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的茶缘

 金浦茶馆 2023-05-30 发布于福建

南北两清漳,悠悠山水情。时空转换跨越千年,路途曲折相距万里,滚滚东流的两条江水,机缘巧合,有了同一个雅称:“清漳”!

1300多年前,唐代有支远征军,远征军中有着威武神勇的父子统帅,他们齐心合力将河南光州固始的清漳“复制粘贴”到了闽南漳州。从此,他乡如同故乡,他乡变为故乡。

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塑像

唐总章二年(669),泉潮间“蛮獠啸乱”,居民苦之。诏命归德将军陈政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南下。当边事稍有安息,远征军进屯梁山盘陀岭南的西林营地,当陈政看到眼前开阔的江面时,指着营前大江,对将士们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于是便改绥安溪名为漳江。

漳江出现后不久,继任者陈政之子陈元光,平蛮任务也基本完成。因位于漳江之畔,当陈元光奏请设立新的郡县时,表示“江临漳水,实乃建名之本”。垂拱二年(686年),朝廷批准设立漳州,领漳浦县,陈元光为漳州首任刺史。州县合署办公整整一百年,州县治初在梁山之下,漳江之北。开元四年(716年),徙李澳川,即今绥安镇。贞元二年(786年),徙州治于龙溪(今漳州市区)。县治依旧至今,唐建宋修的衙门正堂仍完好保存在县城中。从此,清漳便成为漳州的雅号、别称。

奉祀开漳圣王的祖庙漳浦威惠庙

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热爱茶文化,他的诗作《龙湖集》载:《候夜行师七唱》有吟茶之句“采茶喜钻新榆火,修禊争驱旧虏氛”;在“观雪篇”一诗中亦有“茶壶团素月”等句。关于“茶壶团素月”的诗句,笔者请教陈元光诗研究专家何池教授,他认为这是实景描写,皎洁的月亮像一团明镜照在茶壶上。诗中有茶有壶,陈元光爱茶之情跃然纸上。另外,“采茶喜钻新榆火,修禊争驱旧虏氛”的诗句,颇有深意:春季采茶之后,用新一年长成的榆木柴薪作为焙茶煮茶的燃料;于阴历三月上巳日修禊,临水洗濯祓除不祥。修禊日到水边煮茶品饮,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风尚。这句诗字里行间,体现出传统茶文化的厚重。

陈元光治漳期间,积极推广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包括推广茶叶的种植、制作加工及品饮。从唐、宋、元、明、清及当代,漳州的茶业生产、销售、品饮,在全省全国脱颖而出:宋代制茶有名气,明代出贡茶、月港大量出口茶叶,明末清初“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己异”、武夷岩茶“漳人制”,并开创了功夫茶品饮之风。随着漳州人大批赴台,乌龙茶种植加工销售及功夫茶在宝岛风靡至今……

千年清漳,飘逸茶香。悠悠情思,开漳圣王。历史铭记,拓土固疆。先贤恩泽,山高水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