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缘际会:当回邮商很难忘

 中土闲鹤堂 2023-05-30 发布于河南
本人作为一个算是资深的集邮者,因缘际会做了一回邮商,现在回想旧事,依然有许多酸甜苦辣的感触。
在那段时间里,在邮人面前我认为我是邮商,在邮商面前我又总被认为是邮人,经年累月,我的身份和定位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我自己也模棱两可,好在结识了数十上百位邮人与邮商,并蒙受了他们的指教、协助和帮助,这正是最大收获。
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集邮家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好邮商,但一个好邮商应该也必须是一个有丰富邮识的人。仅就生意而言,一个邮商没有一双慧眼,很可能与一些珍邮擦肩而过,在邮市上也难免有时会错失良机,也很少能够使一些学富五车为组编邮集而消化大量邮品的邮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即客户,这也是集邮重邮品交换更重邮识交流的特性所决定的。

编号邮票纪念封
同时,邮商也离不开集邮者,普通集邮者不仅可以成为邮商的常客,还可以在邮市上摊位前烘托人气。专业集邮者则是邮商的“金库”,他们往往为寻求一件编纂邮集急需的邮品不惜花费重金,如此邮商也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实际上,在集邮界,有不少集邮者与邮商成为终生的朋友,大家见面,幸会的是邮友,讲求的是邮谊。
在国外时我做过一个时期的邮刊,同时收购了相当数量的邮品。回国后本打算靠这些够数量的邮品发点儿小财,至少维持一段生计,换句话说,当邮商是“蓄谋已久”的。遗憾的是在国外时主要靠网上的信息了解国内的邮市行情,哪里晓得网上的跟邮市里的或邮人所需要的差得实在太远,带回国的几箱子邮品大部分不对路,赔钱是没跑,但没有想到会赔那么多。

集邮市场
就营销外邮来说,到中国主要城市的邮市走上一趟,会发现经营外国邮品的邮商屈指可数,即便是挂牌摊位其可供销售的品种也不够齐全,这不正常,与中国这样一个泱泱集邮大国的国际地位难以相符,对邮人集藏外邮,特别是组编邮集者搜求素材实有不便。随着专题集邮、极限集邮的兴起,这方面的缺陷会更加明显。
当然,国有国情。按照当时的相关规定,外邮由国营公司专营。实际上国营公司主要经营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联合国邮品和一些与国内外重要活动相关的邮品,而邮人更多的还是从民间营销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外邮。

敦煌壁画-供养人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外邮市场的存在和邮人对外邮的需求。资料表明,中国集邮家的素质和整体水平并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集邮家很少能够在国际集邮展览上获得大奖,究其主要原因是邮品的丰富性不够。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集邮家相继在国际邮展中获得一系列大奖,其深层次的缘由就是集邮家们借着国门的洞开,拓宽了包括珍罕邮品在内的各类邮品的收集渠道,在邮品量的占有和质的提高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这是集邮界的共识。

未发行《锦鲤》邮票小版张
就此说来,邮商经销外邮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不仅可以作为国营公司的补充开发外邮市场,还应该在为邮人提供专题邮品等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应该承认,在集邮市场处在世界性的低迷现状下,本来就冷清的中国外邮生意会更加难做,但是,只要作为第一收藏的集邮存在,只要邮人有需求,就会有生意。
在某种意义上说,鉴于外邮难以跻身于邮品市场炒作,使得邮商在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加着重于邮品量的增加、品种的丰富和质的提高,有重点的为集邮家和组编邮集者搜求所需邮品,这是一种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关键在于为数本来不多的外邮经销者能否意识到并抓住这一机遇,俗话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道理蕴涵其中。

美国无面值邮票首日封
当时,本人还算是国内外邮营销的“大腕”(尤其是美国集邮品)。那时,既维持着国外的货源,又不放过国内的“二手货”,整天价各大城市跑来跑去,整个一个“倒买倒卖”,说句实在的,从国内进的邮品比从来自国外的邮品赚得还多。
老实坦白,不管像不像个邮商,当时多多少少还是赚了点儿,不然也不会持续“抗战”,但究其根底,投入与产出是不成比例的,更何况我花费的时间和心血要比其他人多得多,加上旅途上劳辛,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但我还是觉得快乐,因为我结识了那么多的邮友,他们给了我那么多的关照和协助。我不懂的他们教我,有过许多次,他们用高出我开出的价格买我的邮品,因为我不了解那些邮品的市场价格。还有过许多次,他们帮我把被我“拆散”的套票又“破镜重圆”。我想,我邮识上的缺乏闹出的笑话儿够那些集邮家们乐开怀的。

集邮家郭润康签名封
后来,我工作上有了变化,有时出于需要要到一些曾经贩邮的城市去,而每每都忘不了给认识的邮友打电话,并仍然不断结识新的邮友。尽管我不再做“职业”邮商,但至少还是一个集邮者,邮友相见分外亲热,谈论起彼此的收藏所爱更是有说不完的话儿。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我仿佛才真正弄明白自己的身份:邮人的成分还是多过邮商。
然而,自己毕竟正经当过一回邮商,当得还十分认真,至少煞有介事,其中的乐趣当然自知,可谓难忘!
再有难忘的是忘不了《中国集邮报》的编辑,也是在我当邮商当得最难的时候所给予我的帮助,发表了一些我写的关于海外华人华侨集邮的小文章,带给我莫大的安慰。是啊!当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发生相当大的变换时,哪怕是少许一点点儿外来的助力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激励作用。那每一篇见报的文章,那每一笔稿费,都让我心里暖和和热乎乎的。

现时下,邮市低迷,外邮市场也不算景气,但邮人还存在,各路邮商还大有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邮谊务必永远牢记。说到我自己,“职业”邮商来不及做了,但“业余”的或许不会放弃,实际上,翻看集邮史,有许多邮人邮商都是双重定位。看起来,当邮商也是有嗜好的,确实,当回邮商,挺有意思,也挺难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