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角茴香

 奇奇中医堂 2023-05-30 发布于北京

  

  

八角茴香

【释名】

八角茴香,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别名:大茴香、八角。

本品为聚合果,多由8个蓇葖果组成,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蓇葖果长1~2cm,宽0.3~0.5cm,高0.6~1cm;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cm,连于果实基部中央,弯曲,常脱落。每个蓇葖果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长约6mm,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气芳香,味辛、甜。

【产 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福建、贵州等地。

【性 味】味辛干,性温,无毒。

【归 经】归肝、肾、脾、胃经。

【功 能】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主 治】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干、湿脚气。

【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大茴香,据书所载,功专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见霍乱。寒疝、阴肿、腰痛,及干、湿脚气,并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服皆有效。盖茴香与肉桂、吴茱萸,皆属厥阴燥药,但萸则走肠胃,桂则能入肝肾,此则体轻能入经络也。必得盐引入肾,发出阴邪,故能治疝有效。余细嚼审八角茴味,其香虽有,其味甚甘,其性温而不烈,较之吴茱萸、艾叶等味,更属不同,若似八角大茴甘多之味,而谓能除沉寒痼冷,似于理属有碍。盐水炒用,得酒良。

2、《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痛。

3、《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4、《医学入门》:专主腰痛。

5、《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6、《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

【相关配伍】

1、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

2、治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卫生杂兴》)。

3、治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仁斋直指方》)。

4、治腰病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5、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大麻子(炒,去壳)半两,八角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服(《永类钤方》)。

6、治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舶上茴香(炒)、地龙(去土,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乌药(锉)、牵牛(炒)各一两。研杵匀细,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盐汤下十五丸,日二(《脚气治法总要》茴香丸)。

7、治胁下刺痛:配枳壳,麸炒研末,盐、酒调服(《得配本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禁 忌】阴虚火旺者不宜用。多食损目发疮。

《会约医镜》:阳旺及得热则呕者均戒。

【炮制方法】干燥果实生用或盐水炒用。

【常见伪品】常见伪品有下列几种:

1、莽草  (为木兰科植物莽草的果实,又称“山大茴”、“山木蟹”) 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由10~13个蓇葖果放射排列于中轴上,直径3.8~4.2cm,表面红褐色。单一蓇葖果呈小艇状,先端有一较长而向后弯曲的钩状尖头,果皮较薄。种子扁卵形,种皮褐黄色。具特异香气,尝之味先微酸而后甜。2、红茴香  (为木兰科植物红茴香及多蕊红茴香的果实) 产于河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由7~8个较瘦小的蓇葖果放射排列于中轴上,直径2.4~3.0cm,表面红褐色。单一蓇葖果呈鸟喙状,先端渐尖,略弯曲,果皮较薄。种子扁卵形,种皮褐黄色。具特异香气,尝之味先微酸而后甜。多蕊红茴香性状与红茴香颇相似,唯果瓣较宽

3、野八角  (为木兰科植物野八角的果实) 产于贵州、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地。由10~14个蓇葖果放射排列于中轴上,直径4~4.5cm,表面棕色。单一蓇葖果呈不规则广锥形,先端长渐尖,略弯曲,果皮较薄。种子扁卵形,种皮黄棕色。嗅微具特异香气,味淡,久尝有麻辣感。

4、短柱八角  (为木兰科植物短柱八角的果实) 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由10~13个蓇葖果放射排列于中轴上,直径4 ~1.5cm,表面褐色。先端极尖,顶端不弯曲,果皮略厚。种子扁卵形,种皮棕色。气微,味微苦、辣,麻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