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有“小叶片”的白毫银针,是不是白牡丹假冒的?真相来了

 小陈茶事 2023-05-29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天的热搜榜,都离不开流量明星。

今天是xxx结婚,明天又是xxx离婚。

有些名字,村姑陈甚至闻所未闻。

看来,在流量明星和粉丝经济当道的年代,偶尔跟不上时代,也是正常的。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红是非多”吧。

人红了可能真的会变。

但我没红过,所以无法切身体会。

但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个圈子里,就像牛顿定律一样牢不可破。

放眼茶圈,白茶火了以后,也是如此。

特别是白毫银针,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到如今迅速崛起,风靡茶桌。

当世人开始渐渐了解到它的养分足,它的价值高,它的鲜香醇爽以后,销量便一路上涨。

连续几年,都出现了新茶友狂砸银子想喝懂白毫银针之势。

最近这段时间,也有很多茶友来咨询村姑陈。

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已经买到了,来鉴茶。

有一些是还在观望,常常拿着不同样貌的“白毫银针”来问,这茶如何,能买吗?值这个价钱吗?……

说实话,除了少部分之外,大多数时候,心里是凉凉的。

因为那些茶,一看,就不是白毫银针。

也只有那些有经验的人,才会发现猫腻,而在不熟悉白茶的人眼中,就傻傻分不清了。

《2》

有一类茶,最容易让新茶友上当。

看上去,芽头又细又长,从头到尾都是直的,很符合“针”的外形。

同时,几乎全是芽头,没有小叶壳,或者小叶壳非常非常少。

乍一看,确实很像白毫银针。

甚至于,还比那些带小叶壳的白毫银针,看起来更高级。

然而,真正的福鼎白毫银针,并不是只有一根光秃秃的芽头。

人家的标准长相,应该是“一旗一枪”。

枪,代表的是中间的那根“针”,胖鼓鼓的、饱满、紧结的芽头。

旗,则是芽头旁边,起到保护作用的小叶壳。

当白毫银针还处于生长阶段,这个小叶壳,是紧贴着芽头的。

为它遮风挡雨,防寒保暖,等于是半件衣服。

就像现在的明星旁边,通常都会跟着一个小助理,下雨了要撑伞,太晒了也要撑伞。

脱妆了要帮忙补妆,渴了要及时端水,饿了要及时买饭……

每天都背着一个硕大的背包,宛如一个百宝箱,随时能从里面掏出对方需要的东西。

这样一位合格的助理,才能成为大明星背后的坚实力量。

同理,对于白毫银针的芽头来说,小叶壳也是身体不可缺少的部分。

若是被新茶友看到了,可能会误以为这模样标准的白毫银针,是白牡丹。

因为在国标中,白牡丹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一、二叶。

而白毫银针,则是以单芽为原料。

按照这个逻辑,有叶片的,不就是白牡丹吗?白毫银针不应该是只有芽头吗?

非也,非也。

单芽,不等于独芽,只限定了白毫银针不能有叶片。

之所以叫“小叶壳”,顾名思义,意思是它像笋壳那样包裹着芽头。

从植物学的形态上来看,小叶壳还没有彻底地舒展开来,不像白牡丹和寿眉身上的叶片那样。

因此,小叶壳并不等于真正的叶片。

只不过,制作完成以后的白毫银针,经过了萎凋和干燥以后,含水量大大降低。

有的小叶壳,便不再紧紧贴合着芽头,而是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仿佛在芽头的旁边,又长出了一根多余的“手臂”。

于是乎,便让大家产生了一种错觉,误认为白毫银针是一芽一叶的。

想必看完以上的解释,就能让很多新茶友解开心中深藏已久的疑问了。

《3》

为什么有些白毫银针,没有小叶壳,只有芽头?

那是因为,有些商家,为了某些特殊目的,把本不是白毫银针或者品相不够标准的白毫银针收过来,再人为剥掉了叶片。

剥掉叶片以后,就只剩下中间的芽头了。

没有护旗,看起来细瘦,一颗颗孤零零的芽头。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种“白毫银针”等级很高。

相应地,就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它。

殊不知,是自己看走了眼,一下跳进了冒牌货的陷阱里。

这类人为剥出来的“白毫银针”,最常见的,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用尾针的原料制成。

尾针,就是在白毫银针采摘末期,生长出来的芽。

彼时,头采米针的时期已经早就结束了,它们个头小巧,营养物质充足,茶农们争分夺秒地采下来。

中期的白毫银针也采摘完毕了,就是那种品相最标准的白毫银针。

芽针肥壮,胖胖的,壮壮的,捏起来硬挺结实,中间可以剥开5-7层。

至于尾期的白毫银针,此时小叶壳已经长大了,变成了叶片。

所以,这种芽就没有护旗了,只剩下一颗单独的芽头。

光从外表上看,的确很漂亮,像是等级很高的样子。

不过,从植物生长规律也能知道,到了尾期以后,茶树的能量就会渐渐分去发育叶片,芽头的内质则比较欠缺。

故而,用尾针制成的白毫银针,只占了一个“漂亮”而已。

不论是风味还是营养价值,都跟头期和中期的针,难以媲美。

第二种,是用牡丹王的原料制成。

牡丹王,也就是“特级白牡丹”。

在白牡丹这个品类当中,牡丹王是等级最高,也是最接近白毫银针的。

因为它们俩的采摘时间很接近,基本上是前后脚,甚至有些时候,二者会同时生长在茶树上。

所以,牡丹王就拥有了近似白毫银针的外观、香气和滋味。

不过,牡丹王毕竟还是属于白牡丹,价格和真正的白毫银针,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有些商家正是为了卖出更高的价格,便把牡丹王的叶片剥掉,留下芽头。

失去了完整结构的牡丹王,顺便也丧失了叶片当中的养分,被迫成为了冒充白毫银针的西贝货。

并且,把牡丹王的茶青买回去,又经历了一遍剥针,影响了正常制茶的进度,必定会损耗品质。

你想,剥针要经过人手,导致芽头身上的白毫,有一部分脱落。

并且,人手里的热量,也会再次影响到茶青。

种种原因加起来,导致茶青的天然养分损耗,泡出来的香气和滋味,不如真正的白毫银针那般鲜香醇爽。

故,除非是外地的茶青,或者某些产区环境比较差的地方,才会舍得这样做。

为了卖相,牺牲养分,无异于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

李鬼遇到了李逵,假的遇到真的,必然露出原形。

福鼎的白毫银针,必定是一旗一枪。

只要枪,不要旗,那是根本无法成立的。

倘若不相信,各位可以等到明年春茶季的时候,亲眼上山看一看。

看看茶农们的竹篓里,那些清香扑鼻的白毫银针茶青,是否为一旗一枪。

再看看,是否采下来后,需要进行人为的剥针。

若真是如此,白毫银针的产量,将会一低再低。

各位喝到白毫银针的机会,也就一降再降。

所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真实的白毫银针究竟是什么模样,亲自看一眼,不就知道了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