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信息的输入、处理、管理和输出

 新用户84784301 2023-05-30 发布于广东

不止一位朋友问过我是如何做信息输入、处理、管理和输出的,正好周末有时间,就讲一讲。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这种方案会经常调整,所以下面讲的这个方案仅限于发表文章的当下,很可能过几天就有调整或变化了,切勿刻舟求剑。

本文目录如下:

1. 输入信息源
2. 信息处理:Cubox
3. 利用 obsidian 做知识库
    3.1. 文件夹的设定
    3.2. 在 markdown 文档中加入 front-matter 信息
    3.3. 标签系统
    3.4. 设置 front-matter 和标签的目的
    3.5. 双向链接引用
    3.6. 搜索功能
    3.7. 笔记素材的管理
4. 信息输出





1. 输入信息源



目前主要是公众号、newsletter、RSS,偶尔看即刻、Twitter、雪球,排名分先后。
公众号我并没有使用默认的信息流模式,而是采用按时间顺序进行阅读。方式是:点击订阅号消息,右上角点「人像」图标,点击「我订阅的号」,然后按顺序阅读。
RSS 我使用的是 Reeder Mac 版,基本上也是晚上过一遍。RSS 里面除了一些古早的订阅源外,主要订阅两种类型的信息:公司公告和信息和一些媒体的微信公众号。
订阅的途径,我常用的有三个:
  • Google 快讯[1]:可以输入关键词进行订阅,我订阅了一些自选股的资讯;
  • RSSHub[2]:有很多订阅源,上市公司的公告我是在这里订阅的;
  • Feeddd[3]:主要用来寻找微信公众号的订阅源。
这里说一下为什么有的微信公众号是直接阅读的,有的却是 RSS 订阅的。一般来说,我直接在微信上订阅的微信公众号都是个人性质的,不是研究所或媒体的。这些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往往并不大众,也未必有现成的 RSS 源,而且也不是每天更新好几条的那种。放在微信里直接阅读最方便。RSS 订阅的往往是有媒体属性的公众号,它们有的甚至一天发好几条,本质上和报纸类似。这种信息,重要程度往往比个人公众号低非常多,如果错过了也完全没必要介意。
newsletter 则只能靠阅读中不断积累订阅,没有特别好的方式。我自己的订阅中,英文的 newsletter 占绝大多数(估计 90%),一开始往往是在 Twitter 上看到的,后来基本上是在阅读中不断发现的。
即刻、Twitter 和雪球偏 SNS(这个词好像最近都很少听到了),信息噪音很大,所以往往只是做补充,偶尔随机看看。
一个重要的原则:信息就像河流,它一直在产生和流动。我没有义务要将每一条信息都接收到并消化掉。我只在我需要摄入信息的时候打开看一下,错过了的就只能说没缘分。
目前,阅读这些信息的时间是睡前。之所以选择睡前,是因为这段时间我的工作效率最低,做别的也没什么效果。所有的信息我基本上只看标题,如果感觉值得看,就转存到 Cubox 里。

2. 信息处理:Cubox



我自己是把输入和处理分开的。信息输入的时候不做处理,再找机会单独做处理。
处理的时间往往是不定期的,看心情,一般是状态不佳的时候,就用来处理这些零碎信息。相对来说,这些信息不太费脑子。
信息处理主要是清除 Cubox 的收藏条目,一般是从旧到新处理,如果用会计上的说法,就是先进先出法(FIFO)。很多信息从我放到 Cubox 里,到我真正阅读它,可能已经过了几周或几个月,所以很多时效性强的信息,虽然当时觉得很值得一读,但冷却一阵子后,却发现没那么值得读了,直接删掉就好。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我一般会将网页导出,变成本地 markdown 文件,放在 obsidian 里。这是因为之前一个惨痛的教训,就是《蜜雪冰城创业日记》,当时我读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做本地化处理,结果读到一半,日记就被删掉了。所以我目前大部分觉得不错的文章都会使用浏览器插件本地化为 markdown 文档储存。
我常用的浏览器插件是两个:
  • MarkDownload[4]:可以将网页快速转化成 markdown 文档下载到本地;
  • Fatkun Batch Download Image[5]:可以将网页中的图片快速批量下载到本地。
我一般在 Cubox 里面会草草把文章读一遍,另外在将 markdown 文档整理到 obsidian 的过程中,还会再认真读一遍(一边整理一边读),顺便做笔记。信息处理就是这样。

3. 利用 obsidian 做知识库



obsidian 是我目前最主要使用的知识管理工具,也是我个人知识库的核心。笔记之间的关系图谱大概长这样:
图片
下面具体说说管理的细节。

3.1. 文件夹的设定


我最早是不使用文件夹的,曾经一度还期待能够使用标签进行管理,但随着笔记的增加,我放弃了这个方案。
文件夹我使用了编号系统,思路上借鉴了卢曼的笔记编号系统[6]。格式是:「数字编号-文件夹标题」。其中数字编号默认是三位数字,百位代表一级文件夹,十位代表二级文件夹,个位代表三级文件夹。
比如,所有网络上的文章,我本地化后的储存位置是:400-知识库/420-网络文章。「400-知识库」是一个大的文件夹,里面除了有网络文章外,还包括了电子书(400-知识库/440-电子书)、研究报告(400-知识库/450-研究报告)等。
这种命名方式的局限在于,每一层级的文件夹似乎至多 10 个。但可以采用灵活的编号机制进行调整。比如,在我「400-知识库/430-公司研究」的文件夹里,为每一个公司设立了文件夹,比如「400-知识库/430-公司研究/430.SH.600519-贵州茅台」、「400-知识库/430-公司研究/430.PINK.LKNCY-瑞幸」等等。

3.2. 在 markdown 文档中加入 front-matter 信息


obsidian 支持 front-matter,说白了就是文档的一些基本信息(可以理解为 word 文档的属性),使用方法可以参考官方帮助文档[7]
我目前常使用的 front-matter 包括:
  • uid:给每一个文档添加一个独立的编号。编号的方式是「年月日时分」,共 12 位。比如一个文档的创建时间是 2023 年 5 月 7 日早上 9 点,那么它的 uid 就是 202305070900;
  • aliases:别名,一般就是文章标题。设置这个属性是因为有的 markdown 文档因为实际需求,文档的名字不一定是文章标题。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引用的时候,设置了别名以后,别的文章在引用时会显示别名;
  • time:这个不是 markdown 文档的创建时间,而是文章的发表时间,格式是 YYYY-MM-DDThh:mm,比如 2023 年 5 月 7 日早上 9 点会表示为 2023-05-07T09:00;
  • tags:用来打标签,标签系统后面再讲;
  • author:用来标注文章的作者;
  • pub_url:标注原文链接或我自己发表的公开链接;
  • ref:主要用于我自己写的笔记,用来添加和这篇笔记相关的笔记链接;
  • note:主要用于网络文章,用于添加和此文章相关的笔记链接。
这个系统看上去非常复杂,但是完全可以用 obsidian 的模板功能实现,比如 uid 那个属性,只需要在模板中表示为「uid: {{date:YYYYMMDD}}{{time:HHmm}}」,那么每次调用模板,uid 就会自行编号了,不需要手动编号。

3.3. 标签系统


标签和文件夹是互相补充的,我目前的标签主要有三种,公司标签,进度标签,项目标签。
  • 公司标签,顾名思义,就是如果哪篇笔记或文章中提到了某家公司,就添加一个该公司的标签;
  • 进度标签,比如我会设置诸如「正在做」、「定期更新」等标签;
  • 项目标签,比如我在积累 newsletter 素材的时候,会给特定笔记添加「newsletter」标签,如果用完了就删掉。

3.4. 设置 front-matter 和标签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筛选、查找和管理,这里需要借助一个插件:dataview。这个插件上手难度有点大,可能需要找官方帮助文档看一下才可以。但是用习惯了以后,非常方便。比如在文档中输入如下代码:
table
 time AS '发表时间',
 ref AS '相关文章',
 pub_url AS '发表'
from #素材/newsletter
sort time desc
就可以快速定位之前积累的 newsletter 素材,将其添加到最新一期的 newsletter 中。

3.5. 双向链接引用


双链引用是我使用 obsidian 感触最深的一个功能,它可以将笔记和笔记连接起来,就像一开始的那张图显示的那样(每条线都是一个双向链接引用)。举个例子:在Yestoday Newsletter No.014中,呈现出来的样子是这样的:
图片
实际的双链文档是这样的:
托德·康布斯(Todd Combs)于 2010 年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是 GEICO 的 CEO,也有可能是未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首席投资官。据说他工作非常勤奋,而且阅读量巨大。当年参与 Snowflake 就是他的手笔。
这篇文字稿是海外的一份 [[400-知识库/420-网络文章/420.101-投资/Graham & Dodd Annual Breakfast 2022|newsletter]] 整理的,中文版首发于「投资自习室」公众号。不过我倾向于还是读英文。
这篇笔记我曾经单独发出来过,篇幅比较长,就不全文放在 newsletter 里了,可以[[300-阅读笔记/330-投资人聊投资/Todd Combs 聊投资|点击这里]]查看。
Todd 在文章中提到了单位经济学,主要是去计算 LTV 和 CAC。这个思路仅仅适用于 SaaS 企业,我认为其他企业分析中也可以用到。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300-阅读笔记/350-行业研究/350.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关于 SaaS 和单位经济学的一些阅读笔记|关于 SaaS 和单位经济学的一些阅读笔记]]。
借助 obsidian 自带的反向链接汇总窗口,我可以明确知道每一篇文章有哪些相关文章,并可以很方便地跳转。

3.6. 搜索功能


由于所有的网络文章我也变成了 markdown,这就让 obsidian 自带的搜索功能发挥出了作用。如果对特定关键词感兴趣,可以使用搜索功能,发现所有文章中关于这个关键词的表述,并进行主题阅读,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关于 Intellectual Honesty》就是这么完成的。

3.7. 笔记素材的管理


由于笔记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图片、音频,甚至视频,因此需要进行统一管理。我目前的方式是将所有笔记的素材放在一个统一的一级文件夹(999-笔记素材)中,然后每篇笔记对应的素材按照笔记的 uid 进行文件夹命名,方便查找。
素材管理主要面向笔记和网络文章,对电子书和研究报告来说,并不会纳入素材管理,而是将 pdf 直接放在对应文件夹中。

4. 信息输出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多写笔记,平时有一点想法也会记下来(放在 flomo 里面,定期整理到 obsidian),阅读时也会一边看一边写点笔记。笔记可以很零碎,也不需要讲求什么逻辑,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做笔记是辅助思考的过程,并不追求完整。
公众号则是基于这些笔记做的整合输出,相对来说更完整一些,表述也更严谨一些。
无论是发出来的公众号内容,还是没有发出来的笔记内容,我都记录在 obsidian 里。
输出其实是再次理解的过程。我经常会碰到我以为我懂了,但是实际写笔记的时候,发现很难讲清楚的情况,那就要再去读一遍。所以写出来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强化学习。
最后,还要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关注和反馈。通过文字结识了一些很聊得来的朋友,这件事并不在知识管理系统的职责范围之内,却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






参考资料

[1]

Google 快讯:https://www.google.com/alerts

[2]

RSSHub:https://shub.app/

[3]

Feeddd:https:///

[4]

MarkDownload: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markdownload-markdown-web/pcmpcfapbekmbjjkdalcgopdkipoggdi

[5]

Fatkun: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fatkun-batch-download-ima/nnjjahlikiabnchcpehcpkdeckfgnohf

[6]

卢曼:https:///introduction/zh/

[7]

帮助文档:https://publish./help-zh/%E9%AB%98%E7%BA%A7%E7%94%A8%E6%B3%95/YAML+front+matt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