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从岘山来,歧路乍回首‖文/不适合继续使用原名的郑某

 522小窝 2023-05-30 发布于河北

我从岘山来,歧路乍回首

——我的武术哲学之路


笔者的绰号叫“核动力八爪鱼”,也常被戏称为小鱼、木鱼什么的。我来自湖北襄阳,住在岘山脚下,喝汉江水长大,因出身专业和全面但“死缠烂打”的武术风格而得此绰号。
我的人生与习武、从教之路都很曲折:6岁武术启蒙,因从小笨拙、多动症而常受到欺负,据母亲回忆,她是最主要是因为在校车中受到欺凌与被同一个小区的胖小孩用羽毛球拍“偷袭”但其母称“小孩子打架说不准”这两件案例而支持我在最好的小学附近学习跆拳道。后来通过因工伤退休的前公务员父亲的“关系”得以就学在那所小学,随着时间的发展又不断加强实战跆拳道并先接接触了武术、散打,后因震撼于投技(摔跤技术)而转投柔道,并接触到了地面技术与寝技,我从这时开始对武术产生不止于“玩乐”的兴趣。
但习武的道路在约10岁时转入低谷,在此之前我的幼稚病已经逐渐开始显现,我在身体素质上并没有比同龄孩子多出很多,但明显更加自信(傲慢)、勇敢(固执),很多时候能打赢别的孩子只是因为不怕疼和不愿服输的固执,好消息是我很少会受欺负了,坏消息是我又犯了不少幼稚的错误。同时,我的父母和很多家长一样一直不希望我成为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这些矛盾最后在一次事故中爆发。
这是我在进入一家强调实战的道馆后才开始报名参加比赛,第一次比赛成绩好得出奇,就连重量级大许多、更高级带色的同龄孩子也难以招架我的攻势。但是赛后很快我就出现了强烈的兴奋剂副作用——在赛前训练和赛前,教练瞒着家长要求选手服用了两次兴奋剂。我当时既没想过教练发的白色药丸是什么只是没放在心上,也没在成年的师兄问“兴不兴奋?”的时候感觉到什么,只是现在想来当时没感觉到疼,也不在乎对手多高、多壮、系着什么颜色的腰带。同时,我的儿童时期幼稚病也开始显现,犯了许许多多的错误,加上学习成绩的不济,顺理成章停止了习武。后来的很多年里我并没有在教育下加快成熟的脚步,反而又重新变回了了一个普通的怯懦孩子,可能比平均值还固执愚钝不少:既没有勇气正视自己、更没有勇气改变自己。而且我在小学末开始接触到稀奇古怪的黑社会势力,有时就是几个幼稚的半大小子,有时是成年的市侩同学家长。当然,和所有霸凌事件的受害者一样,当年的那个小孩也没有自尊和保护自己的勇气,只有逃避的愿望,甚至他还会裸绞。
小学我学的很一般,说实话,现在回忆躲在后排不听讲原来是从六年级就开始了,旁听的领导还问过我为什么不听讲,但是我当时不知道怎么轻描淡写过去了,根本没放在心上。父母上下打点还是让我进了最好的初中最好的班,但就是越上越烂。我还是比较勤奋的,但是看心情,有时勤奋学学感兴趣的学科、有时勤奋偷摸玩手机、有时勤奋写杂文、有时勤奋“规划”哪个漂亮姑娘……反正中考二模才350来分,加了体育也不见得有普高上。然后让亲妈狠训,最后好好学了学,东拼西凑出了470来分擦边进了家门口的“重点高中”。一本率高达5%,而志愿咨询老师和我妈面对面编瞎话夸大了三倍,只为比过另一所分数略高的“难兄难弟”,不过我上它都够呛:擦边过线和中考排900名的同学分到了同一个班(没错,我那一届全校一共就招了900个人,我们班就是倒数前73)。普高的封闭、普高的压力、普高的没人管……我们班一个学期就退学了三个,连选科分班都没见过就拜拜了。但这种环境却意外地适合我,高中本应该又是一个世界观爆炸增长的时段,本应该有更多漂亮姑娘、本应该有更多“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但是我就是“勤奋”,没用或者短期不见效的事我一律不干:国旗台上“戏曲进校园”,台下我自己没带作业,把兄弟的作业拿来写。别人还以为我走读回家吹空调吃泡面,笑死了,我根本闲不下来,天天拿化学元素周期表串歌背,一心就只有学习应试,甚至不是为了高考而是眼下双手闲不下来。我记得自己写过最后一篇杂文就是刚上高中骂学校设施差得像建筑工地的《闲谈杂感》,后来我觉得浪费时间“无聊”(语文不及格的我一时不知到该给哪个词打引号)就再没写过,久而久之早年的那些文学天分也就慢慢烟消云散了,连自己也不会在填写兴趣爱好时想起自己曾是个文笔辛辣的“愤青”,真犟。后来啊,应试成绩也就上来了,最勤奋、最心无旁骛的书呆子选科分班进入最好的班级似乎也就似乎理所当然的一环。那一年我从初三到中考到高一,那一年,2021。
就这样又是一年,好几代人前所未见的巨大瘟疫毫无征兆地席卷而来,淹没了我的家乡,我高二的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漫长的网课战争时期。但是我多动症啊,坐第一排都要走神还上网课?从第一名一路掉到160多名,你说我不是“勤奋”吗?我确实勤奋啊,我把APP store上的游戏全玩了一个遍,从二次元萌新到无所不知,除了校花没安排上以外,没人比我更“丰富多彩”。要说我当时是怎么想的,那不用问,就只是和普通的专科学生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加极端一些,要硬讲也没什么内容,那些日子转瞬即逝,既说不上懊悔也说不上有什么遗憾,只是伸出手却没抓住什么,就真如老师所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条河流就像汉江,不宽不深,永远在缓缓地流淌着,似乎伸出手掌就能拦住,但并不能让其停住,就算建起大坝也只会让它漫过高墙。
但是我重新站起来大概也就是高二末网课结束的时候,我接触到了前所未见也难以想象的一门武术:以巴西柔术为特色的综合格斗。和大多数类似爱好者一样,我也是从一名运动员开始接触这项运动的,“跳关十段”青木真也,这个翻译的绰号就是说他擅长柔术中一类叫跳关的技术。现在说来虽仍有热血在身但早已不复少年了,说白了就是一个柔术技艺精湛的弱小选手屡屡打破常规、剑走险锋最后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以弱胜强,虽然很多当时很多不可想象的技术现在我都能理解、破解甚至为己所用,但是当时青木展现给全世界的超凡魄力与坚定自信我又有许多年未见了。班主任和年纪主任家访时问我网课考试作弊吗?笑死。我做数学直接ABCD一选,然后就点“交卷”,与其等你收卷,我就有勇气从头学起,现在,立刻开始。后来复课有做操、跑操……反正我就在教室里学习,别说什么学生会,校长来请我也没用。我特别感激对我分外宽容的班主任强哥,只可惜我这倔驴赶回家乡探病的时候已经见不了人了,我的“勤奋”欠自己一次“懒惰”,甚至都没喊过一句强哥就再也没机会了。
后来还不算丢脸,算是在武术带来的勇气中我一次又一次深刻地自我剖析、自我反省,不断蜕变,最终算是有了“重点高中”的尖端水平。只不过中考“天命圈”助我上岸“重点”,而新高考全程“天谴圈”,虽然受制于教育资源,但是我也不好意思说什么“DD配不上我、我是XX的水平”,强哥说这种就是“戴眼镜蹬三轮——书没读好就装斯文”。我想要感恩,要有勇气面对昨日的不堪、今日的现实、明日的未知。
高考一结束我就算是放虎归山,语数外对我没啥用处就抛之脑后,一门心思研究武术和教育,驾校里面别人练车我看拳赛,别人旅游我宅家看书写书,我现在在拳馆培训儿童用的柔术教材雏形就诞生于当时。我先就近学摔跤、柔道,后来就去西安学柔术,再就是各种流派全面发展逐渐形成今天柔术为主线,各流派并重的“核动力八爪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