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杨浦八埭头周边老路段的最后痕迹(作者:戴兆辉)

 zzm1008图书馆 2023-05-30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追寻

杨浦八埭头周边老路段
最后痕迹

戴兆辉

近几年上海市中心的旧改力度空前巨大,主要集中在了老南市杨浦区的南部

2021年算是三年疫情的低谷期,所以那时在外面活动的时间还相对较多,5月5日是当年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笔者坐地铁4号线来到杨树浦路站,沿着平凉路往东走(图1),试图抓住旧改完成前这片区域的最后痕迹。当然,也有来自朋友们的友情提示,当时对于新冠阳性中招的是有流调的,像你这种一到周末假日就往残垣断壁拆迁地溜达的,到时拉出来流调路径也着实不好看。呵呵,也管不了这些了,大不了结束后再去个高档场所刷一下记录吧。

图片

图片

图1  行走路线图

笔者事前并未做过研究,只是一时兴起便坐地铁来到此处,事后才发现原来闯入的这片区域习惯性地被人们称作“八埭头”。

八埭头”位于杨浦区西南部,狭义地来说,以通北路、平凉路交汇处为中心,东到许昌路、南近杨树浦路、西至景星路、北迄榆林路的一大片区域(图2),这里也成为杨浦区境内最早的商业街市,当然,从广义上说,四至范围可延至更远。地境原为浜沟交错的农村,1863年沦为公共租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天主教会在韬朋路(今通北路)建八墚砖木结构里弄房屋后,始有“八埭头”之称(埭,意为“排”)。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福禄街、扬州路、汾州路、新康里、同兴坊等道路和里弄相继建成,百货、南货、鞋帽、绸布、贳器、五金、杂货等商店以及当铺、肉摊、茶馆、豆腐店、糟坊、菜场等先后开设,发展到抗战前夕,八埭头一带已形成人烟稠密、道路两侧商店毗接的闹市(图3)。

图片

图2 八埭头范围

图片

图3 20世纪30年代上海地图中标注的“八埭头”区域各种地名

本篇以各类看似处在待拆状态的小建筑为主要着笔点,知名建筑由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因此也就一笔带过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百度地图这台时光机,它留下了2013年~2019年的珍贵历史街景,让我们有机会回望这些年巨变之前的光景。

杨树浦路站沿平凉路往东走的第一个路口是景星路,此路西北起自惠民路,东南至平凉路(原先有平凉路以南段,2017年左右被废除),修建于1904年,道路最初名为近胜路,后更名为景星路,路名来自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景星镇。

平凉路景星路东北角的建筑已是部分拆除后的假墙绘窗(图4),可对比一下2015年时的状况(图5)。

图片

图4 平凉路景星路东北角 2021年

图片

图5 平凉路景星路东北角 2015年

接着再往东移步若干,从平凉路上正面观察一下此转角建筑,同时对比各个年代的变化(图6~图8)。图8右侧平凉路301号的杨浦区平凉路街道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办公室在2015年下半年迁去了霍山路(图9)。

图片

图6 平凉路近景星路2021年

图片

图7 平凉路近景星路2019年

图片

图8 平凉路近景星路2015年

图片

图9 霍山路的杨浦区平凉路街道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办公室

景星路的平凉路以南段,在2017年左右被废除,成为了2、3街坊的八埭头滨江园地块一部分(图10~图13)。

图片

图10景星路平凉路以南段2019年

图片

图11景星路平凉路以南段2017年

图片

图12景星路平凉路以南段2015年

图片

图13景星路平凉路以南段2013年

景星路往东,就来到了一条小街——福禄街,此街筑于1913年,自平凉路向北至榆林路(南至杨树浦路段于2017年左右被废除)。平凉路以南原名福兰弄,后改福特路。北段原名常福弄(系私弄)。1943年10月统一改称福禄街

平凉路福禄街西北角(图14和图15),里面的白色建筑物是平凉路307号住宅(图16),位列在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上,是杨浦区文物保护点。

图片

图14平凉路福禄街西北角2021年

图片

图15平凉路福禄街西北角2015年

图片

图16 平凉路307号住宅

与前面景星路南段类似,2017年左右福禄街在平凉路以南段也被纳入了2、3街坊的八埭头滨江园地块(图17~图20)。

图片

图17 福禄街平凉路以南段 2019年

图片

图18 福禄街平凉路以南段 2017年

图片

图19 福禄街平凉路以南段 2015年

图片

图20 福禄街平凉路以南段 2013年

福禄街再往东,就来到了八埭头的中心——平凉路通北路口通北路,北起飞虹路,南至杨树浦路,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原名为韬朋路(Thorburn Road)。历史上沿韬朋路多设小摊贩,茶馆内设有书场,说书唱戏,十分热闹。民国32年(1943年)以黑龙江通北县(今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为名更改为通北路。

说起上世纪90年代的美食街,人们往往会津津乐道于早期坐拥王朝大酒店和珠江海鲜楼等的乍浦路,以及后来居上裹挟阿毛炖品和金八仙大酒店等的黄河路。其实在杨浦区的通北路也有一条传说中上海滩最大的海鲜街(图21)。它同样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前后步入最繁盛的阶段,这条本不怎么出名的小街一时间声名大噪,在此之前笔者也仅知道17路电车的终点站是通北路而已。当然,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在街市热闹的背后,环境差、卫生状况堪忧、价格不透明等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2016年8月,随着旧城改造的陆续展开,这里所有的饭店商铺都闭门谢客,往昔热闹非凡的无眠街市顿时陷入了冷清荒凉之中。

图片

图21通北路海鲜街

位于平凉路通北路东北角的这栋建筑是此十字路口的制高点(图22~图27),其门牌号是平凉路429号。

图片

图22 平凉路通北路东北角2019年

图片

图23 平凉路通北路东北角2017年

图片

图24 平凉路通北路东北角2015年

图片

图25 平凉路通北路东北角2013年

图片

图26 平凉路通北路东北角从通北路上的视角2021年

图片

图27 平凉路通北路东北角从通北路上的视角2015年

作为一幢商业建筑,店铺更替、旧去新来自然是常态,在今天的度娘上轻轻一搜,依然会得到若干早已封存进历史档案的店家名址(图28),其中CoCo都可茶饮(图25)和黑妹洗脚休闲中心(图27)都出现在上述的历史照片中。

图片

图28百度搜索平凉路429号商家信息

图25上转角处的“长脚海鲜”,还曾引发过一例食品案件。那是在2013 年8 月8 日晚上,有一行11 人在 “长脚海鲜”饭店聚餐后,先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被确诊为食物中毒病例。后经查,周SN自2011 年起,在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经营该饭店。在经营期间,相继由周SN和周SL向在上海市军工路2866 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内从事个体经营的李X购入上海市禁止生产、销售的毛蚶、银蚶、炝虾和上海市每年5 月1 日至10 月31 日禁止生产和销售的醉虾,并经饭店加工后对外出售。如此一来,几人的官司自然免不了, “长脚海鲜”饭店也宣告其历史使命的终结。

再往前追溯,此转角处原为一家名叫新泰源的呢羢绸布商店。此店创业于1925年,先在提篮桥茂海路(今海门路)开业,1938年迁往八仙桥营业,1939年迁来此处,即平凉路129号营业。1956年商店实行公私合营。1967年“文革”时更名为“燎原”(图29),1983年5月恢复原名(图30)。

图片

图29上海燎原棉布绸缎呢羢包装纸

图片

图30  80年代的新泰源呢羢绸布商店

平凉路的南面,通北路段已被拆成了一片废墟,此段原为当年海鲜街的主力路段,现只能通过历史照片来回顾一番了(图31~图33)。其中右侧的振鼎鸡平凉店,原先是一爿五开间始创于1927年的老大同南货店,以经营南货海味为主。在60年代前附设糕点工场,自产自销茶食糕点,在沪东一带颇有名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货源困难该店撤销工场,转变为经营南货、糖果、糕点为主的综合性商店尤以南北货、海味、腌腊为其特色。“文革”期间的1966年12月曾更名为“永久红果品商店”,1980年4月又恢复原店名。

图片

图31 通北路平凉路以南段 2019年

图片

图32 通北路平凉路以南段 2015年

图片

图33 通北路平凉路以南段 2013年

图片

图34 通北路平凉路以南段 2010年以前

通北路南段的同兴里建于1912年,旧式里弄,砖木结构的二层(图35和图36)。从上面俯瞰,整个屋顶的序列还是很有传统里弄的气势(图37)。现在此地几乎已经拆平了,只剩几许孤楼残墙。

图片

图35 拆迁前的同兴里 2013年

图片

图36 同兴里住户大门

图片

图37 通北路同兴里的屋顶

平凉路通北路口在民国时还曾有过一家大同行老天宝银楼(图38),注意到保单上标注的此区域是虹口,探究缘由,可能是当时此处还属于榆林区(1945~1960),因此虹口属于一个大的概念范畴而加以统称了。

图片

图38民国35年平凉路通北路路口大同行老天宝银楼保单

图片

图39  1945~1960期间八埭头属于榆林区

从平凉路向通北路以北望,通北路224号原为一家“舟山海鲜舫”(图40~图42)。

图片

图40 通北路224号2021年

图片

图41 通北路224号2017年

图片

图42 通北路224号2013年

沿通北路向北走,其右侧即是通北路262弄的仁义里(图43和图44)。它建于1932年,初建沿通北路街面房屋开设铜匠店、秤店等。弄内最先是空地,后搭建平房和启明小学(后为通北路幼儿园),1955年将其中5号房屋翻建成三层楼住房,其余为私人所建二层楼和平房,通北路街面房屋也改为居住用。共有砖木结构二层楼沿街面房屋18幢,弄内三层楼1幢,矮楼房及平房8幢。

图片

图43 通北路262弄仁义里2021年

图片

图44 通北路262弄仁义里2013

在隔壁268号门口,民国时还有过一个叫做厉祖耀的私人书摊(图45),这本《热血之花》是张恨水作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的北平,描写了两个青年男女为抗日救国而牺牲爱情甚至生命的感人故事,开拓了爱国谍战题材的先河。2015年时,268号成为一家房产中介(图46)。

图片

图45 封二标注:通北路268号门口厉祖耀书摊

图片

图46 通北路268号房产中介2015年

在北面的榆林路路口,东北角的转角房屋底层门窗也被砌块所封堵,对比旧改前后的照片,唯有电线杆尚存(图47~图50)。

图片

图47 通北路榆林路东北角2021年

图片

图48 通北路榆林路东北角2013年

图片

图49 通北路榆林路东北角电线杆2021年

图片

图50 通北路榆林路东北角电线杆2013

沿榆林路往东走,在路的南侧,可见隆仁里的北门。隆仁里,由英属协隆公司始建于1927年,故以隆字为首字命名隆仁里,是八埭头地区的“醒目地标”。有砖木结构二层楼街面房屋和石库门里弄房屋208幢。这座典型的石库门居民点在解放前是英资第五毛纺厂的职工宿舍,里弄内原来设有丝织绸锻厂较多,1949年时尚有二十一家,1956年合并成九家,以锦新丝织厂最大。至1969年各厂迁出,房屋均改作居住用屋。弄内除47~73(单号)不属石库门外,其余均是石库门里弄房屋。后来和旁边的隆义里、宝福里、耀华里等老式里弄共同组成了隆仁居民区。因里弄处在八埭头商业地段,故沿平凉路、汾州路和榆林路等沿街房屋,均设商店。

图片

图51 榆林路444弄隆仁里北门2021年

图片

图52 榆林路444弄隆仁里北门2015年

图片

图53 榆林路444弄隆仁里北门2013年

2016年8月26日,隆仁里弄口,夜市热闹如常(图54),老弄堂里往昔之风依旧(图55)。不久以后,人迁楼空,一切都归于孤寂。

图片

图54 热闹的隆仁里弄口

图片

图55 旧改前的隆仁里弄堂

边上的榆林路468号在拆除了店招后,露出了有时代特色的标语(图56和图57)。

图片

图56 榆林路468号2021年

图片

图57 榆林路468号 2015年

由此地再往东,就来到了汾州路路口,我们做一下东南角(图58和图59)以及西北角(图60和图61)的今昔对比。

图片

图58 榆林路汾州路东南角2021年

图片

图59 榆林路汾州路东南角2015年

图片

图60 榆林路汾州路西北角2021

图片

图61榆林路汾州路西北角2013年

这个十字路口,尽管已是残墙剩瓦,但仍难以阻挡超高的人气,一到夜晚,自发的餐饮夜排挡卷土重来,当然,这种不合规的“地摊经济”最终被整治也在所难免(图62)。自此之后,杨浦区绿化市容局用立体绿化扮靓了榆林路(许昌路—通北路)旧改基地周边环境(图63)。

图片

图62 整治新闻

图片

图63 榆林路汾州路以西2021年11月

汾州路以东,榆林路的南侧是建于1931年的528弄宝福里(图64和图65)。有砖木结构二层楼石库门里弄房屋和街面房屋共计43幢。1949年以前弄内有私人开设的丝织厂。后弄内有15幢房屋为当时主厂区在许昌路5号的第三丝织厂所使用。

图片

图64 榆林路528弄宝福里2021年

图片

图65 榆林路528弄宝福里2013年

往东是许昌路,在平凉路以南有476弄的协兴里(图66和图67),它建于1930年,有砖木结构二层楼旧式里弄房屋13幢。抗战中部份房屋被日军所占。弄口原有许昌路第一小学。2021年时底层沿街商铺已被砌块封堵(图68和图69),上书“拆”字以及所迁往的新址。

图片

图66 许昌路476弄协兴里2021年

图片

图67 许昌路476弄协兴里2015年

图片

图68 协兴里沿街商铺 2021年

图片

图69协兴里沿街商铺 2013年

协兴里的南面是建于1927年的三益里,共有许昌路452弄(图70)、扬州路459弄(图71)、怀德路491弄(图72和图73)三个出入口,共建有砖木结构石库门里弄房屋133幢。1931年起共有小型丝织厂32家,织带厂2家。1956年公私合营时,弄内丝织厂及织带厂均并入上海市第一丝织厂和第三丝织厂,原厂房均改为丝织厂职工居住房屋。

图片

图70 三益里许昌路西门 2019年

图片

图71 三益里扬州路南门 2015年

图片

图72三益里怀德路东门2021年

图片

图73三益里怀德路东门2015年

许昌路的东面一条南北向道路是怀德路,北起庄河路,南至杨树浦路,道路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最初路名为威妥玛路(Wetmore Road),路名来自于英国驻上海副领事。民国32年(1943年)更名为怀德路,路名取自于吉林怀德(今称公主岭市,是吉林省长春市下辖的县级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此处已经出了八埭头的范围,只是我们如套用八埭头周边这个概念,那就还可继续进行挖掘。

来到怀德路扬州路路口西北转角(图74和图75)和东北转角(图76和图77)的底层住家和商铺均已砌块封堵,与早先的商家林立形成较大的反差。

图片

图74 怀德路扬州路西北角2021年

图片

图75 怀德路扬州路西北角2013年

图片

图76 怀德路扬州路东北角2021年

图片

图77 怀德路扬州路东北角2015年

扬州路往北一点的怀德路482弄小区门口,远看也貌似宁波路的网红纸片楼(图78和图79),走近仔细观察(图80~图82),并结合百度地图显示的平面(图83),即可知道它其实也是三角形尖角带给人的视角错觉。

图片

图78 怀德路482弄小区2021年

图片

图79 怀德路482弄小区2013年

图片

图80 右侧即为“纸片楼”

图片

图81

图片

图82

图片

图83 怀德路三角房位置

往北走到靠近平凉路的526弄1号处(图84和图85),也就到了本次探寻的终点位置了。

图片

图84 怀德路526弄1号2021年

图片

图85 怀德路526弄1号2013年

这段怀德路,老小区旧房子居多,一般都有下水陈旧、电线老化的通病,遇到秋冬季节的干燥气候,火灾风险较大。在近十年中,曾有过两次老式民宅发生火灾的事件。一次是在2014年1月9日下午4点多(图86),另一次发生在2018年9月6日傍晚6时许(图87)。

图片

图86  怀德路向南望,前面是扬州路

图片

图87 从许昌路的高楼上向东望

2017年9月,上海市公布了第二批风貌保护街坊名单,八埭头附近的若干街区赫然在列(图88)。

图片

图88




历史风貌保护,需要进一步对街坊内的历史建筑进行甄别,明确保护、保留等管理要求,统筹考虑城市有机更新、历史风貌保护以及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保护城市文脉是毫无疑问的事,但要清楚哪些值得保护,哪些不值得保护。

在对各种条文研读半天之后,还是不知道上述见到的这些是不是在保护保留范围内的,是否会今日一别,明日不见,那也只有天晓得了。管不了这么多了,还是与推土机赛跑吧,用快门留下其轰然倒地前的一瞬间,惟有记录使之永恒。

新的高楼即将耸立,新的街景即将闪亮,但我们终将记得,在过往湮没的背后,也曾有过别样的绚丽。


参考资料:

●《杨浦区志》1995年版

●《杨浦区地名志》1989年版

●《杨浦区商业志》1995年版

●百度地图

●新民网

鸣谢:戴兆辉先生赐稿分享!

图片
戴兆辉先生热文

上海康定路姚桥浜周边历史探寻

明信片上谈外滩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音乐的青春-我的流行歌曲@1980s~1990s(深夜回忆版)

解析上海宁夏路的今生及前世

漫谈上海普陀体育馆及其南侧三条小路(普雄路、沙洪浜路、谈家渡路)

记忆深处的两位伯父

研读邮品:回顾2011年的建党九十周年

竞技场上的两次亚军

青山旧路在,兄弟永存心

追忆嘉善路复兴中路周边的似水流年

 (一) (二) (三)

我心中的“旧书帝国”——上海文庙书市

回顾当年收购第一股——延中实业

记录1980年代末外滩地区的两幢“怪”楼

➤回望上海老西站地区的旧事前尘

 (一) (二) (三) (四)

江西路上的鲍士洋行

“招商外滩玺”周边踩点

辽源西路“保利天汇”周边踩点

人潮人海中话“前滩”

通过邮戳变化漫谈“周家渡”

青浦新城站上的绿地缤纷城

上海老底子里谈“历史”和“记忆”

嘉定江桥的北虹桥绿地铂骊酒店

➤信封上的同济大学:

 (一)1907年~1949年 建校·发展·抗战

 (二)1949年~1978年 院系调整·文革

 (三)1979年~1994年 恢复·新发展

 (四)1995年至今 新机遇·新辉煌

同乐坊里的外滩十八号

延期使用民国信封上的上海元素

福州路“文化街”与山东中路“报馆街”交汇处

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和四川大楼

➤一位老球迷的世界杯往事

(上) (中) (下)

快递单据及邮政信封上的防疫信息

90年代同济实寄封与《结构工程师》杂志

我知道你在看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