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EOS 5D mark III(转)

 摄行天下 2023-05-29 发布于重庆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Canon的第一部自动单反相机EOS 650发布于1987年3月2日。此后,EOS单反相机和EF镜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单反相机系统(CIPA市场报告)。整整25年后,EOS 5D Mark III发布了。

想全面解析EOS 5D Mark III需要一本书的篇幅,而且毫不夸张地说,了解EOS 5D Mark III的全貌也就理解了目前为止所有Canon EOS数码单反。这个活儿应该留给Canon公司去做。撞针在这里所做的,仅仅是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EOS 5D Mark III

一、EOS 5D Mark III,或者叫EOS 3D

如果按照几年前Canon的DSLR(数码单反相机)产品发展路线,这次的机型应该叫做EOS 3D而不是EOS 5D Mark III。回想一下,Canon 2005年推出的EOS 5D是第一部低价位全幅数码相机,其历史地位类似于早年的EOS 300D(第一部万元数码单反相机)。除了全画幅的成像元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快门、取景组件以外,EOS 5D的其他部分都更接近于中档机型EOS 20D,与顶级的1系列产品相去甚远。所谓低价位全幅数码相机,意味着除了全画幅,其他地方是应当尽量节省的,EOS 5D的这些配置无可厚非。

2008年的EOS 5D Mark II也是这样一个定位,它的历史意义在于确定了DSLR兼具拍摄高清视频的作用,并且提供了和旗舰机型EOS-1Ds Mark III类似的照片输出。但它也与中端的EOS 50D更加接近,同样是一部低价位全幅数码相机。历史的看,这个定位让全幅DSLR真正成为摄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很多摄影爱好者品尝到了全幅的滋味,让小成本摄影者拥有了和专业摄影者类似的能力。

2009年EOS 7D发布的时候,撞针很认真的说“EOS 7D是Canon近十年来创新精神最强的作品,为未来的EOS数码单反相机制定了新的标准” ,同时也说过,EOS 5D Mark II全画幅加上EOS 7D的对焦测光系统就是大家期待的EOS 3D了。对于3这个序号,撞针有特殊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多年前仅仅碰过几次却倾慕无限的EOS 3胶片单反相机。当年不曾迷恋过相机的人很难明白。

我们足够幸运,EOS 5D Mark III比EOS 7D制定的标准还要高一些,有不少接近旗舰机型的地方,可能不如当年EOS 3牛得那么夸张,但绝不再是低价位全幅数码单反了。想想看,EOS 5D Mark III相当多的性能都要优于早几年EOS-1Ds旗舰机身的水平,因此它理应被归类为专业相机,一如EOS 3。

为什么一个低价全画幅系列摇身一变,变出了一部次旗舰机机身呢?

EOS 7D上市之后撞针提到发烧友机型EOS 7D约1万元,EOS 5D Mark II近1.7万元,旗舰机型EOS-1D Mark IV要3万多,中间缺少一部2万多的次旗舰机型EOS 3D。这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用户自然希望厂家产品线越细分越好。厂家则要找到市场和效益的平衡,当年爱好者买得起的全幅是市场的主要诉求,而在那几年的经济条件下增开一条生产线无疑是坏决定。

三年后显然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EOS 5D Mark II证明了全画幅和视频数码单反有良好的市场,另一方面Nikon和Sony等竞争对手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启动了全画幅的性能竞争,同时鉴于EOS 5D Mark II的自然降价和爱好者购买能力的提升,更好的全画幅HDSLR(具备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就变成了市场重要诉求。

Canon面对两种选择,一是提供一款小幅升级的低价位的EOS 5D Mark III同时开创一个较高价位的EOS 3D系列,二是干脆把5D系列抬上一个新高度。第一个选择的问题在于如果3D定位是2万多的次旗舰级全幅,它和“很便宜”的EOS 5D Mark II之间还有多少升级空间留给EOS 5D Mark III?显然第二选择要好很多——EOS 5D Mark III定位在次旗舰级全画幅单反,让EOS 5D Mark II继续自然降价,给几年后的低价全画幅留出空间。

所以EOS 5D Mark III这个“惊喜”其实来得很自然。

二、普遍性能升级

EOS 5D Mark III主要升级性能一览:

约DIGIC 5+数字影像处理器,支持相机内所有图像处理
感光度ISO 100-25600,扩展达到ISO50- 102400
约6张/秒连拍
61点高密度网状阵列自动对焦感应器
63区双重测光感应器
升级的高效率快门系统
视野率约100%智能信息显示光学取景器
3.2〞约104万点清晰显示液晶监视器II型
多重曝光模式和 HDR模式
增益型EOS短片功能
SD和CF双卡存储系统
全新软硬操作界面
卓越人机工程设计
高强度镁合金机身,防水滴防尘和性能耐久性
搭配高性能附件

EOS 5D Mark III的升级非常全面,几乎涉及所有系统。当EOS 5D升级到EOS 5D Mark II的时候,我们知道像素是重点,实时取景/短片拍摄是重点,其他升级都比较次要。面对EOS 5D Mark III的众多升级,撞针很难说哪一点处于升级的次要地位。

要细说EOS 5D Mark III面临着这样一个困难:如果仅仅关注它相对于EOS 5D Mark II的升级点,很快就会陷入针对细节的迷乱之中。因为EOS 5D Mark III并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更近似新级别的机器。作为新级别相机的思路才是了解EOS 5D Mark III的钥匙。但全面抛开这些线索从零写起又回到了一开始说的写书的繁重讨论。撞针最终决定,还是按升级点来写,但会对重点适当的展开,求窥全貌。

三、2230万像素

EOS 5D Mark II为2110万有效像素,EOS 5D Mark III几无升级。以至于很多摄友说Canon和Nikon这次换位思考了——以前不断升级高像素的Canon停下了脚步,开始升级其他性能;一贯不十分在意像素的Nikon突然推出了3630万像素的D800,把像素提高了2倍(与前一代D700相比)。

BTW,四年前EOS 5D Mark II发布的时候,撞针说全画幅相机4000万像素、APS-C画幅2000万像素都毫无问题,8000和3000万像素也不是没可能,EOS 5D Mark II的像素还有升级的空间。当时不少人觉得是笑话,认定EOS 5D Mark II之后像素增长会减缓。短短四年后看起来就那么可笑了,虽然EOS 5D Mark II的后续机型确实没有继续长像素,Nikon和Sony的APS-C画幅可都已经跨进2000万俱乐部。

回到正题,很多评测对于EOS 5D Mark III的评价都是性能均衡,制衡性能的唯一一个“短板”就是像素而已。2230万像素用于打印已经可以基本满足A2幅面,几乎可以适应所有大小尺寸的印刷。2230万像素产生的RAW文件已近30M,1G的存储空间只能容纳35张左右,而编辑需要直接占用500M左右的内存,再大的话文件存储编辑都会更麻烦。这么说也没错,但咱都知道摄影发烧友是不会嫌文件大的。提不提供高像素是Canon的问题,保存和编辑的时候选择小一点的像素值是摄影者的自由。

另一个考虑是像素总数再增加,同样画幅的成像元件上,单个像素面积就会,接受的曝光光线更少,至造成动态范围减小、噪点增加,最终降低成像质量。这也是个蹩脚的理由,总体信噪比和动态范围主要还是有画幅面积主导,现在还远谈不上动态范围和噪点极限问题,即便D800的3630万像素,单个像素点依然比很多其他机型要大,其整体画面降噪效果在我看只可能比EOS 5D Mark III好。

比较确实的理由是连拍速度。EOS 5D Mark III的连拍速度为6fps(张/秒),处理系统的数据吞吐量是近2Gb/s。计算如下:

2330万像素×14bit×6fps=1957.2Mb/s

其中14bit是指每个像素所含的数据量,由Canon RAW格式信息得知。这个1957.2Mb/s是在EOS 5D Mark III的DIGIC 5+处理器处理能力之内的。也许DIGIC 5+还有隐藏实力,但咱们只能根据已知数据考虑。

EOS 5D Mark III的像素是3630万像素,那么连拍速度是多少呢?只有保证达到3.85fps(1957.2Mb/s÷14bit÷3630万像素=3.85fps),和D800接近。

一部拥有61点高性能对焦系统、高性能快门的相机自然应该是一部高速相机,否则对焦和快门升级的意义何在呢?(怎么好像在直指D800没意义?)EOS 5D Mark III的HDR拍摄也要求短时间内连拍三张照片,时间越短越好,连拍速度越高越好,这样三张照片位移差会减小,成像效果会更好。

以前在EOS-1Ds和EOS-1D系列相机上,Canon分别提供高像素和高速连拍两种性能来满足不同需要。在EOS -1D X上,Canon就已经开始控制二者的平衡了,让一部机身尽量满足多种需求,EOS 5D Mark III也是如此。
  
总之,像素数没有升级说不上是好事,也不算不妥。但CMOS成像元件本身就显得保守了。在传感器方面富士又走在了前面,在X-Pro1的CMOS上采用了天才的乱序RGB滤镜,取消低通滤镜,从而既解决了摩尔纹问题,又大幅提升了锐度。Nikon D800也推出了E型,消除了低通效应,获得最佳锐度。

与EOS 5D Mark II相比,EOS 5D Mark III的成像确实有提升,除了高感光度以外锐度也有一定的提高,是目前为止Canon成像最好的机身之一,但成像显然已经不再是其优势了。

留下的一个问题就是Canon将来还会不会推出高像素低连拍的机身呢?从商业摄影市场需求看,这是应该的,只是眼下不用着急。如果有2330万6fps连拍和3630万4fps连拍的两部EOS 5D Mark III同时销售,后一个稍贵,你会选哪一部?撞针会选前一个,而且相信大部分摄影爱好者都会选前一个。Canon明白这一点。

四、感光度ISO 25600

EOS 5D Mark III的高感光度比EOS 5D Mark II翻了两番,而所有评测的结果都显示EOS 5D Mark III的高感光度噪点比EOS 5D Mark II至少要低1EV以上。其ISO的极限值102400足以笑傲江湖了。

EOS 5D Mark III的高感光度性能来自两方面,首先是微透镜改进。EOS 5D Mark III不但采用了目前近乎标配的无间隙微透镜,而且缩短微透镜到光电二极管之间的距离,兼改良了微透镜对画面中央和周边部不同的光线入射角度。

另一方面得益于DICIG 5+强大的运算降噪能力。DIGIC 5+号称运算处理速度约是DIGIC 5的3倍、DIGIC 4的17倍。DIGIC 5+担负着相机内部的多项处理任务,包括图像生成、降噪处理。此外也是EOS 5D Mark III能够进行机内RAW处理、HDR、多重曝光、镜头边缘色差矫正等操作的基础动力,这些后面会再提到。但我着实认为提高感光度是例行升级,没啥可多说的。

五、61点自动对焦系统

EOS 5D Mark III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EOS-1D X的61点对焦系统。我知道一定有人要提出EOS-1D X对焦系统的更好,请别较真,EOS-1D X的对焦系统确实多了10万像素测光系统和DIGIC 4的支援,但就对焦系统本身而言说二者相同并不为过。

(一)密集和疏松对焦系统

撞针乐于把EOS 5D Mark III的61点对焦系统、EOS 7D的19点对焦系统以及EOS-1D、1Ds系列的对焦系统归类为密集对焦系统,而将EOS 5D Mark II的15点对焦系统(9+6)以及其他机型的9点、7点对焦系统归类为疏松对焦系统。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此前使用疏松对焦系统的摄影者对61点对焦系统的直观认识应该是覆盖面积大,对焦点密,因而对上焦的几率更高。Canon官方乐意突出三点:

1.十字、双十字对焦点多,全部是双线错置传感器,且采用很多大光圈传感器,因为对焦精度高。

2.因为对焦点紧密、因为算法好、因为邻近对焦点可以相互支援,因而跟踪对焦能力强。

3.对焦面积广、分布多,构图不受对焦点分布限制,对被摄物体形态的适应性强。

十字、双十字、双线错置抑或大光圈,疏松对焦系统也都有采用,都能提高对焦精度。这并不是密集对焦系统的优势所在。后两点则表现了密集和疏松对焦系统的巨大不同。

疏松对焦系统主要依靠每一个对焦点单独完成对焦任务。这个对焦点认定对焦距离是多少就是多少, 在同一时间里很少有多个对焦点的检测数据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密集对焦系统可以围绕一个对焦点的工作,让周边的对焦点辅助。多点合作对焦显然会减少丢焦的几率。疏松对焦系统当然也可以进行AI Servo追踪对焦。但在被摄主体从一个对焦点移动到另一个对焦点中间的这段时间,系统只是在猜测其位置。密集对焦点则是以接力棒方式进行追踪的。简单说,密集对焦系统是面对焦,而非点对焦。这样说起来,即使单个对焦传感器性能一样,对焦精度一样,密集对焦系统脱焦的几率也远远小于疏松对焦系统。

Nikon的很多机型和Canon的EOS-1D X都更进一步,通过RGB测光元件(测光系统就是一个小DC)识别彩色图像辅助对焦。EOS 5D Mark III虽然没有EOS-1D X的10万像素RGB测光感应器,但其63区双重测光系统也相当于一个63点双色图像识别器,也用于辅助对焦。

(二)不能用f/2.8镜头的f/2.8对焦传感器

EOS 5D Mark III的61个自动对焦点中有20个包含对应f/4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5个包含对应f/2.8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也就是受如果用最大光圈为f/4或者f/2.8的镜头,这些对焦点的对焦精度会提高。

简单的理解,这些对焦传感器相当于光学测距仪,稍稍了解测距仪的人都知道,测距仪尺寸越大,测距越准。因为测距仪是通过三角几何,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底边底角来测算三角形高度的,底边越长,角度就越小,高度算的也越准。对于单反相机来说,镜头的最大光圈就决定了这个“底边”最大的长度。

问题EOS 5D Mark III的这些高精度对焦点调镜头。最典型的,也是大家最失望的例子,就是5个f/2.8对焦传感器中,只有一个支持当前的主力标变镜头EF 24-70mm f/2.8L USM。这种“镜头兼容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当然不会是好的那种。

如果大家早先像关注EOS 5D Mark III一样关注旗舰机型就会发现EOS-1D X也是如此。但在EOS-1D X发布时,大家对对焦系统的不满仅限于不再支持f/8镜头对焦,并认为这是Canon的退步。这一点显然限制了EOS-1D X和EOS 5D Mark III使用增距镜连接长焦镜头时的对焦能力。

(具体EF镜头与EOS 5D Mark III的61点高密度网状阵列自动对焦感应器对应关系参见http://www./products/camera/eos/data/)

标称达到f/2.8的镜头无法使用的f/2.8对焦传感器有两种解释,一是镜头无法达到标称的光圈,无法提供足够宽度的光线。百微就是如此,无限远对焦时是f/2.8,但在微距状态下,实际焦距变化,光圈大幅减小,任何f/2.8对焦传感器都无法使用。二是某些镜头,特别是旧镜头,设计上没有对新的对焦系统进行优化,因而离轴光线分光后,两部分光线由于角度差和光圈差,无法满足相位测量的要求。

我们从未发现、听说被EOS-1D X和EOS 5D Mark III挑剔掉的镜头有光圈不足的问题,所以极有可能是第二种原因为主。例如广角f/2.8镜头边缘入射光线显然不如长焦的光路顺畅。被挑剔的镜头普遍是f/2.8广角,没有f/2.8长焦也佐证这个因素。最中央的f/2.8对焦传感器不太挑镜头,其他四个挑镜头也佐证了这个因素。

当然,也可以理解是以前机型的f/2.8对焦传感器实际可以接受更窄的分光光束,因此边缘特别不好,依然可以用f/2.8对焦传感器完成对焦。

我不想为Canon做任何辩护,只是提出另一个方面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EOS-1D X和EOS 5D Mark III挑剔这些镜头是因为这些镜头大光圈成像的对焦检测条件不佳,这样做当然牺牲了兼容性,但显然是为了保证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兼容性和精度哪一个更重要?

EF 24-70mm f/2.8L USM不能使用4个f/2.8级别的,但依然可以使用f/4和f/5.6级别的对焦点。f/2.8对焦传感器和f/5.6对焦点的精度到底差多少?用f/2.8对焦传感器检测边缘不佳的光束,会不会对焦精度还不如用f/5.6对焦点?

或者我们再瞎想一下,如果Canon坚持这种高精度对焦点挑镜头的做法,那么将来Canon新的大光圈镜头是不是有可能光路设计更好,边缘成像也更好呢。

(三)对焦模式和对焦点

以前用过旗舰机型和EOS 7D系列的摄影者应该很熟悉密集对焦系统的操作,这里简述一下供其他用户参考。

首先,对焦点多并没有改变Canon的三种自动对焦模式,而且对焦点选择也依然是通过自动对焦点选择按钮(机背最右上角)和多功能拨杆,也可以通过自动对焦点选择按钮和两个波轮选择。鉴于对焦点选择是频繁的操作,很多人都在自定义直接用拨杆选择对焦点。这样不需要先按自动对焦点选择按钮,半按快门启动对焦点后即可使用拨杆选择。这是撞针推荐的两个自定义设置之一。


其次,对焦点选择共有6种,定点、单点、自动扩展+4、自动扩展+8、区域和61点自动。对于单次自动对焦而言,这六种区别仅仅是对焦区域大小而已。对于伺服对焦而言则是四类,前两种都只对特定的一个点上的物体进行跟踪;中间两种模式下,伺服对焦必须从最中间的一个对焦点开始,然后在周围4或8点范围内都能跟踪;区域模式下该区域内的每一个点都同时参与伺服;61点自动模式下,伺服必须从选定的一个点开始,与其说是61点自动,倒不如说是自动扩展+60。

解释一下定点对焦。其实和单点对焦的其他所有方面都一样,只是对焦的区域面积要小。适合穿过铁丝网拍动物、精确对准眼仁这样的拍摄情况。

两个新人常见的问题,首先有少数不太爱看说明书的人不太了解,伺服对焦先用选定的对焦点(或者中央对焦点)对上被摄物体,相机才能继续跟踪该物体。他们在选择全部对焦点后,认为伺服对焦也会先自动找到被摄主体然后追焦,结果常常以失败告终。

第二个问题紧随其后,好几个从Nikon转过来的摄友都问我这个问题:Canon相机能不能先自动识别被摄主体在哪个对焦点上,然后追焦吗?答案就在Canon比Nikon多出来的那个自动对焦模式上——智能对焦。但这里也要提醒一点,智能对焦下,相机先按照单次对焦方法,确认被摄主体在哪个(些)对焦点上,只有这个对焦点检测到被摄主体前后方向移动(距离变化),相机才会转到伺服对焦。如果被摄主体只是平移,伺服对焦很难被触发。

(四)伺服对焦的场景

这是在EOS-1D X和EOS 5D Mark III上第一次开放的菜单。此前EOS 7D和以前的旗舰机型只是在自定义设置中开放很有限设置。

EOS 5D Mark III根据被摄物体追踪灵敏度、加/减速和对焦点切换频率,提供了6种伺服对焦Cases(场景)。所谓追踪灵敏度与以前的机型一样,指镜头对焦刷新频率;加/减速则是对主体距离变化的反映灵敏度;对焦点切换是对主体横向(垂直)移动,从一个对焦点转移到另一个对焦点的敏感度。

这三个方面的排列组合不只6种场景,可以自行调整。到底怎么用,估摸着来,只有经验才能告诉摄影者。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不涉及专业体育摄影,我的建议是先不要管这些。Canon开放这些选项是好事情,器材控会把可控的性能控制到极限,但摄影从来就不是追求技术极限。

(五)快门/对焦优先

这个同样是EOS 7D和以前的旗舰机型隐藏在自定义设置中的功能,EOS 5D Mark III显然过分突出对焦系统的控制。

这个菜单规定了伺服模式下,连拍时,第一张和后续连拍是等对焦系统合焦了才允许释放快门还是不管是否准确合焦都立即释放快门。

对应情况不言自明,要抓住画面要紧,还是画面质量要紧。抑或第一张抓,第二张起重视质量。

不止如此,EOS 5D Mark III甚至还提供了单次对焦模式下即可优先释放快门的选项。都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才需要摄影者来决定的事情。

EOS 5D Mark III的对焦系统还有不少自定义的设置,包括对焦点、区域的选择方式方法、对焦显示和辅助、对焦微调等等。不一一说了。

(六)实际对焦体会

撞针尝试了用计时器记录对焦速度,实话实说,很失败。凭感觉说,正常拍摄条件下,单点对焦模式下EOS 5D Mark III的动作比EOS 5D Mark II明显积极,但不觉得更快,大约都在不到0.2s的样子。一旦光线较暗且对焦图案复杂,EOS 5D Mark III就明显EOS 5D Mark II快了,大幅减少对焦寻的时间。在使用EF 50mm f/1.4 USM这样“慢速对焦头”时,最明显的表现是镜头往复拉风箱的幅度大幅减小,频率大幅度提高。

定点对焦理论上可以提供更高的对焦精度,因为对的目标小、不会被周边物体干扰啊。实际操作中我倒觉得定点的面积太小了,不是很容易用,至少不如EOS 7D的好用。因为EOS 5D Mark III每个点所占面积比EOS 7D小,定点的面子自然更小。

伺服对焦下,EOS 5D Mark III跟踪的极其积极果断。无论汽车、自行车还是行人,从没有出现过一次丢失目标的情况。

可以看出伺服对焦是与63区测光系统联动的。从楼上向下用长焦跟踪行驶的汽车,我原以为汽车和路面的距离差太小,难以被追踪,结果看似汽车的颜色起到了引导追踪点的作用。相信EOS-1D X的10万像素RGB测光系统会提供更神奇的跟踪辅助。

简单的说,EOS 5D Mark III比EOS 7D和EOS 5D Mark II的对焦成功率、可靠性都要高。尤其与EOS 5D Mark II相比很明显。如果硬要给个分数的话,我会给EOS 5D Mark III打90分甚至更高,EOS 7D大概85分,EOS 5D Mark II就只有70分了。

在EOS 5D Mark III和EOS 5D Mark II都“合理”对上焦的情况下,前者边缘对焦点合焦锐度明显提高了,但我目前还没有看出二者的中央对焦点精度有什么明显差异。但我目前用EOS 5D Mark III拍的片子不过几百张而已,也许从长期看,大量片子会表现出精度整体提高。毕竟,对焦精度是难以统计性衡量的标准。

顺便提一提EOS 5D Mark III实时对焦模式,也就是在实时取景模式下,利用反差对焦的性能。简单评价——依旧稀松平常,正常对焦花个1、2s很正常。这里有几个问题,大型高像素成像元件的取景刷新率不会特别快,反差对焦的刷新频率也就低。单反镜头的对焦驱动是为相位对焦设计的,实时取景模式下肯定不会表现最优。只能说聊有胜无。不过实时取景模式下,如果放大画面手动对焦,倒是可以保证对焦绝对精确可靠。

不知道为啥,我越用越觉得EOS 5D Mark III的对焦系统对于我来说有点浪费。可能是被EOS 5D Mark II的对焦虐待得太深刻了。

六、63区双层iFCL测光系统

63区双层iFCL测光系统相对EOS 5D Mark II的35区测光系统来说是一次升级,但本身就不算啥新鲜玩意了。
  
63区双层测光感应器和iFCL智能综合测光系统是三个概念。首先说说63区。此前Canon普通相机都是35区的,也就是把画面分成5×7的区域,只有旗舰机型是63区(7×9)的。测光系统是测定每个区域的亮度,知道哪里最亮、哪里最暗,反差多大,主要亮度出现在哪里。测光区域越多,测得越精细,了解信息越多。自EOS 7D开始,63区测光传感器开始普及,包括低档EOS相机都装备。

其次是双层。一般测光系统所用的光敏元件对红色光(红外)比较敏感,如果画面中红色物体比较多,测光值就会不足。双层测光系统分别对蓝色光和红色光进行检测,通过比较调整测光值。

iFCL智能综合测光系统,i=智能、F=对焦信息、C=色彩信息、L=亮度信息。F指测光系统会利用对焦系统各个对焦点的距离信息分辨哪个区域重要,哪些是前景哪些是背景。C是双层提供色彩信息。L不用说了。这套系统与对焦系统是可以双向互动的。

纯粹从测光精度上讲,撞针一点也不认为原先的35区测光系统有啥不妥。测光系统永远是傻的,摄影者永远需要看穿测光系统犯傻的地方,并给与帮助。35区测光系统傻得很标准,撞针一直对很熟悉其特性,知道如何调整不长。63区双层iFCL测光系统并不比前辈更聪明,最多只是自作聪明。就对焦精确率来说,我给新旧系统的打分是85:80。反正还要依靠摄影者的眼力来辅助,生不升级新测光系统无所谓。但这个系统带来的对焦关联机制是很好的。

63区下放到了普通级别机身,EOS-1D X开始启用252区域测光了。更重要的是,EOS-1D X采用的是10万像素RGB测光元件了。在这一点上,Canon比Nikon晚了许多年。

RGB测光是未来单反测光的必然方向,它不但解决了红色测光误差问题,而且可以在拍照之前提前得到画面的一个缩略图,让相机提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通过识别内容,相机会更准确的给出测光值,同时引导对焦、追焦工作。这种内容识别是真正智能曝光、智能对焦的基础。

总之我觉得EOS 5D Mark III测光系统不算出彩,只是对完成测光工作本身而言绰绰有余。

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EOS 5D Mark III为啥不能“点测联动”,也就是测光系统只针对对焦点周围很小一个区域进行测光,不管其他地方。这个功能被很多Nikon拥趸推崇。理论上点测联动并不复杂,想要达成也不用啥成本,提不提供很大程度上是Canon对测光的理解决定的。在目前的测光系统下,点测联动给出的测光值很难保证绝对可靠,点测范围和点测值得差异也许可以容忍,但摄影者无法精确调整和补偿。或许等RGB测光下放到这个级别的机身的时候,Canon就会提供的点测联动的。

七、高性能快门机构

我一直认为Canon单反的快门不如Nikon,声音难听,振动明显。只有EOS 7D好些,Canon对其快门声音做了重新设计,抑制反光镜部件的撞击声,金属质感强烈,振动也显得较小。

EOS 5D Mark III的快门系统使用了与EOS 5D Mark II不同的新型快门组件,而与EOS 7D类似。新快门机构采用双马达和凸轮构造,两个马达分别控制反光板和快门的动作,对整个系统的平衡和制动进行了优化,声音和振动明显减小。同时快门动作迅速,时滞从EOS 5D和EOS 5D Mark II的70ms以上缩短到60ms以内,达到了与EOS 7D类似的水平。黑视时间相应减少了20ms左右。尽管不到十分之一秒,但感觉似乎很明显。当然,好感觉可能来自我对于新快门声的好感。

EOS 5D Mark III连拍速度从5D的3fps和EOS 5D Mark II的3.9fps上升到6fps,显然快门要经受更大的连续运动冲击,但EOS 5D Mark III依然保证了15万次快门寿命,仅次于那些旗舰机型,与EOS 5D Mark II和EOS 7D相同。

考虑到EOS 7D是APS-C画幅,反光板、快门组件体积都明显更小(尺寸是1/1.6,面积就只有1/2.56),EOS 5D Mark III能够达到与EOS 7D类似的快门性能绝对是值得褒奖的。

前面说过6fps的拍摄速度让HDR拍摄更加实用。想想看,如果是原先的EOS 5D Mark II,拍摄一组三张曝光不同的照片合成HDR就需要1s左右的时间,机身抖动幅度会增加,风吹叶动也会增加,会影响最终合成照片的锐度和有效像素数。现在仅需要0.5s。

EOS 5D Mark III的快门增加了静音模式。不同于实时取景模式下的静音模式,这是将反光板抬起、快门开阖、反光板落下这几个动作分散,减小了声音和振动叠加。

快门性能的大幅提升是EOS 5D Mark III给我的三大惊喜之一。不过EOS 5D Mark III的快门也不是完全理想的。最典型的问题莫过于EOS 5D Mark III的闪光同步速度依然为1/200s,而非EOS 7D、60D的1/250s。这同时意味着在高速闪光同步下,闪光灯功率输出损失也会大一点点。似乎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虽然EOS 5D Mark III快门时滞(按下快门、反光板抬起、快门开始动作的时间)与EOS 7D类似,黑视时间(按下快门、反光板抬起、快门完成动作、反光板回落的时间)还是要长于EOS 7D。

再次,HDR所需的三次曝光需要反光板三次起落,而不是在一次反光板升降动作中完成。三次反光板动作显然会增加振动,而且HDR显然也不需要分别对焦,不知道Canon有什么特别考虑。

还有,虽然感觉上EOS 5D Mark III的快门振动比EOS 5D Mark II小,但安全快门下的成像锐度似乎并没有提高。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是EOS 5D Mark III的快门实际没有明显减震,只是声音听起来觉得振动更小。撞针对于自己的感觉还是比较信任的,所以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第二就是EOS 5D Mark II的机震很大程度来自于快门关闭瞬间和反光板回落,此时照片已经完成曝光,所以虽然振动大,但对画质的坏影响并没有增加。EOS 5D Mark III减小了这两个振动,但对画质的提高自然也没啥帮助。

八、智能信息光学取景器

EOS 5D Mark III的光学取景器视野率从EOS 5D Mark II的98%提升到了约100%。很多人不觉得这2%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由于取景光路缘故,特别是边角光路复杂,要获得清晰明亮的边缘成像并不仅仅是增加2%的反光板、五棱镜面积而已,需要大幅优化取景器,增加视场。因此100%取景视野一直是中高端机身的象征。从外观克制,同样是0.71x放大倍率,EOS 5D Mark III容纳取景五棱镜的脑袋明显比EOS 5D Mark II大。


为了适应密集对焦系统,EOS 5D Mark III的取景器采用了液晶显示,而非EOS 5D Mark II的蚀刻屏。蚀刻屏会一直显示所有对焦点,通过红色LED照亮合焦或选定点。61个对焦点随时可见是不可想象的,完全遮挡取景画面,必须平时隐藏,目前只能通过液晶方式。当然,蚀刻屏成本低,反映速度快、不受温度影响,会继续在中低端机型上应用下去。

因为是液晶的,取景画面上的信息会比蚀刻屏多现实很多东西。除了复杂的对焦点、区域显示,还可以显示辅助构图的网格线。对焦点本身也可以作为水平仪显示。

此外,液晶面板右下角增加了一个警示标志,根据定义不同提醒摄影者注意当前有特殊的设置。

液晶面板是需要用电的,在拔掉主电池后会暗下去。当然,用电量极低,和电池自放电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不必特意拔出电池省电。

EOS 5D Mark III的液晶屏在与红光照明的配合上不尽如人意。液晶屏会在低亮度下自动发出红光照明,照亮液晶显示的内容。但如果不是低亮度,而只是画面对焦部分偏暗,红光不会亮起。在黑暗的背景下黑色液晶显示也很难被看见。看似红光照明功能只是简单根据环境光做出反应,没有与测光系统分区联动。

取景器底边的绿色LED菜单除了卡和对焦点选择信息以外,还天才的增加了对焦状态指示标志。Servo对焦模式下,合焦指示灯不亮,对焦状态指示会亮起,摄影者终于不需要听声音判断Servo对焦是否在工作了。

另一个大幅改善的部分是使用了EOS 7D的Eg型眼罩,舒适度提高,同时减少了取景器透光对测光的影响。但是旗舰机型的目镜遮挡片没有下方给EOS 5D Mark III,EOS 5D Mark III还是需要背带上的橡胶遮挡片来关闭取景器,这是很麻烦的,尤其对于更换第三方背带的人来说。

九、HDR和多重曝光

(一)HDR

先说HDR。此前Canon的高光色调优先模式旨在让照片高亮度部分出现更多细节,防止出现死白。其原理主要是对图像文件存储数据较多的高光部分做更多的解析,挖掘成像潜力。

HDR不在靠挖潜力了,而通过对同一场景拍摄三张曝光不同的照片,将三张照片上高光、中间调、暗调部分进行合成。这个功能最早由后期处理软件提供,目前早已被很多数码相机、照相手机应用,在EOS 5D Mark III上可以说珊珊来迟。

和其他相机的HDR功能一样,EOS 5D Mark III的HDR可以选择曝光差异级别,可以对三张照片进行对齐操作,防止出现虚影和模糊。EOS 5D Mark III提供了5种HDR效果,用户可以选择三张照片合成时的饱和度、亮度、色调和轮廓。

为什么只能是3张合成HDR呢?首先,提供5张照片的超高动态范围是毫无必要的。其次,HDR其实限制不少,张数越多,对成像影响越大。再次,5张也会让相机的处理时间倍增,让本来就很慢的处理速度更慢。

HDR的限制真的很多,而且目前大家对于HDR拍摄普遍有特效化的误解。如何拍摄HDR更好,只能靠摄影者不断尝试和领悟。

(二)多重曝光

EOS 5D Mark III提供2-9次多重曝光功能,叠加多次曝光的成像。

EOS 5D Mark III的多重曝光实际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功能/控制优先模式,另一种是连拍优先模式。第一种模式下EOS 5D Mark III会对每一次曝光进行单独记录,最终将所有曝光数据合成在一起。这就像咱们用Photoshop后期合成多张照片一样,不同的是EOS 5D Mark III是对曝光原始数据进行合并处理,而不是简单的图像处理。第二种模式下EOS 5D Mark III不再单独存储,而是将每一次曝光所获得的信息直接在处理器中叠加处理,根据最后数据生产照片。这有一点点更接近于原先胶卷的多次曝光。第一种模式下,每一次曝光的都可以被单独保存为一张照片,摄影者也可以在多重曝光过程中查看图像。而第二种模式下则只可能存在最终照片,连拍过程中不能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查看和控制。

和Photoshop合成图像一样,EOS 5D Mark III也提供了对合成照片亮度处理的选项:加法、平均还是亮度。这些是胶片多次曝光做不到的,胶卷曝光只能做加法。

EOS 5D Mark III可以选择存储卡中的某张照片作为多次曝光的第一张,但无法将卡中的多张照片合称为多重曝光文件。这同样是因为EOS 5D Mark III要叠加处理的是后续曝光信息,而不是简单的图像叠加处理。

十、增益型EOS短片功能

在刚刚公布的TIPA 2012大奖中,EOS 5D Mark III获得最佳视频数码单反奖项,这个分类也就是常说的HDSLR。EOS 5D Mark III在视频拍摄上确实也有几项重要提升。

1080p@30fps或720p@60fps都已经显得比较平常,手动曝光控制EOS 5D Mark II后期也都提供。EOS 5D Mark III的升级首先是开始提供IPB和ALL-I两种压缩模式,前者压缩度高,省存储。后者压缩率低但在后期编辑器压力小。

EOS 5D Mark III的当然没有避免短片文件4G的限制,但在达到4G后可以自动连续创建新文件,这就完全解决了问题。短片的最长限制为29分59秒,无论和什么视频器材对比,这个时长都已经是足够的了。

另一项改进在于提供时间码。这个对于普通摄影摄像爱好者可能稍稍陌生,但在专业编辑中就如同绘制地图是确定坐标网格一样。短片因而可以进行精密标准的调教,满足专业视频工作要求。基于时间码,EOS 5D Mark III也提供了丢帧选项。时间码使得EOS 5D Mark III比EOS 5D Mark II更像一部专业视频器材。

EOS 5D Mark III借鉴了EOS-1D X的新设计,速控转盘中间一圈是触感操作的。主旨是在视频拍摄时进行无声操作。触感操作可靠性和效率不如拨盘、转盘,拨盘、转盘不可避免噪声,二者兼备,还是小下了一点成本的。EOS 5D Mark III还出体贴的提供了3.5mm耳机插口,用于拍摄时监听。

EOS 5D Mark III视频上的摩尔纹之类明显减少,应是得益于优化了算法。机内编辑器也提供了短片头尾剪辑功能。

当然,EOS 5D Mark III的视频拍摄更像电影摄影机,自动对焦形同虚设,无法连续自动对焦,没有电动变焦,各项调节也远不如DV灵活,但全画幅视频的冲击力无疑是强大的,EF镜头群带来了DV无法比拟的拍摄效果。我们已经见识过了EOS 5D Mark II拍摄的热门电视剧集,EOS 5D Mark III应该应用的更广泛。

十一、SD和CF双卡存储系统

EOS 5D Mark III支持SD和CF双卡。对于大多数摄影爱好者而言,CF卡毫无优势,SD卡小巧便宜,存储速度也不错。专业人士会告诉你,CF卡就是专业,自带主控制芯片,稳定可靠,百年不坏。撞针也知到SD卡接口是9针, CF卡50针,同样技术水平下,后者最高性能更好。

但SD卡毕竟绝对普及,用的广泛。笔记本很多都带SD卡读卡器,有几个带CF读卡器的?专业摄影者用EOS 5D Mark III去买CF卡,普通摄影爱好者用SD卡,毕竟通用性强多了,价格便宜多了。

EOS 5D Mark III对双卡的存储格式选项非常灵活,用户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爱存哪个、分别存哪个、同时存两个、后一个存完了换另外一个、相互复制啥的,都可以。

不仅存储卡选择方便,存储文件也方便许多。例如EOS 5D Mark III终于能够自定义照片前缀了,而且出厂时给每部相机预设了一个特别的前缀。以前听说有人买相机要调机身号吉利的,不知会不会有强迫症的孩子会想要挑预设前缀吉利的(LOL)。唯独JPEG的画质还是没有开放调整项,只能选择优和普通,无法像旗舰机型那样设定压缩比。

十二、全新软硬操作界面

任何功能的提升都涉及操作界面的升级,其实前面提到很多功能的时候,已经设计操作界面了。这里进一步说明。

(一)按键布局

EOS 5D Mark III毫无疑问集成了Canon小尺寸机身(没有固定的竖排握把)所有人机界面改良。早先很多人说EOS 5D Mark III借用了EOS 7D的按钮布局,其实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EOS 5D Mark III的电源开关不再是以前的三段式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和多用锁分离。Canon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新手对开关的关、锁、开三个档位的误解。我严重更喜欢早先的开关,能用一个开关的分成两个开关总是不爽,当然这是习惯问题。

EOS 5D Mark III引入了60D开始采用的模式转盘锁,只有按下圆心按钮才能选择模式。已经有无数次我在把相机塞进包里的时候,模式转盘被蹭到,转到了错误的位置,我被迫养成了每次先检查模式转盘的习惯。

和60D一样,景深预视按钮被转移到了右手。60D的这个设计比较失败,按钮太小不好按,EOS 5D Mark III做得很大。作为老Canon用户我依然不习惯这个设计,Nikon用户也许会喜欢。

EOS 7D上非常好用的实时取景/视频拍摄模式/开关按钮被引用,当年我就觉得这个工业设计极佳。同样被沿用的还有M-Fn多功能按钮和Q速控按钮。Q速控按钮转移到多功能拨杆和速控转盘区,显然在操作要舒服许多。

与EOS 7D不同的是,EOS 5D Mark III砍掉了无聊的RAW+JPEG图像格式按钮,把图像风格选择和多重曝光、HDR三项功能汇总到一个创意图像按钮,并让INFO按键集成水平仪功能,这些都是明显更便利的改进。

评分按键就是见仁见智了,喜欢在相机上整理照片的会爱死,喜欢在电脑上整理的会觉得完全无用。

还有就是放大缩小操作。原先的机身用机背最右上角两个按键来控制图像缩放,现在改为按下缩放按钮后再通过主控拨盘调整。理论上由于像素很多,反复按按键来缩放画面不如转拨盘方便,不过先按按钮再转拨盘的两步操作总有些不爽,希望以后能习惯。

EOS 5D Mark III的自定义功能按钮与EOS 7D基本类似,可以对8个按键的功能进行调整。这种东西都是自己习惯来设定,我个人推荐2个,一是用拨杆直接选择对焦点,二是把Set键设置ISO感光度。

可能还有一些人不了解,按钮边那些标识,白色的表明该按钮在拍摄时的功能,蓝色则表明在浏览照片时的功能。

EOS 5D Mark III的按键、旋钮都按高可靠度和密封要求调校,新机器用起来手指头比较累。快门按键与旗舰系列和EOS 7D类似,是连续增阻的,所以半按快门的二段感不如EOS 5D Mark II明显,但更灵敏,有些贼。喜不喜欢见仁见智。大转盘触控部分也算灵敏,但别指望想转盘、拨盘操作那么随心所欲。

(二)操作界面

以前EOS机型的菜单都包含拍摄、图像、相机等等几个选项卡,内容多的选项卡可能重复出现几次,而且还可能需要滚屏才能看到所有选项。由于设定增加,EOS 5D Mark III改进的菜单界面。每个选项卡都只出现一次,在每个选项卡下给出几个页面。好处是每个页面的选项都在一屏之内,不用再滚屏,不好的地方是EOS 5D Mark II用主拨盘就可以在9个选项卡之间来回切换,EOS 5D Mark III用主拨盘需要在17个页面之间切换。解决办法是用EOS 5D Mark III的速控键Q切换选项卡,在用主拨盘选页面,当然这就多用了一个操作按键。

在撞针看来,伺服对焦的场景之类其实不用列入单独选项卡,但既然Canon认为EOS 5D Mark III的用户需要这些精细调节功能,我也只能假装自己是那种用户了。

真正让我觉得不够用的是“我的菜单”,这个快速调用功能选项卡只能注册6个设置,怎么看都太少了。

肩屏LCD增加了一些显示项目,例如双存储卡设定、自动对焦选择、手动对焦、自动亮度校正、反光板预升、GPS。最后两项用处一般,前四项可都是防止抓拍时是出错的重要提示,非常必要,值得欢迎。

我能想到的操作界面的进一步改进,应该就是提供触摸屏了。

(三)操作设置

实际操作中,EOS 5D Mark III的一大改进是提供了ISO感光度范围选项,既可以设定手动选择ISO的范围,也可以设定自动ISO范围。多年以来我就一直在反复强调ISO选项非常重要。从40D开始,Canon也在一步一步增强ISO选择功能,EOS 5D Mark III终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EOS 5D Mark III的ISO操作还有个小问题,我自定义set键和主拨盘控制ISO,可以调整ISO数值,但不能调整到ISO自动档。这一点可以理解Canon的考虑,光圈和快门调节也是一样,总不能转到头就变成自动吧。但毕竟ISO是不一样的,我还是希望Canon能提供set键和主拨盘选择自动ISO这个功能。

我也一直在反复强调,应该对自动ISO下的安全快门速度给予用户设置权。因为目前EOS相机程序是按照镜头焦距倒数来确定的安全快门的,这个安全快门速度在高像素大幅面输出时显得过低。这次EOS 5D Mark III很体贴的提供了自动ISO下最低快门速度的选项,我非常受用,可以部分取代安全快门的自定义设置,可惜这个设置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250s。而且实际上我的希望是能够设定安全快门是镜头倒数的几分之一,而不是固定在一个数值上。

把照片风格、多重曝光和HDR放在同一个创意图像按钮下是非常棒的设计。直观、好用、易于联想。但照片风格除了在机背LCD的速控屏幕上,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调到了其他的照片风格又忘记调回来,我已经吃过好几次亏了。多重曝光和HDR功能在肩屏上都有显示,不知道啥时候照片风格能有。

标识出自动亮度优化则解决了我的一个烦恼。打开自动亮度优化选项可以明显减少后期工作量,不过一旦想要拍摄高调、暗调的照片就需要深入菜单检查此选项是否打开。现在终于可以在肩屏上直接看到了。

(四)机内RAW处理

DIGIC 5+处理器无疑为EOS 5D Mark III带来了强大的机内处理能力。而且这是第一次,Canon把同一代处理器分成了普通型和增强型(+)。

处理能力增强表现在很多方面。2230万像素14bit在6fps下产生的数据量明显突破了前代产品的处理极限。高感光度画质的提升,一方面当然得益于CMOS表面微透镜的改进,另一方面也和DIGIC芯片降噪处理能力是分不开的。无论多达9张的多重曝光还是多种选项的HDR,都要求以强大芯片为动力。

EOS 5D Mark III把RAW图像处理功能也搬到了相机里,可以在相机屏幕上进行类似DPP软件的一系列操作,生成JPEG,而且速度不算慢。

应该说,在增加了这个功能之后,EOS 5D Mark III机内的文件整理、图像处理功能均已非常完善,可以免去很多摄影者对笔记本电脑的依赖。摄影者完全可以在拍摄旅途中通过相机完成照片整理、挑选、分类、处理等工作。

十三、卓越的设计和工艺

(一)优化外观与握持

EOS 5D Mark III是抓握起来最不像Canon的Canon相机。历来EOS相机追求圆润,握持感饱满,但想抓稳圆的东东还是挺费劲的。从EOS 7D开始Canon便增加右手握把的突出度。EOS 5D Mark III的握把、中指窝和拇指窝边缘都有明显的起脊,是目前Canon最好的握持设计。非常不Canon风格,但握持非常稳。

此外EOS 5D Mark III也没有提供大家呼吁已久的腕带扣环,只能通过竖排手柄或三脚架孔安装腕带。对于1部1kg重且常常配用L镜头的机身来说,腕带真的非常重要。

EOS 5D Mark III机底部分的厚度明显比EOS 5D Mark II增加,可能是由于装入大对焦系统的缘故。这是EOS 5D Mark III显得比EOS 5D Mark II臃肿的主要地方。

此外,EOS 5D Mark III使用了3:2尺寸的LCD,因而宽度比EOS 5D Mark II大,也就压缩了机背右侧的位置,实际上我觉得这样右手拇指操作更舒服一些。同样,做了边角圆弧设计后,左侧按钮为避开弧面,也稍稍向里挪一点。就像前面说的,景深预视按钮被移位了。如果作为定义为多功能按键使用,用右手操作自然会舒服(左手永远是握持相机的主要支撑手)。不禁又要感慨:习惯问题, Canon操作确实越来越Nikon了,反之亦然。

(而)坚固耐久可靠

EOS 5D Mark III的坚固做工完全脱离了EOS 5D Mark II的玩具级别,非常接近专业的旗舰系列品质,hard as a nail(硬得跟钉子似的)。EOS 5D Mark II饱受诟病的存储卡舱和电池舱舱门松动现象完全不在,EOS 5D Mark III的这两个舱门和机身其他地方一样硬,而且都带弹开簧。面板结合工艺、密封程度和按键密封很明显都是旗舰级水准。镜头与卡口的结合紧密程度也明显强于EOS 5D Mark II。EOS 5D Mark III的三脚架接孔旁边与EOS 7D一样增加了橡皮垫,防滑减震。

个人角度,优秀的工艺和坚实的结构是我非理性喜欢EOS 5D Mark III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每每让我意淫——这玩意就是EOS 3D。

十四、扩展附件

任何一部好机器如果缺少相应的扩展性能,就只能算是半部好机器。

与EOS 5D Mark III一同推出的抢眼货色是Canon的无线电闪光系统。该系统目前只包括600EX-RT闪光灯、ST-E3-RT无线电引闪器、EOS 5D Mark III和EOS-1D X四件,其他机型和闪光灯都不能用,但今后几乎可以肯定会作为Canon的标准闪光系统推广的。

Canon的闪光系统一直并不出众。历来主要品牌的做派都是求稳定、求通用性,对于先进、花哨,存在潜在可靠性问题的东西不太敏感。这一次Canon终于走在了别家的前面,从光脉冲引闪跨入了无线电引闪时代。光脉冲引闪距离有限,不能穿越障碍物,以往佳能用户要想享受无线E-TTL闪光服务常常要投入不少资金到普威之类的第三方产品上去。对于这部分用户,600EX-RT闪光灯、ST-E3-RT无线电引闪器再怎么贵也值。

Canon在600EX-RT上很主动的提供了色彩滤镜和支架。其实也是后知后觉的事情,但总算是有了。

这套系统让我看到了前景,却还不至于让我激动。我没试过600EX-RT,仅从官方介绍看,其闪光功能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SPEEDLITE闪光系统要想超越尼康创意闪光系统,依然有些路要走。

就无线性能来说,Canon也没有一开始就做到极致,小小保守了一下,无线电引闪距离依然只有30m,远不如第三方系统动辄几百米来的过瘾。这依然是出于求稳定、防干扰的“大厂风范”。

有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这套无线电闪光系统和以前的机型、闪光灯兼容吗?是这样的,600EX-RT闪光灯依然拥有以前580EX II的几乎所有功能,也包括光脉冲引闪。所以600EX-RT可以和前的EOS机型、SPEEDLITE闪光灯兼容,建立E-TTL闪光系统。ST-E3-RT则只能用于无线电闪光。

顺便提一下,SPEEDLITE 320EX闪光灯带有LED光源,可以为高清视频拍摄提供照明。作为LED光源,320EX的照度不大(75 lux),对于专业视频来说是聊有胜无的,但至少说明Canon还是考虑到了。


BG-E11是目前为止Canon各型号EOS相机所配电池盒/竖排手柄中设计最好的一个,完全融入了EOS 5D Mark III机身的人机特色,所有按钮、转盘也与机身一样是旗舰级品质的。WFT-E7无线文件传输器则不然。我见识过WFT系列无线文件传输器功能的强大,但WFT-E7的体积重量外形都显得过分无聊,既不像EOS 5D Mark II和EOS 7D的无线文件传输器那样提供竖排手柄功能,也不像旗舰机型的无线文件传输器那样小巧。


Nikon最新推出的D3200配备了WU-1a无线文件传输器,不但极其小巧,而且定价仅仅60美元。我一直认为Wi-Fi化、网络化是近期数码影像产品的必然选择,Canon继续坚持高价无线配件的策略可不讨人喜欢。

GP-E2 GPS信号接收器的特点在于既可以通过热靴链接(仅适用于EOS 5D Mark III和EOS-1D X的热靴),又可以通过USB与相机链接(EOS 7D,或者其他两个机型需要用闪光灯热靴的时候)。除了提供地理位置信息,GP-E还可以根据GPS卫星同步机内时钟、日期。但使用5号电池、体积偏大。

这些附件的价格都不便宜,600EX-RT售价629美元,ST-E3-RT为319美元,BG-E11为349美元,GP-E2为269.95美元,WFT-E7A依然高达849美元。对于这个价格我倒是能理解。接触了一点工业设计、制造之后才会明白为啥山寨产品会便宜那么许多,明白为啥类似的东西成本会相差巨大,而且会更乐于接受高成本。不过中国就是中国,我坚信“物美价廉”的替代品迟早会上市的。

后话

EOS 5D Mark III上市之后遇到些小麻烦,先是随机光盘中的DPP版本对不支持其RAW格式,软件问题好解决,现在的DPP版本已经支持了。随后传出EOS 5D Mark III使用EF200mm f/2L IS USM和EF800mm f/5.6L IS USM的IS功能时会有异响,好在仅此两牛头有问题,大多数人不受影响,坏在这样的问题理应在出厂前发现,在EOS相机和EF镜头良好的兼容记录上抹上了小污点。有消息说Canon的解决方案是调整镜头,咱们拭目以待。随后引起反响较大的是肩屏LCD在极暗的环境下漏光,影响测光值。说实话这本不是问题,因为完全不足以影响任何正常拍摄,但问题被炒起来了,解决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或许很困难。

我不想为Canon说什么好话,但客观地说,EOS 5D Mark III遇到的这些问题不算严重,而且在推向市场前,漏光这种问题在正常的厂家检测中是不可能被发现的。如果真的关注其他机型、镜头,就知道问题也不少,但好机器的缺点就是会比较引人注目。如果Canon要拆机解决肩屏漏光问题,我不确定我会不会把我的EOS 5D Mark III拿去拆开。

可能很多人最关注的是EOS 5D Mark III和它最直接的竞争对手Nikon D800到底孰优孰劣。撞针对于Nikon的理解不算太少,也绝不算多,所以意见不具备代表性、权威性。但如果我现在没有任何器材,要选择一套系统,我估计自己选择EOS 5D Mark III和D800的可能性是52:48。前者的对焦系统吸引我,高ISO值吸引我,后者的高像素吸引我。

我对EOS 5D Mark III当然有不满意的地方,当然希望EOS 5D Mark III能够在功能上更完美更贴近用户需求,Canon肯定希望保持产品的稳定可靠性和操作延续性。摄影器材就是这样在用户和厂家的矛盾博弈中发展的。就EOS 5D Mark III来说,Canon跨出的步子已然很不小,让我满意的地方已经超越了我的期望,这就足够了。(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