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文汇报:赵树理笔下的“常有理”

 稼穑居 2023-05-30 发布于江苏

赵树理笔下的“常有理”


在我早期的课外阅读中,是没什么推荐书单的。那时,镇上或县城新华书店里的书很便宜,贵的不过块把钱,多数几毛钱。可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买一套连环画都算奢侈,不用说大部头的小说了。想看书却买不起,只能东寻西借、四处淘换。尽管如此,在我完成学业、踏上社会前还是看了不少书。

记得那年正月,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去邻村的三姑姑家拜年,见表哥屋里有一本《三里湾》,就顺便借回家来看。

赵树理长期深入民间,有着丰富生活体验,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富有个性。他塑造人物个性的手法,除细节点染和心理扫描外,还有个妙招就是起外号。就像鲁迅先生一样,赵树理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起外号,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来自生活原型的形象概括,如,“糊涂涂”“惹不起”“能不够”“常有理”等,听起来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就拿“常有理”来说,这个人物突出的特点是处处自以为是,事事不以为非。明明自己错了,仍然固执己见,从不服输,总是有理。

生活中为何会有“常有理”这种人呢?据心理学家分析,有这种处事习惯的人,在于他们潜意识里的防御机制作祟。每个人心里都有防御机制,为的是避免伤害、失利和丢脸。这种防御机制倘若变成死要面子的撑拒,以致很难沟通。实际上他们争的不过是口舌之利,嘴上不服输,内心却很自卑。(文/王兆贵)

附注:本文发表在香港《文汇报》2023530读书人,责任编辑尉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