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 |《煎茶赋》

 昵称40044036 2023-05-30 发布于上海


来源 l 网络


《煎茶赋》是黄庭坚在四川宜宾的作品。诗中写了自己对茶的认识与感慨。从诗词中可看出,黄庭坚不仅爱茶,而且对饮茶的功效,品茶的格调,佐茶的宜忌,作了生动的描述,对当时全国各地名茶如数家珍,特别是对四川所产的四川味江的罗山茶,“严道之蒙顶”、都濡高株茶产于黔阳(现四川泸州)、“沪川纳溪梅岭”、四川夷陵的压砖茶、“临邛之火井”评价很高,很是喜爱。

《煎茶赋》中反映出他通过梦说表明他在追求人生的梦想,他需要通过这些典故来艰难地曲折地表现自己心中那淡淡地哀愁,也表现出诗人浪漫的情怀。黄庭坚的诗较少涉及社会政治问题,也较少对蒙受的不公正待遇发出直接的抗争。从黄庭坚的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不与社会抗争的诗人形象。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下,他韬光养晦、落于现实。但的内心却是不平静的,因此他的诗赋晦涩难懂,典故很多。

 《煎茶赋·原文》

   宋·黄庭坚

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

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

宾主欲眠而同味,

水茗相投而不浑。

苦口利病,解醪涤昏,

未尝一日不放箸,

而策茗碗之勋者也。

余尝为嗣直瀹茗,

因录其涤烦破睡之功,为之甲乙。

建溪如割,双井如挞,日铸如绝。

其余苦则辛螫,甘则底滞,

呕酸寒胃,令人失睡,亦未足与议。

或曰无甚高论,敢问其次。

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

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川之纳溪梅岭,

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

不得已而去于三。

则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瓯,

瀹鱼眼之鼎者也。

或者又曰:寒中瘠气,莫甚于茶。

或济之盐,勾贼破家,

滑窍走水,又况鸡苏之与胡麻。

涪翁于是酌岐雷之醪醴,

参伊圣之汤液,

斮附子如博投,

以熬葛仙之垩。

去藙而用盐,去桔而用姜,

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

所以固太仓而坚作强。

于是有胡桃松实、庵摩鸭脚,

勃贺靡芜,水苏甘菊,

既加臭味,亦厚宾客。

前四后四,各用其一,

少则美,多则恶,

发挥其精神,又益于咀嚼。

盖大匠无可弃之材,

太平非一士之略。

厥初贪味隽永,速化汤饼,

乃至中夜不眠。

耿耿既作,温齐殊可屡歃。

如以六经,济三尺法,

虽有除治,与人安乐,

宾至则煎,去则就榻,

不游轩石之华胥,

则化庄周之蝴蝶。

Image

煎茶赋·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