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心安处,是桃花源

 玄鸟文化 2023-05-30 发布于浙江

吾心安处

是桃花源

青山寻迹之大盘山

相关人物:萧统(南朝梁)

相关药材:野生药用植物 1219 种

青山寻迹:王隐坑村,昭明寺,洗肠坑,大盘山寻药

弃万尊之位,

大盘山便是桃花源

 南梁,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算得上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南梁甚至一度有可能实现统一的宏图伟业——如果萧衍能处理好继承人问题的话。
  萧衍的确有个好儿子——昭明太子萧统。《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说:太子分担了梁武帝的很多朝政,“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辩析。性宽和容众,引纳才学之士。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
  然而福兮祸所依。萧统的成功,在于民众的爱戴;而他的失败,也在于民间声望太高。自古太子就难做,尤其是老皇帝年纪大了,年轻力壮、声望极高的皇太子就不再是儿子,而是政敌。


  梁武帝对萧统的猜忌,与日俱增。526年,萧统生母丁贵嫔去世,他给母亲买了一块风水最好的墓地。接着,事情的走向变得诡异起来。先是宦官俞三副贪图一位卖地者一百万的中介好处费,鼓动梁武帝重新为丁贵嫔买一块墓地,借口么,说是原先萧统选的那块地,风水不利于梁武帝自己。这就让老皇帝对儿子越发不满。
  此后又有道士对萧统指出,这块新的墓地不利乎你,要采取“厌伏”的措施——办法就是在墓侧的“长子位”埋下“蜡鹅及诸物”。东宫太监鲍邈之、魏雅二人将此事向梁武帝告密。在那个人人迷信的年代,巫术,历来为帝王所忌讳,看看汉武帝为了巫蛊之祸杀了多少人啊?

      梁武帝知道后果然勃然大怒,想废掉萧统的太子之位。幸亏被几个大臣极力劝阻,才不得不罢休,但仍当着萧统的面,把道士给杀了。
此事让萧统颜面扫地,父子关系也彻底破裂。
  按照礼法,萧统应当为母亲守孝三年。萧统可能寻思,如果自己守孝期间远离首都朝堂,远离皇权,能不能减少一点父皇的猜忌呢?
  527年,26岁的萧统从建康(今南京)出发一路向南,寻找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他真的找到了。


未及而立,归隐山间成药祖

    离开杭嘉湖平原,进入浙中山区后,萧统发现一处可隐居之所——一边是清凉的涧水清澈见底,另一边是山林葱郁,路边盛开着不知名的小花,与野石斛、野杜仲相映成趣。如此清幽之境,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
  这里已经是浙江群山的发脉处、诸江的发源地,在注重风水的萧统看来,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正适合结庐读书,隐居避难,忘却朝堂的烦恼。
  根据明清的《东阳县志》 《金华丛书》以及清代安文陈氏宗谱、大盘马氏宗谱、张氏宗谱、孔氏世家谱记载:昭明太子大约在梁大通年间(527年前后),来大盘山区避难隐居。  

    相传,萧统一行定居大盘山前,先抵安文(现磐安城区),见一处与外地隔绝、有黄莺啼咕、黄鹤飞鸣之地,认为这里有凤凰来朝,王者气象,就住了下来。于是后人称此地为王山。再后来因谐音把地名“王”改成黄,就是现在磐安县根溪村的黄山苑。同时为了写记方便,把“莺咕”写为应古,把“鹤唳”改写成岩里(在安文方言中,鹤、岩同音)。

    住下不久,萧统觉得县城附近进进出出的车马多,打扰了他隐居与读书的清静,就又往深山里搬,搬到不远处的山坑村。

 山坑村以张姓人家为主。直到今天,这里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萧统当年来到此村时,在村口小溪边偶遇了一位张姓浣衣少女。萧统“美姿貌,善举止”,少女自然也是容颜俏丽,身姿婀娜。于是,俊男美女一见钟情,萧统便将其纳为妃子。
  我们路过王隐坑村中一个堂屋时,村民告知,这就是当年萧统与张夫人成亲的地方,当地人称其为“招亲堂”。
 相传萧统一日外出,路过一山岭,遇风雪,张夫人将一件棉袍加披到萧统的身上御寒,后来就称这里为加袍岭,萧统隐居的山坑就叫王隐坑了。这个村曾是磐安“天麻种植第一村”。
  《民国东阳县志稿》载,萧统离开时曾留下金钟一口,南宋绍兴年间,王隐坑村百姓把它献给了朝廷。
 关于昭明太子与王隐坑村有关的遗迹,还有村口的昭明宫。里面供奉萧统和正妃蔡夫人、侧室张夫人的塑像,和大盘山昭明院里供奉的一样。
  也许是大盘山的美景给了萧统创作的动力。据说,工程浩大的《昭明文选》,便是他在大盘山隐居期间完成的。 编纂之余,萧统还在大盘山开山建路,方便山民出行。大盘山盛产奇草贵药,萧统常到山间采药救助村民,教百姓辨识百草,深得子民爱戴。那时还不到30岁的萧统,被磐安人尊称为“盘山药圣”,后被尊为“盘山药祖”。

登大盘山,往事终成绝唱

    从磐安离开返回皇都的萧统,最终没能成为皇帝的接班人,于31岁时英年早逝。皇家本无情。或许在那样的环境之下,萧统最终只能成为一个符号,但是在民间,特别是萧统隐居过的磐安地区,人们对昭明太子的思念,渐渐变成了一种民间信仰。
 唐咸通八年(867),当地官民在大盘山上建起“昭明院”,称萧统为“盘山圣帝”。原建筑早已被火焚于清末,民国期间复建的又毁于“文革”时期。现在的昭明院是1994年乡民筹资重建的。院门上方悬挂的“昭明院”匾额由浙江省原文化厅长钱法成题写,内里“昭明大殿”两侧楹联写着:“祸起萧墙弃万尊之位迹隐江南昭日月,笔删天地成一代文宗功垂唐宋贯古今。”或许在王朝更迭的洪流中,萧统是平常的,但在磐安老百姓心中,他是护佑人们健康平安的不二神明。平时老百姓有个头痛脑热,都会来昭明院烧香许愿,求萧统保佑他们万事如愿。  

    离开昭明院的第二天,我们跟随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的浦锦宝研究员走进大盘山考察。

      2002年,大盘山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部药用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的最重要种质资源库。看来,当年萧统在这里采药救民,也是大盘山丰富的资源,成就了他的功德。
  考察路上,我们跟随浦老师,好好被科普了一把什么是普通人眼里的“草”和识货人眼里的“宝”。在我们这种外行人眼里,路边全是杂草;但在专业人士眼里,这些“草”可都是宝贝:
  荞麦叶大百合: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这个时节,正伸展着碧绿油亮的大叶子,宛如菩萨的莲座。夏季花开时,花朵犹如一个个大喇叭,洁白艳丽,醒目壮观,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秋季果实沿杆而生,似一颗颗绿色的宝石嵌在茁壮的花茎顶端。荞麦叶大百合的鳞茎和果实可入药,具有清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薤白:外形如草,俗称野葱,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可药食同源,如薤白炒鸡蛋。 

   连蕊茶:乔木,开白色花,在阳光照耀下分外显得娇柔。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天葵:叶片像小手掌,叶背是紫色。块根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等功效。有趣的是,它的块根就像一粒小老鼠屎,让人对其过目不忘。

   一路走来,浙皖丹参、三脉叶马兰、毛茛、野生黄精、七叶一枝花、朱红密孔菌等纷纷入目。有些仅可入药,有些是药食同源的植物。
  伴随我们考察的除了山中草药,还有与萧统有关的故事,在沿途景色中成为与大盘山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据《东阳县志》记载,萧统曾在大盘山半山腰的盘山洞读书写作。洞中有石水壶遗迹,水从壶口缓缓而滴,下有承滴之盆。石水壶旁边还有石棋盘、石棋子。据说萧统定居大盘山时,夏天会来此洞纳凉读书,下棋休闲。


















     大盘山的东侧,还有一处洗肠坑。坑中有一巨石无比平滑,如果人仰面躺在坑上,可随着水流滑下去。相传,萧统在读书之余,就在那块巨石上脱衣袒腹,直躺其上,任清清的山泉洗刷心中的百结愁肠。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传说变得更加传奇了。变成了萧统躺在坑中,忽然拿起一把刀子,将自己的肚子剖开,肠子哗地涌将出来,大盘山的清水洗涤了他积在内心深处的忧愁。
  这个传说故事让我心中一痛,不禁想起了哪吒削骨还父的神话故事。然而萧统再怎么挣扎,也无法“还父母精血”,无法摆脱皇权和父权的桎梏。
  位于磐安新城区的“浙八味”药材市场前,立着萧统的塑像。也许是因为磐安人视萧统为“药祖”,所以这尊塑像是一位长胡子的长者,神情轻柔地注视着往来农人商旅,见证药乡传承与发展。

  我更喜欢大盘山博物馆里的萧统塑像——一个年轻的贵族书生,没有少年人的意气风发,那英俊的面容下眉头微粗,隐藏着一丝忧愁,似乎是在不情愿的告别大盘山——他心中的桃花源,走向悲剧的命运终点。
 萧统短暂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受困于太子的身份而命途多舛,载沉载浮,充满哀思。但他又是幸运的,有一部《昭明文选》传诵不衰,有一山生灵受他恩泽,千年后人民依然记得他的恩德。这未尝不是一种永生。

Tips
六月六:“六月六庙会”是为纪念萧统而在昭明院举办的庙会活动。民众会在昭明院组织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范围涉及安文街道、新渥街道、双峰乡的部分地区。庙会期间,还有走亲访友、“赶交流”等活动。
丹山:萧统制药炼丹的地方。
利济:萧统免费治病和施药的村名。
学田:萧统种药材一带的村名,原名称药田。

注:

参考文献:梁·昭明太子萧统居读磐安史料采辑与遗迹考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 年第 2 期 周加仁

— End —

文/朱寅
图/道地08
排版/安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