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真是为应对苏军进攻,而做的“自卫行为”吗

 茂林之家 2023-05-30 发布于湖南

作者:林森

编辑:莉莉丝

作为二战重要的组成部分,苏德战争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苏联抗击纳粹德军入侵的卫国之战。

然而近年来,相当多的人认为,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实际上是为了应对苏军即将发动的对德进攻的自卫之举。更有甚者,将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归结为斯大林欲把希特勒的进攻当作苏联参战的借口,以便向欧洲输出苏维埃革命,故而屡屡以挑衅性举动刺激德国,德国为求自保只得先发制人。

那么,史实真是如此吗?纳粹德军对苏联的入侵,到底是不是为应对苏军进攻所做出的“自卫行为”?

图片

 上图_ 巴巴罗萨计划战略图

  • 虚弱不堪的红军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究竟有没有主动进攻德国的能力和意图。

战争前夕,苏军实际上正处于巨大的混乱之中,这导致苏军无论是国防计划的制定与开展,还是部队的动员与战训均是一团糟。1938年后,由于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苏联加快了对红军的扩充。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后,苏联颁布《普通义务兵役法》,将红军总兵力由1938年底时的150万人,增加到1941年5月时的500万人。

然而,由于红军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军队干部数量严重不足”,“1938年军队大约缺少10万名指挥人员”,“到1939年缺额已达到编制数的34.4%”。雪上加霜的是,持续不断的肃反及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惨重损失,令军官的缺员数量进一步加大。

图片

上图_ 苏芬战争中的苏军炮兵组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级军校的毕业生数量却无法补充上述缺额。为此,指挥人员管理局局长夏坚科受命制定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工作计划,通过增建新军校、压缩教学时间、开办指挥及政工干部速成班、征召预备役军官等措施,到1942年2月为红军提供数量充足的干部。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连番不断的人事变动,及苏军在1939-1940年对波兰、芬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一系列行动,致使军官补充计划被全盘打乱。更要命的是,仓促被提拔起来的各级指挥员既不熟悉自己的部队,也没有足够的现代战争指挥知识。

由此可见,即便是按照苏联自己最乐观的计划,红军至少也需要到1942年才能完成指挥体系的重建,在这之前,他们怎么可能去主动进攻当时欧洲经验最丰富、装备最完善、战斗力最强的纳粹德军呢?

图片

上图_ 纳粹德国海军

  • 方兴未艾的革新

伴随着军队指挥系统的紊乱,红军相关的装备与技术革新也是步履维艰。1940年5月,铁木辛哥元帅出任国防部长后,受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铁木辛哥改革”,旨在从根本上提升苏军整体的战斗力。

7月,苏军开始组建9个机械化军,并计划在1941年夏之前再组建20个。然而,尽管苏联一再急切地推进这一计划,到1941年6月时,除去首批9个军中的4个外,其余各机械化军无论是兵员、设备还是后勤保障都严重缺失,官兵训练也很少,有的部队甚至只存在于计划书中。

战争爆发时,西部边境各军区装甲部队的人员满编率也只有75%,装备满编率更是只有53%。也就是说,战争开始阶段,苏德边境的苏军几乎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就这样去进攻久经沙场的德军,除了给对手送人头外几乎不会有任何别的战果(战争初期苏军实施反击作战的战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图片

上图_ 雅克-1型战斗机,原型机为I-26

陆军如此,海空军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战前西部边境各军区空军部队的7133架作战飞机及远程航空兵的2311架作战飞机中,绝大多数都是已经在西班牙内战和中国抗日战场上被证明无甚用处的伊-15/153和伊-16战斗机,较先进的米格-1/3、雅克-1和拉格-3型战斗机只有1458架,且其中还有366架处于维修或整备状态。

与陆军相同,军官的大量缺失和糟糕的训练状况,迫使苏军不得不一再缩减空军的发展规模,由此延缓了空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图片

上图_ 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

而对海军来说,截至1941年5月,除去维修及续建了沙俄时代的一批老舰外,被给予厚望的未来舰队核心苏联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都仅仅停留在船台建造阶段。而按照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所设想的“大舰队”计划,海军至少要到1942年年中,才能拥有一支包括4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及9艘轻巡洋舰在内的现代化舰队。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在战争爆发时,苏联陆海空三军的装备水平根本无法满足一场现代化战争的需求,更遑论去主动进攻当时最强大的假想敌。

图片

上图_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 斯大林的一忍再忍

对于苏军的种种缺陷,身为最高统帅斯大林岂能不知?

但在赫鲁晓夫、朱可夫等人的回忆录中,曾不止一次提到斯大林曾设想将战争推迟到1942年5月,最好是10月,这样不仅能为红军留下足够的备战时间,也可以借机观望美国的动向及英国是否继续坚持抗德,以灵活调整苏联的外交政策。

正因如此,斯大林对来自希特勒的种种挑衅一忍再忍,为的就是不给德国任何发动战争的借口。

1941年3月,情报显示德军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一再请求斯大林下令实施全面动员,但斯大林担心此举会给希特勒以口实,故而权衡再三后只同意实施部分动员。

图片

上图_ 朱可夫,1941年9月列宁格勒告急

1941年4月15日,1架德军侦察机在深入苏联领空侦察时,因故障坠毁。苏军在机上搜到了德军的相机和胶卷,并在德军飞行员身上查出了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的地图。但面对德军如此明目张胆的进犯,竭力避免开战的斯大林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到6月4日,德军空军开始进驻临近苏联边境的各机场以备出击,而苏联空情人员将此情况上报时,斯大林也只是一笑了之。6月20日,此时离战争爆发仅剩两天,德军一架Ju-88轰炸机与一架苏军防空部队的米格-3战斗机在布列斯特附近空域相遇,发生交火。斯大林对此仍然保持了克制,致电希特勒表示希望双方加强空情沟通,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图片

上图_ 希特勒 阅兵

  • 谣言从何而来

从各方面来说,苏军都不可能在1941年进攻德国,德国入侵苏联是明目张胆地挑起战争,根本不是“自卫之举”,那么“面对苏联的一再进逼,德军为求自保而先发制人”的谣言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一说法最早的出处,源自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所做的告全德人民演讲,他将战争爆发的责任一股脑推到苏联的身上,说德军的行动是为应对苏军侵略威胁的正义之举,为德国发动战争制造借口,同时以此号召全德人民支持对苏战争。

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上,针对苏德战争的战争责任问题,在经过了完善的法律程序后,公诉方以清晰的证据和鲜活的事例确定了纳粹政府和希特勒对这场战争的发动负有直接责任,并用纳粹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无可争议地证实了他们的全部罪状。

图片

上图_ 铁幕分割欧洲 

但随着冷战大幕拉开,在东西两大阵营全面对抗的背景下,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西方国家不仅大肆抨击苏联红军在二战中的表现,甚至曲解各种档案材料,抛出苏联挑起战争、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是战争罪魁等论调。

受此影响,原德军高级将领曼施坦因、霍特等在其回忆录中,也对该观点反复引用,来证明德军侵苏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自卫行动。

其实通过前文论述,我们不难得知1941年时苏军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如果主动进攻全欧洲最善战的德国军队,即便不是以卵击石,也只能说是大脑短路。

参考资料:
[1]G.K.朱可夫 《回忆与思考》

[2]保罗·卡雷尔 《东进》

[3]戴维·M.格兰茨 《泥足巨人:苏德战争前夕的苏联军队》

[4]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 《伟大卫国战争初期:结论和教训》

[5]V.E.克罗利 《胜利的代价:神话与事实》(《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第9期第2册)

[6]R.R.里斯 《斯大林的顽强战士:红军的社会史,1925—19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