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老师教“染”字想到的……

 新用户5345BAE7 2023-05-30 发布于江苏

                       

在教学《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时,学生要学习“染”这个生字,如何教学这一个字呢?有过这个生字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把这个字上半部分的“九”,写成“丸”,这是在学生抄写时常常出现的错误。所以,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染”字的书写指导。近日,观摩一位老师的教学,他的做法是:

师:课前我们看到墨汁滴人宣纸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还想再看看吗?(课件出示)你看见墨汁在宣纸上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化开了。

生:流动起来了。
生:慢慢地染开的感觉。
师:好一个“染”字。(板书 :染)
师:赶紧去找一下这首小诗中也有一个“染”字,圈出来。(学生在文中圈画)
师:“染”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上下结构。
师:上面是由两个部件组成:三点水和九,下面是一个木。
师:我们来写一个染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染”左上三点水呈弧形,右上一个“九”,注意穿插。主笔的横拉长,托住上部,竖变短有力量,撇、捺要舒展,真好!请小朋友们在 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一写。
虽然从“染”的意思出发,先读懂“染”,再和学生一起学写“染”,帮助学生识记“染”,但这样的教学方法还是没有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字形,在今后写到这个字时,还是会出现记忆的偏差,把“染”写成错字。这时因为,这样的分析字形的方法,学生只关注到基本笔画,而对这个字每一个部分的含义并没有理解。所以,在教学时,如果能从会意字的构字方式上入手,是不是效果会好很多呢?而另一位老师正是这样做的:结合“染布”这个词语来教学,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染布的图片,让学生理解 “染”的含意。同时告诉学生,染布需要水和多种颜色,所以上面是三点水加上一个“九”,染好的布要架在木架上,因此下面是一个“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便把“染”这个生字学会了。确实,老师采用字意分析的方法展开教学,形象化地帮助学生理解“染”字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这对于学生掌握字形,并牢固地识记这个字很有作用。可是,对于老师的以上教学方法,笔者以为,从会意字的构字方法来教学生字,这本来是非常巧妙的教学方法,但对于“染”这个字究竟是怎么组成的,不能由老师随意生发,而是需要立足于汉字构字本来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对于“染”字,徐锴引裴光远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属。从九,九者染之数也。”这句话的意思通俗地说,古人在栀子、茜草等草木中得其汁水为颜料,所以有“木”为底;颜料需加水成为液体方能进行布帛浸染着色,所以有“氵”;至于“九”,是布帛在染的时候,要进行反复多次,“九”便是表示染时次数的多。
从以上这段介绍可知,“染”字“有水,有木,有九”的真正原因,这也是对“染”进行汉字溯源时,能够查到的相关资料、典藉中的正确解释。在上课时,要帮助学生从会意的角度来理解“染”的字形,笔者以为,还是应该从“染”的起源角度,从汉字文化传承角度进行讲解,而这对于学生的字形理解和字形掌握更有帮助,记忆也更为深刻。当然,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对于“染”的理解作一些拓展,让学生对于字义也有一定的知晓。如:“染”的本义为使布帛等物着色。如“染坊”、“印染”。引申为沾上。如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又引申为传染、感染。如“染恙”、“染疾”。 人容易受到环境气氛的影响,故又引申为熏染、影响。如“耳濡目染”。这样的拓展相信能更加丰富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也激发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有了鲜明的体悟。
对于一个字的教学,我们应该明确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蕴含其中。不能用老师随意的想当然,或者以戏说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识记,也许这样教学时能取得一些效果,但丢弃真正的根源,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与汉字传统的基因进行对接,这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我们在汉字教学时,从字的本源出发并运用得当,其实完全也能够给学生以启发,让汉字文化牢牢地刻进学生的血脉之中。再举一个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在教学“奴仆”一词时,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是这样做的: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 ,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 ,低头 ,俯身 ,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 ,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 ,很温顺了 ,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这个字就是“奴仆〞的“奴〞。
师:(问刚刚的学生)你看到过隔壁家的男人打骂过那个女人吗?(众笑)
生:没有。他们对那个女人挺好的。(众大笑)
师:在我们新中国 ,人与人是平等的 ,所以没有“奴〞。
生:还有“仆〞吗?(众大笑)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 ,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 ,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 ,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 ,众大笑)如果是你 ,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 ,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板书:耻辱、屈辱、侮辱、羞辱、欺辱。归类 ,并引导学生齐读。)
师:不仅这样羞辱他 ,而且还要他整天干重活!(师画图形)这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过着悲惨的生活!
生: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生: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很痛苦!
生:他的命不值钱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杀死了。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从“奴”“仆”两个字的本源出发,让学生生动地理解“奴”和“仆”分别是怎样的人,也理解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相信学生通过老师以上的教学,一定会对这两个字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汉字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成为整篇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接下来深入地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可以说,这里的汉字教学,立足汉字文化的传承,促进学生的内化积累,同时也从意义理解上帮助课文学习,可谓一举数得。这是不是对于我们的汉字教学有着很好的启发呢?
回到“染”的教学上来,如果执教老师也能如薛老师这样,既重视理解汉字的来源,关注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又关联课文内容的学习,以汉字教学,促进文本理解,那课堂上一定会看见学生精彩的学习反馈。这才是我们进行汉字教学不能忽略的重中之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