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小专题——经济协调发展

 hjh2004 2023-05-30 发布于福建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应从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空间协同、集约高效和开放共享等五个方面进行。下表为“黄河流域城市群相关统计数据”。

材料二: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国家批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城市辐射力。

位置

城市群名称

人口密度(人/km2)

城镇密度(个/万km2)

发育阶段

建设用地扩张速度(%)

1980年

2016年

1980年

2016年

上游

兰西城市群

69.60

121.67

2.88

23.86

五级

0.97

宁夏沿黄城市群

51.16

106.33

8.15

15.58

五级

2.16

呼包鄂榆城市群

37.48

64.95

4.34

13.26

四级

1.75

中游

晋中城市群

127.86

235.79

10.40

29.87

五级

0.94

关中平原城市群

192.97

269.57

15.50

95.97

五级

1.18

下游

中原城市群

480.93

704.35

19.59

78.30

四级

0.75

山东半岛城市群

348.49

525.70

48.28

69.23

三级

1.01

黄河流域城市群平均

191.82

293.04

12.32

33.71

1.09

中国城市群平均

177.79

378.98

23.99

58.97

1.37

(注:发育阶段中三级指发育成熟阶段、四级指快速发育阶段、五级指发育雏形阶段)

(1)概括黄河流域城市群发育的基本特点。

(2)说明郑州市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3)说明黄河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人口与城镇化集聚效应显著提升,总体上黄河流域城市群集聚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市群尚处在发育雏形阶段;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较慢,慢于全国城市群平均水平;流域上中下游城市群发育的空间差异显著,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越低。

(2)提供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大、等级提高,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3)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提升核心城市地位;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科技创新;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山东省,泰山雄踞中部,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图为“浙江地形图”。

         图片

材料二2021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分居全国第三、第四位。图为“2021年浙江省和山东省各地级市GDP统计图”。

图片

(1)归纳浙江省的地形特征。

(2)在与山东省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

(3)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为浙东北和浙西南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1)山地、丘陵面积大,平原面积小;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南,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

(2)整体水平略低于山东:区域内陆区差异较大:浙西南地区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山东比,前两名的城市水平高于山东。

(3)浙东北: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加强对浙西南地区的帮扶力度。

浙西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浙东北地区产业转移: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江苏省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表所示)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呈现以苏南地区比重下降明显,苏北苏中地区上升较快为主的特征。下图示意江苏省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

产业类型

Ⅰ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代表产业

皮毛羽绒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业、木材加工业、塑料制品业

纺织业、服装服饰业

产业联系

产业关联度弱,产业间合作程度较低

产业关联度较强,产业间合作程度略高

图片

(1)简述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共同特点。

(2)说明江苏省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地区差异。

(3)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对劳动力依赖大(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受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工资)影响大等特点。

(2)Ⅰ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转移到苏北地区。苏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数量相对充足,满足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端生产链需求;江苏省内交通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由苏南到苏北的交通耗时逐渐缩短,因此苏北地区是Ⅰ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承接地。

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转移到苏中地区。苏中地区毗邻苏南地区,兼具劳动力成本与劳动力素质综合优势,吸纳了部分由苏南转移关联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苏中地区是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承接地。

(3)有利影响:对于苏南等主要移出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有利于该地区资源和劳动力流向更高层次的产业,从而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对于苏中、苏北等主要承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有利于产业基础的积累,从而整体加快区域发展进程。

不利影响:苏南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可能导致地区间产业级差和技术级差拉大并固定化,增加承接区域生态环境压力等潜在风险。

1.《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目录

3.《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4.《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5.《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9.可编辑2021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

10.《基础地理教程》电子书获取方法

图片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部分图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