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藏楼诗笺注》0026

 毕天增 2023-05-29 发布于黑龙江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郑孝胥三十二岁

四月,自上海启程赴日本。月底抵东京,为驻日使署书记官,居东京麹町。七月,奉署理驻地、大阪副理事官札委。十二月,岳母吴赞诚夫人卒,回国料理丧事。是年,始学英语,参加日本“亚细亚协会”。

本年集中存诗十五题十九首。

0026-1

正月二十一日城西步归作  以下辛卯

嗅遍江梅更惘然,东风吹面又今年1)。春山渐绿荒烟外,野水偏明落照前2)。谁遣旁人觉哀乐,稍从浪迹悟因缘3)。寻思光绪承平日,好办闲身付酒边4)

【笺注】

郑孝胥在光绪十七年(1891)正月二十一日(3月1日),从南京城西步行归来,写了此诗。

此诗描写了郑孝胥欣赏春日景物而心怀惘然的情态,叹息自己生涯的漂泊不定。

    1)“嗅遍”二句:江边闻遍了梅香,更感惘然,东风吹面,又到了新的一年。

惘然”,形容心情迷惘,若有所失。南朝梁江淹《无锡县历山集》诗:“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

首联表达自己赏梅反而心情迷惘的状态,原来是因新的一年又来所致。反映了郑孝胥流年易逝、功业未就的心态。

(2)“春山”二句:荒原烟雾之外,春来山色渐渐变绿;野外的河水,横铺在落照前。

颔联描写野外春来景象,紧承上联。

3)“谁遣”二句:谁让我这之旁的人,感受到哀乐的变化,稍稍悟到是我行踪漂泊的原因所致。

谁遣”,是谁使得。

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宋苏轼《老人行》:“老人旧日曾年少,浪迹常如不系舟。”

因缘”,前因后果。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

颈联揭示自己的情绪变化,是因为萍踪浪迹的人生所致。“旁人”,指自己。

(4)“寻思”二句:寻思起光绪年间的承平日子,轻易就可以做到身心悠闲来到酒杯边!

光绪”,清帝载湉的年号。

尾联羡慕承平时代的人的悠闲,反衬自己的“浪迹”。

【附】

    庞石帚云:“好风景,闭目便得。”(《养晴室遗集》)当是指其颔联而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