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9质量、密度、近视与远视(教师版)-2023年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
2023-05-30 | 阅:  转:  |  分享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19质量、密度、近视与远视一.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共1小题)1.现在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米×1米×1米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
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8吨的货车,则需要运几车才能完成?
(  )A.31B.32C.33D.34答案与解析: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即2500kg=2.5t;3块水泥块的质量为7
.5t,4块水泥块的质量为10t;因为每辆车限载8t,7.5t<8t<10t;故每辆车最多载3块水泥块。则需要货车的运输次数为:1
00块÷3块=33.3次;故应需要34次才能运完。答:需要运34车才能完成。故选:D。二.质量及其特性(共1小题)2.炎炎夏日,气
温上升,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升高,则水银柱的哪个物理量不发生变化(  )A.密度B.内能C.质量D.体积答案与解析:A、温度升高,水银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知密度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故B不符合题意;C、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银温度升高后体
积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三.质量的估测(共2小题)3.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
“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一架用钢材(
ρ钢=7.9×103kg/m3)制成的质量约160吨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相当于(  )A.一片鸡毛的质量B.一
只鸡蛋的质量C.一个中成人的质量D.一台大卡车的质量答案与解析:已知ρ胶=3kg/m3,ρ钢=7.9×103kg/m3,m钢=16
0t=1.6×105kg。V钢==≈20.25m3,V胶=V钢≈20.25m3,∴气凝胶飞机的质量m胶=ρ胶V胶=3kg/m3×2
0.25m3=60.75kg。60.75kg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质量。故选:C。4.一个鸡蛋的质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一块橡皮
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分别为(  )A.60g 0.8mm 0.5sB.10g 80μm 5sC.60g 80μm
0.5sD.10g 0.8mm 5s答案与解析:8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
;人的头发的直径在80μ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80μm=0.08mm左右;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
地面所用的时间在0.5s左右。故选:C。四.质量的测量(共7小题)5.商店常用图示台秤称量货物的质量,有关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货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B.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C.若秤盘下粘了一块泥,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小D.若
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答案与解析:A、货物的质量等于砝码表示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故
A错误;B、若秤砣磨损了,则称量时游砣需放在刻度偏大的位置,台秤才能平衡,所以称量结果与实际质量相比偏大。 故B正确;C、称量时,
若在秤盘下粘了一块泥巴,称量的示数应该等于物体的质量和泥巴质量的和,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大。故C错误。D、若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
置向右多旋进一些,则秤盘中需放一定质量的物体,才能在游砣指零情况下使台秤平衡。然后再把待测货物放入秤盘中,平衡时,被测物体质量等于
称量结果加上事先为了使游砣在零刻线时台秤平衡的那个物体质量,此时称量质量小于秤盘中被测物体质量,所以称量结果比被测物体偏小。故D错
误。故选:B。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
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A.81.4gB.78.6
gC.78.2gD.81.8g答案与解析: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调节游码相当于增加了右边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
,如果放反了也可以测出质量此时调节游码相当于增加了物体的质量,所以最终物体的质量应该是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因为在称量
过程中这位同学误将被测物放在天平右盘,左盘放砝码,所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刻度,即该物体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一游码刻度数∵砝码
质量m码=50g+20g+10g=80g,由图示得游码对应的刻度m游=1.4g。∴物体的实际质量m物=m码﹣m游=80g﹣1.4g
=78.6g。故选:B。7.某同学用一不等臂天平称量物体A的质量m,他先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右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时,左方托盘上所放
砝码的质量为m1;他再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时,右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2,则被称物体的质量M(  )A.等
于B.等于C.等于D.无法确定,因为所用天平是不等臂的答案与解析: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设天平的左半段是l2,右半段是l1,把物
体m放在不等臂天平的左盘,右盘放m1砝码,天平平衡,所以mgl2=m1gl1﹣﹣①,把物体m放在不等臂天平的右盘,左盘放m2砝码,
天平平衡,所以m2gl2=mgl1﹣﹣②,得,=,所以,m=。故选:A。8.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
是  72 g。答案与解析:该天平的分度是0.2g,砝码总质量等于50g+20g=70g,游码示数为2g。所以物体质量m=70g+
2g=72g。故答案为:72。9.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情景,明显的操作错误是:(1) 游码位置没调“0” 。(2) 用手取
放砝码 。(3)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答案与解析:(1)在放砝码前游码应调零,所以错误是游码没有调零。(2)砝码应用镊子夹取
,所以错误是用手放砝码。(3)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所以错误是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答案为:游码没有调零、用手放砝码、物体和砝
码的位置放反了。10.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mg,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右盘中加上36.20g砝码时,天平
指针向左偏1.0小格,如图中实箭头所示,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上100mg的砝码,天平指针则向右偏1.5小格,如图中虚箭头所示,这个物体
的质量可读为 36.24 g。答案与解析:当右盘中加上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指向左端偏1小格,说明物体的质量稍大于36.20
克。在右盘加上100毫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偏1.5格。即100毫克的质量使指针偏2.5格则改变1小格的质量为100毫克÷2
.5=40毫克=0.04克。当右盘中砝码质量为36.20克时,指针偏左1小格,若在右盘中再加40毫克的砝码时,指针将会指在分度盘的
中线处,天平将平衡。因此,物体的质量为36.20克+0.04克=36.24克。故答案为:36.24。11.图为商店常用称量货物的台
秤,试分析在下列情况下称量货物时,称量结果与实际质量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1)陀磨损了:(2)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
些。答案与解析:(1)若秤砣磨损了,则称量时游砣需放在刻度偏大的位置,台秤才能平衡,所以称量结果与实际质量相比偏大。(2)若调零螺
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一些,则秤盘中需放一定质量的物体,才能在游砣指零情况下使台秤平衡。然后再把待测货物放入秤盘中,平衡时,
货物质量等于称量质量,此时称量质量小于秤盘中两物体质量之和,所以称量结果与实际质量相比偏小。五.天平的使用(共8小题)12.做“用
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接着应(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调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调C.减少天平右盘的砝码D.将游码向右移动答案与解析: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
量,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物体重,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
更小的砝码。注意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图中,已调好的天平测玻璃杯和
盐水的总质量,总质量为 121 克。答案与解析: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标尺所对应的刻度为1g,物体的质量为m=100g+20
g+1g=121g。故答案为:121。14.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8
1.8 g.答案与解析:砝码总质量等于50g+20g+10g=8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示数为1.8g.所以物体质量=8
0g+1.8g=81.8g故答案为:81.8。15.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冰块,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
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的指针向 左 倾斜了,原因是 左盘里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冰液化而使质量增加 。答案与
解析:冰块放在敞开的玻璃杯中,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冰块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使左盘来物体的质量增大,指针左偏,
天平失去平衡。故答案为:左;左盘里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冰液化而使质量增加。16.水平放置的天平如下图所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调节是:
首先将 游码归零 ,接着调节 平衡螺母 使 横梁 平衡。答案与解析:使用天平前,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的零刻线处,即游码归零;然
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故答案为:游码归零;平衡螺母;横梁。17.使用托盘天平前必要的操作有:A.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B.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应为  CAB (填字母代号)。答案与解析:
使用天平之前要进行调平工作,正确顺序是: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最左端的零刻线上,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
盘的中线处。故答案为:CAB。18.我们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必须把物体放在天平的 左 盘,这是因为 天平左盘中的质量始终等于
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应示数之和 。答案与解析: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必须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这是由于天平的制作特点
造成的,即天平左盘中的质量始终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应示数之和。故答案为:左;天平左盘中的质量始终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的
质量和游码所对应示数之和。19.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 左 端的零刻度线上,如图所示,则
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天平平衡。在称量中待测物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左 盘中,当加减最小砝码也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游码 
使天平平衡。答案与解析:托盘天平的零刻度线在标尺的左端;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放置物体时是左物右码;当加减最小砝码也不能使天平平
衡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答案为:左;右;左;游码。六.密度的计算与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20.小李使用弹簧测力计、纯水和水杯
帮妈妈粗略鉴定首饰的材质,他首先将重为5.5N的金属块,和首饰用细线与弹簧测力计连接如图所示;然后将首饰浸入纯水中,他发现当首饰浸
入水中一半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6N,刚好全部浸入时读数为9.5N.已知首饰为某一单一材质制成,则该首饰用的材质为(  )(g=1
0N/kg,ρ水=1.0×103kg/m3,ρ铜=8.9×103kg/m3,ρ银=10.5×103kg/m3,ρ金=19.3×10
3kg/m3,ρ铂=21.4×103kg/m3)A.铂B.金C.银D.铜答案与解析:设金属块的重力为G1,首饰的重力为G2,首饰的
体积为V,当首饰浸入水中一半时,首饰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ρ水gV,此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G1+G2=F浮+
F示,即:G1+G2=ρ水gV+9.6N,﹣﹣﹣①当首饰全部浸入水中时,首饰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此时根据力的
平衡条件有:G1+G2=F浮′+F示′,即:G1+G2=ρ水gV+9.5N,﹣﹣﹣②②﹣①得:ρ水gV=0.1N,代入数据有:×1
.0×103kg/m3×10N/kg×V=0.1N,解得首饰的体积:V=2×10﹣5m3,将G1=5.5N、V=2×10﹣5m3代
入①得:5.5N+G2=×1.0×103kg/m3×10N/kg×2×10﹣5m3+9.6N,解得首饰的重:G2=4.2N,则首饰
的质量:m2===0.42kg,首饰的密度:ρ2===21×103kg/m3。测得首饰的密度与铂的密度最接近,该首饰用的材质为铂。
故选:A。七.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共13小题)2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
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答案与解析:首先摄像机的镜头
相当于凸透镜。根据题意,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1m应大于2倍焦距。故选:B。22.小明自制了
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
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
cm小于20cm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D.胶
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答案与解析:墙面上能接到像,墙面相当于光屏,所以墙面上得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墙面上得到的
是正的像,胶片应该倒着的。胶片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物距,焦距是10cm,2f>U>f,所以物距在10﹣20cm之间。故选:B。23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溯四百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伽利略望远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
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光屏上答案与解析: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处,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题意。C、凸透镜成的实像有放
大的,有缩小的。虚像是放大的。不符合题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只有实像能用光屏呈接。不符合题意。故选:B。24.光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A.自行车的尾灯实际上是由多个角反射器
组合而成的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
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答案与解析:自行车尾灯由许多角反射器组成,当汽车灯光照到它上面时,它能使汽车照射来的光线
经过多次反射后按原路返回,给后面的来车以清晰的警示信号,故选项A是正确的;当照相时,被照者须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才可成像,故选项
B是正确的;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平行光会聚在一点上,此点可使温度升高将将纸屑点燃。故选项D是正确的;当用放大镜看世界地图
时,地图需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才可,故选项C是错误的;故选:C。25.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
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
,看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答案与解析: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离透
镜越远的物体通过透镜所生成的像离透镜越近,为使远处物体的像能清楚地成在透明的纸上,应使透明纸向透镜靠拢一些,而不应该把B向外拉使A
、B之间的距离增加,为使半透明纸上得到的像更亮一些,要成像的物体就应该在明亮的地方,所以应该把模型照相机的B朝着室外面而不是朝着较
暗的室内。故选:D。2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从距凸透镜光心1倍焦距处,物体沿主轴移到4倍焦距处,则物体和它所成的像间的距离
(  )A.一直变大B.一直减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与解析: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从距凸透镜光心1倍焦距处,物
体沿主轴移到4倍焦距处,物体先向2倍焦距处移动,后来远离2倍焦距。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v=2f 时,物像之间的距离最小。所
以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选:C。27.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
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答案与解析:凸透
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50cm处时,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当移到15cm处时,2f>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物距由u>2f到f<u<2f,则像距由f<v<2f到v>2f,即像变大,像距变大。综上分析可得
,选项B正确。故选:B。28.爱好动手的小明同学放学回家,将照相机的后盖打开,用一块毛玻璃放在胶片所在的位置,按动快门,前方景物将
会在毛玻璃上生成 倒 立(选填“正”或“倒”)的 实 像(选填“实”或“虚”)。答案与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
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题中前方景物将会在毛玻璃上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答案为:倒;实。29.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 直
线传播 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在距离镜头 大于二倍焦距 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看着自
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灯光不直接照射面部 。答案与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台灯放在左侧,所以
灯光几乎全部射到人的左侧脸上,所以左脸白,右脸黑。摄像头就相当于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小明距离镜头应大于2倍焦距,要想使像大一些,应靠近镜头,使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要想使自己照片面部光线均匀,不应让光线从
某一角度照射,应让光线多角度照射。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大于二倍焦距,靠近,灯光不直接照射面部(用多灯从不同角度照明;让光透过白布照
明;让墙面反射灯光照明等等)30.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使一根每小格为1mm的直尺成像在直径是6.4cm的圆形光屏上,要求光屏上
显示16个小格,则直尺放置的位置离透镜的距离为 10 cm.(设直尺和光屏均垂直于主轴,光屏的圆心在主轴上,直尺与主轴相交)答案与
解析:由“使一根每小格为1mm的直尺成像在直径是6.4cm的圆形光屏上,要求光屏上显示16个小格,”可知,像放大了4倍,即像距是物
距的4倍,则v=4u,已知f=8cm,将v=4u代入+=,解得u=10cm。故答案为:10。3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照相机在东洲公
园拍得的同一只蝴蝶的两张照片(在拍摄过程中,镜头焦距不变),比较两张照片可知:在拍摄照片甲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 小 ;在拍摄照
片乙时,相机底片到镜头的距离 小 (以上两空均填“大”或“小”)。答案与解析:据图能看出,甲图的像较大,即此时的像距较大,故物距较
小;所以在拍摄照片甲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小;乙图的像小,故其像距小,物距大,故在拍摄乙图是,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大,但是照相机到底
片的距离即像距较小。故答案为:小;小。32.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C  A.沿平行主轴方向。B.沿O与S’连线
方向。C.沿F2与S’连线方向。D.沿F1与S’连线方向。答案与解析:点光源发出无数条光线,取其中的两条: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
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焦点;②过光心入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当点光源在远处时成像在S′;
当点光源移动近处时,成像在S″.两者比较可以确定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沿F2与S′连线方向。故选择C。33.如图为教学用投影仪
的工作原理图。(1)在屏幕上画出投影片的像及其光路图。(2)在投影仪中,平面镜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答案与解析:(
1)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射向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在屏幕上形成像。如图。(2)投影仪上的平面镜起改变光
路的作用。故答案为:(1)如上图;(2)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八.眼睛及其视物原理(共4小题)34.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
,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
物体更清晰;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与解析:高度近视的人是因为他的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强,因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减小,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正常人在水中就成远视眼了,应戴高度老花眼镜。故选:D。35.日
光灯的发光效率比白炽灯高,是一种节能光源,但工厂的车床照明不使用日光灯,主要原因是(  )A.日光灯是管形的,因此用它照明看不清零
件的细节B.长期在日光灯照射下感到疲劳C.日光灯发光是不连续的,所以在它照射下观看转动的物体会发生错觉D.日光灯长度大,不便于工人
操作答案与解析:白炽灯由于灯丝炽热而发光。所以是连续地发出光来。而日光灯是低压气体放电发光,若通的是直流电可以连续地发光,若通交流
电发光就出现闪烁现象。如电源频率是50赫,发光亮暗每秒钟就要改变100次。只是因为闪光变化得很快和视觉暂留的作用,所以一般不易察觉
。但在日光灯下观察运动的物体时,就会发现有抖动的感觉。因此一般灯光球场都不用日光灯照明,更何况车床是精密的加工工艺,为了保证生产的
质量、安全和工人的眼睛健康就更不能使用日光灯照明了。故选:C。36.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答案与解析:人的眼镜像一
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错误。故选:B。37.(二)阅读《可
调式眼镜》回答: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
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
图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如图1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
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
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2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
,图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2丙是镜片中
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
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3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3乙所示。小京和小
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小京和小
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镜
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 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2﹣1012近
清晰清晰清晰中清晰清晰远清晰不清晰模糊表二 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2﹣1012近不清晰清晰清晰中清晰远清晰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
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
清 C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A.不同亮度的物体 B.不同颜色的物体C.不同距离的物体 D.不同大小的物体(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
、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C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
移出全部液体(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AB 。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A.加满液体 B.加入
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答案与解析:(1)由“可调式眼镜”的原理可知,可调式镜片,通过眼部肌肉调节晶状体的曲
度可以调节,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故选C;(2)由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京在
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时,表示从镜片中移出
一些液体,故选C;(3)由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可知,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时,对应的是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则由可调式眼镜的结构
示意图可知,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故选AB;故答案为:(1)C;(2)C;(3)
AB。九.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共9小题)38.小明得眼睛近视了,他到医院配眼镜,经仪器检测左眼应配戴焦距为0.5m的透镜,右眼
应配戴焦距为1m的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  )A.光线进入正常眼睛,在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虚像B.他应配戴凸透镜作眼镜C.他佩戴眼
镜度数为左眼镜片200度,右眼镜片100度D.小明有一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作用是成正立,放大,虚像答案与解析:A、
眼睛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近视眼的会聚点在视网膜之前,所以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B错误;C、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
倒数的100倍;左眼镜片度数为×100=×100=200度,右眼镜片度数为×100=×100=100度。故C正确;D、望远镜是由两
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D错误;故选:C。3
9.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D.平面
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答案与解析: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该选项说法正确;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
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该选项说法错误;C、光通过三棱镜时,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发生偏折,故该选项说法错误;D、平面镜可以改
变光的传播方向,这就是平面镜反射光的现象,故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40.小红的明视距离是:左眼20cm,右眼10cm,他想配眼
镜矫正,其左眼、右眼选择的镜片分别是(  )A.+100度,+600度B.+600度,﹣100度C.﹣600度,﹣100度D.﹣1
00度,﹣600度答案与解析: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厘米,小红的两边眼睛都是近视,要配凹透镜的眼镜。将物体放在眼睛前面25厘
米处,经眼镜后成虚像在眼睛前面相应的明视距离处即可。对左眼,由+=,因是配凹透镜,焦距f的数值是负,成虚像,像距V是负,+=,得
f=﹣100厘米=﹣1米,它的焦度Φ==﹣1m﹣1;相应度数是100×(﹣1)=﹣100度;同理对右眼,+=,得 f=﹣厘米=﹣米
,Φ==﹣6m﹣1;相应度数是100×(﹣6)=﹣600度;故选:D。41.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
个像,如图。这两个像是 虚 像(填“实”、“虚”),是 凸 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
 近 的玻璃面(填“近”、“远”)所成的。答案与解析:近视镜从前面观察,会由于光的反射成像,镜片是有弧度的,从前面看向外凸,与凸面
镜成像是一样的,成的是虚像;由于近视眼镜有一定厚度,所以相当于两个凸面镜,镜片上离李东较近的玻璃面,成的像越大。故答案为:虚;凸;
近。42.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到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通过专业检测,发现某人眼睛的明视距离为18cm,那么他应该配戴 凹透 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选填“凸透”或“凹透”)。答案与解析:
因正常人的明视距离为25cm,而该人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所以他属于近视眼。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
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凹透。43.眼睛近视时,就是人眼睛的晶状体
中间变得更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变 强 (选填“强”或“弱”),应该用 凹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矫正。答案与解析:近视眼是由于
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配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答案为:强,凹。44.图中的甲、
乙、丙、丁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
的是图 丙 ,表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正做法的是图 甲 。答案与解析:在以上四个图中,只有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丙图表示
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
透镜来矫正。故选甲图。故答案为:丙;甲。45.近视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应为 凹 透镜。(选填“凸”或“凹”)答案与解析:近视眼的表现
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故答案为:凹。46.如图所示,请在人眼之前添上合适的透镜,使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答案与解析: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如图。一十.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共3小题)47.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A.凸透镜、凹透镜B.凹透镜、凸透镜C.都是凸透镜D.都是凹透镜答案与解析: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而看书时不戴,说明他的眼睛是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小强的奶奶平时不戴而看书时要戴,说明她的眼睛是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故选:B。48.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物体A点应该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这是  远 视眼成像情况图,若要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一个合适的  凸 透镜做成的眼镜,就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答案与解析:分析上图不难看出,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是远视眼,若想看清物体A,应将物体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同时若想通过配戴眼镜来矫正,即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故答案为:左;远;凸。49.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 凸透镜 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张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张老师就可以通过 B 区看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了。答案与解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由题意可知: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B区相当于凸透镜,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B区看书,通过A区看同学。故答案为:远视;凸透;B。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