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一位外国使臣前来访问,提议比酒量,朝中大臣无人敢应战,朱棣

 兰博2000 2023-05-30 发布于湖南
明朝,一位外国使臣前来访问,提议比酒量,朝中大臣无人敢应战,朱棣大怒。这时,一位文质彬彬的新科状元站了出来,与那位使臣大战三天三夜,结局连朱棣都惊呆了!

话说这位极其能喝的人名叫曾棨,江西永丰人。曾棨自小家境贫寒,但从未放弃凌云之志,在科场考试更是无往不利。当时正值永乐二年,朱棣急需一帮新人来补充领导班子,而曾棨就是那一年参加的殿试。

殿试之前,这批考生当中风头最响亮的莫过于两位,一位是曾棨,另一位就是刘子钦。当时主考官解缙是一个爱才之人,看到刘子钦的文笔优秀,就跟他私下里说:“你的文采很好,若有我的助力,必能成为状元。”刘子钦对此嗤之以鼻,说道:“即便没有阁下的帮助,我也必然摘得桂冠。”

解缙见此,连连摇头,又找到曾棨说要助他。相比之下曾棨就要稳重多了,答应了下来,两个人殿试之前就在一起读书,曾棨也因此文笔大涨。殿试之后,果然是曾棨拿得状元的席位,而那位恃才傲物的刘子钦落到了十名开外。

这让这批举子很不满,认为七个主考官里有三个江西人,曾棨能拿状元是徇私舞弊。科考徇私舞弊那是重罪,朱棣听了也觉得不高兴,就叫来这些举子在大殿之内笔试,要求以“梅”为题,作七言绝句百首。

自古都是一首名扬天下,哪有逼着人在大殿里连续作诗的道理?众举子对于朱棣的考题大为烦恼,反而是曾棨神色冷静,挥笔而就。百首绝句跃然纸上,不仅是第一个交卷的,而且除了一首有梅字之外,都是句句写梅,字字不是梅,堪称一绝。

于是,曾棨的名头是彻底打出来了。
不过在历史上,曾棨的最大名头却是“酒状元”这个称号。当时朱棣对外搞下西洋的外交贸易策略,于是从外国就来了一个使臣。使臣进贡之时宣称,自己是一个千杯不醉之人,喝酒无数,希望能与明朝的官员比赛喝酒。

此事事关国体,满朝文武大臣都不敢接茬。这时,曾棨站了出来,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站在大殿之上,要跟外国人比赛喝酒。所有人都是不敢相信的,朱棣当着外国使臣的面,也不好驳斥,就暂且答应了下来。

为了能让曾棨胜出,文武百官挑选能喝的跟他一起作陪。外国使臣一开始还觉得有趣,于是一个个的轮番喝下去,当日就有几个不胜酒力的被抬了出去。反而是那个曾棨一直稳坐主陪之位,一杯杯的喝下去面不改色。

从白天喝到晚上,大部分臣子都已经熬不动了,只有使臣和曾棨两个人依然清醒异常,趁着这个机会,使臣问到:“你还能喝多少?”

向来沉稳的曾棨看了一眼使臣,淡然说道:“无论量。”
这可给使臣气坏了,于是又跟他挑灯夜战,一直喝到天亮。此时酒桌上除了曾棨和使臣再也没有人能爬起来了,曾棨依然发挥稳定,使臣也红着眼睛跟他熬。

就这样,酒桌上的大臣一波换了一波,足足三天三夜的时间,酒桌上唯独曾棨和使臣二人是从来没换过的,众人皆感到惊惧。到了第四天的早上,曾棨再度端起酒杯的时候,使臣终于撑不住了,不仅从席上站起,还用五体投地的方式对这位文文弱弱的状元行了一个礼。

消息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朱棣都感觉不可思议,惊叹道:“且不以才学,只这酒量,也足够成为我朝之状元了!”

自此,曾棨的名声再也不是举子们口中的才子,更是满朝文武大臣口中的“酒状元”,不仅文采飞扬,而且酒量也是惊为天人。

后来又一次,好事的英国公张辅就想看看酒状元喝醉的样子,于是叫人按照曾棨的肚子大小专门做了一个酒缸,然后请酒状元过来喝酒。酒状元曾棨应允,来了之后,他就只喝特制酒缸里的酒,喝完了再续,喝完了就再续。一缸又一缸的酒下去,曾棨不仅面色如常,而且言谈练达,完全没有半点醉意。

从白天喝到晚上,张辅实在是撑不住了,就命令下人给这位喝不倒酒状元送回家算了。谁知道下人给酒状元送到家,又被曾棨拉住喝了起来,结果下人醉倒在了状元的家里,曾棨还是没啥事儿。第二天一早,曾棨来的比谁都早,顿时给张辅上了一课,惊呼:“子棨真乃海量也。”

参考资料:《科举集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