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重点区初三(上)期末化学汇编:燃烧和灭火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重点区初三(上)期末化学汇编燃烧和灭火一、单选题1.(2019·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下列灭火方式不正确的是A.白磷着
火时用沙土盖灭B.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棉被盖灭C.酒精灯失火时用湿抹布盖灭D.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停止加热2.(2019·北京海淀·
九年级期末)下列地点附近,可以使用明火的是A.加油站B.面粉厂C.烟花销售点D.空旷的露营区3.(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B.C.D.4.(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
上锅盖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5.(
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选项灭火措施灭火原理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降低着火点B风将蜡烛吹灭隔
绝空气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移除可燃物A.AB.BC.CD.D6.(202
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换气B.家用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7.(2020·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
着火点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8.(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电器
起火—用水浇灭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D.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9.(2020·北京东城·
九年级期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10.
(2021·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C.在加油站拨打或
接听移动电话D.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二、填空题11.(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烧烤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1
)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_____。(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12.(
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感受日常用品中的化学原理。生产火柴常用到三硫化二锑(Sb2S3)、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MnO2)等物质。(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2)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3)将火柴头与火
柴盒侧边摩擦能引燃火柴。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摩擦能引燃火柴”的原因是______。三、流程题13.(2019·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
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用化学试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过程如
下图所示:(1)在“烘炒锅”中进行原料混合,发生的是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混合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
用是_________。(2)在平炉中发生反应得到K2MnO4,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四、科学探究
题14.(2019·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同学们发现一种“氮气灭火装置”,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
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查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
如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实验编号1-11-21-3实验内
容实验现象蜡烛持续燃烧蜡烛缓慢熄灭蜡烛熄灭(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绝可燃物周围
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
氮气的含量有关。可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实验编号2-1
2-22-3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缓慢熄灭______(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实验编
号)。(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7)结
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
,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15.(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消防教育常提及
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查阅资料】a.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
人会感到不适。b.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c.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50 ℃时就会烫
伤形成水疱。【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圆筒形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传感器及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均放置氧
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①设置好传感器。②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据。③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④待3支蜡烛完
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实验数据】①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蜡烛高度高(30cm)中(20cm)低(10cm)熄灭
时间106s164s199s②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下图:【解释与结论】(1)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有“蜡油”出现。蜡熔化为
“蜡油”属于 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 。(
3)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4)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 ______ 。【
反思与评价】(5)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 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
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6)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 ______ 。(7)下列火灾逃生的做
法合理的是 ______ (填序号)。A 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B 坐电梯往楼下撤离C 若向下的楼梯已被
火焰封锁,可从水平方向选择阳台等其他通道暂避D 前进时应尽量保持弯腰低姿势或贴近地面匍匐参考答案1.B【详解】A、白磷着火时用沙土
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电器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立即用棉被盖灭,会增加可燃物,故符合题意;C、酒精灯
失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利用湿抹布降低环境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停止加热,隔绝了氧
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灭火原理有移除或清除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或氧气。2.D【详解】A
、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挥发出的汽油分子,汽油属于易燃物,和空气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B、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
量的面粉粉尘,属于可燃物,和空气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C、烟花中含有大量易燃易爆物质,遇明火已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
意;D、空旷的露营区可以使用明火,故符合题意。3.B【详解】A、是禁止燃放鞭炮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禁止吸烟图标,此选项
符合题意;?C、是禁止烟火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禁止放易燃物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详解】A、炒菜时油锅
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项正确;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移除可燃物并降低可燃气体
的浓度,使天然气遇明火不能燃烧,故B项正确;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C项正确;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可能导致电源短路,水导电,可能导致人触电,故D项不正确;答案:D。5.
D【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说法错误;B、风将蜡烛吹灭,是风带走热量,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说
法错误;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说法错误;D、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说法正确;故选:D。6.A【详解】A、天然气泄漏时,应该立即开窗通风。若打
开抽油烟机,可能会产生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A错误;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该迅速的切断电源,从而控制火势。B正确;C、烧菜时,若油
锅起火,可以用锅盖隔绝氧气,从而控制火势。C正确;D、燃烧的酒精灯被碰倒,应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起到灭火的效果。D正确。故选A。7
.A【分析】本题主要分析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选择不正确的。【详解】A、家用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来灭火,不能直接用水浇灭以,免发
生触电事故,符合题意;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或氧气,油火被熄灭,不符合题意;C、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
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不足,燃料不完全燃烧,可增大灶具进风口,使燃
料充分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详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
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
书档案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以防损坏档案,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C【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
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
灯的,故C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故选C。10.D【详解】A、电器着
火,不能用水浇灭,容易触电,所以错误;B、高楼发生火灾,不能乘电梯逃生,容易被困在电梯,所以错误;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
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错误;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
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正确;故选:D。11.???? 加快空气流通,增大了氧气供应量???? 分
子在不断运动【详解】(1)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加快空气流通,增大了氧气供应量。(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微观
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12.???? MnO2 +5???? 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详解】(1)
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叫做化合物,上述三硫化二锑(Sb2S3)、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
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MnO2;(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
数和为0可知:,,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5;(3)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将火柴头与火柴盒侧边摩擦能引燃火柴。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摩擦能引燃火柴”的原因是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13.????
物理变化;???? 增大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氢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或KOH、MnO2和O2【详解】(
1)烘炒锅主要目的是将原料充分混合,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混合前将软锰矿粉碎主要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
应的速率,故填增大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可知生成物K2MnO4中的钾元素来自反应
物回碱中的氢氧化钾KOH,锰元素来自反应物中的二氧化锰MnO2,再加上空气中的氧气O2,所以反应物为氢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
氢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或KOH、MnO2和O2。14.???? 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倾倒时不能隔绝蜡烛周围的氧气???? 不成立
???? 1-2???? 2-3???? 蜡烛熄灭(或蜡烛迅速熄灭,合理即可)???? 温度???? BC【详解】(1)由题文知氮
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倾倒时不能隔绝蜡烛周围的氧气,故填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倾倒时不能隔绝蜡烛周围的氧气;(2)实验1-1和实验1-2
对比,说明虽然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但是密度没有大到能使烧杯下端蜡烛熄灭,仅使烧杯口端的蜡烛缓慢熄灭,在对比实验1-3中二氧化
碳的灭火效果,可知这种假设不成立,故填不成立;(3)实验1-2蜡烛熄灭而实验1-1蜡烛继续燃烧,如果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
含量有关,说明实验1-2蜡烛周围氮气含量比实验1-1蜡烛周围氮气含量高,故填1-2;(4)由实验2-1和2-2可知,越接近液氮,蜡
烛越容易熄灭,说明越接近液氮,氮气浓度越高,可知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应该是实验2-3,故填2-3;(5)由前分析可知越接近液
氮处氮气浓度越高,蜡烛越容易熄灭,故填蜡烛熄灭(或蜡烛迅速熄灭,合理即可);(6)液氮汽化需要吸热,越接近液氮,温度越低,温度低也
可能影响蜡烛的燃烧,故填温度;(7)A、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不能达到灭火的效果,故不符合题意;B、可燃物火焰
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避免热的可燃物和氧气接触重新燃烧,故符合题意;C、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氮气灭火时,能增加空
间内氮气的浓度,灭火效果好于开放空间,故符合题意;故填BC。15.???? 物理???? C、H???? B???? 18.5%?
??? 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向上聚集???? 本实验可看出位置低温度低、二氧化碳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 ACD【详解】(1)蜡烛熔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物中有氧气,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及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C、H、O,反应物中有氧气,那么C、H肯定来自于蜡烛,所以蜡烛中肯定含有C、H,可能含有O。(3)由实验装置可以看出,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应该是B。(4)由数据图可知,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18.25%;(5)实验数据显示“100 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原因是: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向上聚集;(6)由数据图可以看出,c处位置最低,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氧气含量最高,温度最低,所以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7)A 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正确;B 发生火灾时可能会停电,所以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错误;C 若向下的楼梯已被火焰封锁,可从水平方向选择阳台等其他通道暂避,正确;D 前进时应尽量保持弯腰低姿势或贴近地面匍匐,匍匐前进,防止被烟呛到,便于寻找安全出口,正确;故选:ACD。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