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建功立业

 礼博士委员会 2023-05-29 发布于北京

按:《诗说中国》是首部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是为了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诗由国画家杜海峰绘制《建功立业李卫公》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全书365篇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甲申岁读史怀李卫公七律

才谋奇绝出常伦,死到临头志始伸。

君子图强而不息,英雄本色以为人。

平生抱负许家国,奋臂干戈岂顾身。

终老自全千丈节,归来百战已封神。

黄德劲先生诗评:

读彬宇先生怀李卫公七律,初而雄奇,继而苍凉,终于崇仰。雄奇贯日月,苍凉郁胸间,崇仰鉴九天矣!李靖李卫公之谋略才华,武功文治,心志品节,人生行迹,皆是中国历史上一等一的人物,极富传奇性。而彬宇先生诗概括精准,意蕴深厚,若托塔李天王,“归来百战已封神”,追慕遐思之情,不绝如缕焉!

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冬,做完年终总结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御书房准备了一次宴会,请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喝酒聊天。在座的人除了李世民,依次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李靖、侍中王珪、中书令温彦博、秘书监魏徵(参预朝政)、检校吏部尚书兼户部尚书戴胄(参预朝政)。看着面前六位本事都挺大的宰臣,李世民出了个题目给王珪(字叔玠):

叔玠,朕久闻你精通识辨英才,又很健谈,房玄龄以下宰臣,望你详加品评,且要将自己与他们相比,如何?

王珪略一沉吟,就开始点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议奏周全,办事公允,臣不如彦博;耻君不明,忠言谏争,臣不如魏徵;处治繁务,任劳任怨,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相对于诸公,亦有微长。

李世民当场表扬王珪说得精准。五位宰臣都暗服其论。

虽然,这六位宰臣都有自身的特长,但若论才兼文武的却只有李靖一人。(《智谋观止》第十九章)

才谋奇绝命不绝

“才谋奇绝出常伦,死到临头志始伸。”诗句起首,便点出了李靖人生的两大特点:才谋奇绝,死里求生。

《旧唐书》: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诠,隋赵郡守。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历驾部员外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新唐书》: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 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 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 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

新旧唐书的叙述大致相同,《旧唐书》更详尽些。两个唐书在作者、体例、卷数、内容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均为“二十四史”之一。

从史书可以看出,第一,李靖出身并不低,父祖皆为官。属于“官三代”或是官宦世家,“历代簪缨”;第二,李靖是个大帅哥,高大魁梧,仪表堂堂,绝对明星范儿;第三,李靖早就“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自家有才,高人认可。韩擒虎、杨素、牛弘等,都是当时的牛人,众口一词认为李靖的军事才略直追孙吴。有此“风评”,实属不易,可见李靖天之骄子的实力。

更有“或许可以说是我国武侠小说的鼻祖……”(金庸语)之《虬髯客传》,将李靖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流传久远,深入人心。《虬髯客传》为唐代传奇小说,收录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三,唐末杜光庭创作,成功塑造了“风尘三侠”——李靖、红拂、虬髯客。美人豪客,为民为国;笑傲风尘,载酒载歌。谨录全文如下:

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杨素守西京。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一日,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献奇策。素亦踞见。公前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素敛容而起,谢公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

当公之骋辩也,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公具以对。妓诵而去。

公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公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公问:“谁?”曰:“妾,杨家之红拂妓也。”公遽延入。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素面画衣而拜。公惊答拜。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公曰:“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公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屦。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将归太原。

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刷马。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敛衽前问其姓。卧客答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第几,曰:“第三。”因问妹第几,曰:“最长。”遂喜曰:“今多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公骤拜之。遂环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公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食竟,余肉乱切送驴前食之,甚速。客曰:“观李郎之行,贫士也。何以致斯异人?”曰:“靖虽贫,亦有心者焉。他人见问,故不言。兄之问,则不隐耳。”具言其由。曰:“然则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然,吾故〔疑〕非君所致也。”曰:“有酒乎?”曰:“主人西,则酒肆也。”公取酒一斗。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曰:“不敢。”于是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又曰:“观李郎仪形器宇,真丈夫也。亦闻太原有异人乎?”曰:“尝识一人,愚谓之真人也。其余,将帅而已。”曰:“何姓?”曰:“靖之同姓。”曰:“年几?”曰:“仅二十。”曰:“今何为?”曰:“州将之子。”曰:“似矣。亦须见之。李郎能致吾一见乎?”曰:“靖之友刘文静者,与之狎。因文静见之可也。然兄何为?”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使访之。李郎明发,何日到太原?”靖计之日,曰:“达之明日,日方曙,候我于汾阳桥。”言讫,乘驴而去,其行若飞,回顾已失。公与张氏且惊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无畏。”促鞭而行。

及期,入太原。果复相见。大喜,偕诣刘氏。诈谓文静曰:“以善相者思见郎君,请迎之。”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虬髯默居末坐,见之心死。饮数杯,招靖曰:“真天子也!”公以告刘,刘益喜,自负。既出,而虬髯曰:“吾得十八九矣。然须道兄见。李郎宜与一妹复入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下。下有此驴及瘦驴,即我与道兄俱在其上矣。到即登焉。”又别而去。公与张氏复应之。

及期访焉,宛见二乘。揽衣登楼,虬髯与一道士方对饮,见公惊喜,召坐。围饮十数巡,曰:“楼下柜中有钱十万。择一深隐处驻一妹。某日复会我于汾阳桥。”如期至,即道士与虬髯已到矣。俱谒文静,时方弈棋,揖而话心焉。文静飞书迎文皇看棋。道士对弈,虬髯与公傍侍焉。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弈而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为念。”因共入京。虬髯曰:“计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嗟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乃一小版门子。扣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婢四十人,罗列廷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箱中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纱帽裼裘而来,亦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盖亦天人耳。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似从天降,非人间之曲。食毕,行酒。家人自东堂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欲于此世界求事,当龙战三二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其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

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也。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虬髯客传 》)

“风尘三侠”,皆奇人也。“虬髯客”或许不存,“李卫公”却是实有。其甫一出道,便如张良之伏击秦皇,管仲之箭射小白,气象不同。《旧唐书》:

大业末, 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隋炀帝大业(605-618年)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此时,李靖在太原留守李渊手下任马邑郡丞,随李渊征战突厥。他发现李渊跟突厥作战只是借口,真实意图是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便知其有逐鹿中原之心,于是假扮成囚徒,前往江都找隋炀帝告发。但才走到长安,关中已经大乱,道路阻塞而无法续行。不久,李渊从太原起兵,攻克长安,抓住了李靖,要将他当作背主弃义之人斩首。生命垂危之际,李靖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驱除暴乱,你不想成就大事,却要以私怨斩壮士吗?!”一语点醒梦中人,李渊为其言所动,李世民则尤其欣赏李靖的才气胆识,李靖因而获释,不久便被李世民召入幕府,从此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李靖能够及时发现李渊图谋,可谓有识也;化身囚徒而欲报国,可谓有智也;屠刀在首而能沉着自救,可谓有勇也!“才谋奇绝出常伦,死到临头志始伸。”如此智勇双全之士,又岂会久居人下?

英雄本色奋干戈

李靖的功成名就,全由浴血奋战而来。一步三阶,阶阶向上;一唱三叹,叹叹惊心。“君子图强而不息,英雄本色以为人。平生抱负许家国,奋臂干戈岂顾身。” 其间充分展示了一名优秀将帅的军事天才,图强不息,以身许国,英雄本色,奋臂干戈。战神出世,胜负皆操之于我!

简略而言,李靖扬名于平定萧铣,成名于降服辅公祏,登顶于铲灭东突厥,封神于远征吐谷浑。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与李孝恭一起出击割据荆州的萧铣。时值秋天,江水暴涨,三峡一带水流湍急,行舟困难,萧铣就此认为李唐王朝不可能选择这个时间出兵,竟然未作防范。

萧铣是这样认为的,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李靖不这么认为。

在李靖的坚持下,唐军顺着湍急的江流顺流而下,这下轮到萧铣傻眼了,此前他为了防止手下的将军拥兵作乱,已经将大部分部队遣散到各地,眼下能用来守荆州城的只有几万人而已。

李靖从长江上游逐渐逼近萧铣,在萧铣布重兵防守的夷陵,李靖的军队斩首以及溺死敌兵上万人,同时缴获四百多艘战船。

如何处理这些战船呢?

一些将领建议原地保存,万一战事不利,可以利用这些战船往上游跑(下游是萧铣的势力范围)。

李靖笑了,往上游跑?你划船的速度比得过湍急的江水吗?

所有战船一条不留,全部放到下游去!

李靖的空船计果然奏效,这些战船顺流漂到下游,沿途集结的萧铣的军队看到空空荡荡的战船果然产生了疑惑,集结的军队走到半路不敢走了,他们怀疑荆州已经失守了,他们即便赶到也只是炮灰。

遭遇李靖这样的对手,萧铣只能自认倒霉。不久,萧铣宣布投降,南方各州县随之跟着投降。讨平萧铣之后,李靖又和李孝恭一起讨平了在安徽、江苏、浙江一带活动的辅公祏,唐朝版图进一步扩大。

南方平定之后,李渊又将李靖调到了北方。武德八年,突厥犯边,唐朝诸军接战不利,唯独李靖全建制返回,由此李靖在朝中的地位节节攀升,那个曾经要砍掉他首级的皇帝李渊已经完全成了他的粉丝。

让李靖步入名将之巅的一战是贞观三年到四年对东突厥的灭国之战,这一战打掉了唐朝建国以来十几年的耻辱,也打出了唐朝的大国国威。

李靖以三千骑兵攻破东突厥的定襄城(今和林格尔县),在这里他有了意外的收获,他找到了隋炀帝的萧皇后以及隋炀帝硕果仅存的孙子杨政道。李靖安排属下将二人送回长安,后来萧皇后与杨政道都在唐朝颐养天年,得以善终。定襄一战让东突厥人闻风丧胆,东突厥颉利可汗连忙给李世民上表示弱,请求归附。

突厥颉利可汗不意靖猝至,大惊曰:“唐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一日数惊,乃徙牙于碛口。李靖又派间谍离间其部众,颉利心腹大将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与其孙杨政道降唐。

这是唐朝与东突厥交往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晋阳起兵开始,李唐王朝一直向东突厥示弱,李世民即位之初,东突厥更是咄咄逼人地逼近长安,逼迫李世民腾空府库贿赂东突厥,才换来渭水盟誓突厥退兵,现在形势被李靖逆转过来了。

不过,东突厥示弱是真是假呢?李世民看明白了,李靖也看明白了,东突厥的示弱其实是假,只不过想暂时躲过李靖的兵锋。

李世民派出安抚使节前往东突厥,李靖却看出了安抚之后的一步棋,李世民的安抚只是面子上的,里子上的,还是需要李靖彻底解决东突厥这个心腹大患。

就在安抚使节进入东突厥大营后,李靖与李勣兵分两路,连夜行军,在东突厥人以为诈降成功时,李靖突然从天而降,这一战让颉利可汗一败涂地。

东突厥颉利可汗靠自己的千里马逃出了李靖的包围圈,他试图穿过浩瀚沙漠,找一个地方休养生息,然而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因为李靖已经安排李勣挡在他的必经之路上,想过去,问问手中的家伙答不答应。颉利可汗只能掉转马头,往西方逃出,不久还是被唐军生擒。在颉利可汗之后,突利可汗也正式向唐朝投降,东突厥至此被李靖打至灭国。

自隋朝以来,突厥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灭亡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渊与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唐朝的疆域大为扩展,得以“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李世民为此大赦天下,连续五日举宴庆祝。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把李世民及贵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李渊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四年后,李靖63岁,再一次主动请缨,挂帅亲征吐谷浑,最终将骚扰唐朝多年的吐谷浑灭国。

顷之,吐谷浑寇边。帝谓侍臣曰:“靖能复起为帅乎?”靖往见房玄龄,曰:“吾虽老,尚堪一行。”帝喜,以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城王道宗、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五总管兵皆属。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非川。 诸将议,春草未芽,马弱不可战。靖决策深入,遂逾积石山。大战数十,多所杀获,残其国,国人多降,吐谷浑伏允愁蹙自经死。靖更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

吐谷浑进犯凉州,李世民自然想到了李靖,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惜足疾未愈。而这位年逾花甲的将军一听到朝廷将远征吐谷浑的消息,顿时精神抖擞,顾不上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请求挂帅远征。李世民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

李靖赴任之时,正值寒冬腊月。他一路踏着冰雪,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翌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在今青海天峻)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狡诈的吐谷浑伏允可汗一面往西败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烧光,以断绝唐军马草。干草已被烧光,春草尚未萌生,诸将大都认为战马瘦弱,不可长途追击。侯君集认为吐谷浑已“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决定不给敌人喘息之机。于是兵分两路:

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进发。李靖亲自率领的北路军进展顺利。不几天,其部将薛孤儿于曼头山(今属青海)击败吐谷浑军,杀其名王,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食。接着李靖的主力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败吐谷浑军。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深入荒漠二千余里,克服了种种困难,长途奔袭,到了五月,终于在乌海(今青海兴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败其军,俘获了其名王。薛万均等于赤海击败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李靖都督各军继续进击,又连战告捷。李大亮军于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获其名王二十人。部将执失思力也在居茹川击败吐谷浑军。唐军乘胜进军,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将契苾何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只),并俘虏了其妻子。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部下纷纷离散。不久,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

至此,李靖作为战神,达到人生最顶峰,功高盖世,所向披靡。

“功高盖世”四字之后,藏着多少铁血干戈,奇志神谋呢?看一看历次大战之后,作为一家之主的帝王评价及封赏就知道了——

(平定萧辅后)帝叹曰:“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白、卫、霍何以加!”

(铲灭东突厥时)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谓侍臣曰: “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

帝曰:“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征服吐谷浑后)十一年,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仍 令代袭,例竟不行。十四年,靖妻卒,有诏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十七年,诏图画靖及赵郡王孝恭等二十 四人于凌烟阁。十八年,帝幸其第问疾,仍赐绢五百匹,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十四年,李靖已经69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李靖垂垂老矣。

这一年李靖的妻子去世了,李世民意识到,该是给李靖准备陵墓的时候了。古代给贵族提前准备陵墓并不是忌讳的事情,连皇帝都提前准备。

李世民下令,按照卫青、霍去病的标准,为李靖修一座陵墓,这座陵墓外形像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以此彰显李靖的赫赫战功。贞观十九年,74岁的李靖还想做最后一次远征——高句丽。

李世民在征高句丽之前,曾经与李靖有一次对话。

李世民谓曰:“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句丽未服,公意如何?”

李靖对曰:“臣往者凭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

略显遗憾的是,这一次李世民没有同意,毕竟李靖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后来这次远征以失败告终,李靖因为年老没有出征,倒是无意之中保全了百战胜将的光环,或许这也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部分内容据《李靖:完美战将》)

封神自有千丈节

可以说,李靖的一生,自从加入李唐王朝,脑袋便一直挂在腰上,随时都有搬家的危险。这其中有身处前线的刀光剑影,但更多的还是“功高震主”带来的王朝内部的妒火与统治者难以言说的猜忌。因此也愈加让人崇敬的是,李靖以自己的“沉厚谦谨”,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不仅得以善终,而且荣登神坛,成为后人眼中的“托塔李天王”。正如彬宇先生诗言,“终老自全千丈节,归来百战已封神。”

笼罩在李靖身上的魅影,从他决定举报李渊的那一刻,就没有离开过,时不时便会在最高层的内心深处沉渣泛起,涌出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让李靖百口莫辩,死里求生。梳理一下新旧唐书的记载,便知道李靖这一辈子有多难。

战萧铣时: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绍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会开州蛮首冉肇则反,率众寇夔州,赵郡王孝恭与战,不利。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后又要险设伏,临阵斩肇则,俘获五千余人。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 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进军稍微迟缓了,便怀疑有异心,要让人斩了他。打了胜仗,才假惺惺说:使功不如使过。同时强调:你不用担心了,过去的恩怨不提了。李靖此时已经50岁了,这样的话能信吗?

好不容易打败突厥后:御史大夫温彦博害其功,谮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太宗大加责让,靖顿首谢。久之,太宗谓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诏加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真食邑通前五百户。未几,太宗谓靖曰:“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

御史大夫温彦博(据《旧唐书》,《新唐书》为萧瑀)劾奏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李世民大加责备,李靖叩首谢罪。过了好久,李世民对李靖说:“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可是隋朝不予奖赏,反而因罪被杀。朕不这样,朕会赦免你的罪,而记录你的功勋。”于是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实封食邑(达到五百户)。最有意思的是不久之后李世民“掏心窝子”的一段话:

“以前有人诽谤你,现在朕已经明白了真相,你千万不要把这事放在心里。”再赐绢二千匹。

一句话:不好意思,我误会你了,别介意哈!

不知道此时李靖的心里,有千万只什么飞过?

击败吐谷浑时:甑生军繇盐泽道后期,靖簿责之。既归而憾,与广州长史唐奉义告靖谋反,有司按验无状,甑生等以诬罔论。靖乃阖门自守,宾客亲戚一谢遣。

已近古稀之年,费九牛二虎之力打了胜仗,结果同事公报私仇,诬告自家谋反。虽然查清楚了,但也让李靖的心凉到了脚后跟,从此“阖门自守”,即便亲戚朋友,也统统不见,再不出门了。

其实以李靖的智慧,早就临深履薄,战战兢兢了。《新唐书》载: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欲成公美,为一代法,不可不听。”乃授检校特进,就第,赐物段千,尚乘马二,禄赐、国官、府佐皆勿废。若疾少间,三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加赐灵寿杖。

做了尚书右仆射的李靖,地位仅次于左丞相房玄龄,地位够崇高的了。但是每到上朝议事的时候,便“呆若木鸡”,口吃结巴了。干了四年的宰相,李靖正式上表辞官。这在朝中引起了震动。李靖虽然已经六十四岁,但身体很好,精力旺盛,处理政务也无差池。李世民不准,李靖便写出言辞恳切的《乞解职表》,并称自己有足疾,要求退隐。深通帝王心术的李世民,此时借中书侍郎岑文本之口表明了心迹:

古往今来富贵而知足的很少,你既然这么知趣,主动引退,我也很想成全你的美名。随后一堆赏赐,还专门给了他一个拐杖,明显就是让他去养老。

如此状态下的李靖,又怎么可能不知进退,让自己身陷危地呢?李靖的心里跟明镜似的。有一则故事,可以看出李靖的“洞幽烛微”:

在李靖打突厥大获全胜之后,找李勣深谈了一次。李勣认为,这样的功劳,恩师肯定是要出将入相,而自己作为副帅,是兵部尚书的最佳人选。李靖却告诉他,第一,功高震主者危,不仅皇帝忌惮,大臣们也妒忌,所以马上要做的事就是交出兵权,特别是把他训习的精锐部队尽数交回十二卫,上表辞官;第二,李勣也当不上兵部尚书,因为侯君集没有参加北伐,一直在告他们的黑状,皇帝不仅不会让李勣当兵部尚书,还有可能降他的职。李勣心头不服,但他一向尊敬李靖,就以老父亲病重需要照顾为由上表辞官。果然不出李靖所料,李世民根本不让李勣回朝,批准他先回乡尽孝,再到并州担任都督府长史。注意,李勣在北伐前是并州都督,现在立了大功,反而降职使用。李勣心头那个苦啊,不明白是为什么,李靖告诉他,这是皇帝在考验他,北伐灭掉了一个大国,皇帝对正副元帅都不封赏,其他的将领就更不用说什么了。这是帝王之术。

李勣乖乖地交了兵权回家看老父亲去了,此后乖乖地干了十多年的并州都督府长史:李靖则独自一人骑马回长安,等待他的不是封赏,而是审判。(如上述)

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 鼓吹,陪葬昭陵,谥日景武。

李靖病重时,李世民曾经去看他,痛哭流涕表达关心。

公元649年,李靖病逝,享年78岁。李世民下诏让李靖陪葬昭陵,谥号“景武”,并将坟墓修筑成铁山、积石山的形状,以纪念他平定突厥、吐谷浑的丰功伟绩。一代战神终得善终。

历史十分耐人寻味的是,数月之后,李世民驾崩,享年51岁。

李靖一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为大唐的统一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兵学造诣极高。他创造的“七军六花阵”,对后世军事家,特别是岳飞、戚继光等名将产生了重要影响。可惜除《李卫公问对》和《卫公兵法》外,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亡佚。

《李卫公问对》是一部记录唐太宗与李靖讨论军事问题的箸作,共三卷,约一万三千余字,九十八个问答。内容涉及阵法、训练、军制、作战等若干问题,特别是书中关于奇正之法的论述更是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他在书中说:“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可谓善知兵者。此书与《孙子兵法》等七部兵书一起在宋代列入了《武经七书》,成为后代学习兵学的重要教材。

李靖以其超绝的才能,任劳任怨的品质,赢得了当下,也赢得了未来,使其封神,成为必然。“国家人文历史”在《大唐名将李靖,为什么乱入殷商“封神榜”?》一文中写道:

在明清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中,都会提到一个人物——托塔天王李靖。故事中,凡间的他,家住陈唐关,是商朝纣王四大总兵之一。后来,他协助武王克殷有功,位列仙班,被升为托塔天王,成为一名天宫武神。我们印象中的他,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着实威风。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李靖不是商朝陈唐关总兵,实际上,殷商也并不存在“总兵”一职,他的真实身份是大唐开国名将。

大唐将军李靖为何成为商朝托塔天王的原型?他又是如何实现这种跨越朝代、跨越身份的转化?

…… ……

鉴于李靖对大唐立下的赫赫战功,生前他被唐太宗封为卫国公。贞观十七年(643),他又被请进凌烟阁,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八位。死后,李靖又被请进武庙,与白起等其他名将一起,成为著名的“武庙十哲”,真正列于国家祀典中,关羽、张飞等人屈居其次。明朝时,李靖又被明太祖列入古今功臣三十七人之中,配享历代帝王庙。

由于得到历代王朝的承认,祭祀李靖的民间祠庙得到蓬勃发展。根据有关县志及相关史料记载,唐末五代时,民间已经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李靖庙宇,李靖作为这些庙宇的主神,开始被赋予“掌管天气”的能力,有了“神”的色彩。

李靖军事能力卓越,曾率军西破吐谷浑,这和佛教毗沙门天王助唐军战于西北一事极为相似。另外,李靖已经受到官方和民间双重祭拜,且升为道教神仙,因此,人们很容易将已经初步“神化”的李靖与毗沙门天王联系起来。

而“毗沙门托塔李天王”名号的产生,则标志着毗沙门天王与李靖渊源的开始。

介绍托塔李天王的元话本小说《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中,“鬼谷下山”一卷有云:“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杀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

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提到,毗沙门天王姓李,哪吒是毗沙门下李天王之子。此时的李天王,还不是李靖。明代时,基于元代资料编成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介绍哪吒时,已明确指出他“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值得一提的是,世人皆知哪吒是托塔李天王之子,殊不知,先有天王之子哪吒,后有托塔天王李靖。早在唐代的《毗沙门仪轨》中,哪吒便是毗沙门天王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毗沙门护法真言》中,哪吒又成了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开天传信记》中也说他是“毗沙王之子”。

元明之际,哪吒身份的转换也对应说明了李靖不仅正式成为托塔李天王,而且代替了毗沙门天王,成为哪吒的父亲。另外,由来已久的毗沙门天王与哪吒父子恩怨以及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佛教故事,也被嫁接到李靖和哪吒的父子冲突的情节之中。

毗沙门天王的形象,无论其外表仪态还是家人设定,都对神化后的李靖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一定意义上,与其说唐朝名将李靖是托塔天王的原型,不如说毗沙门天王是托塔天王的原型。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出现,正是毗沙门宗教文化和本土文明结合的产物,是本土化的一大见证。

到了明代,吴承恩结合历代民间传说编写《西游记》,使得李靖以托塔天王的身份,有了完整版本的神话故事。此后,另一部小说《封神演义》在《西游记》的基础上再次丰富了李靖的故事,使托塔天王李靖作为哪吒父亲的人物形象广为流传。同时,由于《封神演义》描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为了配合故事背景,李靖便被赋予商朝陈唐关总兵的身份。

从大唐名将李靖到托塔李天王,背后既有真实的历史功绩,有官方和民间祭祀,有宗教融合,有文学艺术加工和创作,也有坊间百姓的想象和口耳相传,各种因素融合,塑造出了如今我们熟悉的“托塔天王李靖”。

“终老自全千丈节,归来百战已封神。”封神的李靖,从濒死开始,将一身的本领,交给了战争,交给了国家,交给了李唐王朝。他高傲到天际,是战场上一意孤行攻无不克的绝对的王者;他卑微到泥土,是政坛上被人呼来唤去饱受凌辱的低调的弱者。然而他是战神,是智者,是以儒立身,以道谋世,虽未善始却得善终的本色英雄。欲谋功而立名者,当读读彬宇先生诗;欲谋身而全终者,更应当读读彬宇先生诗!

张红星教授注:

才谋:才能和谋略。宋·范仲淹《依韵酬益利钤辖马端左藏》:“滥登清显遇公朝,岂有才谋可致尧。”

常伦:常序;常类。晋·左思《魏都赋》:“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踰侈。”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嵇中散》:“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明·宋濂《新注楞伽经后序》:“唯柏庭法师善月依天台教旨,著为通义,敻然绝出常伦。”

顾身:谓顾及身体。元·张翥《感兴》诗:“从来豪杰愿风尘,奋臂干戈肯顾身?”

自全:保全自己。《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旧唐书‧李密传》: “若前不据关,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若军事一兴,横敛随作,民穷而无告,其势不为大盗,无以自全。”

——————————————————————

《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仪叁百图》为廖彬宇先生古体诗集,《礼记》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彬宇先生汇集历年吟咏往圣先贤及其事迹的古体诗365首,透过圣贤事迹来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发扬礼乐文明。该文献简单易记,大雅斯文,使圣贤精神能够让人口耳相传,深入人心。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血之作。既是歌颂古今贤哲,致敬圣贤,也是献礼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