要
是利用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2)减少碳排放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实例有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夏天使用空调温度提
高在27℃左右、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等。15.,【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用灭火;氧气在高温下能与生铁中的碳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可用于炼钢。故答案为: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为:C;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其主要成分是氯化氢,化
学式为HCl。故答案为:。16. 16温室效应 2CH3OH+3O22CO2+4H2O【详解】(1)设理论上可得到CH3OH的质量
为x。 x=16g;(2)该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燃料,消耗了二氧化碳,可能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3)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17. 火星四射 发出白光,放热 CO2+H2O=H2CO
3【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中观察到
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2)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物质,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
3。从A和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18.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灭 实验一、二【详解】(1)实验三的现象是下层蜡
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灭。(2)实验一中二氧化碳能倾倒液体一样倾倒,实验二中右端的纸袋下沉,都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三
导气管伸到了烧杯底部,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是实验一、二。19. 升华吸热
CO2+H2O=H2CO3 富氮空气【详解】(1)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来作制冷剂,干冰用于“温控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的性质,故填升华吸热;(2)CO2进入细菌细胞液后能产生酸性物质,是CO2和细胞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填CO2+H2O=H2C
O3;(3)氮气不供给细胞呼吸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食品保鲜,故填富氮空气。20. ②???? ③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木
条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详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
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制备
、收集CO2的装置分别是②、③。(3)验证“CO2不支持燃烧”性质的实验操作:取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
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21. 不能 没有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详解】(1)向澄清
石灰水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
上述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的结论,因为没有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加热该红色溶液,碳酸受热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22. 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不变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或碳酸) 【详解】(1
)通过对比①、②实验可知,醋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水不能。故答案为:醋酸能使石蕊变红;(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才能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纸花是干燥的,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所以纸花不变色。故答案为:不变色;(3)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
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或碳酸);(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将④中的纸花
烘干后,碳酸分解,纸花褪为原来的颜色。故答案为:。23.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石蕊 5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隔绝木条与氧气的接触
方法2、方法3???? CD【详解】(1)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不支持木条燃烧。故答案为: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石蕊;(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答
案为:;(4)25mL的二氧化碳,得到500mL的气体样品,则样品的体积分数为:。故答案为:5;(5)方法1中,三个集气瓶中伸入的
小木条均没有熄灭,则证明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低,依然不能使木条熄灭。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含量较低;(6)小林同学想要测量教室中二氧
化碳的含量,则选择的方法应该能够有明确的不同现象。方案2、方案3中,根据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有不同的现象,所以借此
可以检测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故答案为:方案2、方案3;(7)小瑜同学收集到的样品气体后,利用方案2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则证明样品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至少大于1%,则可能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为大于等于1%。故答案为:CD。24. 水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实验
2???? CaCO3+2HCl=CaCl2+H2O+CO2↑B处纸花干燥部分不变红,湿润部分变红【分析】本题由三个实验组成,从宏
观微观上分析水的变化和组成,第三个实验是采用微型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详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是水的蒸发,水
发生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实验2是水的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它们本质区别是水分子种类是否改变。水通过电解发生
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因此得出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实验2。(2)实验3中,A处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
+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处纸花干燥部分没有水,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纸花干燥部分不变
红,纸花湿润部分有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纸花湿润部分变红。【点睛】本题比较好的地方是采用微型实验制取二氧化碳,节约药品,现象明显。难点是部分学生对于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比较困难。25. H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①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瓶子变瘪,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H2O+CO2=H2CO3【详解】(1)②管与负极相连,所以②管中的气体为氢气,①管与正极相连,①管中的气体为氧气,氧气有助燃性,所以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①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2)将紫色石蕊试液倒入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所以塑料瓶会变瘪,碳酸呈酸性,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子变瘪,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H2O+CO2=H2CO3。26. 氢气 温度 ABC???? CO2【详解】(1)实验A为电解水的实验,根据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判断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是温度;(3)实验C是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装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熄灭,则能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选ABC;(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实验D中,碳酸钠和稀盐酸接触后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是放在烧杯中,故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使生成物的质量减少,故不能用实验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