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哪!我似乎找到了学习的秘诀(别声张)

 圣龙领主 2023-05-30 发布于重庆
文-石头爸

图片


上个月我写了一篇数学学习的文章,深入剖析了为嘛有的孩子不怎么学数学,成绩也能好:破案!数学好的娃,真不是智商高

大家似乎很喜欢这种半开玩笑聊干货的写法,留言说石头爸你写的稿子也太搞笑了吧。

图片

当然了,咱们读者也没忘记自己的传统技能:布置作业。

图片

我这三十好几的人了,现在面对十几万的“班主任”,还是蛮紧张的。今天交上一份作业,咱们来聊聊地理。

当然,可能不局限于地理。

图片

我读书的时候,文科成绩远好于理科,但最后分科我还是坚定的选择了理科。没别的道理,当时沉迷生物,无法自拔。

我甚至自己攒钱,购买了一台显微镜放家里...

图片

有一说一,我当时觉得学文科是没啥难度的。

除了政治搞懂有点难度,历史和地理,一个当八卦看,一个当理科推导来学,很顺溜。

也曾经有一个同学问过我,作为不爱背书的代表,我是怎么记住辣么多的知识点呢?

图片

我总结了,因为我从来都是一起学,不分开。

文理科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各科成绩相互独立。物理好的同学,化学也许会很差,化学很好的同学,生物可能不及格。

这科的学霸,下一场考试可能直接变学渣。

文科的历史政治地理,各科成绩有些许的关联。历史特好的同学,政治大多不差。地理贼拉好的同学,历史莫名其妙也不错。

文科要不一起好,要不一起差,非常团结。

图片

文科的这个特点展开讲会很复杂,咱们今天不是主要聊地理嘛,就主要看这个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图片

坦白讲,我觉得地理这个学科的重要性,是真的被一些不懂地理的人给带跑偏了的。

要推荐地理的书和课了,就像模像样的说几句带孩子学地理很重要,然后上价值,大概意思是“学地理的孩子更有眼界,更能培养XX精神...”

实话讲,这话跟“吃饱饭的孩子,更有体力”一样,说了就是说了而已。

地理真正的作用是开“上帝视角”,让孩子能从根本去了解一个事物。

图片

只需要知道几个地理知识点,就能推导出一个地区/国家的民族特点,经济特点,甚至还能理解到他们的文化成因。

而且,咱们这个学习过程一点不烧脑,甚至有点想看下一篇的冲动。这才是文科学习的真正打开方式。

劳动节期间,我提到一本北欧气质的绘本,后台就有读者问了:石头爸,你怎么知道这本绘本是北欧的,是打电话问了编辑吗?

你看,要对一名评测博主有信心,这种小细节肯定是我自己看出来的。

借漫威的《雷神》、《复仇者联盟》东风,北欧神话的热度蹭的一下上来了。

我老婆无数次盯着雷神扮演者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腹肌,还要求我赶紧练一个同款身材...

图片

你看,对中年男人,就不要总抱有不切实际的信心和幻想。

说远了,看过电影的读者大概对北欧神话故事有个印象:里头的神一个个苦大仇深,成天想着“诸神黄昏”,为此茶不思饭不想。

为嘛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女娲造人》后,有一道经典的考题,题干里是马克思的名言: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说人话。

神话来源于真实生活,而真实生活来源地理特点。

这个地儿条件艰苦,需要当地人持续奋斗,神话故事就是一片苦大仇深,危机感十足;这个地儿富饶安逸,当地人就爱瞎想,神话故事就是一片自由开放。

北欧这个地儿,位于北极圈附近,天寒地冻的。不够努力的人,可能都吃不上饭,穿不上衣...

图片

所以北欧神话的核心故事线很简单:过段时间世界就要毁灭了,咱们得赶紧想想办法。

满满的危机意识,且即便贵为神,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死掉,所以咱们人就更要努力活着...

真的,我哭死。

主神奥丁甚至奉献了一只眼睛,就为了获得智慧,预知了导致神族毁灭的“诸神黄昏”。

图片

这儿条件差不说,还总出现一些不常见的天气现象:极昼极夜。

现在我们有科学来解释这个现象,觉得稀松平常。但放在当时,可是不得了的天气异象。

北欧人没法解释这个诡异的现象,就只能在神话中阐述:

自从光明神巴德尔诞生后,世界就迎来了光明,万物沐浴在阳光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就对应着北欧地区的极昼现象。

图片

黑暗神霍德尔用槲寄生将光明神巴德尔杀死,从此,世界失去了光明,陷入了无穷无尽的黑暗。

这就对应着北欧地区的极夜现象。

图片

而且,在北欧神话中,世界的诞生源于冰与火的碰撞,一会儿火山爆发一会儿冰山崩塌的。

按马克思的说法,北欧人民雀食就生活在这种水深火热当中...好惨。

而北欧下面的南欧,神话故事就大变样了,欢迎来到希腊狗血言情剧。

和条件艰苦的北欧相比,南欧简直不要太快乐。北依阿尔卑斯山脉,东濒黑海,南临地中海,西滨大西洋。

南欧中的VIP希腊更快乐,离古埃及、古巴比伦两个文明古国非常近,经常交流沟通,坐拥全世界最好的学区房。

图片

放大希腊,还会发现这儿的陆地支离破碎,出门就是海,大片的盐碱地。

地理课上也教了,希腊半岛还是个火山岛,河流不大,全是小水系,几乎没有什么好的耕地,顶多种点葡萄橄榄,养些能在山上跑的羊。

自己家粮食不够,就只能想办法找别家换。

巧了不是,希腊对面是埃及,右边是两河文明,都是有大量耕地。

甚至有“自动灌溉系统”:埃及的尼罗河,两河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每年的定期泛滥。

这俩地儿,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于是,希腊人就像是被命运安排一般,把自家特产装上船,开到对面的埃及和波斯去换粮,顺便再倒卖点对面的土特产。

图片

所以,希腊人的特点是啥。

不怎么吃种地的苦

主要靠做买卖养家

经常出差外地

一次出差够全家吃半年

妥妥的小老板生活方式:有钱,有闲。

有钱+经常外出,希腊人终归是学坏了,学会了贩卖奴隶。这下可好,种地和家务又都交给奴隶来做,希腊人更不懂吃苦了。

于是...希腊人民愈发有钱,有闲。

俗话说温饱思八卦,于是,有钱有闲的希腊开发出了全球神话中最渣的神——宙斯。

图片

希腊神话故事,就是一个满目绿色的故事。80%是讲宙斯变成小鸟骗婚赫拉,变成天鹅骗婚勒达,变成牛骗婚欧罗巴...

具体情节我都不能写,毕竟咱们是育儿号。

但是,发现了没。

咱们只需要知道几个地理知识点,就能推导出一个地区/国家的民族特点,经济特点,甚至还能理解到他们的文化成因。

历史课、政治课教的东西,是不是一瞬间,就懂了不少。

而且,咱们这个学习过程一点不烧脑,甚至有点想看下一篇的冲动。这才是文科学习的真正打开方式。


图片

地理和艺术一样,是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启蒙内容。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会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八个字。

为嘛呢?

地理呢,其实就是地球上的道理。历史、动植物、文化、生态、政治等等,都离不开地理。

最近几年特别流行一个词“底层逻辑”,掌握了什么东西的“底层逻辑”,就约等于是开挂。

地理,就是人文学科的底层逻辑。

这玩意就跟会推导数学公式一般,学会了,看其他学科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图片

前面讲了好多外国例子,我怕大家觉得学地理又是个跟娃儿现在没啥关系的内容。

所以,咱们赶快看点中国特色。

最近大家都在学“大语文”吧,肯定学到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中国,都在北纬30度上。

但为什么中原地区,是烟雨江南。

图片

这块儿在地理上属于副热带高压带,是一条环绕全球的干旱带,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沙漠区域,在这个纬度上,大多都是沙漠、戈壁。

看地图会更直观一些,就中国有块超大的绿。

图片

因为我们的青藏高原太高了,太阳直射,整个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空气也因为被加热而上升,地表气压变低。

我们都知道,高气压是要向低气压移动的,所以青藏高原就像一台抽风机,把南亚季风、东亚季风给吸了过来。

也带动了周边海洋的湿润水汽,从海洋向青藏高原移动。

图片

于是,在一片干旱北纬30度上,中国有了一个烟雨江南。同样的,青藏高原也挡住了向上的印度洋水汽,所以我们国家的西北区,更干燥了。

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知识造就了申出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格局。

很多学地理的同学,搞不明白是怎么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以及为什么季风区的降雨量更充沛,答案一下就明朗了。

整个中国的历史、动植物分布、文化、交通乃至地缘政治等等的一切,都建立在这个地理基础之上。

图片

所以你瞅瞅,地理是不是蛮重要的。

很多所谓的大语文内容,背起来繁琐复杂,还总是容易记错。但一旦有了地理知识的加入,理解起来就会非常轻松。

前面咱们用地理分析了南欧、北欧的神话特点,一样可以沿用到国内:

东部的临海环境造就了蓬莱神话
西部的山地环境造就了昆仑山神话

反过来,咱们通过神话故事,一样能分析出当地人的地理特征:

神农架神话就具有山地特色,
福建妈祖神话就具有海洋特色。

图片

一不留神,写了3000多字,但又感觉自己也没写多少。文科的东西,就是太多了,不掌握点方法,还真的难记忆。

但你要掌握些方法了,那就真的是开“上帝视角”,不仅能快速GET知识点,还能站在一个很高的纬度看待这些知识。

我们砸钱想培养孩子的眼界,最终想要的结果,也就是这样了。

所以,
要不要学地理?要学
要不要学历史政治?要学
要不要学大语文?要学

怎么学呢?
不能各学各的,要都一块儿学了!



各位班主任,小石同学交的这份作业您还满意吗?

请在“点赞、再看、转发”处打出您的评分,可在留言区写出您的评语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